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初中中國歷史朝代表篇一
(2)元朝的建立和統一
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大元"
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⑤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流亡政權,統一了全國。
(3)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義性:反對蒙古的掠奪和虐殺,是正義的。
②元朝統一的進步性: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和高風亮節等,值得繼承和發揚。
二、元朝的民族政策
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各族人分為不同的等級。
2、目的:為了維護蒙古族的特權,強化統治。
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斷反抗和起義,促使元朝統治走向崩潰。
三、元朝的制度
1、經濟:改革蒙古舊制,重視農業和手工業生產。
2、政治:①中央:設立中書省,同時管理大都及周圍地區②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別行政區,由宣政院管理,從此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④元朝后期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四、元朝的對外交往
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時是世界性的商業大都市②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紀》
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初中中國歷史朝代表篇二
1、統一條件:南北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大融合為全國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2、隋的建立和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結束自東晉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重建全國大一統。
3、科舉制:隋文帝首創,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1905年被廢除。目的:選拔人才,鞏固統治。作用:用人之權收歸中央,擴大了政治統治的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
4、大運河的開鑿:
目的: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糧食、布帛的北運。
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從北向南依次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全長2000多千米,溝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黃河、長江、淮水、錢塘江)。
作用: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鞏固統一有積極作用。但當時征發勞役過重過急,造成的社會后果也十分嚴重。
4、隋的覆滅:隋煬帝驕奢淫逸,濫用民力。如營建洛陽、開鑿運河、三游江都、三次遠征高麗等,勞役、兵役擾的天下騷動,民不聊生,最終導致農民大起義和隋朝的滅亡。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都城長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
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初中中國歷史朝代表篇三
秦統一背景: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
⑵商鞅變法以后,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秦采用了有效的軍事策略--連橫破了六國的合縱。長平之戰后六國再無力抵御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的統一: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
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城(咸陽。)
秦統一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秦的滅亡:(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農民戰爭:----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1)時間:公元前209年夏(2)"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經過:建立張楚政權
(4)意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
(劉邦)建立(漢朝),都城(長安)。西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