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快到了!春節民情日記篇一
今天是農歷臘月十九,還有十天就是大年三十。今年是移民鄉親來團風的第五個春節,他們特別是貧困鄉親的年準備得怎么樣?一直是我心頭的牽掛。今天全縣“兩會”剛剛結束,有點空閑時間。我決定去看望他們。
黃湖新區廣場上十分熱鬧,周邊坐滿了人,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動,有的在聊天,不知是說到什么高興的事,引發陣陣笑聲。小孩們則在一旁追來跑去,好不快樂……
安陽村黨支部書記魏成勇、鄖陽村會計艾玉東在村部門前等著我們。他們告訴我,隨著春節臨近,外出打工的村民正陸續回來,廣場上一天比一天熱鬧。
“但愿移民鄉親的生活都是這樣幸福。”我脫口而問:“新區現在有多少特困戶?”
“新區兩個村共有20多戶,大多是因病致貧。”魏支書告訴我。
因病致貧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移民鄉親舍小家顧大家,舉家搬遷到團風縣,對這些困難群眾怎么幫助都不為過。我叮囑隨行的民政、移民部門同志,要高度重視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尤其要讓他們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魏成勇、艾玉東邊走邊告訴我,20xx年5月搬遷到團風縣后,已增加200多人。目前接近100人到了結婚年齡,等著要宅基地。看來當初我們確定“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已實現了前兩步,第三步還任重道遠。
我隨魏支書走進安陽村二組郭吉軍家。郭吉軍因突發腦溢血在縣醫院治療,只有兒媳黃群在家帶著兩個孩子。黃群告訴我們,爹爹治病已花去10萬多元,婆婆由于壓力過大導致精神失常,在醫院治療。她和老公只得放棄在外打工,回家照料。
在與黃群交談中,我得知,黃群的女兒是搬遷當年出生的。老公是個廚師,她在武漢一商場售貨,兩人收入還不錯。六口之家生活簡單卻也幸福,因為爹爹婆婆突然生病住院,家里已負了不少債。
“村里想了哪些幫扶措施?”我問魏成勇。“已申請了低保救助。”“能不能在大病救助上也幫一下?”我問隨行的縣民政局長張建平。“行。我馬上安排鎮民政辦上門落實。”
看著牽著一雙兒女、有些無奈的黃群,一股對移民鄉親的愧疚感涌上心頭。我掏出身上僅有的400元錢,與民政部門帶來的被絮、油、米等物資一起送上。“一定要想辦法給爹爹婆婆治病,黨委、政府將力所能及地幫助你們。”
78歲的艾玉桂生病躺在床上,難以言語。我握著他的雙手,看著那充滿感激的眼神,這是一名老黨員、老干部對黨組織關懷的無聲感謝。
艾玉桂有4個兒子,大兒子不到20歲就去世了,兩老已單過多年。雖然兒女們也孝順,但兩老長年多病,生活還是十分困難。
艾玉東會計告訴我們,這些老黨員、老干部在移民搬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
“對這些老黨員、老干部,尤其是困難老黨員、老干部始終不能忘記,要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切實增強廣大黨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和歸屬感。”我叮囑他們。
隨后,我們看望了困難戶王元芝一家。一路上,兩位村干部告訴我們,目前黃湖新區社會穩定,困難群眾的生活已得到妥善安排。縣直單位十分關心移民生活,前不久縣文體局送黃梅戲下鄉,今天又有單位送春聯下鄉……
聽到這些,我感到了一絲欣慰。我對兩位村干部講,要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引導移民群眾發家致富,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年春節我再來回訪這幾戶困難鄉親,來看他們的生活變化。
文娣是我在“三帶三全”活動中結對幫扶的一名留守兒童。年前忙這忙那,有兩個多月沒見到她了,臨近年關,不知道她爸爸媽媽回來沒有,心里實在放不下,想去看看。
來到七里坪鎮檀樹崗村文娣家已是上午9點多,文娣爺爺正在門口劈柴,老人家身體還算硬朗,依然是滿臉淳樸的笑容。“田縣長,您來了,這冷的天!”“不冷,不冷,我來看看你們。”“快進屋,文娣,快來,田伯伯又來看你來了。”
走進屋,文娣正和幾個小伙伴圍坐在碳火邊看電視,癱瘓的奶奶坐在桌旁。見到我,孩子還是顯得有些靦腆,不過跟過去比明顯膽大了些。“期末考試考得么樣啊?文娣。”孩子臉紅著低下頭,“還可以,老師說,比期中考試進步大些。”孩子爺爺接過話。“爸爸媽媽過年回來不?”“回。”每次提到爸爸媽媽,孩子的眼角總是溢滿期待。“想爸爸媽媽了吧?!”“嗯,爸爸媽媽過兩天就到家了。”文娣揚起紅撲撲的小臉蛋,調皮地看著我,終于露出了笑臉。
看著眼前的文娣,我心里一陣酸楚,解決農村留守問題一直是我心中的結,除了發動黨員干部和社會各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多加關愛外,最根本的還是要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就地實現城鎮化。現在我們的南部工業新城投產企業達到100多家,產業支撐條件已經具備,學校、醫院、商場、住房等配套服務也一應俱全,讓農民兄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不再是夢想了。
為了加快這一進程,我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依托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加強社會就業、技能培訓與企業用工的有效銜接作了專門的安排,并且明確提出以獎代補鼓勵村級組織參與招工推介。
我問聞訊趕來的村支書來德勇,知不知道縣政府制定的這些新政策,老來說鎮里組織了集中傳達,這兩天縣人社局工作隊已到村里來了,送來了好多免費培訓和招工的海報,真沒想到縣里這兩年發展這么快,有這么多的招工崗位,而且待遇一點也不比外面城市的差,村里正在組織宣傳。
我叮囑老來,要趕緊組織村組干部逐家逐戶上門宣傳,還可以利用假期,組織群眾代表到園區去實地看看。我笑著對老來說,做群眾工作關鍵是方法要對路,招工宣傳也要讓群眾一聽就懂,比如說紅安電視臺播的“家鄉打工真是好,早出晚歸按時到,打工掙錢也不少,老人細伢都顧到。”像這樣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宣傳群眾更容易接受些,做工作的效果也會更好些,老來連連點頭稱是。
上次來時,聽文娣爺爺說,文娣平時愛看電視廣告,好羨慕電視里那些喝奶粉的小朋友,這次我特地帶了一罐奶粉給她,文娣捧在手里,不知多高興。“等爸爸媽媽回來了,你告訴他們,縣里的企業也有好多工作崗位,叫他們去看看,爭取留在家里工作,好不好?”“好!那我就天天有奶粉喝了。”“對,那就天天有奶粉喝!”“呵呵……”文娣天真的話語逗樂了整個屋子里的人。
臨別時,我把帶來的米、面、油、被子送給文娣爺爺,另外給他們500元錢置辦年貨,祝他們一家團團圓圓過個吉祥年。
去年我們以“文化旅游年”作為政府全會主題,制定實施了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九個一”工程深入推進,《鐵血紅安》成功在央視一套播出,“將軍故里,傳奇紅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直線上升,文化旅游產業風生水起。
今年我們想乘勢而上,在文化旅游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上做做文章,進一步盤活旅游市場。在上周召開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杏花鄉涼崗村一帶有成片楓林,每年秋季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煞是壯觀,已引起了周邊地區許多游客的注意,建議加大開發力度。
一大早,我約上杏花鄉周競成同志,到了涼崗村銀疇灣。這是一個有著80余戶人家的自然村落,村中一色白墻紅瓦的傳統瓦房一排排依序而列,一條筆直的水泥路從中間將兩邊住戶自然分開,加上村前廣場,構成一個天然的“韭”字型。在紅安工作近10年,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干凈、最整潔的村莊之一。
“我們村發展鄉村游有基礎。”村支書秦基松見面就發動了營銷攻勢。
“都有哪些基礎,你說來聽聽,如果真有,我們縣鄉兩級都支持!”我激了激老秦。
“我們這兒有楓林,大片大片的,秋天可好看了。”“這個我知道,還有別的嗎?”
“我們這兒山高、樹多、水清,井水打起來就可以喝。”
“還有嗎?”
“我們離縣城近,開車十多分鐘,騎車也只要大半個小時,交通方便。”
“還有嗎?”
“村子旁邊已開起了幾家農家樂,游客來了,可以品嘗純正的農家小菜。”
“還有嗎?”見我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可,老秦撓了撓頭,想了想說“還有,我們這兒群眾熱情好客,民風淳樸,不信你看,我們村民自愿集資建起了‘崇德堂’,萬事德為先……”
“秦書記你還數掉了一條,你們這兒空氣好,叻—嘶—呼……多新鮮的空氣!”競成同志一邊補充一邊作陶醉狀的深呼吸。
“你們說得好!看來我們縣鄉村三級想到一塊兒去了,縣里正在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打造,今年的重點就是要結合我們的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旅游與自然生態、農業園區、特色城鎮、美麗鄉村互動融合、協調發展,你們這個點子打得準,我們不僅支持,還要請旅游部門為你們量身制定鄉村特色游開發規劃,幫助你們實現‘旅游名村’夢,怎么樣?”
“太好了!”競成和老秦異口同聲。
“田縣長幫我們起個名字吧!”老秦一把拉住我的手。
“就叫‘醉美紅安楓’,怎么樣?”“好!‘醉美紅安楓’。”
按照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及市委宣傳部的統一部署,我們市文聯在春節期間開展了系列主題文藝惠民活動,今天的“書法進農村·春聯送百姓”書法家寫送春聯恭賀新春文藝惠民活動在市委宣傳部聯系點武穴市梅川鎮橋頭村進行。
剛過農歷小年,一大清早,十多位書法家迎著朝霞,分別乘車從黃州和武穴城關出發,到橋頭村村委會附近的籃球場會合。上午10時,在喜慶的鞭炮和歡快的樂曲聲中,書法家們開筆揮毫,忙碌起來,為村民送上紅紅的祝愿。
我的老家柏樹下村離橋頭村不遠,我想借這次多年難得的機會,回家看望父老鄉親并為他們寫些春聯,報答恩情,祝福新春。
我和書法家孫宇明、胡君平組成小隊來到了我久別的老家柏樹下村。鄉親們得知我要帶書法家回村寫春聯的消息后,早早聚到新建的村委會門口翹首等候。我們乘的車輛一到,幾位新老村支書都迎上前親切握手,父老鄉親的熱情與冬日陽光的溫暖交織在一起,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間,見到此情此景,同行的道友也非常感動。
為讓更多鄉親得到書法家上門親筆書寫的春聯,我們3位忘記了前兩天連續為城區社區居民寫春聯的疲勞,下車后直奔已擺好的桌子,展紙奮筆疾書,寫了一副又一副,轉眼間,村委會門口地上鋪滿了紅紅火火的春聯,陽光下格外奪目耀眼。
鄉親們見我滿頭大汗,心疼地勸道:“訓金啊,別太累!放下筆,歇會兒!”鄉親們一句真切關愛的話語,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32年前,我父母一月內先后病逝,家庭撫養3個未成年弟弟妹妹的重擔落在我這個尚未成家的大哥身上,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是鄉親們的精神鼓勵和物資支持幫助我兄弟姊妹戰勝艱難,一路走到了今天。面對養育我的父老鄉親的厚愛,更加激發了我的報恩之情,提振了精氣神,和鄉親們邊寫邊聊,倦意全無,盡力滿足期盼,讓更多家庭都沾點書法家丹書的喜氣,3位書法家一口氣寫了100多副春聯。
交談中,老村支書范銀松對我講:習近平總書記真是了不得,懲治腐敗用鐵腕,治理國家用法治,得民心,合民意,我們老百姓很擁護!我們黨和國家又有新希望了!
新上任的村支書范金輝激動地說:現在黨的農村政策真好!你們這些書法家在城里就是一字難求,今天上門為村民免費寫春聯、送祝福,這是過去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農村的生態好、空氣好,農村人的生活讓不少城里人羨慕。我一定帶領全村人民在小康大道上越走越寬廣!
新老村支書的心聲,讓我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白蓮鎮蘇家鋪村是我“領帶駐連”活動的幫扶村。臨近*年歲末,新當選的90后村支書工作適應得怎么樣?村里扶貧項目建設進展如何?困難群眾家里的年貨準備好沒有?帶著這些問題,吃完午飯,我來到了蘇家鋪村。
蘇家鋪村一不靠街二不靠路,是遠近有名的窮村,全村10個村民小組、438戶、1643人,黨員45名,低保人口72人。
看到我們,熟識的村民和我們拉起了家常。
“去年村里新修了3條通組水泥路,硬化了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和1800米引水渠,解決了4個村民小組旱季灌溉問題;3組和6組安裝了新變壓器,解決了90多戶村民用電難題……”“群眾是樸實的,也最有發言權,只要黨員干部做了事,群眾看得到。”這幾年,鎮村干部鉚足了勁,接力攻堅,村里黨員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改觀。
蘇家鋪村新任村黨支部書記張雄,1991年出生,前年剛從部隊退伍回來,20xx年10月被選舉為村支書,是全縣最年輕的村書記。
在去實地查看泵站及干渠等扶貧建設項目的路上,我們攀談起來。張雄直言,當村支書壓力比較大。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前些年修路欠了一些債;自己太年輕,沒有做出成績,怕別人不服……問及新年工作打算,張雄說:“黨員群眾選了我當村支書,是對我的信任,我只圖能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做幾件事。村里搞得好不好,關鍵在于黨員和干部。開年后,我打算把村里前些年低價承包給村民的一些山林、水面等資源協商收回來,由村里集中管理,全村絕大多數黨員達成了共識,這樣每年可增收2.5萬元;還有7個村民小組沒有通水泥路,過年這段時間我準備走訪一下,在村里盡量不馱債的情況下,依靠群眾先修上兩條路。黨員教育管理這塊也是我今年抓的關鍵和重點……”
言談間,張雄略顯稚氣的臉上透露著一股闖勁。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書記是村黨支部班子的主心骨,期待著這位小伙子能在崗位上干出好成績。
我們來到三組貧困戶郭楚國家。窄窄的三間房擁擠不堪,一間養牛,一間廚房,堂屋里架著一張床。我仔細地詢問起他家的生活情況。老人說,大兒子夫妻長年患病,負責贍養自己的老伴,自己歸小兒子贍養,但是小兒子早年亡故,自己撫養的孫子今年18歲,在外打工常年不見人,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塆里好心人湊了錢給他買了頭牛,現在主要靠養牛為生。
我叮囑鎮村干部一定要照看好郭楚國一家人生活,今年要優先安排危房改造項目把新房建起來。
接過慰問金,郭楚國感謝不斷,我卻心情非常沉重。郭楚國老人的問題,不是個性問題。空巢老人無兒養老、親情責任缺失、有兒不養老、低收入群體有兒養不起老等農村養老問題不容忽視。在加大親情責任教育的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必須把關愛幫扶工作做得更實、更深、更細。
我們來到了五組袁家灣,一戶平房映入眼簾,今年57歲的女主人郭放名離異寡居,又瘦又矮,弓著背,患有精神病的女兒呆呆地坐在堂屋的椅子上。郭放名說:“女兒患有精神病,常年靠藥物控制病情,每年看病吃藥得花四五千元。一個兒子在外打工,因沒有賺到錢幾年沒有回家。自己主要靠一畝半田地過生活,全年農業收入只有兩三千元,農閑時便撿撿破爛。原本是土磚屋,前幾年鎮村里考慮實際困難,向縣里爭取了危房改造項目扶持,自己借了一些錢,勉強蓋起了這三連平房。”
我將慰問金塞到郭放名手中,她的手像是枯樹枝一樣,讓人心酸。全縣有近萬名精神病患者,目前在醫院里進行康復治療的還不到500人,絕大部分依靠家庭看管照料……所幸,全縣已啟動精神病康復中心項目建設論證,相信不久后,這些問題能得到很好解決。
從蘇家鋪村回來的路上,我叮囑鎮村干部要力所能及地幫助這些困難黨員和群眾,解決好他們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落實好黨員責任區和幫扶措施,定期開展巡訪探視,讓他們過個好年。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正月初一,我吃過中飯,決定到鄉鎮走走看看,這個時候去羅田農村走訪慰問調研,順便感受一下農村濃濃的年味,應該是寓樂于工作之中,別有一番滋味。
我來到了三里畈鎮黃泥坳村。在雷文隆家中,與他聊起了家常。雷文隆一家五口人,上有75歲老母親,下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在鄂東職院讀大一,小兒子在讀初三。為供兩個孩子讀書和償還建樓房時發生意外事故欠下的醫藥費,雷文隆和妻子長年在南昌打工。目前,全家還欠20多萬元債務。為不耽擱掙錢和節省路費,女兒高考時和上大學時,自己和妻子輪流回家。聽說后,我一陣酸楚,希望他早日還清債務。
群眾沒開口,不能當無事;群眾開了口,不能不當事。臨走時,我叮囑隨行的村干部,一定要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爭取有關政策,減免雷文隆子女上學有關費用,幫助雷文隆渡過難關。
隨后,我來到勝利鎮松子關村。松子關村是羅田縣最北、離縣城最遠的地方,也是交通條件最艱苦、經濟條件最困難的地方。
得知松子關村從臘月三十早上5點到今天上午9點半停電,今天下午2點半又一直停電。
老是停電,肯定對群眾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更何況是一年中最喜慶的日子。群眾沒有過一個好年,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我立即通知縣委總值班室,要求他們摸清停電情況和原因,督促供電公司迅速解決。
這次停電涉及落梅河、野豬坳片,共16個村、2萬多人,這么大的范圍,又是在過年的緊要關頭,群眾盼望通電的心情可想而知,何等強烈!
到了晚上,我返回羅田縣城,去協調解決。直到晚上12點來電,我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希望能借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股東風,讓包括我在內的全縣黨員干部,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接受一次徹底的洗禮,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困難疾苦放在心上。當然,這股風不能是“狂風”,要注重實事求是;不能是“急風”,要注重穩步推進;不能是“虛風”,要注重埋頭實干;不能是“陣風”,要注重持之以恒。
1.走訪調研民情日記三篇
2.精選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三篇
3.鄉鎮干部走基層民情日記摘錄三篇
4.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四篇
5.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三篇
6.扶貧幫扶民情日記1000字
7.【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給老百姓的“民情日記”要怎么寫?
8.鄉鎮干部走訪記錄民情日記三篇
9.聯村聯戶民情日記五篇
10.雙聯扶貧民情日記十篇
11.黨建工作要點紛呈民情日記1500字
12.社區民情日記五篇
13.簡短版民情日記10篇
14.基層一線訪惠聚民情日記三篇
15.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五篇
16.20xx簡單的民情日記五篇
17.結對幫扶走訪記錄民情日記三篇
18.春節走訪老黨員民情日記三篇
19.抗旱澆麥民情聯絡員日記三篇
20.聯村入戶民情日記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