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工作匯報篇一
一、前一階段工作
時組成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并就有關情況進行了分組落實,做到責任到人,時間到人。
二是制定一套方案。全鎮班子會議后,我們立即組織全體黨政班子成員分成5個小組就農村綜合改革5個重點內容進行調研,聽取鎮機關老領導、村、廠、事業單位四個層面的建議意見,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在綜合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依據縣委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最終制定了《農村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方案》對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鎮級財務化解、村級組織運轉等五方面工作進行了明確。在一系列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我們于10月24日下午,組織全體機關干部、事業單位負責人召開了鎮農村綜合改革動員會,對下階段工作進行了充分地動員詳細地布置。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建光同志親臨會場,對我鎮的綜合改革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是召開一次讀書會。10月27日,我們組織全鎮22位村支部書記召開了一次讀書會,專門邀請縣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王群,縣經管總站副站長孫挺軍同志為支部書記進行專題輔導。讀書會重點就 “一事一議”、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兩個方面進行座談交流,并就已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的錦塢經驗,深化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進行了再次強調布置,主要是以“八個一活動”為載體開展工作,即:進行一次民主管理培訓;發放一本村民自治手冊手冊;疏通一條村務工作渠道;制訂村級行事規則一套制度;規范一套民主管理程序;推行一項“黨員+代表”聯戶做法;開展一項服務等。通過“錦塢經驗”的推廣,把我鎮村級民主管理的核心定為:民主、依法;團結、和諧;發展、穩定;實干、誠信;服務、便民;重心定為是重大事情決策“六步法”,實質定為黨內民主與群眾民主相結合,團結依靠群眾與引導服務群眾相結合,干部自律與制度監督相結合。
門和鎮政府的雙重管理下,研究決策全鎮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事項。教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教育總支書記毛太松兼任。
二、下一階段工作 一是開展一項試點。在確保村級組織運轉工作中,推行“一事一議”制度的是一項關鍵性工作。對于這項工作,下階段,我們將著重把重心放在和兩個試點村身上,通過進一步健全完善兩村原有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一事一議”制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再在全鎮面上予以推廣。
一、效能”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四辦兩中心”的格局,保留黨委政府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業和保障辦公室,村鎮建設辦公室、駐村指導中心,將調處中心改為綜治工作中心,并組建一個鎮事業綜合服務中心。對個別中層干部和駐村指導員崗位進行微調。
三是建立一個中心。即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目前,全鎮已有興聯、錦塢、新迪埠等村建立起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下一階段,我們將在其余村推廣設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對村民所托工作實行全程代理,要求做到“六個有”:即有牌子、有房子、有人員、有制度、有記錄、有考核,實現“農戶辦事不出村、糾紛調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務不出村”的目標,初步構建起“知民情、解民憂、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務機制。四是做好一個網點建設準備。組織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廣泛征求干部群眾對鎮教育網點調整的建議意見,積極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分尊重群眾意愿,力求教育網點選址做到科學合理,為秋瑾一小的建設打好財力基礎。并在此基礎上,計劃用3年時間,把全鎮1所中心小學、1所分校、8所中心小學調整為3所以秋瑾為命名的小學,做深做透秋瑾文化。
五是進行一次債務化解。嚴格按照縣鎮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工作匯報篇二
一、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村實際情況,認真制訂了《***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劃》,按照計劃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各隊隊長具體抓。
2、廣泛宣傳,提高認識。新農村建設主體是農民,號召群眾自己動手,建設家園,發動、調動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村干部深入一線,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宣傳的同時,特別仔細地講明新農村建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群眾謀利益,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從而營造人人動手,戶戶整治,村村文明的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統一廣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3、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我村先后開展三次集中的大規模整頓,清理道路兩側、排水溝衛生死角,對各條通村道路及村內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整理,并采取有力的獎懲制度,保障工作落實到位。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
4、加強考核,確保實效
為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常 化、制度化、規范化,我們堅持結合本地實際,落實長效治理措施。我們不定期的對各隊環境衛生進行檢查,確保活動實效。
二、工作成效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春季動工街巷鋪磚、清理路邊溝垃圾,(工作開展況)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清掃,徹底改變了***村的“臟、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村內公路、衛生平時如何管理
(匯報重點)
***村委會 2015年2月28日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工作匯報篇三
4月15日—5月15日,為期一個月。
(一)深入治理“五亂”,打造整潔優美的新區環境。
1、開展環境衛生清潔行動。集中治理新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安置小區和施工工地周圍道路的環境衛生,全面清除7處衛生死角,約8600㎡。出動120名環衛工人,81小時機械切實做好黃河廣場、三國文化長廊、政府機關周圍、休閑場所等節日及“5.12”紀念活動期間人流量大和人群聚集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
2、開展清除“牛皮癬”,規范廣告設置。對新區內新出現的“牛皮癬”進行集中清除,共計清除8處牛皮癬。
3、對新區內破損的市政設施進行維修,對缺損的綠化進行修補,美化新區形象,提升新區宜居質量,使新區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8%以上。
4、因地制宜地推進新區環境美化亮化行動。改善新區景觀,以鮮花布景,促綠化“破墻”,美化新區環境,打造靚麗家園,營造歡樂、喜慶氣氛。
5、協助交通、交警、市執法局三大隊、區建設局、東湖鄉對新區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進行治理,治理了8處攤位亂擺、3起車輛亂停、4處工地亂象。
(二)深入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大搞室內外環境衛生。
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在單位內進行了清潔衛生大掃除,做到了地面整潔無垃圾、無污垢;墻面天棚無灰塵、蜘蛛網;窗明幾凈,物見本色,辦公設施、設備無灰塵、無污垢;資料、書報、物品擺放整齊。檔案柜上無雜物。廁所地面無泥土、無煙頭、無紙屑;大小便池無尿垢、污垢、無臭氣;洗手池見本色、潔白無污垢;綠化帶無雜物、紙屑、塑料袋、煙頭、果皮等;花盆外無泥土、無污垢、盆內無雜物、無煙頭。
(三)抓好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
繼續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公益廣告宣傳,進一步提高新區居民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四)及時報送情況,暢通信息。
及時將活動情況向治理辦匯報,對存在的的問題及時向治理辦匯報并請示解決辦法。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工作匯報篇四
一、工作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全市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動員大會精神和全區村莊整治暨重點推進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面開展以“潔美家園綠色行動”為主題、以“兩清兩改”為基本內容、以清理垃圾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統一部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推進,切實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保障農民身體健康,促進城鄉一體化,扎實、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整治內容和要求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主要包括“兩清兩改”,即清理垃圾、清理河道和改水、改廁。這四項工作要互相結合、分步推進,也要與“多城同創”、“村莊整治”、“場外拆解整治”“小冶煉整治”等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城鄉排污一體化,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當前(今年的5-7月份)是以垃圾清理為重點,同時啟動清理河道和改水、改廁等三項工作,打一場垃圾殲滅戰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戰,使我區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觀。
(一)清理垃圾。對所有農村村頭地角、河邊溝渠、房前屋后、公共場所、室內室外等存量垃圾,集中三個月時間進行全面清理,“路澤線”、“104線”兩側的村,城鄉結合部、集鎮周圍的村,已驗收通過或正在整治的166個整治村(示范村)要作為清理重點。要突出“拾荒族”整治,采取“死堵”措施,徹底清理“搭荒族”聚集點和分散零星點,及時進行復耕、綠化、按照規劃用于建設,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不回流,營造“拾荒族”無立足之地的群管環境。要不忘記農田廢舊地膜的回收,畜牧業糞便的綜合、生態處理(集中、沼氣化處理)。清理出的存量垃圾全部運往黃瑯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5個海島村就近、就地自行分類處理或堆肥、回收、統一收集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的統一處理農村垃圾處置機制(城區和鎮建成區范圍內的村已由街道和鎮環衛所統一收運、區統一處理;5個海島村可自行化整為零、就地分類處理)。今年,爭取農村垃圾處理率達到85%以上;三年內,爭取農村垃圾處理率達到95%以上,全區除5個海島村外,基本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
(二)清理河道。加快推進我區農村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步伐,提高農村河道抗旱排澇標準,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保護作用,全面改善城鄉水域環境,努力實現我區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對農村河道實施清障、清淤,改造完善水利設施,保持水體流動,恢復農村河道綜合功能。加大水政管理力度,建立河道的長效管理維護機制,落實河道保潔、管護責任,禁止傾倒垃圾、糞便或者丟棄其他廢棄物,禁止直排生產、生活污水。今年,全區整治河道1.92公里,疏浚河道25.91公里,清淤22.32萬立方米;“十一五”期間整治河道10.92公里,疏浚河道72.81公里。
(三)改水。區里將出臺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力度和加快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進度方面的政策,促進 20個靠山村、偏遠村、經濟薄弱村和17個深井供水村(長浦片和金清)改水,擴大自來水覆蓋面。今年,重點對無供水管網的32個村加大改水力度。一是5個海島村要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確保飲用水安全;二是其他32個村約5萬人口爭取自來水飲用人口年增加1-1.5萬人。三年內爭取除5個海島村外臺州供水公司網水統一供水和地域山水以行政村為單位統一供水全覆蓋。
(四)改廁。加快農戶衛生廁所、三格式化糞池和沼氣化糞池的建設,農村居住區要全面清除露天糞坑,建設公共廁所。加強已建公共廁所管理,公共廁所要達到無蠅、無岨、無臭、糞便無害化處理的“四無”要求的衛生廁所。今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三年內,爭取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
二、整治標準及政策
(一)垃圾清理:做到“三有兩無”。“三有”即:一有工作網絡。鎮(街道)環衛管理機構全部建立,鎮(街道)和村(居)環衛清掃保潔隊伍健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網絡健全完善。二有環衛設施。年底前完成區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螺洋、桐嶼、峰江、蓬街等鎮(街道)年內要建成垃圾中轉站,新橋要在明年底前建成垃圾中轉站(新橋與橫街1998年已合建并共同使用一座垃圾中轉站);每個村(居)建有足夠數量的美觀和實用的垃圾收集點,垃圾清運、清掃器具齊備。除自行處理的5個海島村和鎮(街道)環衛所直接清掃的部分村(居)外,其他行政村都要建立一個以上封閉式垃圾收集房。三有保障機制。建立環衛投入機制,環衛設施建設經費要分級落實。全區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經費由區政府負責;鎮(街道)的垃圾中轉站建設經費(包括設備、配套車輛)鎮(街道)政府(辦事處)為主負責,區政府予以補助;村(居)垃圾收集點建設經費主要由村(居)負責籌措,區鎮(街道)政府(辦事處)給予適當補助;本次清理的存量垃圾無償進入黃瑯垃圾填埋場處理(由區建設規劃分局落實)。“二無”即:一無暴露垃圾;二無亂堆亂放。農村環衛清掃保潔工作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河道清理:對農村河道實施清障、清淤。清障即拆除侵占河道的兩違永久性和臨時性建筑,清理河岸和充塞河床的存量垃圾,打撈水葫蘆等有害生物和水面漂浮物,清潔水面、溝通河網水系,確保行洪暢通。清淤即對淤深0.5米以上的農村主干河道進行疏浚,重點對村莊周圍的河道、池塘進行清淤,有效控制河道淤積,為河道總體水環境達到水功能區要求做好疏浚方面的工作。計劃內河道疏浚,以農民投工投勞為主,區級補助為輔(執行路政辦發[2006]42號文件)。
(三)改水:水源以臺州供水公司網水為主,達到國家農村安全飲用水標準的地域山水為輔;地域山水必須至少以行政村為單位統一供水。對未用上臺州供水公司網水的經濟薄弱村改水工程,區政府將另行出臺政策予以適當的資金補助。
(四)改廁:公廁以沼氣式化糞池為主,無害化貯糞池為輔,戶廁按沼氣式化糞池改造或將三格式化糞池統一接入公廁進行二次處理,必須達到二級排放標準。公廁建設經費主要由村(居)負責籌措,區鎮(街道)政府(辦事處)予以適當補助(執行路區委[2003]11號文件)。
三、實施方法和步驟
(一)準備動員階段(2006年4月底前)
各鎮(街道)要組織力量深入基層、進村入戶調查摸底,全面掌握實情,依據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工作基礎,制定工作方案。建設、城管、環保、水利、農林、衛生等部門要根據本部門工作職責制定實施方案。區里已于4月下旬召開全區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各鎮(街道)也要相應召開會議,層層發動,全面部署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二)集中整治階段(2006年5月至7月)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集中3個月時間,對照“兩清兩改”要求,于7月底前完成各項整治任務,并完成建章立制工作。階段性整治形象要求:“清理垃圾”要實現“一有兩無”,即全區90%以上的行政村要有專職保潔隊伍;清理干凈存量垃圾,基本無暴露垃圾,基本無亂堆亂放現象。同時建立垃圾集中處理機制。“清理河道”要對農村主河道進行清淤,清除水障礙物,規范沿河垃圾收集處理,全面清理河面漂浮物。“改水”工作要在原有計劃上適當提速。“改廁”工作要在農村居住區和河道、村道兩廁全面清除露天糞坑。
(三)鞏固提高階段(2006年8月至年底)
不斷完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基本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框架,初步建立“兩清兩改”長效管理機制,著重對農村增量垃圾實行監管,防止農村“臟、亂、差”現象反彈,全面完成“兩清兩改”年度工作目標,使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觀。11月區將組織對各鎮(街道)整治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對工作成績突出者進行表彰。
四、組織落實和措施保障
(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我區新農村建設中一項全局性、突破性的工作,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要將此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形成以各級黨委、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協調,建設、城管、環保、水利、農林、衛生等部門分線主抓,有關部門配合的工作局面。尤其是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要下大決心化大力氣,要根據“臟、亂、差”地段整治計劃表,制定整治方案,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全面開展整治,確保在限期內完成整治工作。
(二)要點面結合,標本兼治。農村環境衛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基礎,各鎮(街道)、各部門和村既要突出垃圾清理重點,又要全面部署,通過對“臟、亂、差”地段的整治,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環境衛生的整體工作。在整治中要注重標本兼治,要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措施,對整治后的地段實行常態管理,防止反復。要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充分發動村民參與整治活動,提高村民公共環境衛生意識。
(三)要加強督查,務求實效。區人大、政協、農辦都要加強督查工作,組織相關人員定期、不定期對各地的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積極主動、進展迅速、完成任務好的,要給以表揚;對推諉扯皮、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要給以通報批評。各職能部門既要認真指導開展整治,又要組織力量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的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各新聞單位要加強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同時,要加強輿論監督,對工作不力的單位予以曝光。
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工作匯報篇五
**鄉有個行政村,個自然屯,住戶戶,人口人,耕地萬畝。自從全縣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我鄉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組織動員,努力抓好落實。
一是立足鄉情,抓好落實,努力推動全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境衛生工作落到實處,形成常態。二是做到宣傳教育與提高意識相結合。加大宣傳,提高意識。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印發了**鄉鄉村環境衛生整治通告,把整治工作內容、標準、時限和鄉政府的獎罰措施全部納入通告之中,并責成包村干部把通告發至每個農戶家中,做到了家喻戶曉。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一次教育、作為引導農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契機,通過組織村民出工、出車、出資增強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激發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為今后不斷深化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三是做到了香化美化與隊伍建設相結合。一個方面在香化美化村屯環境上重點推進。全鄉各村都育有8種花苗,已全部出齊,處于待栽狀態。近期,將全面完成對全鄉各村村內中心路兩側栽花種草工作。另一方面是隊伍建設,各村建立長效機制,落實管理人員,拿出管理資金,成立保潔服務隊,采取定工資、定人員、定車輛、定協議、定制度、定統一服裝的方式,統一管理,嚴格標準。保潔服務隊主要負責日常環境衛生的清理、整治工作,形成環境衛生有人抓、專人抓、常年抓的良好態勢。
二、下步打算:
變農村“臟、亂、差”的生活環境,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健康衛生水平,把**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鄉人民政府
201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