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生活中的化學物質與化學變化的關系 列舉生活中化學變化現(xiàn)象篇一
1. 概念: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fā)燃燒。如果緩慢氧化產(chǎn)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就會越積越多,當溫度升高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如果再遇到氧氣就會引起自發(fā)的燃燒,這就是自燃。
爆炸:
1. 概念:通常說的爆炸指可燃物拒有限空間內急速燃燒,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量,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的爆炸。
爆炸、自燃的知識擴展
a)自燃: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fā)燃燒。如果緩慢氧化產(chǎn)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就會越積
越多,當溫度達到了可燃物的著火點,如果再遇到氧氣就會引起自發(fā)燃燒,這就是自燃
b)爆炸:急速燃燒發(fā)生在有限的空間中,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的熱,氣體的體積膨脹,就會引起爆炸。
由燃燒引起的爆炸是化學變化,如炸藥爆炸,瓦斯爆炸。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氣球爆炸,輪胎爆炸是物理變化
爆炸、自燃的特性
自燃:
露在地表的煤層,由于氣候炎熱,發(fā)生緩慢氧化反應而導致自燃。
貯存棉花、飼草的倉庫,沾滿機器油的破布、棉絲等堆積時間長了,通風不好有時就會自燃。在干燥的季節(jié),森林也會自燃。
在墳地里出現(xiàn)“磷火”也是一種自燃現(xiàn)象。
人和動物機體里含磷的有機物腐敗分解能生成磷化氫氣體。這種氣體著火點很低,接觸空氣就會自燃。在缺乏科學知識的時代,常把這種自燃現(xiàn)象說成是“鬼火”。
平時將白磷浸泡在冷水里,防止自燃。白磷的著火點低(40℃),可用它做自燃實驗。取出少許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溶液倒在濾紙上,待二硫化碳揮發(fā)后,白磷在濾紙上與空氣中氧氣充分接觸就會自燃。
爆炸:
爆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觀象,但有的爆炸僅僅是由物理變化引起的,如輪胎爆炸;有螳爆炸則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如火藥爆炸,汽油、液化氣等燃料的爆炸等。其中,由化學變化引起的爆炸是學習的重點,這種類型的爆炸主要是由于:
①在有限的空間 (如炸彈)內,發(fā)生急速的燃燒,短時問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
②氧氣的濃度高,或者可燃物 (氣體、粉塵)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很大,燃燒范圍廣,周圍的空氣迅速猛烈膨脹。防止這類爆炸的方法:通風,禁止煙火等。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1)易燃物:一般來說,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氣體和液體,容易燃燒、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燒的固體,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質燃燒的物質等。常見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氣、氫氣、乙炔、沼氣、石油產(chǎn)品、面粉、棉絮等。
(2)易爆物:指的是那受熱或受到撞擊時.容易發(fā)生爆炸的物質。
火災自救及逃生策略:
(1)可燃性氣體泄漏時的注意事項當室內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煤氣泄漏后室內充滿可燃性氣體.在此環(huán)境中打電話或打開換氣扇開關,可能產(chǎn)生電火花,造成爆炸、所以應先關閉總閥、開窗通風,并在杜絕一切明火的同時,查找泄露的原因。
(2)火災自救策略
①迅速找到安全通道;
②火災時上層空氣中氧氣少,毒氣濃度大,所以要匍匐前進:
③房間發(fā)生火災時不能隨時開門開窗,開門開窗會增加氧氣量,使火勢更加兇猛;
④火災時,會產(chǎn)生大量濃煙,使人窒息,因此最好用濕布捂住口鼻;
⑤在山林中遇到火災時,應逆風而跑,因為順著風更容易被燒傷或發(fā)生危險。
爆炸極限:
(1)概念:可燃性氣體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明火會發(fā)生爆炸,人們把容易導致爆炸的空氣中可燃性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范圍,稱為該氣體的爆炸極限。
①當可燃性氣體在混合氣體中的含量高于爆炸極限的上限時,可燃性氣體可以安靜地燃燒;而低于爆炸極限的下限時,則無法燃燒。
②我們通常所說額可燃性氣體檢驗純度,其實就是檢驗可燃性氣體有沒有達到爆炸極限,只要超過爆炸極限的上限,可燃性氣體就可以安靜的燃燒。
生活中的化學物質與化學變化的關系 列舉生活中化學變化現(xiàn)象篇二
定義:
乙醇的結構簡式為c2h5oh,俗稱酒精,它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fā)的無色透明液體,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帶刺激性。乙醇的用途很廣,可用乙醇來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燃料等。醫(yī)療上也常用體積分數(shù)為70%——75%的乙醇作消毒劑等。
性狀:無色透明液體(純酒精),有特殊香味的氣味,易揮發(fā)。能與水、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數(shù)有機溶劑混溶,相對密度(d15.56)0.816,易燃,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險特征:本品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發(fā)生化學反應或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a)俗稱:酒精,化學:c2h5oh,是可再生能源
b)乙醇在空氣中的燃燒:c2h5oh + 3o2=
2co2 + 3h2o
c)工業(yè)酒精里常含有甲醇,甲醇有毒,不能用工業(yè)酒精配制酒d)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物,有以下優(yōu)點:節(jié)省石油資源,
有效的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乙醇的性質:
1. 物理性質:性狀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fā)液體。有酒的氣味和刺激性辛辣味。
熔點-117.3℃
沸點78.32℃
相對密度0.7893
閃點14℃
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能溶解許多有機化合物和若干無機化合物。
2. 化學性質:
氧化反應
(1)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并放出大量的熱,不完全燃燒時還生成一氧化碳,有黃色火焰,放出熱量
完全燃燒:c2h5oh+3o2
2co2+3h2o 不完全燃燒:2c2h5oh+5o2
2co2+2co+6h2o
安全措施:
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
大量泄露: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
燃燒性:極易燃
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滅火注意事項: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緊急處理: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新鮮空氣,若現(xiàn)象嚴重要盡快就醫(yī)。
誤食:飲足量溫水,催吐。若現(xiàn)象嚴重要盡快就醫(yī)。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若現(xiàn)象嚴重要盡快就醫(yī)。
實驗室使用及滅火
(1)應使用火柴點燃,否則容易使酒精燈內的酒精燃燒。
(2)使用完畢后,應用燈帽將火蓋滅。
(3)如不慎將酒精灑出并引燃,則應用濕抹布將其蓋滅。
乙醇的用途:
溶劑;有機合成;各種化合物的結晶;洗滌劑;萃取劑;食用酒精可以勾兌白酒;用作粘合劑;硝基噴漆;清漆、化妝品、油墨、脫漆劑等的溶劑以及農(nóng)藥、醫(yī)藥、橡膠、塑料、人造纖維、洗滌劑等的制造原料、還可以做防凍劑、燃料、消毒劑等。 75%(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溶液常用于醫(yī)療消毒。
乙醇和甲醇的區(qū)別:
①甲醇是甲烷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一個氫和一個氧組成的原子團,不是氫氧根)替換后的產(chǎn)物。
乙醇是乙烷一個氫原子被羥基替換后的產(chǎn)物,俗稱酒精。
生活中的化學物質與化學變化的關系 列舉生活中化學變化現(xiàn)象篇三
有些氧化反應進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覺,這種氧化叫做緩慢氧化。
如:動植物的呼吸,鋼鐵生銹,酒和醋的釀造,食物腐敗等。
一般情況下,不伴隨發(fā)光的現(xiàn)象,但是有熱量產(chǎn)生,有時產(chǎn)生的熱很快散失。
特點:
1. 在某些條件下,有的氧化反應比較劇烈(如燃燒),而有的氧化反應發(fā)生的比較緩慢,如動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爛,酒和醋的釀造,農(nóng)家肥料的腐熟等變化過程中都包含物質的緩慢氧化。
2. 緩慢氧化雖然不劇烈,不發(fā)光,但要放熱,如果熱量不及時散失,導致可燃物溫度升高引起自燃。
常溫下,許多金屬、非金屬及有機物都能發(fā)生緩慢的氧化反應。由于反應慢,往往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也是緩慢氧化反應。糧食、蔬菜、水果貯存的過程中,不斷放出水分和二氧化碳,質量會減少。植物含水越多,呼吸作用越旺盛。
緩慢氧化屬于放熱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