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隨筆600篇一
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
晚上,該是吃年夜飯的時候了。廚房里彌漫著香氣;桌上擺放著豐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間有一條魚,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們也都到了,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年夜飯。爸爸媽媽笑容滿面地招呼著客人。全家人都其樂融融,屋子里充滿了幸福的氣氛。
吃完飯,外婆來分紅包嘍!我們家有一個小約定,小輩們拿到了獎狀,就有雙倍紅包。今年,我被評上了“三好學生”。外公就分給我兩份紅包。鼓勵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小孩子們都收到了紅包,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上空。
今年的春節,我過得十分有意義。我希望明年春節,我會過得更好
春節隨筆600篇二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要去奶奶家吃飯。
一進門,我就看見墻上掛著一幅特別醒目的畫——兩個小朋友彎著腰,拱著手,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給大家拜年。
飯后,我和哥哥在院子中放“魔市彈”。只聽“嗖”的一聲,一顆黃色的魔市彈沖向黑色的夜空,緊接著便是“啪”的一聲響,魔市彈“開花”了,那“花”在瞬間綻放,像是天上的小星星在眨著眼睛。就這樣,炮筒里一會兒噴出綠色的魔術彈,——會兒又噴出紅色的魔市彈,它們在天空劃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隨后又以最美麗的顏色綻放天空。它們給人們帶來了節日的氣氛,也裝點了節日的天空。
“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左鄰右舍都故起了煙花爆竹,煙花美化了夜空,炮聲震醒了沉睡中的春天。雖然夜已深了,但四周的鞭炮聲還在此起彼伏地響著。
我們在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春節隨筆600篇三
我的家鄉在金華地區,是一個經常容易被人遺忘的地方,叫武義,也是一個落后的地方,所以還是有很多習俗被傳承了下來。
今天我就來說說除夕。如果你是土生土長于武義的人,會明白,鞭炮很重要!雖說大家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可不屬于“大開殺戒”知識按照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有一個人喊“開飯”大家先拿酒杯在桌子的轉盤上敲敲以示已準備好。接著河蝦這一杯就,算是開始。然后就一些“客套菜”。先上菜,再上湯,有時會有一些羹,最后一品鍋飯。這頓飯一般都在8:00之前結束,因為大頭是——放爆竹。
要問有什么種類,那可就太多了,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呢,就舉例一些主要的。沖天炮,算是鞭炮中的“大胖墩”,粗的有兩個男人大腿這樣,它的發射像坦克射大炮一樣,一飛沖天。花炮,不冷不熱,平平凡凡。雖說色彩豐富,可我也只是“冷眼相待:。最小的,要屬摔炮了。顧名思義,就是扔在地上會炸開的那一種。
我好像對于炮竹聲天生有一種抵觸感,從小不參與這種“霹靂巴拉“的事。可是畢竟隨遇而安,于是我就傻傻地坐在道路旁,任憑那燈火闌珊,映在漆黑的天空上多么絢麗,還依舊是“坐在路旁鼓掌的人”。別以為這有多安全按,其實更危險!一會兒理你兩米遠的地方來個沖天炮,非把你耳朵炸聾不可。馬上,當我就要溜到別處去的時候,我的腳還沒站定,一個摔炮就不分青紅皂白向我沖來。我頓時愣了,摔炮——在我腳邊炸開!
我驚魂未定,發了瘋似的,一平生最快的速度,拔腿就走。突然,一只可惡的手攔住了我的去路,我心中暗自喊“蒼天啊!”,又詛咒道:“那個吃飽飯沒事干的!”我強顏歡笑,轉過身子,硬是被拉回了“初始階段”。
雖然說對于放鞭炮這種活動我不太喜歡。不過,家鄉過除夕的喜氣洋洋,使我也跟著“鬧”了起來。
春節隨筆600篇四
除夕,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早晨起來,吃完早晨,我和爸爸貼完對聯和年畫,門框上還貼了個倒“福”字,全家人心里充滿著歡樂。媽媽忙東忙西,緊鑼密鼓籌年飯。
稍有空閑,我便催著爸爸媽媽去街上買鞭炮,一上大街,就見滿街的紅燈籠把原本平淡的大街打扮著喜氣洋洋,早有了過大年的氣氛。
我們來到一個鞭炮店,那里有各種各樣的鞭炮:有一飛沖天的“太空人”,有一甩就炸的“金箍棒”,還有會學鳥叫的“鳳凰”,噼里啪啦的“糖果鞭炮”……多得讓我眼花繚亂。我買了“鳳凰”和“太空人”等小鞭炮,興高采烈地回家并期盼夜幕降臨。
到了下午,年飯終于熟了。我們一陣歡騰。一到餐廳,我就聞到了一陣陣菜香,我往桌上一看,哇!今天的飯菜真作文/豐盛:有雞肉,有鴨舌頭,有蒸魚,有青菜,還有我最愛吃的鱔魚等等。我馬上就像四月的冰河——開動了。大人在一陣歡聲笑語的敬酒祝賀之后,我們小孩就開始橫少千秋,不一會大人們變得紅光滿面,我們吃飽了也收到壓歲錢,雀躍離開桌子。
等到天剛黑,輪到了我最期盼的節目——放煙花,在欣喜和慌亂中,我們放著自己的煙花,七彩斑斕的煙火仿佛把我們帶進童話般的世界,正是起勁的時候,煙花卻早早地放沒了,真不夠癮。我于是期盼著那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這時候,在我的心中,時間就像上了年紀的老奶奶走路那樣慢。我盼呀盼,春節聯歡晚會終于開始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是加油男孩組合等表演的《幸福成長》……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投入了新年的懷抱,憧憬著新的希望。
春節隨筆600篇五
同學們,你們喜愛過年吧?雖然我覺得過春節很累,但我還是挺喜愛過春節的,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我家春節的習俗吧!
首先,在臘八節時,媽媽總要熬上一鍋臘八粥,那是由八種食品一起熬成的粥,味道很不錯。喝過臘八粥,很快就過年了。
除夕夜是我家最熱鬧的時候,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爸爸媽媽做的飯菜十分可口,而且花色繁多,有炒年糕、炒五丁、紅油耳絲、炒雙花、燴三鮮……大家一邊吃,一邊稱贊。我們吃完飯,便開始放煙花,一顆顆禮花隨著一聲聲巨響飛上了天空,頓時天空變得五彩斑斕,五光十色。已經十點多了,大家卻一個個毫無倦意,連我那三歲的小弟弟也玩的不亦樂乎,我一邊隨意吃著甜點,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和大家一起守歲。時間一點一點的推移著,終于快十二點了,可我已疲憊不堪,快昏昏欲睡了。“5、4、3、2、1新年快樂!”新年的鐘聲響了,“哦,新年到了!”我忍不住大喊。
初一一大早,我被一陣陣炮竹聲驚醒了,便沒有了睡意。推開門,天那!到處在放炮竹,慶賀新年的到來。到廚房一看,傳統的長壽面已經在桌上等我吃呢!
隨后的幾天里,每天我都和爸爸媽媽去親戚家一家家拜年,晚上也在親戚家吃飯,這可煩死我了。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晚上要到九、十點鐘,才可以回家睡覺。因為睡得晚,我竟然開始精神不振了,于是我每天都會讓媽媽早點帶我回家,可還是不行。媽媽說平時沒時間,過年是一定要給親友們拜年的,而且過年一般就這樣過的。
一個春節下來,我了解到了不少民風民俗,雖然累壞了,但是我還是喜愛過年,喜愛過我家的春節。
春節隨筆600篇六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后。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