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和樂的區別篇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孔子說的。古今中國人,只要是念過幾年書的,差不多都能背誦,多數還能講解。
讀書不能僅停留在背誦和講解上,而應在釋義的基礎上做更擴展更深入的理解,還要使之盡可能多的融會到自己的意識里,用以左右或指導自己的言行。如果據此來審視自己或他人,那對上述孔子的話,就有如巔峰峭壁上的靈芝,心向往之卻行難企及。
就說當今吧,能把學習、復習或實習當作一件高興的事來做的,能有幾人?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中學習的主體。豎在他們眼前的目標是:考學,考個相對好些的學校;給予他們的任務就是:記和背——既背原文又背解釋。上學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曹操口中的“雞肋”,棄之不能食之如蠟,毫無樂趣可言。而成年人的學習,多是為了拿一張文憑,作為自己晉級、高升的臺階。“學而優則仕”、“書里自有黃金屋”、“書里自有顏如玉”,學者成了權、錢、美色的奴隸,又怎么高興的起來呢?
相較而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更難。這“樂”得首先取決于“朋”。要想吾心快樂,其“朋”必是志同道合、性近趣投者;其“生”必是真心求學、以“學”為“說”者。上面說了,這樣的“生”現已少有;而“君子之交”的“朋”,現在又能找到幾個呢?官場上,阿諛奉迎、吹吹拍拍,拉山頭、搞幫派,目的就為鞏固自己的地盤和權位;“山頭”上看似一團和氣,暗地里也盡是是勾心斗角,使絆設卡。生意場上,更是爾虞我詐、坑蒙拐騙;沒有真朋友,只有真利益;商場如戰場,你傻乎乎的“樂”著,還能上商場嗎?即使偶爾上了,也是死定了的!人說最“鐵”的是:“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的學友、戰友和難友,可到那“窗”兒一換,人心也就變了,剩下的也多只是“利用”二字了。就連辦個“同學會”什么的,也多是貴者意顯擺,賤者懷嫉妒。記得一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認識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話雖刻薄,倒也道出社交場上的厭倦。
追名逐利,乃社會職場上人多共有的動因。“學”、“交”的落腳點也多在“名”、“利”這二字上。“不慍”者少見,唯恐“人不知”者倒是隨處可遇。打開電視,翻開報刊,常見到的是四處賣弄的“華威先生”、看到的是“作秀”還玩“偶遇”的官員,隨處可看到的是為求名利而裝瘋賣傻玩“低俗”和不惜“一脫”的“星”們;就連學校這最應淡泊名利的場所,做起招生廣告來,也多玩虛假、拉金貼面。倒是那些坑民損國、權錢交易、蠅營狗茍者,巴望人不知、天不曉。
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不是說會背能解半部《論語》,而是說要用《論語》中的精華來修養品性、增添才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天下”者必先修身。現在,舉國上下大倡“國學”,只望此“倡”不限在能“背誦”和會“解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