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岳陽樓記》課后反思篇一
對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處理糾結中的不斷變換,最初的計劃是讓學生在賞析了巴陵勝狀,洞庭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學生體會到了這段景物的特點“壯美“。繼而自讀領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個詞語概括其特點?(凄美,優美)再讓學生賞析從哪個語句中品味到的,進行景物的賞析、但是后期發現學生賞析不到位,效果不佳。變改為了讀文繪圖,正所謂:美景配美詞,美詞繪美圖,讓學生展現自己頭腦中出現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在引導學生去體會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本打算要重點指導“登斯樓也……”的情感處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但在課堂實施中卻發現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做這樣的處理,自己覺得悟情的力量略顯單薄。
對于拓展延伸的設計,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內心世界我設計了“面對范仲淹如此的感嘆和期盼,你想對他說點什么?”學生的感悟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
自幼苦讀 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 直言強諫
政治革新 屢遭貶責
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軍中一范 西賊破膽
捐資購田 興學育才
一生濟人 無銀喪葬
先憂后樂 心系天下
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范仲淹一生的總結,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范仲淹,進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與抱負,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會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讓我的課堂更加有效。
《岳陽樓記》課后反思篇二
《岳陽樓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是古文誦讀中的名篇。
本文的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讓學生發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討論中訓練思維,并在課后的作業中得到拓展。
在教學設計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導入到結束,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現代教學思想滲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學的應用,給學生寬松的思維空間,采取了應變得當的措施,問題的設計突出重點,降低難點,難易適中,能讓同學自主解決問題,板書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當然,本文的教學也存在缺點:針對本課的特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節奏美和韻律美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時教師的師范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可惜,我的朗讀不是太好,沒能給學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p>
文言文的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多積累字、詞、句以及重點句、難句的理解等;還要收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這方面,沒有對學生放手。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努力鉆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提升。
《岳陽樓記》課后反思篇三
考慮到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美文,應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滋養,性情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潤澤。此篇具有意境美、人格美、語言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極好教材。基于此,我把引導學生鑒賞課文的美點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著眼點和歸結點。
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力求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課前通過以自主學習為主,小組活動為輔的方式充分預習,對文本內容掌握,課堂上基本由學生來支配,老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學生自主品味、合作探究、歸納總結,課堂上學生活而不亂,師生交流融洽盡興。在愉快輕松的活動中,感悟古代優秀作品的美,學習古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豐富復雜的感情,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古文的習慣,提高了他們閱讀古文的興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既依托文本又高于文本。對作者峻潔的人格美的鑒賞,是本教學設計思想性的極好體現。由范仲淹推及古仁人,理解他們憂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同時給生活在喧囂時世的人以極好的人生啟示。賦予經典作品以時尚的魅力。
3、以朗讀促理解。這樣一篇美文只有朗讀,才能充分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悉心體會駢句辭采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的特點,涵詠品味多變而優美的意境。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如:對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重點語句等)強調不夠,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太少,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指導不夠等等。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看到了自己很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指導性,但能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給予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意識,我也就很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