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一
其實呀,所謂的“小人國”就是在手指上畫上我們的一家子。我提著筆,伸開手指,將家里的成員依次畫在手指上。
媽媽什么事都順著我,是我心中的守護神。她對我可好了,記得有一次,爸爸提議要去外面西餐廳吃一頓大餐。我悄悄與媽媽耳語幾句:“媽媽,我想去野餐……”媽媽想都沒想就立馬答應了,所以我把媽媽畫在大拇指上,再給媽媽的鼻子畫成愛心。看著美美的`媽媽,我心里甜甜的,像是灌上了蜜。
爸爸在家里算是厲害的角色,天天對著我擺出一副很古板的面孔,讓人不寒而栗,生怕他的寶貝兒子翻了天。在家里,爸爸好像最不受人歡迎,把家人當作他的員工,自己是個大老板似的,要是我稍不慎犯了一丁點錯就“河東獅吼”,張口訓人。其實,爸爸呀,當老板應該像馬云那樣,臉上總是笑瞇瞇的,要知道,“和氣生財”。這回,為了給爸爸“寫真”,我把爸爸畫在了中指上。爸爸的臉畫得比馬臉還長,圓目瞪眼,橫眉冷對。
姐姐經常和我分吃零食,是個典型的吃貨,又呵護小弟我,對我特別好,非常有擔當。每次家里大掃除,姐姐說我的那份活姐姐包了,叮囑媽媽叫我去賣零食。還有一回,我因粗心,做錯了一道小題,扣了一分,被爸爸擰兔子似的逮住了,叫姐姐看守我呆在家里閉門思過,一天也不準出去玩。呵呵,沒到一分鐘,好姐姐告訴我的解題方法,讓我茅塞頓開,臨了還把她的訂錯本給我看……我把姐姐畫在最有擔當的食指上,還特意添上一張笑臉,擺出一副大力士的模樣。
我在家最小,受姐姐的影響,也是十足的吃貨。我把自己畫在小指上,在嘴角添上一排口水,真是“垂涎三千尺”。
這就是我的,幸福的手指一家子。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二
他年齡雖然不大,只有33歲,但從他那剛毅的臉龐上和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你會讀懂,他曾經歷過風霜雪雨。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里,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沒有值得驕傲的家庭背景。他初中畢業就務了農,小時候一直過著窮日子。但他卻敢想、敢試,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憑著一股不甘受窮、不甘服輸的勁頭,憑著吃苦耐勞和聰明才智,闖出了一條致富之路,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他就是洮北區黨員致富模范、林海鎮xxx、敖寶村黨員王敏。
王敏家里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他走上經商這條路,純粹是窮逼出來的。
1987年,王敏從林海鎮中學畢業后就務了農,當時兩個哥哥相繼結婚不久,為了給哥哥們辦婚事兒,家里欠了5千多元外債,這在當時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因此家里生活非常困難。一家幾口人,只靠種幾畝薄拉地,勉強維持溫飽生活。他記得,那時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幾頓細糧,才能吃著肉,才能買身粗布衣裳。跟父親種那幾畝地,王敏總覺得有勁使不上,總感到沒啥奔頭,因此,他在心里暗暗發誓:“不能光守著家里的幾畝薄拉地,過窮不窮富不富的日子,一定要干點啥,掙點大錢。”因此,那時他就天天琢磨來錢道。
1988年初,王敏做出了有生以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決定,不顧父母的勸阻,向親戚、朋友和同學借了2千多塊錢,在當時的林海鎮汽車站點附近花800塊錢買了兩間土房,開了個小賣店。這在當時來說可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創舉,因為當時除了鎮里的供銷社,全鎮也只有他這一家個體小賣店。由于他經營有方,小賣店一開張生意就不錯,而且越開越紅火。到1990年,僅3年時間,靠開小賣店,他不僅還上了家里欠的外債,還上了本錢,維修了房子,結了婚,還積攢下1萬多塊錢。
初涉商海的成功沒有使王敏陶醉,在小賣店的經營過程中,他聽到來來往往的人普遍反映到林海辦事吃住困難,對此,他動了心,1992年,他又率先在林海鎮開起了飯店,不到兩年功夫,靠開飯店王敏又賺了將近5萬元錢,成了當時全鎮數得著的富裕戶。
王敏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按理說開飯店也挺掙錢,繼續干下去收入也不少,可他感到這樣掙點小錢不過癮,總想干點大買賣,掙點大錢。當他看到一些城里的小商販到林海鎮收笤帚往外地推銷挺掙錢時,他的心里又活了,不僅想試試,而且想搞批量收購,要大干一場。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正在他苦于沒有路子的時候,北京香河土產公司的總經理孫立民,專程到林海鎮來看笤帚行情,順便想找個代理人,建立收購點。得知這一情況后,王敏死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他立即找到了孫經理,把自己的想法跟孫經理一說,兩人一拍即成,于是,他同孫經理草簽了代收笤帚協議,就這樣,1993年初,他一狠心關了飯店,專門搞起了笤帚收購。
王敏辦事公平,講究誠信,重情重義,從來不欺騙老百姓,所以村民們都非常信任他,誰家有笤帚都愿拿到他這來賣,一來二去,除本鎮外,金祥、三合等鄉鎮,甚至洮南、通榆、鎮賚等地的農民也把笤帚送到他這來。由于王敏靠誠信經營做買賣,與北京的孫經理不僅建立了長期而穩固的供銷關系,而且通過孫經理的介紹,與廣東、河北、山東等地的客商逐步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這些客商陸續來白城與他簽訂收購玉米、雜糧雜豆等供貨協議,使他從一開始專門收購笤帚,發展為綜合性收購。目前,與他建立起長期供求關系的客戶已經達到了120來個,這些客商遍及了全國各地。
隨著求貨客商的不斷增加和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1993年,王敏花8萬多元買下了三個農戶的11間土房,全部推倒重新規劃,建了集住房、庫房、小食堂和雇工宿舍于一體、總共大小房屋20來間、占地3500多平方米的收購基地,其中還包括了一個標準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涼曬場。雇請了12個人給他做幫手,真正做起了大買賣。每到收購旺季的時候,每天到他家打短工的人就有100多人,平均每人一天能掙30多塊錢,高的能掙50來塊錢,平均一天他要拿出4千多塊錢給雇工開支。
1997年,隨著經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王敏又花7萬多塊錢購買了一塊地,修建了3千平方米左右的笤帚糜子存放專用場地。十幾年來,他先后投入幾十萬元購買了花生脫粒機、糧食輸送帶、綠豆篩選機等設備,買了兩輛解放汽車。2002年,王敏又花費十幾萬元,在白城開發區給父母買了戶樓房,讓在農村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過上了舒適安逸的生活。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三
誰不想永遠只當父母襁褓中沉睡的乖寶寶,人人疼愛;誰不想永遠只活在童年中,無憂無慮;誰不想在仕途中,一帆風順,一路晉升;誰不想當個童話里面的公主,終會遇到自己的王子。但童話固然美好,卻是那么虛幻。而這樣的生活又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現實又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我們往崩潰的邊緣推去。如果人人一日三餐有著落,還有閑錢存銀行,又會有誰會去當小偷。如果人人家庭幸福美滿,又會有誰會因為抑郁癥而死去。有頭發,真的不會有人想要去當癩痢。一切都可以說是生活所逼。
《儒林外史》主要描寫了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和官紳的活動與和精神。充滿諷刺意味的《范進中舉》中,主人公范進在經過三十四年的科舉考試后才中了個秀才,緊接著中舉人后還喜極而瘋,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
在我看來,范進是可憐的也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34年,一個人一生中最多只能擁有三次。把那么漫長的時間都花在同一件事上,鍥而不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范進。雖然他虛偽狡猾,熱衷于功名利祿,但有頭發,誰又會想當癩痢;同樣是人,誰又甘愿只能看著別人過著“視錢財如糞土”的生活;同樣是人,誰又愿意一輩子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碌碌無為過完余生。范進的行為還是很符合人性常理的,他的身上還是有著許多可與之處,不是嗎?一次的失敗,我們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修補受傷的心靈。兩次失敗,我們惆悵,我們痛惜,但仍然有勇氣爬起來,重拾信心,再上戰
場!但多次的失敗,仍能夠堅持下去,仍能夠不斷的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這需要有多么強大的毅力才的做到的事情。而這位被無數人唾棄的可憐兒卻做到了!在面對胡屠戶的惡言相對;眾鄉鄰的冷漠勢利、嫌貧愛富,我對范進的敬佩盡不在言中。如果我生活在當代,如果我也受當年的社會風氣所沾染,我必死無疑。
幾十年來,我們只會站在一旁訕笑范進的懦弱,不自量力和瘋癲,但我們是否又有把我們的生活和他進行對比。人生漫漫長路中,我們有二十多年必須在學校中度過。中國的應試教育為的只是應付考試,拿去文憑。這和科舉制度又有什么區別。我們出來社會后,努力工作,生兒育女,再重復這可怕的輪回。我們的這一生都只是為了功名利祿,都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這樣的范進和我們錯了嗎?我曾多次想過,如果我奮斗多年的夢想,在我想要說放棄的時候,又得到了一個如此讓人震撼的消息,我也會瘋掉。這樣的我們又錯了嗎?
有頭發,你和我都不會愿意去當癩痢。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或許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命運也也許能展開新的篇章……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四
最近,我學習了《范進中舉》這篇運用了鮮明對比手法的課文。
課文主要以范進中舉前后周圍眾人對他的態度進行了鮮明對比。
合上課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篇課文給我的啟示有很多。
范進在中舉之前,家里貧困,經常揭不開鍋。但對此,他的鄰居們也毫無同情心,不曾向范進伸出援助之手。作為丈人的胡屠戶,也常盛氣凌人地將范進罵得狗血噴頭。范進對此表現出了逆來受順、忍氣吞聲。
終于,幾年的苦心孤詣令范進金榜題名,高中舉人。此時,他身邊的人們對他的態度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原本冷淡的鄰居,變得熱情起來,有的拿米,有的拿酒,前來恭賀;胡屠戶也一改往日的兇態,對范進稱贊不已,畢恭畢敬;鄉紳地主更是和他攀親結戚,巴結討好。
這前后因范進中舉發生的強烈變化,令我認識到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趨炎附勢、嫌貧愛富之類黑暗風氣的盛行。
雖說祖國現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從中我也感悟到:只有自己有本事,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我要做一個公平公正、表里如一、擁有真才實學的人,為祖國更好地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五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句話誰都知道,我和爸爸媽媽在假期去了桂林,我感覺桂林的山水的確美不勝收。
桂林的山美在高而突兀,美在綠得蒼翠欲滴。
桂林的山每一座都拔地而起,不跟任何一座山相連。當爬伏波山的時候,從山腳下望上去又高又陡,看上去像一根大柱子把天支了起來,周圍都是懸崖峭壁。我不禁想:我爬得上去嗎?試試吧。當我終于爬到山頂時,我放眼向四周看去,桂林的大部分景色盡收眼底。漓江清澈的水環繞著周圍翠綠的山,桂林城就沿江而建,山、水、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人感覺生活在這里很幸福。桂林還有很多山突兀地立在那里,像雨后春筍從地上冒出來,人很難爬上去,恐怕只有小猴子和飛鳥才能爬上去吧。
那里的每一座山都很綠,聽導游說,山上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8﹪以上。到了冬天,山上依然很綠,那是因為,桂林的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都很暖和,不像我們這里冬天很冷,植物都落葉了,那里的樹四季常青。桂林的桂花樹特別多,路邊滿是桂樹,聽人說“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所以桂林得名于此。桂林的榕樹也特別多,有一棵大大的榕樹是千年古榕,中間的樹干五個人都合抱不起來。那里的毛竹要長就長一片,又粗又高,遠遠地看上去,就像一堵綠色的墻。
桂林的山有的像一只海豚躍出水面,有的像一頭昂首挺胸的駱駝,有的像一只憨憨的大海龜,真奇特。象鼻山像一頭大象正彎著鼻子在吸水,好像準備要洗一個痛痛快快的澡。九馬畫山的懸崖上像一幅墨潑的山水畫,導游說,那上面有九匹馬,而我用心地數了數,黑白都算,竟然數出了十匹馬。爸爸媽媽還有阿姨都感到很驚奇,他們哈哈笑著,夸我真了不起。
坐在竹筏上欣賞風景,我感覺漓江的水很清,很綠,也很甜。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六
“小子,跟你們說一手。”
此時,我跟師弟兩個人正左手舉著半個豬蹄子、右手端著一杯二鍋頭,聽見師父這話趕緊把手里東西放下,準備學點兒東西。
我師父姓鄭,從十三歲開始,我就拜他為師學功夫。其實說起來我學功夫的起因跟所有武林傳說的大俠都差不多,就是小時候身體瘦弱、常被欺負,父母覺得應該找個地方學點兒功夫強身防身。后果當然跟那些大俠大相徑庭,這咱們以后再說。
您看見了,我從來都管師父叫“師父”,絕對不會用“師傅”兩個字兒。在我們這種民間的師徒關系里,師徒如父子,師父可是不收錢的,有時候還拉著我們喝酒,當然,那是等我到了16歲以后。要說東西他老人家倒是收,我們師兄弟手里的豬蹄子就是我師弟從工作的肉聯廠弄來。要說我師父他老人家燉肘子、燜豬蹄的手藝那可是沒得說,家里專門用的是柴鍋,整辮的大蒜還有其它調料放進去,一直燉到酥爛,這個手藝的訣竅…。。這個咱們也以后再說。
看我們都放下了手里的吃食,師父站了起來——大概到我肩膀吧:“小子,你說一般人打架都是先干啥?”
說實話,那時候我打架真是挺少的,完事兒之后根本沒想過總結,只好試探著說:“一般人打架大概都是掄開了往腦袋上敲吧?王八拳。”這話其實倒是沒錯,能直著出拳的基本都受過點兒訓練,沒受過訓練的都是掄開了胳膊砸,好聽點兒叫“泰山壓頂”,其實就是王八拳、風車手。
“不對,”師父伸出一根小胡蘿卜粗的手指戳著我胸口:“一般人打架都是先用手指頭xxx胸口,不會上來就掄胳膊,要不就是伸手推你。”
我琢磨著自己有限的打架經驗,覺得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那你應該怎么辦?”
當時我就把從師父那里學來的招式想了一遍:“我用進步挑打,左手挑開他的手、右手…”
“你他媽出去別說是我徒弟啊我可告訴你,說出去丟人。跟不會的人還進步挑打,費勁不費勁啊你。你伸手指頭戳我一下。”
這個時候就是我比較倒霉的時候之一了。我師父篤信言傳身教這種事兒,比如說試招喂招都要動作到位。無論您多看不起傳統武術,那畢竟也是打人的玩意兒,打在身上絕對不會好受,尤其是我師父他老人家是燒鍋爐的同時練內家拳,那可真是內外兼修的典范……
但師父授藝是必須出招的,這是規矩。可這戳人胸口的事兒我還真沒干過,就在我猶猶豫豫伸出食指碰到我師父胸口的衣服時,一陣劇痛從食指根部傳來,一下子我就跪地上了——不跪不行啊,手指頭被師父快給撅折了。
師父放開我之后不無得意的說:“小子,看見沒,這就是一把拿梢兒,專門應付這種場面的。”
我這心里真是百感交集:這招兒也太損了吧您,好歹您也是咱們這一門、這一支的大弟子,您就教我這個?
這話可不敢直接說,不然非挨揍不可。只能這么問:“咱們那個七十二把小擒拿里,好像沒這一手吧?”
忘了說,我們這一門以掌法見長,但我師爺他老人家因為出身警察世家,對于擒拿術情有獨鐘,所以我們這些徒子徒孫多少都比較偏重這方面。
“其實也有,就是還沒教給過你們,都在那些變手里,你比如說這招金絲纏腕,”說著又給我演示了一遍怎么從“金絲纏腕”變成這個缺德的“一把拿梢兒”,手法倒是不復雜,道理也很簡單,就是金絲纏腕的時候你要用兩只手才能制服對方,順勢變成“一把拿梢兒”的話,一只手就能控制對方。
其實說白了,這個“一把拿梢兒”的“捎兒”就是人體上手指頭、腳趾頭、耳朵之類突出的部位,說是就一手功夫,實際上可以變化出好多不一樣的方式。按照我師父的說法,這都是真正有用的東西。
我也覺得這功夫挺有用的,但不是撅別人食指,而是在握手的時候能夠在虎口相對的瞬間用自己的大拇指壓住對方大拇指形成反關節,也能制服對方。后來我經常用這一手——喝多了就教小姑娘這個擒拿技術,趁機摸著人家小手啥的,從未對男人用過。
我一直覺得這東西沒啥用,主要是因為你把對方弄跪下了做啥呢?把他手指頭直接撅折了?這個我干不出來。撒手他又起來了,估計還要跟你接著打,等于啥也沒做。直到后來見我師父用了一次。
那天到了我們練功的場子,師父說:“啥都別帶,騎車跟我出去辦點兒事兒,讓你長長見識。”我還挺高興的,以為又是去見哪個師叔師大爺,這個時間去肯定是去喝酒啊。
結果越騎越不對,直接騎到一個廢棄廠房里面去了。到了以后嚇一跳,里面站著三十多口子人,看著像是要打架。群架倒是打過,那時候我們都是小孩子打架,這幾十位看著氣勢都跟我們不一樣。
上面我說了,我師父那個個頭也就到我肩膀,我慢走一步他老人家就走人堆里找不著了。等我小心翼翼蹭進去之后,發現這幫人基本圍著三個人,兩個人在交涉什么,我師父在中間幫著說和。到現在我也沒整明白到底是怎么個來龍去脈,好像是因為什么地盤的事兒,后來問起師父他也不詳細說,就說帶你看看就完了,你一知識分子家里出來的孩子,將來走不到這里去。
我進去那時候,不知道那句話正說岔了,某一方一個塊頭跟我現在差不多的漢子沖上來戳著我師父胸口:“你他媽算神馬玩意兒…。。哎呦!”
這是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第一次看見“一把拿梢兒”在實際中的應用,不知道那個骨節折斷的聲音是我的想象還是真的,那時候才知道什么叫做一股寒氣從脊梁溝升起,連頭皮都麻了。希望這輩子不要看見第二次了。
兩邊的老大臉色都有點兒變,趕緊上去賠話:“鄭老師,鄭老師,手下留情啊。”
我這才知道我這位師父手有多狠,就一直沒松手的撅著那小子的手指頭:“滾蛋,都他媽給我滾蛋,再敢讓我看見你們為這點兒逼事兒逼逼,全他媽別想囫圇個!”說著手再次一緊,那位本來低下去的呻吟頓時變成了哀嚎。
又過了幾天,師弟又從肉聯廠弄了一堆豬蹄、下水,師父做好了找我們師兄弟喝酒,喝得半熏然的時候跟我說:“小子,不是師父手黑,那時候要是不下手盡快拿下一個,咱爺兒倆未必走的出去。你知道這一把拿梢兒是不能輕易用的,用了,就要他這根手指頭。而且絕對不能松手,直到他們全服了為止。”
“我教你們所有的東西,你們最大的毛病不是不會用,是不敢用,你們沒一手做到位過,早晚你們因為這個吃大虧。不過也是,這個年頭兒沒幾個人敢用了,這些東西早晚都得沒嘍。”
說完,師父喝了一杯。
范進中舉議論文篇七
我是一棵向日葵,生長在一片遼闊的田野里,與伙伴們一起,度過了一天天美好的時光。
早晨,我被太陽從夢鄉中叫醒。我伸了個懶腰,努力向天空伸開手臂,去擁抱今天的第一縷陽光。我和伙伴們都相繼睜開了眼睛,太陽也完全露出了笑臉,向我們問候。我們也與她熱烈的交談著,表達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已經跟著太陽走了半邊天。我們仰望著天空,接受陽光的沐浴。同時,我的手臂努力向上伸展,汲取陽光的營養,而根則深深扎進大地,吸收泥土中的水分。我和伙伴都這樣奮力成長,但愿有一天可以從一棵幼苗變成一株散發著光和熱的向日葵!
太陽又帶我們慢慢地向西走了。在這美好而又寧靜的黃昏,一群花蝴蝶乘著一縷斜陽向我們飛來。她們在碧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就好像雨中的彩虹。一位看上去很高貴的蝴蝶小姐,在幾個仆人的跟隨下飛到我們面前向我們問好:“你們好,我們是從田野那邊來的鳳蝶,我們看到這里有一片花海,美麗極了,特地來拜訪。”我們聽了連忙揮手歡迎。蝴蝶們也對我們打著招呼。有些頑皮的小蝴蝶還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一會兒躲到葉子下面,一會兒繞到我們后面,一會兒隱到蝶群之間……鬧得我們團團轉。
我們玩累了,蝴蝶舞蹈家就開始為我們表演:她們在我們中間翩翩起舞,一會兒揮動翅膀,一會兒轉著圈,一會兒擺好隊形上下翻飛。我們陶醉在其中,忘了疲倦,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漸漸地,太陽要和我們告別了,蝴蝶該回家了,我們也得睡覺了。我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別,合上了手掌,又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美好的一天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