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問一世界的讀后感 一問一世界經典語錄篇一
楊瀾對于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著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說,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著極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里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于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于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于他的傳媒事業來說,由于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于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仿佛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采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制作一期節目,高端、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和她丈夫創辦的陽光文化傳媒,可以說是大張旗鼓的成立,甚至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有分部。前期的大量基金投入,讓楊瀾走了一個設備設施齊全的工作環境,加上她組建的“夢之隊”,可以說是接近完美,《楊瀾訪談錄》作為陽光文化的王牌,楊瀾更是一頭扎了進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楊瀾的事業走到頂峰,收視率等指標均僅次于《鳳凰衛視》可是,即使如此,巨額的開支難以平衡企業的維持,陽光文化一直處于負盈利狀態,哪怕是丈夫吳征四處奔跑,籌集資金,也難以維持,即便如此,楊瀾絲毫不減少對《楊瀾訪談錄》的資金投入,原創,高端,有品位,是楊瀾追求的。陽光文化開始走下坡路,最后,上市的陽光文化不得不轉手他人。可是,楊瀾不變的追求,執著,讓她始終未放棄《楊瀾訪談錄》,帶著《楊瀾訪談錄》和“夢之隊”,楊瀾帶著狂熱帶領著這個團隊在艱難前進……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著狂熱追求的女人,對于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說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于一個記者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采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說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一問一世界的讀后感 一問一世界經典語錄篇二
最近在書店無意之中看到楊瀾和朱冰合著的《一問一世界》,便細細品讀了一遍,只看了一遍難有深切體悟,嘆息自己才疏學淺,但還是忍不住想淺略寫寫類似讀后感的隨筆。
在這本書中,楊瀾記錄了她從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怎樣與電視結緣,離開正大綜藝毅然出國深造,創辦陽光衛視的失敗與艱辛,《楊瀾訪談錄》節目團隊的組建和全體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努力,擔任申奧大使,以及他眼中的傳媒江湖。還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老布什,李光耀等世界高端人物的秘訪艱辛。
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楊瀾對提問的把持,他把提問視為一扇窗戶,打開被訪者的內心世界,以提問為主,以提問為樂,有時候明知顧問,有時候旁敲側擊,有時候順著問,有時候反著問,有時候挑釁著問,有時候話里有話問。正是這種妙趣橫生,深入淺出的提問才造就了一個真實的楊瀾,獨一無二的楊瀾。
作為職業的提問者,楊瀾的一對一采訪更是難能可貴,對于每一次采訪其實都是一次探險,是一次對人心的探險。所以每次采訪之前,她都做足了功課,提前準備上百個問題。對于一個陌生人而且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物坐在你面前,全方面挖掘出更深層的東西,那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駕馭,更是對人性靈魂的挑戰。楊瀾的成功沒有偶然,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歲月沉淀下來的精華發揮到極致的必然結果。
楊瀾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工作者,她是成功的,作為一個新時代女性,她是充滿靈性和智慧的,作為婚姻家庭經營者,她是睿智的。優雅是學不來的,氣質不是模仿出來的,喜歡楊瀾也不是因為她華麗的成功,而是她一路走來那種對人生的態度,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懂得選擇,懂得放棄,選擇了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
一問一世界傳遞的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正能鼓舞形形色色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雖有崎嶇,雖不完美,但每天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為了什么。指引著人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腳下或許滿是泥濘,但身體卻在無限接近。
我們都是平凡之人,也無法和楊瀾走同一生活軌跡,永遠也達不到她的高度,但我們可以從點滴的學習楊瀾開始,學習她的激情,學習他的理性,學習他不斷追求努力奮斗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成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特別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當一個人決定離開床的舒適,
去石頭上睡覺時,
他就擺脫了某種惰性,
而帶來許多種可能,
有一天,
頑石上也會留下他的溫度。
一問一世界的讀后感 一問一世界經典語錄篇三
一位朋友送給我的,她在扉頁上寫著:“愿你我都能成為被這個世界需要的人。”
初讀這本書時,有繁重的任務在身,看書也看得浮躁不已,翻著這里面的故事,只覺得雞湯味道太濃厚,故事沒有感染力。
一個月以后,任務已做完,再次翻閱這本書,倒覺得有別樣的感動。
我大概還是不能做到隨時隨地靜下心來讀一本書。
看到了許多有能力、有方向、有執著的可敬可嘆的人。
看到了許多熱血的、純粹的、蓬勃的心靈與精神。
那么,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被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