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哲理故事1000篇一
但是在海鷗群里,它完全變了個樣子,所有的優雅與莊嚴都墮落為骯臟的內斗與殘忍。還是那只海鷗,它像炸彈般沖入鷗群中,偷走一點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憤怒的尖叫。海鷗之間不存在分享與禮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兇猛的競爭。如果你在一只海鷗的腿上系上根紅絲帶,使它顯得與眾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鷗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擊它,讓它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為血肉模糊的一團。
如果我們一定要選一種鳥兒作為人類社會的榜樣,那么海鷗絕對不是個好選擇。相反,我們應當學習大雁的行為。你曾想過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陣嗎?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處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需要承受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鐘就要輪換,這樣雁群就可以長距離飛行而無需休息。
雁陣尾部的兩個位置最為輕松,強壯的大雁就讓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據這些省力的位置。雁陣不停地鳴叫,這是強壯的大雁在鼓勵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為過于疲勞或生病而掉隊,雁群也不會遺棄它。它們會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隊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繼續飛行。
這種緊密合作的社會秩序對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有時候我們的社會更像是億萬孤獨的海鷗組成的群體,人們為個人的利益爭吵不休,代價是不得不孤獨地承受自身的壓力。
動物哲理故事1000篇二
丹尼是個成功的演說家和作家。他對鳥類特別感興趣。丹尼的家在郊外,附近草木蔥蘢。為了方便觀察鳥兒,他就在后院里裝了個喂鳥器。可是就在當天傍晚的時候,一群松鼠弄翻了喂鳥器,不僅吃掉了鳥食,還把鳥兒也嚇跑了。
丹尼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讓松鼠遠離喂鳥器,但一點效果沒有,松鼠依然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吃鳥食。
一天,丹尼來到當地一家五金店買幾顆螺絲,無意中他看見了一個新穎的喂鳥器——“防松鼠喂鳥器”。這下應該萬無一失了吧,丹尼用它替換下以前的那個喂鳥器。但天黑以前,這個“防松鼠喂鳥器”還是被松鼠光顧過了。
丹尼氣急敗壞地拆下喂鳥器來到五金店要求退貨。“別著急,我會給你退貨的。”五金店的經理說,“不過你要理解,這個世上可沒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鳥器。”
丹尼驚奇地問:“我們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幾秒鐘之內把信息傳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難道我們最聰明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不能設計和制造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喂鳥器,能夠把那種腦子只有豌豆大的嚙齒類小動物阻擋在外嗎?”
“你說的很對。”經理說,“你是阻止不了松鼠的。”
丹尼好奇地問:“是嗎?請你告訴我為什么吧。”
經理向丹尼問道:“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時間讓松鼠遠離你的喂鳥器?”
丹尼想了一下,回答說:“我記不太清楚,大概每天10到15分鐘吧。”
“和我猜的差不多,”那位經理說,“那你知道松鼠每天花多少時間來試圖闖入你的喂鳥器嗎?”
丹尼馬上會意:松鼠醒著的每時每刻。
后來我在一本關于動物的習性的書上發現原來松鼠在不睡覺的時候,98%的時間都用來尋找食物。
動物哲理故事1000篇三
水牛和水鳥一個炎熱的午后,一頭水牛正在一棵離河水不遠的大樹下休息。這時飛來一只水鳥,停在一棵樹上,親熱地同水牛打招呼。
水牛不屑地說:“你喝水也值得到大河來,隨便一滴水就夠了嘛!”
水鳥卻笑著說:“你這樣想嗎?我喝水比你喝得多呢。”
水牛哈哈大笑:“怎么可能呢?”
水鳥知道馬上就要漲潮了說:“咱們試試看,你先來。”
水牛伏在河邊,張開大口,用力喝起來,可不管它喝多少,河里的水不但不少,反而多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水牛肚子鼓鼓的,已經喝不下了。
這時水鳥飛過來,把嘴伸進水中。
水退潮了,水鳥追著去喝。
水牛傷心地說:“你個頭不大,水卻喝得不少。”
“你服了吧?”水鳥笑著問水牛,然后振翅飛走了。
大水牛呆呆地望著河水,它怎么也想不明白,小小水鳥為什么那么厲害。
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使巧力。
當然,使巧力只有充分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規律,掌握了事物的發展動向,才能做到。
動物哲理故事1000篇四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并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里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因此,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現咕唧咕唧的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系住了口的嚴實袋子里發出的,于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里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小心翼翼地解開系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可是書童等呀等呀,不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而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打開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里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只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么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只老鼠剛才就是一只死老鼠,那么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只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只老鼠有這么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蒙騙你放松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寓言啟示:一只老鼠,其體能和智能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是這不等于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己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能力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這一故事告訴我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是一個人取得節節長進的關鍵,而且是排除各種困難、克敵制勝的法寶。
動物哲理故事1000篇五
在非洲內陸的水域中,大的水生物種莫過于鱷魚。它們仰仗其龐大的身軀和冷酷的獵殺手段成為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中當之無愧的霸主。令人驚嘆的是,在鱷魚的領地,有一種足以與它分庭抗禮的種群,竟是身軀只有10厘米左右的小魚——非洲鮒魚。
非洲鮒魚是魚類當中的小不點,可是它們的數量多得驚人。一條河流中,其他所有魚類的總量還不及它們的一半,這種規模優勢使它們的生存顯得相對的從容和有利。正因為如此,它們變得讓自然界中其他生物不可小覷。
同樣的生活環境,為什么獨獨非洲鮒魚的數量可以超越其他的魚類呢?其中的奧秘在于非洲鮒魚獨特的繁殖方式。
眾所周知,魚類是將卵產在水里讓它孵化的。可是,魚卵在水里要面對太多的危險。大魚、水鳥、水獺、蛇、螃蟹等天敵都會把它列入自己的食譜。這也正是其他魚類的數量難以增加的根本原因。非洲鮒魚卻獨辟蹊徑,沒有將卵產在水里孵化。
到了產卵期,非洲鮒魚會仔細搜尋,尋找岸邊有大樹的水域。當它發現有樹枝伸到水面,便選擇距水面有一段距離的某片合適的樹葉作為產房。然后,它盡力從水中躍起,將身子緊緊粘附在葉片朝下的一面,將卵排在上面。卵附著在懸在水面半米高的樹葉上,幾乎隔絕了所有天空中陸地上以及水里的天敵。隨后,它會一直待在這里,不間斷地甩動尾巴,以便激起水花濺到樹葉上的卵上面,保證卵始終處于濕潤狀態,直到小魚孵出落到水里。正因為選擇了這種獨特的孵化方式,非洲鮒魚的龐大數量才有了絕對的保障。
生存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而智慧恰恰是解決所有難題的靈丹妙藥。不囿于常規,全力求新求異,也許生存不僅會顯得比較容易,更會煥發出奪目的性靈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