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奮斗素材人物事跡篇一
因父母在外經商,她的童年時代是與外公外婆一起度過的,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還經常幫外婆洗衣、做飯,飯前主動擺放餐具和桌椅,飯后收拾碗盤等,也從不挑食剩飯。炒菜時少了油鹽醬醋什么的,她也總是很積極地去買……她對外公外婆十分孝敬,所以外公外婆也慈愛地稱她為自己的“貼心小棉襖”。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外公突發疾病,為了讓疼愛自己的外公早日康復,她早上起早為外公洗臉、擦手、喂飯,然后才去學校上課。放學回家后如若天氣好,她就扶著外公到屋外活動活動鍛煉身體,幫外公按摩,捶背、剪指甲,與外公聊天逗趣。后來,外公因病情太嚴重去世了,她怕外婆傷心就經常纏著外婆聊天,讓外婆教她織圍巾、毛衣等以分散外婆的注意力。
和父母住一起后,因父母忙于生意沒有時間做飯、洗衣,她為了幫父母減輕負擔主動攬起了做飯、洗衣的活兒。有時候父母要去收賬,她就在家中邊做功課邊照應店鋪。父母身體不好時她總是積極的幫父母去收賬,因為她還小父母很是不放心,怕她收不清賬,但她每次都能把賬收得準確無誤,父母直夸她是個好幫手。后來母親身體不適,她就向學校請假,陪著母親去醫院檢查,在醫院里她上下樓跑著為母親取檢查單和繳費,檢查結果很不好需要做手術,她毅然地向學校申請了續假,陪護著母親做手術。她懷著忐忑的心情推著母親進入手術室,在外面焦急的等待著,如坐針氈,各種心情涌上心頭,她祈禱著手術順利,想著以后要好好的孝順母親。過了很久醫生才把她母親從手術室里推出來她上去接手推著母親回病房,途中她聽人說,做完手術的第一晚很是關鍵,一點都不能馬虎,所以她一晚上都不敢睡,在床邊看著心率監測器,觀察心率,不定時切黃瓜片放到她母親的嘴上補水,一晚上就這么心驚膽戰的過去了,第二天她母親就醒了。她幫母親洗臉、擦手、擦身、看點滴、喂飯、扶著母親下地活動……就這樣在醫院照顧了三周,醫生就讓母親回家休養。在家中她全攬家務活,細心地照顧母親,經過長時間的休養,母親已經大好,她才放心地去學校上課了。
白駒過隙,她滿懷著對大學的向往踏入了學校的大門,為了在未來的選擇中不迷茫,為了父母的辛勤付出更加值得,她在國際交通學院積極進取,努力提升自己,她學習認真,還曾榮獲俄語書法大賽一等獎;她集體榮譽感強,在校運動會團體項目中取得兩項第一,為學院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在班中擔任俄語課代表,以各種形式幫助大家學習,為大家服務;她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志愿活動,去養老院獻愛心,為老人洗臉、修剪指甲、打掃衛生。陪老爺爺老奶奶曬太陽聊天;她在疫情期間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
人最不能缺少的三個品質:孝、善和愛,她都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友善對待同學,在社會中傳遞正能量,將孝老敬親這一傳統美德不斷傳承。她勇挑生活的重擔,面對生活的艱辛,她從不喊累、從不抱怨、從不氣餒。“心中有夢,眼里有光”她樂觀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從容地應對家庭的艱辛,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心和無限的老心,行且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