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一
生1:我把6分成1和5,9+1=10,10加5等于15。
生2:我把9分成5和4,6和4湊成10,10加5等于15。
生3:我把9當做10,10加6等于16,16減1等于15。
生4:我把九記在腦子里,然后伸出手指往后數出六個數,就算出等于15。
生5:我用學具袋中的小棒擺,左邊擺9根,右邊擺6根,數一數一共有15根小棒,就知道9+6等于15。
孩子們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我十分高興。這時我問了一下在座的學生,你用的哪種方法。孩子們大多用的是前三種方法。這時我班一個調皮的小男孩高高舉起小手,說:老師后面兩種方法太慢了。另一個小男孩也提出意見:老師,用這兩種方法算速度太慢,太笨。孩子們大都對這兩種方法持有異議。我順眼向后面的兩個孩子望去,只見這兩個孩子剛才在前面還頗有自信的樣子,可此時卻因為大家基本上都不同意他們倆的意見而黯然失色。我微笑地對孩子們說:老師覺得這兩名同學的做法其實也不錯,首先他們能勇敢地將自己的方法講給大家聽,這是第一了不起之處;其二,他們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第二了不起之處。無論我們選擇的哪一種方法。老師認為只要是你認真思考的,在老師眼里都是最棒的。我們每個人都送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自己吧!此時,我看到每個孩子眼里流露出的是激動與興奮。我也是。
自新課改以來,我聽過許多課,課堂上孩子們用多種計算方法解決,基本上所有的老師都采取的一種方法:你真棒!你的方法真不錯,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課堂上氣氛異?;钴S。孩子們挖空心思,思考著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即使有的方法,在我們看來不怎么合適。老師們大都是這樣回答的: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你的方法真是與眾不同……老師們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惟恐說哪種方法不好,就違背了新課改的理念。沒有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哪種方法最簡便”這句話,在我們的數學課上很少聽到大家說起。起初我也和各位同仁一樣。但在課改中摩擦滾打的我,慢慢地認識到了這種方法的弊病所在。讓孩子知道數學中有簡便算法并沒有錯誤,使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想一想有沒有簡便的方法,可以節省我們的很多時間。因此我一方面在對孩子們的計算方法肯定的同時,也大膽地把簡便方法這個詞引到了我的課堂教學中來。
因此在我課堂上的后半部分,我出了幾道計算題,讓孩子們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就很快算出來,而有的孩子卻連一道題也沒有算出。這時,我請算的快的孩子到前面進行經驗交流。我也請了幾個算的慢的孩子,請他們也談談算的慢的原因。通過對比,大家一致認為,雖然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但在數學中運用一些簡便算法可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與速度。
伴隨著新課改一路走來,新課改倡導計算方法多樣化,只要孩子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做為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在教學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極力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匯貫通在課堂教學中。因此就出現了只要孩子們能講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是正確的。對此,我也贊同。向上述的事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但隨著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也引發了我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可以,哪怕在我們看來是很慢。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以肯定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讓孩子 們比較一下,到底哪種方法簡單呢?我想,這完全是可以的。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二
上完一節課,作為授課教師一定有感覺自己本節課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此時就應該在教學反思中將自己哪些環節做得好的地方記錄下來,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靈活運用這些好的教學方式以及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抓住每一節課的閃光點,持續抓好每一節課的每一個小細節,那么日積月累你的課堂將會是處處閃光!
教學是一種有缺憾的藝術,沒有失誤的課堂是不完美的課堂。作為教師來說,失誤在所難免,失誤并不可怕,但我們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失誤的慧眼,盡量列出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失誤點,如果自己不能發現,可以請同仁多聽自己的課,給自己多提一些建議,然后認真地加以反思,并分析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前車之鑒,后車之覆,盡量在今后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
一份好的教學反思,要善于尋找自己在教學中的發展點。在分析總結原有閃光點及失誤點的基礎上,反思自己應該朝哪些方面繼續努力,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高效,自己的教學哪些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找出最近發展點和最大發展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和自己的學生,羅列出教和學兩方面的發展空間。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沒有一成不變的課堂,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生。當今社會,學生獲取資源和信息的手段多種多樣,因而教師已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詞。在教學中肯定會遇到一些自己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要勤于記載,勤于思考。如果當堂不能解決的疑問,課后一定要查閱相關資料,下節課要給學生給予解釋,以解決學生知識上的盲區。同時,課后要問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教學,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要善于傾聽來自課內和課外學生的建議,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即知即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三
《動物運動會》一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觀察動物運動的方式并進行模仿,使學生對觀察、模仿動物運動的各種運動方式感興趣。本節課中我對多媒體課件進行了大量的運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對本次動物模仿秀模仿前的準備,我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了明確的演示,使學生知道對動物的運動進行仔細的觀察才能模仿得更準確,模仿時還要注意感覺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大。
對動物的觀察,生活中我們可能對于常見的家禽是進行了觀察或者偶爾觀看電視也了解一些動物的運動,但是要對多種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準確細致的模仿,那還需要有細致的視頻或圖片,所以在這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短時間內系統觀察多種動物運動的途徑,既快捷也很簡便!
而對動物運動模仿的要求我也用多媒體課件明確演示出來,既有對臺上表演者的要求,也有對臺下觀眾的要求,包括觀眾的模仿秀評價表,使臺上臺下互動,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本課一開始的導入就是從學生生活中對動物運動的觀察開始,既是對學生已有感知的運用,也是密切聯系了生活實際。
從學生對平時動物運動的觀察中可以看出來學生注意了平時的觀察,但是觀察得還不夠細致,還沒有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本課所提供的圖片素材很多,為學生的模仿提供了探究素材,但對圖片應進行精心選擇(最好是便于模仿的、動作過程清晰可辨的、典型的或不是平時所見普通的、能擴大學生認識外延的動物)
本課重在模仿,對于動物動作與生活、環境的聯系挖掘得還不夠深入,可以在后面進一步挖掘教材,將典型深入化。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四
第一次上課由于學生活動量多,導致最后一個活動“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達不到此次活動的目的。組內老師認為應該把學生動手筆答小卷子的活動放到最后,這樣可以機動處理,在第二次課上,我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能夠留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前面的問題,不像第一次講課那么急促了。綜合這兩次課,雖然同上一個內容,但每次課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自己在教學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以前講課,對于學生剛剛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再重復講一遍,目的上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毛病。在本組老師的再三指正下,我在這兩次課上,盡力克制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對于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解決,采用簡單的語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我發現沒有老師的重復,學生能夠聽懂,這樣節省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了數學課教師語言應該注意簡潔,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以前自己急于進行教學進度,對于學生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或想法,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并給予合適的反饋,這樣錯過了認識學生在某方面知識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兩次課上,我注意了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發現在簡單的問題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這需要老師及時指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給予學生反饋不只表現在課堂糾錯上,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等,對于復習課,更要幫助學生進行算法的優化選擇。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根據體育用品統計表提問題時,有的學生提出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問了學生是怎么計算的,目的是在計算連加運算式時要學會觀察,學會使用“湊十法”。在處理智慧老人的挑戰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這個問題中,有的學生購買了多個同樣的體育用品,采用的是連加的計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導學生用更為簡便的乘法來計算,這樣培養學生進行算法優化的意識。但在處理這個問題中,我沒有進行小結,應該把連加和乘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乘法的確比連加簡單,認識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在以前教學時很少在使用過渡語上下工夫,通過這次課,我發現創設符合問題情境的過渡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渡語貫穿整節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上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起因、經過、結果。他們在處理某個環節的問題時,從而認識到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內容作鋪墊,培養了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態度。
在以這些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力求把解決問題的環節簡單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瑣。第一節試講課,當電腦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24名學生參加50米跑步比賽,怎樣分組最合理?”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后集體匯報交流。學生們根據乘法口訣認為分為2組、3組、4組、6組、8組。接著我問:選擇哪種方案最合理?學生進行討論,大多認可分為4組和6組這兩種方案,由于我缺乏經驗,急于按照教案去走,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分為4組,因為操場上有4條跑道?!彼幕卮鸱衔覀湔n時的思路,我馬上認可了答案,并總結要根據操場的跑道條數來選擇合理的分組方案。具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在我的總結下機械地認可了這種方案。上完課后意識到自己在這道題上理解錯了,混淆了小組接力跑和賽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上我進行了調整。當出示問題情境時,問學生:每組有幾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著學生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最合理。學生根據跑道的條數能很快地選擇每組4人的方案,再接著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出分成6組。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分為4組也可以,一條跑道一個組。由于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會出現這種思路,因此,我當場讓4個組前6名學生起立,讓他們模擬比賽,結果大家發現這是接力賽跑,與題目的要求不同。這樣的引導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通過解決這道實際問題,從實際情況中區分了兩種賽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對題目的理解。
在課堂上生動幽默的語言更容易和學生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我在課堂上缺乏這些,比較生硬、死板,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技巧。
如學生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活動,我要求同學合作給18個學生設計表演隊列,并寫出算式表示表示表演的總人數是18人。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得很有規律,算式很容易寫出來,而有的學生設計沒有規律,面對種種情況,我應該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讓學生認識到設計要有規律,這樣才能寫出算式,但我沒有點明,只是讓設計有規律的學生展示了,那些設計沒有規律的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第二次課我注意了這個問題,達到的效果好一些,可見教師的活動小結很重要。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五
反思整節課的教與學,本節課有以下一些特點及問題。
本節課能夠把活動課與復習課有機地整合,使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問題、解決問題,并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內化。如:設計獎杯這一環節,看似美術課,其實里面包含著辨認圖形及圖形的運用等數學知識。正是由于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所以比較好地體現了本節課是數學的復習課,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復習課。
本節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不但有自己的觀察思考,更有小組的合作探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同時,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認知方式,從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充分地發揮。如:這些運動員怎樣安排在兩輛車內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經過學生的討論,他們的回答讓你驚奇,“小狗和松鼠一輛車,猴子和兔子一輛車,車上空余的位置給它們放行李”。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會應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現實的問題,了解數學的價值。如設計獎杯、安排車輛等問題,都是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與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如:可以把“動物們的運動會”改為“學校學生自己的運動會”;另一方面是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一些知識整理與歸納的方法,潛移默化,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
雖然本節課已經精心設計了小組的分工協作,如: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問題并記錄,一人解答寫算式,然后交換。但實施時,出現一些學生代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做練習等現象。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六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樂學、愛學。本課圍繞動物們的“小小運動會”這一情境,按“入場→開幕→比賽→頒獎→回家”的順序,用主持人“機靈狗” 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情景,引出“導入新課,闖關入場”、“觀看開幕式,辨認圖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設計獎杯”、“比賽結束,安排乘車”等五大環節,讓學生自始至終置身于運動會情境中,積極而又自然的參與每個環節的學習,真正的感受生活,體驗數學。
《課標》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本節課中,多個關鍵場景均靈活運用了動感十足、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如:在開幕式上,大雁、蜻蜓、蜜蜂們逼真的飛舞;在賽場上,小動物們活靈活現的可愛形象,以及那鏗鏹有力的《運動員進行曲》、拼獎杯時歡快優美的《杜鵑圓舞曲》,都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本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社會里更為重要。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與平臺,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利用圖形制作獎杯”,根據各種圖形,由團隊先設計構思出獎杯,然后再分工貼獎杯;第二次是“解決乘車分配問題”,要求同桌互相交換意見,商量如何安排乘車比較好。通過這兩次合作學習,既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多向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并已應用于現實?!墩n標》指出: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本課教學的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滲透著生活問題數學化。如“制作獎杯”,這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可利用數學知識,標新立異創新出各種不同的獎杯;如“乘車問題”,生活中經常遇到,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輕而易舉的就解決了。這些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七
手指點畫是一種新的作畫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作畫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樂趣?!缎∪藝倪\動會》是我自己設計的一節美術課,這節美術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小人,并且能在印畫的過程中,用手指點畫的方式創造各種人物形象,表現各種人物細節,表達自己的想象。在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如經驗的鋪墊“你們知道哪些運動項目,做一做動作。幼兒操作材料是人手一份小印泥、紅、藍、黃、橙、紫色顏料每組一份,連畫紙都是設計成參賽卡的樣子。當我出示范畫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我吸引了。整個活動構思我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以去小人國玩為游戲情景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本節活動中,我始終貫穿游戲情景,并親自示范手指點畫和添畫,重點講解了點畫人物的不同造型。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畫的也很不錯。
課后我總結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
1、 幼兒活動前的要求說的不明確。
2、有點幼兒沒有把顏料擦掉再換另一種顏色顏料點畫,導致兩種顏色顏料參合。
3、幼兒畫完之后,要進行點評。(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將一些好的作品和一些有一定問題的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點評)
4、兩次幼兒操作沒有一個經驗的提升,第二次點畫應該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
經過這次顏料畫,我發現孩子們的進步挺大,就是完成之后不夠細心。我相信在接觸更多的顏料畫之后我們班的孩子們會做得更棒!
從幼兒畫好的作品來看,大部分幼兒都能用手指指尖點畫,有幾個孩子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比如章欣怡小朋友不僅能點畫,還能用顏料來畫上好看的背景,徐諾欣小朋友也不錯,她不僅能表現人物的正面,還能點畫和添畫結合,表現人物的背面、側面,非常有意思。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都很興奮的像我介紹他們的作品。
通過這次美術活動,我覺得自己的課前準備還應充分些,不僅要認真準備教學活動,而且還要多學習這方面的文章。不僅要考慮到教學活動,而且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八
本次活動,我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活潑好動,愛模仿的特點準備了一堂科學活動課,“動物運動會”這個主題,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出示動物圖片讓幼兒認識??墒沁@么多的動物能不能在一起比賽呢?怎么辦?你們有好辦法嗎?該怎樣比賽才能更合理公平呢?剛開始有的說:“五只五只比,馬上又小朋友反應過來這樣不公平,小鳥飛得快?!边@時老師提醒幼兒你們再看看這些動物它們的運動方式。有的幼兒受到啟發馬上就說:“應該讓飛和飛、跑和跑,跳和跳、游和游、爬和爬一起比賽?!蔽亿s緊抓住這些閃光點,讓幼兒設計比賽項目。幼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簡單的歸類方法,了解了歸類方法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在活動中,我時刻以自己歡快的情緒去感染每一個幼兒,帶動他們積極參整個活動,融在幼兒當中,不作旁觀者。
1.比賽環節,操作道具的時候,沒有掌握分寸,名次不是很明顯,因此給幼兒在視覺上沒有直觀的顯現出來。
2.幼兒操作后,歸類板沒安排好,交流驗證有的不足
3.總結沒有體現動物比賽的結果,游戲動作給予肯定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從中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于我會在科學這方面鍛煉,有講話活到學到老,努力學習,每上一節課能認真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小動物運動會教學反思篇九
縱觀《小小運動會》,整個課堂活了起來,學生動了起來,學生體驗了生活,體驗了快樂,體驗了成功。取得這樣的成功,是因為教師轉變了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新的教學理念,不是想著在40分鐘內,盡可能地把我們所知道的知識都塞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知識量,而是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具體說來,新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時代對教師角色轉換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思維的特點,設計了四個活動板塊:開幕、運動會、設計獎杯、乘車回家。將原來的教學重點改為探索的重點,運用了活動的教學法,真正地實現了角色的轉換,由臺前轉到幕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就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強大動力。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學生喜歡童話、動物設計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學生美的情感,使學生樂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如“開幕式”,同學們看了以后都說太美了,從中受到美的陶冶,以至他們從中發現了數學問題。如“這漂亮的隊形竟是我們學到的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真有趣!”可見同學們對開幕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學生的心靈中產生了共鳴。這樣學生當然樂意發現,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去思考解決問題。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很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創造了“提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尋找數學問題,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運動會開始了”,教師創設了運動會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觀賞,還沒有讓同學們提出問題,同學們已經知道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自己提出的問題不但多,而且各有千秋,接下來解決問題時,老師沒有帶著學生逐題分析題意,逐題解答,而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解答,然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這樣做既滿足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又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在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時,老師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點撥。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己對“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模式的經歷,為其后繼學習和研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益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的一輪課程改革提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單純的教師灌輸、學生模仿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如“設計獎杯”,按以往的教學,先在黑板上呈現一個獎杯,然后教師一邊示范,一邊告訴學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學生跟在老師后面臨?。换蛘呓處熣f,學生做。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自主探索,沒有合作交流,只是機械地執行教師一個一個的指令,思維含量不高,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是大大不利的。但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沒同一個標準要求學生,沒有用一種思維代替全班同學的思維,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樣,同學們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非常大,他們能自主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長。并且同學們由于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選擇自己合作的伙伴,互相幫助,共同設計獎杯,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