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故事素材合集,作文的寫作需要我們在日常中不斷地積累素材,賞析佳句佳作,反復練習,這樣日復一日,我們的作文水平就能有所精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關于
紅色經典故事素材合集,供大家參考,下面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看吧!
紅色經典故事1
“紅槍白馬”女英雄: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略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國民黨采取避戰政策,仍然把矛頭直指國內,民族抗日陣線得不到統一,國家已經接近生死存亡的時刻。此時的趙一曼已經回國,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
趙一曼看上去只是個瘦弱的女子,可是,在戰場上,她卻勇猛果敢,絲毫不輸給男人。1934年,她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當時共產黨還是一個較為年輕的政黨,在武裝斗爭上仍處于初級階段,武器裝備和物資都比較匱乏。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趙一曼仍然每次在戰斗中勇挫日軍和偽軍,將珠河地區的抗日斗爭進行得有聲有色。1935年,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委。偽滿政權的報紙在某一天刊登的一篇報道,盡管對趙一曼有污蔑不實的言辭,可是卻把她說得神乎其神,說她能殺敵于眨眼之間。從此,“紅槍白馬趙政委”的稱號在抗日自衛隊中廣泛流傳開來。在戰場上趙一曼是浴血疆場的女豪杰,可是在生活中她仍然是一個和藹的女性,她熱愛群眾,關心同志。大家欽佩她的“紅槍白馬”,可是在生活中,戰士們仍然親切地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的一天,趙一曼與日偽軍打了一場遭遇戰,由于敵眾我寡,趙一曼不幸腿部受傷被日偽軍逮捕。日軍大喜過望,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得有價值的情報,日軍對她的腿傷進行了簡單的治療之后,連夜 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刑訊。面對兇惡的日軍,趙一曼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她不肯透露一絲情報,而是橫眉怒目,痛斥日軍在中國的侵略行徑。日軍軍官惱羞成怒,用馬鞭狠戳她的腿部傷口。她疼得昏死過去幾次,被日軍弄醒之后,仍然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趙一曼表現出了中國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和抗日的堅定決心。
1935年12月13日,趙一曼因為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了得到情報,將她送往哈爾濱治療。在住院期間,趙一曼利用各種機會對看守她的警察與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她脫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他們將趙一曼背出醫院,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可是6月30日,趙一曼在去抗日游擊區的途中再次被日軍逮捕。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之后,兇殘的日軍開始對她進行更加殘酷的刑訊。為了套取情報,他們不擇手段,甚至以摧殘女性身體的酷刑來逼迫趙一曼就范,手段令人發指。而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只言片語的實情。
日軍終于放棄了對趙一曼的逼供,決定將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趙一曼大義凜然,毫不畏懼。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了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自己要被日軍槍斃了。為國盡忠,死得其所,沒什么好遺憾的。只是此刻,她想起了自己遠在四川的兒子,于是她向看守她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下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信中寫道:“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因為堅決地作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在珠河縣英勇就義時,年僅31歲。趙一曼可歌可泣的事跡被中國人民永遠地銘記在心!
紅色經典故事2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確山李家灣人。 1927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春,到達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組織煤礦工人進行反日運動。在組織運動中,楊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獄兩次,受到日本軍警的嚴刑拷打,但其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反日運動。九一八事變后,楊靖宇被營救出獄,并出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隨后歷任中共哈爾濱市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楊靖宇在東北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根據地從事抗日運動,歷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第1師師長兼政委、第1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委。組建抗聯的同時,楊靖宇按照“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的不打”的原則,采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的戰術,與日偽軍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麓展開激烈的斗爭,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河里、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嶺山區和遼寧老禿頂子山等抗日游擊根據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極大地推動了東北地區的抗日運動的發展。
日軍看到抗聯勢力的不斷壯大,感到十分恐懼,在1938年下半年調集重兵對抗聯進行“圍剿”,并以萬元巨金懸賞楊靖宇頭顱。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楊靖宇率抗聯戰士與日軍作戰40多次,在日軍的瘋狂“圍剿”下,抗聯陷入困境,幾乎彈盡糧絕,戰士們只好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將衣中棉絮掏出來吞咽。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在斗爭進入異常艱難狀況下,楊靖宇決定將抗聯編成幾股小部隊,分散活動,保存實力。楊靖宇率400多名抗聯戰士準備在蒙江方向突圍,因叛徒的告密,日軍很快就發現了他們的行蹤,為使部隊安全轉移,楊靖宇決定再一次分散突圍,自己率一部分抗聯戰士牽制日軍。1940年2月23日,經過幾次戰斗后,楊靖宇負了傷并且身邊只剩下幾名抗聯戰士。日偽軍追蹤楊靖宇的血跡,很快將楊靖宇與幾名抗聯戰士包圍,此時的楊靖宇已經數日粒米未進,以皮帶、棉絮充饑,身體虛弱到了極點。敵人的“討伐隊”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楊靖宇沉著地掏出雙槍向日偽軍射擊,擊斃數名敵人。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毀文件,又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活捉楊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進行了瘋狂的掃射,楊靖宇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楊靖宇犧牲后,日軍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發現他的胃里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沒有一粒糧食,殘暴的敵人都感到十分震驚。
為紀念楊靖宇英勇抗日的光榮一生,1946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楊靖宇犧牲的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49年,郭沫若為楊靖宇題詞為:“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于今赤旗滿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楊靖宇的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國際友人分別送了花圈,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斗一生。
紅色經典故事3
戰死疆場也心甘情愿:彭雪楓
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投身革命20年,他不但率部在中原地區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還 組建了新四軍騎兵團、成立了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前身——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并且創辦了宣傳抗日救國的報刊《拂曉報》。
彭將軍“上馬能打仗,下馬寫文章”,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十幾天以來,我們過的是晝伏夜出的生活,恢復了路西時代的游擊戰了,白天隱蔽封鎖消息,夜晚行動,爬山涉水,淮河已經來往渡了三次,我們主觀力量不能與敵人對比,不能不采取游擊戰術,這一次在戰略上是勝利的,打破了敵人包圍合擊聚殲的計劃,主力部隊沒有受到損失,而且在敵后盡力擾襲,使敵人顧前而又顧后,疲于奔命。
這是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的彭雪楓,在“三十三天反掃蕩”中寫給妻子林穎的信。
彭雪楓,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戰功卓著。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奉命挺進敵后,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領導開辟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彭雪楓采用平原游擊戰戰術,帶領隊伍在敵人的包圍中生存下來,還 成為插入敵后的一把尖刀,讓敵人不得安寧。采取這樣的戰術,也是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此前,彭雪楓就曾經在給上海《大公報》的記者范長江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軍處此敵人傾力壓境的關頭下,唯一戰略方針及戰術原則,應以我軍主力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以支隊(如八路)領導廣泛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動作,必可消滅敵之大量有生力量。敵后方聯絡線長,故極空虛,我游擊支隊如入無人之境,且受群眾之熱烈歡迎。勝利雖小,但積之成多即為大勝利。
1941年皖南事變后,根據地面臨的形勢愈加復雜,彭雪楓率部一面和國民黨軍隊中的頑固派作斗爭,一面廣泛發動群眾,用游擊戰打擊日偽軍。
1942年11月,日偽軍集結重兵,對淮北蘇皖邊區發動大掃蕩。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四師,晝伏夜出、靈活機動打擊敵人,贏得了“三十三天反掃蕩”的勝利,成為根據地反掃蕩的經典戰例。在給妻子的信中,彭雪楓也忍不住要分享勝利的喜悅。
反掃蕩戰斗共三十三天,我們完全勝利了!主力部隊、地方武裝、黨政及后方勤務機關人員、資材,均無損失,誠為幸事!老百姓歡喜非常,都說新四軍是諸葛亮,計謀高,打仗好。
1944年4月,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會戰,中原河山大片淪陷。8月,彭雪楓率領部隊收復豫皖蘇根據地。在出征前,彭雪楓說,“豫皖蘇是我們的,那里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愿。”
不幸的是,一個月后,在前沿指揮作戰的彭雪楓,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當時,他的妻子林穎很快就要臨產,為了穩定她的情緒,從黨中央,到身邊的戰友,所有人一起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彭雪楓犧牲后,林穎生下了她和彭雪楓唯一的兒子小楓。
可想而知,一面忍著戰友犧牲的巨大悲痛,一面還 要在戰友的親人面前瞞著消息,一定是件很艱難的事情,也讓后人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者在烽火歲月中凝結的情誼。彭雪楓犧牲之后,第一時間就收到消息的陳毅,曾經無比痛心地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哭彭八首》。
彭雪楓(1907-1944)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犧牲后,淮北群眾自發擺設128處祭桌。置爐香、清水和明鏡于其上,取義清如水、明如鏡。
紅色經典故事4
救戰友嘗百草:張思德
紅軍過草地時,由于缺衣少藥,許多戰友病倒了,張思德原本魁梧的身體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堅持為傷病員背槍,在泥水沒踝的荒草灘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
通信營一排的戰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掙扎,眼里淌著淚痛苦地向戰友們喊著:“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戰士伸手去拉,也險些被陷進去,眼看著泥沼從小李的大腿沒到胸部,戰友們很著急卻束手無策。這時,張思德著急地對班長杜澤洲說:“班長,我有辦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兩人也像咱們一樣拉他的右手,試試看。”說完,他便毫不猶豫地爬在泥沼上。班長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兒沒動,張思德急著沖他喊道:“班長,快上呀,否則他會沒命的!”看著張思德那急切的目光,班長抬起了腳……在另外兩名戰士的協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終于得救了。大家都為張思德奮不顧身救戰友的精神所感動,并稱贊他善于動腦筋。
在進草地二十多天后,戰士們身上帶的干糧都吃完了。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長們把馱文件的馬殺了,戰士們把牛皮帶煮了充饑。那時候,張思德還沒有入黨,但他處處按著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黨組織號召的“嘗百草”活動中,見到一種草,他總是先嘗,發現能吃的,就馬上告訴兄弟單位。
一天,一名戰士采了一些類似野蘿卜的植物,張思德怕它有毒先嘗了嘗,結果,他臉色發青、嘔吐、渾身無力,這植物有毒……張思德慢慢醒來后,模模糊糊地看見戰友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
紅色經典故事5
視死如歸誓不屈: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早亡,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于婦救會工作,并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 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紅色經典故事6
摘眼不打麻藥:劉伯承
1916年3月中旬,年輕的劉伯承指揮川東護國軍第四支隊約400人,在豐都、涪陵一帶側擊北洋軍,策應在瀘州納溪與北洋軍激戰的護國軍。經過兩天激戰,17日8時許,守敵潰逃出城。攻克豐都后,劉伯承帶隊追殲向江岸逃跑的敵軍,一鼓作氣把敵人驅趕到城外大河壩。突然,一股暗藏在右側的敵人瘋狂地向他們射擊。當劉伯承回頭關照一個士兵的時候,一顆子彈穿過他的顱頂,他忍著傷痛,仍頑強地揮舞著指揮刀,向著敵人沖鋒。接著,又飛來一顆子彈,從他右太陽穴射入,由眼眶飛出,流血不止,劉伯承當即昏倒。
為了取出腦中的子彈,必須進行手術。劉伯承擔心打了麻醉藥針,日后會對大腦神經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堅決要求不用麻藥。德國大夫為了縮短他的痛楚時間,聚精會神地用鋒利的手術刀,先將其腐爛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細致地將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點一點地清除。整個手術持續了兩三個小時,他自始至終連一聲呻吟都沒有。劉伯承摘眼不打麻藥的非凡事跡,長期在民間廣為流傳。
紅色經典故事7
革命先驅:李大釗
回望新中國成立的艱辛歷程,有很多偉大的革命戰士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五星紅旗上浸染著革命烈士炙熱的鮮血,我們的國家,因為有著這些英雄,才能走上今天的繁榮、富強、文明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而為我們的祖國帶來第一縷社會主義春風的就是他——李大釗。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生于清朝末期的李大釗看到了當時政府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民慘淡的生活現狀,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列強肆意蹂躪著祖國和人民。于是,年少的他就矢志救國救民。1907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習政治經濟。由于中國社會的動亂和不安,加之教育機制的落后等諸多弊病,李大釗覺得在這里已經學不到能夠拯救祖國的知識和方法。1913年冬,懷著憂國憂民情懷的李大釗,毅然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條》,李大釗迅速加入留日學生總會,展開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到祖國,在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并且積極投身于當時正熱火朝天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并取得完全勝利,與此同時,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傳入中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了李大釗極大的鼓舞和啟發,他以《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雜志為陣地,相繼發表了《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他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積極領導和推動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成為共產主義的先驅。
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預備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聚集了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建黨作準備。同年秋,他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擴大宣傳,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釗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頻繁奔走于全國各地,多次代表共產黨與孫中山舉行會談,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李大釗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參加了大會宣言的起草等工作,為實現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之后,他直接擔負起了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
在李大釗的領導和組織下,北方地區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蓬勃地開展起來。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五萬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爭。1926年3月,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領導并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號召人們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熱血,不分界限地聯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
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他們下令通緝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革命人士。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反對,將李大釗等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地說:“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第一個走上絞刑架,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享年38歲。
李大釗沒有白白犧牲,社會主義的腳步沒有停下,頑強的中國人民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天,我們走入了新的時代,而李大釗,也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紅色經典故事8
“男人草鞋”意蘊深:張南生
當年紅軍穿的草鞋,就是群眾穿用的普通草鞋,并沒有分什么男人、女人的。然而,張南生剛參加革命時,卻把自己打的草鞋特別喻為“男人草鞋”。部隊不少同志也特別喜歡他打的“男人草鞋”。
那是1929年冬,朱德和_率紅四軍第三次來到新泉,開展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指戰員們白天學習軍事,晚上學習政治,訓練抓得很緊。當時,軍事訓練內容相當豐富,有隊列訓練、射擊訓練、投彈訓練,還有班、排、連、營的進攻和防御等等。戰士們都穿草鞋參訓,不少戰士兩三天就磨爛一雙草鞋。
剛參加革命、擔任鄉蘇維埃政府委員的張南生,一有空就去觀看紅四軍的軍事訓練。一天上午,他親眼見某連指戰員組織一場搶占山頭的沖鋒訓練后,不少戰士腳上的草鞋都已磨得不像個樣子,有20多名戰士還光著腳板走回來。張南生想,紅軍指戰員為窮苦人求翻身而打仗,他們訓練這么辛苦,這草鞋一定要盡量滿足供應才好。
當日下午,張南生回到新泉北村,便立即組織鄉干部和一批婦女編織草鞋。當時,張南生還不會編草鞋,便請了一位師傅到家里教他。張南生的父親張志瑞,見南生這孩子也學起編草鞋的手藝,好不生氣,便沖著南生罵道:“我才是個武秀才,武得一字不識,沒出息,給你學了那么多年書(張南生在連城舊制中學畢業),也回來學這沒出息的手藝,你不覺得丟人?!”張南生不敢惹父親生氣,和氣地回答說:“爸爸,你不是常說‘家有萬金,不如一藝在身’嗎?我多學一門手藝,就多一道財路呵!”他父親無言可對,只好讓他去學。
張南生畢竟是讀書人,學什么手藝都比別人聰明。他學編的第一雙草鞋,樣子就蠻像的,而且全用了最好的稻草,很扎實,可就是偏大、偏長了一點。張南生聽別人這樣議論,就自豪地說:“我這雙才是真正的男人草鞋哩。”“哈哈,草鞋編大了還美名為‘男人草鞋’,這也算是你的創造發明啰。”有位婦女這樣譏笑他。張南生也滑稽地說:“人有分男女,鞋就沒分男女?你們沒看見,紅四軍里頭幾個彪形大漢,那雙腳有多大啊!我這雙草鞋送去,他們準爭著要的。”“說也對,朱軍長的腳就比普通男人大得多,說不準南生哥編的這雙草鞋就會被朱軍長挑上哩!”又一位婦女這樣打趣道。
第二天,他們把先編織好的幾十雙草鞋送到紅四軍駐地,果然有不少個子高大的軍人爭著要大草鞋,張南生見了非常高興。從此,他編的草鞋都比婦女們編的大一些。張南生愛編“男人草鞋”這一故事,便在新泉漸漸傳開。
1930年5月,張南生參加紅軍,為新中國的建立奮戰在大江南北。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紅色經典故事素材合集的全部內容了,供大家參考。閱讀更多優秀作文,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紅色經典故事素材合集 紅色經典故事精選8篇】相關推薦文章:
紅色經典故事都有哪些 關于紅色故事作文
王思聰舔狗語錄經典合集 卑微舔狗經典句子
紅色故事我來講—紅船精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