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一
一天,狼拖著疲倦的身子在草原上走著。忽然,它發現有一群羊在吃草,口水“滴答滴答”流了下來。它悄悄地走了過去,就在這時,一陣風“呼呼——”地把草吹倒了,這群羊發現狼來了,嚇得四處亂跑,發出“咩咩咩—”的叫聲,好像在向牧羊犬求救。狼卻馬上趕上了一只羊,把它撲倒在地上。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嗷唔——”地叫著,像是在說:“我終于抓到羊了!”說著露出鋒利的牙齒,就要對準羊的脖子咬下去了!那只羊心“呯呯”地跳著,其他羊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就在這緊急關頭,遠處傳來了“汪汪汪——”的聲音和槍的響聲。原來是牧羊犬和主人來了。狼見情況不妙,就逃之夭夭了。主人告訴羊:“你們可以用角攻擊。”
第二天,狼又來了。但這群羊不但沒有逃跑,還一齊用角去頂狼,把狼頂得遍體鱗傷。以后,狼再也不敢去抓羊了,羊過著安寧的生活。
我明白了:只要團結,再強大的敵人也會被打敗。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二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毛驢媽媽叫小毛驢去幫她買米,小毛驢樂得一蹦三尺高,心想:終于可以幫媽媽做點事情了。她答應一聲:“好!”就去山羊伯伯開的糧店買米去了。
小毛驢到了山羊伯伯開的糧油店,一進門,她就被各種各樣的米給吸引了,有金黃金黃的小米,有油光锃亮的黑米,有白花花的大米,還有毛驢媽媽最愛吃的糯米。小毛驢趕緊買下了米。
小毛驢一邊唱歌,一邊欣賞風景,輕松自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走著走著,她看見了小豬哥哥,小豬哥哥說:“毛驢弟弟,你的口袋漏米呢,估計口袋上有個小洞,快縫縫吧!”小毛驢掉頭看了看,看見路上漏的米不太多,也懶得卸下口袋看,就不屑地說:“漏那么點米,說明洞很小,不用縫。”說完她繼續向前走,小鳥妹妹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起來:“毛驢哥哥,你的口袋漏米呢,肯定口袋上有個洞,快縫一縫吧!”小毛驢依然不在意地說:“不用,不用,那個洞太小,漏不了多少米。”
漸漸的,小毛驢的步伐越來越輕快,剛到家門口,媽媽便問:“米買回來了嗎?”小毛驢滿心歡喜地說:“當然買回來了。”結果打開米袋一看,傻眼了,米全漏光了。小毛驢懊悔地說:“我真是應該聽聽朋友的勸告呀!“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三
兔子上次和烏龜比賽跑步,因為自己打了瞌睡。所以輸給了對方。兔子不服輸主動向烏龜挑戰,烏龜也不退縮,接約定再次比賽,決個高低。
為了戰勝烏龜,兔子時刻告誡,不能掉以輕心,不再像上次那么丟臉。
龜兔比賽的日期到了,這次比賽吸引了許多動物來觀戰,場面非常熱鬧。這次比賽是跑一小段上坡路一大段下坡路,誰先到山腳下誰贏得比賽。山羊伯伯一聲令下,兔子像箭一樣沖出去,烏龜仍沉著冷靜,拼命向前爬,兔子一會就把烏龜拋了一大截,烏龜也不泄氣,速度明顯比上次有提高。
可兔子呢,平時的決心倒是挺大的,可一看自己領先,又有些心不在焉了,心想,這次我一定贏。烏龜爬完上坡路心想,要是我這樣爬下去,肯定輸了,于是他靈機一動,把頭和腳全部縮進殼里,眼一閉一使勁,一骨碌地朝山下滾去,由于山陡,滾得飛快,烏龜越來越靠近兔子,當在兔子身邊滾過時,兔子沒注意還以為是一塊石子掉下來。兔子只差一點就到達終點時,看見烏龜已經先到達了終點正接受其他動物的祝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過了好一會,他才回過神來,剛才從自己身邊滾的“石子”是烏龜。
這項比賽,讓兔子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多動腦筋,弱方靠智慧也能戰勝對方。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四
古時候,在現今山東省鄒縣一帶曾有一個國名為邾(zhu)的小國。這個國家的將士所穿的戰袍,一直用帛為原料。
因為用帛縫制的戰袍不結實,所以邾國有個名叫公息忌的臣屬向邪君建議說:“做戰袍還是以絲繩作原料為好,戰袍耐用的關鍵之一在于縫制必須嚴實。雖然用帛縫制的戰袍從外觀上看也很嚴實,但是由于帛本身不大結實,我們只需一半的力氣就可以把它撕開。如果我們先把絲繩織成布,再用絲繩布制作戰袍,即使你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覺得公息忌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擔心一時找不到這種原料,因此對公息忌說:“縫制戰袍的人上哪兒去弄那么多的絲繩布呢?”公息忌回答說:“只要說是國君想用絲繩布,老百姓還有生產不出來的道理嗎?”邾君看到改變卻國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戰袍的傳統并不困難,于是說了一聲:“好,就按你的想法去辦吧!”隨后邾君下令全國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絲繩布做戰袍。
公息忌知道邾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來,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動手去搓絲繩。那些因為公息忌在君王面前露了臉而妒忌他的人,看到公息忌家里的人又走在別人前面搓起絲繩來了,于是借故到處中傷他說:“公息忌之所以要大家用絲繩布制作戰袍,原來是因為他家里的人都擅長制作絲繩的緣故!”
邾君聽了這種說法以后很不高興。他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絲繩布的生產,還是按老規矩用帛做戰袍。
邾君不注意搓絲繩和提高戰袍質量在目標上的一致性,僅以一些流言蜚語來決定政策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通過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判斷一個人的言行是否正確,不能以某個人的好惡為標準,而應該看一看它是否符合全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五
從前,有一位國王,他擁有一顆王族世代相傳的大鉆石。國王把鉆石放在博物館里,向所有人展覽。一天,一個士兵緊急報告國王說,在沒有任何人觸碰鉆石的情況下,鉆石自己碎裂了。國王跑去察看,確如士兵所言,鉆石的中央出現了一道明顯的裂紋。
國王立即招來全國所有的珠寶商。但當珠寶商們一一檢查完鉆石后,卻告訴國王一個壞消息,說這顆鉆石沒有價值了,因為它的裂痕無法修復。
國王很痛心,感覺仿佛失去了一切。
后來,不知從何處來了一位自稱是珠寶商的老人,他主動要求察看碎裂的鉆石,并對國王說:“請不要再傷心,我能修復它,甚至能使它變得比以前更好。”
國王聽后既吃驚又懷疑,但老人卻自信地保證說,一周后他將交出一顆修復完好的鉆石。
國王立刻為老人安排了一個房間,并提供其需要的工具。
一周后,老人手捧鉆石出現了。
令國王難以相信的是,老人竟把彎曲的裂紋作為莖干,在鉆石里面雕刻了一朵盛開的玫瑰花,精致、璀璨極了!
國王十分高興,允諾送給老人半壁江山,但老人卻當著眾人的面拒絕說:“尊敬的國王,我并沒有做什么,不能收下您如此豐厚的獎賞。我只不過是把一件內心有裂痕的東西改造成了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