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心得50字篇一
開始有讀《紅樓夢》的想法,只是想真實地看看小說寫得到底有多優秀,竟贏得眾多國學大師們一致的好評和首推。誰知道,第一次翻看小說原著之后,我居然立即對它有了一種難以釋手的感覺。曹雪芹筆下的情景、人物躍然于紙上,恍惚間自己仿佛置身于小說所描繪的精彩紛呈的世界里,小說人物的悲歡喜怒緊扣著我的心靈,由不得你不緊緊跟隨著小說情節往下讀。現在小說已讀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個情節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這種感觸記下來,只怕哪天遺忘了,就實在枉費了這番功夫。
在小說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椿齡畫薔癡及局外”中,賈寶玉因在王夫人房里調戲小丫環金釧兒惹禍后,一溜煙跑進了大觀園里。當時正值酷暑正午時分,園內“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寶玉卻在一處薔薇架下發現一個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邊悄悄流淚,一邊用手中的發簪在地上畫著什么。
寶玉因這個看起來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大有黛玉之態”而不忍離去,只管站一旁癡癡地偷看??戳税胩?,發現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畫著薔薇花的“薔”字,足足畫了幾十個,卻不知何意。讀到這里,不光寶玉不知這女孩子寫“薔”是為何,我也只以為她正在薔薇花下練習寫字呢……
疑惑收起,繼續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寶玉的疑惑解開。一天,寶玉無聊想聽曲子解悶,于是便來梨香院找到唱曲最好的齡官(賈府為迎接元妃省親,從姑蘇城買了十二個小戲子養在大觀園里,齡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誰知面對全賈府上下最受寵、最帥的公子哥,這齡官根本不買寶玉的帳,一句“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我們進去,我還沒有唱呢”,就讓寶玉吃了閉門羹。
原本躺在床上養病的齡官因見寶玉也在她的床沿坐下,便起身躲避,寶玉這才看清,原來這齡官正是之前在薔薇架下畫“薔”字,有黛玉之態的那個女孩。生平頭一次受到這樣的冷遇,寶玉只得紅著臉,訕訕地出來,院中藥官等其他幾個人問明原因,便告訴寶玉,等“薔二爺”回來讓她唱,她必定會唱的。寶玉問賈薔去哪里了,眾人說,一定是齡官想要什么,“薔二爺”想法子給她找去了……
正說著,賈薔拎著個鳥籠從外面回來。原來,他花了一兩八錢銀子(古時算是一大筆了),買了一只會“銜旗串珠”的金絲雀兒來,想給在大觀園里天天發悶的齡官開開心?!八N二爺”帶金絲雀去屋里給齡官表演雜耍,逗得其他一幫女孩子都非常高興,獨獨齡官并不開心,仍賭氣躺下假裝睡著。
賈薔只得上來陪笑問她“好不好”,齡官便罵他:“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來,關在這牢坑里,學這個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干這個浪事。你分明弄了來打趣形容我們……”賈薔一聽這話連忙站起來,又是賭神起誓,又是道歉,最后把那花了近二兩銀子才買來的金絲雀兒放生,連鳥籠子都一并拆了。
可齡官還是不依不饒,抱怨自己生病咳血,賈薔不找醫生來看卻來取笑她,賈薔一聽,又連忙一邊解釋“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一邊就急著要出去請大夫。齡官卻又叫他:“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底下,你賭氣請了來,我也不瞧?!辟Z薔只得又站住……
寶玉看到此處,猛然才領會那日齡官畫“薔”字的深意。不光寶玉,每一位讀者讀到這里,內心肯定都與寶玉一樣被深深打動,更會為賈薔、齡官二人心中那份單純、朦朧的愛情而感動。
曹雪芹以賈寶玉的視角下筆,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了看似平淡的兩個場景,情節簡單卻細致真切,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平常事一般,通篇沒有一個表示愛慕或喜歡的字眼,更無任何曖昧意味。
但薔、齡二人之間相互愛慕、一心牽掛對方的那份純真、無暇的感情,尤其是齡官在地上反復寫賈薔的名“薔”字時的那種少女情竇初開、心靈暗許對方的美麗情感和賈薔被自己心愛的女孩嗔怒時略顯笨拙的猴急態,卻躍躍然于紙上,讓人回味無窮。
薔、齡二人之間這種含而不露、于點滴間現真情的愛情表達方式,正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性格與美學價值觀的典型體現:以含蓄、溫文而雅為美學欣賞的最高境界。這種民族性格特點與美學價值觀伴隨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發展,一代代傳承和積淀,已成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核心之一。
當然,人們對于情感的表露方式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但不論如何發展、如何變化,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還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比如前兩年在網絡上有一首愛情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樣的示愛方式與薔、齡二人的愛情故事相比,何其淺薄、粗陋。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前段時間,電視臺上播放的一個廣告,內容是鼓勵我們,應該鼓足勇氣,對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大聲說出“我愛你!”類似的內容也常在各種媒介、刊物上出現。誠然,做兒女的以何種方式表露自已對父母的感情,完全是個私人問題,但在各種大眾媒體上反復向人們傳遞應該張開嘴巴大聲說出“愛”的訊息,也許會在潛意默化中影響和改變一個民族的性格特征,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見面擁抱、親吻,張口閉口必“love”,這是西方社會人際交往的習慣,但東方人卻沒有這樣的習慣。每個民族的人際交往習慣和情感表達方式,是根植于本民族傳統文化土壤的,是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自然鏡像。正因為東西方歷史文化不同、民族性格迥異,自然使得東西方民族的人際交往及情感表達方式差異很大,而這種差異也正顯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習慣與情感表達方式,說到底畢竟只是一種方式、一種手段而已,它并不代表內在的本質。西方世界不論家人、朋友還是鄰居、同事之間,擁抱、親吻、張口閉口“love”個不停,但西方世界并沒有因這看似友善親密的感情而成為王道樂土,歷史上西方國家之間相互征戰討伐不斷,還有黑暗殘酷的中世紀、血腥的黑奴貿易、滅絕人性的殖民擴張、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等等,哪一件西方世界能脫掉干系?
中國人感情內斂,不善言辭,父母、子女、家庭成員之間絕少說“愛”,但這并沒影響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穩定,更沒有阻擋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化傳承從未中斷的文明之邦的腳步。因此,對于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情感表達和人際交往方式,大可不必厚此薄彼,甚至想用單一某種方式統領全世界。
中國人常說,判斷一個人怎么樣,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僅要聽他說了些什么,怎么說的,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做子女的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盡孝心,說些暖心的話誠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向父母表達愛與孝。
讀書心得50字篇二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高爾基
,或輕于鴻毛”多么精辟的的一句話啊,人不是神,不會長命百歲,不會青春永駐,容顏不老,只會生死離別,長眠于地下。但是我想我可以“不死”。我不會死,我知道,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好好的過完這段人生,我會對得起父親母親和我自己,這,夠了!我不是毛澤東,我不可以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反抗侵略;我不是文天祥,我不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貪生怕死,更不會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但,我可以是黃香,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我也能溫席;我可以是孔融,關愛兄弟姐妹,我也能讓梨;我可以是司馬光,熱愛同學,我也能砸缸。
在書海里暢游,我領略到了學習的真技巧!確實,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雖然1%的靈感是很重要,但是若沒有99%的汗水,靈感來了又有什么實際行動來付諸呢。所以,為了今后的安逸生活,我要勤奮。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啊。以后,不,從現在起,我是匡衡,我要鑿壁偷光;我是孫敬,我要頭懸梁;我是蘇秦,我要錐刺股;我是王羲之,我要吃墨?!耙环指?,一分收獲;要收獲的好,必須耕耘得好。”“一分辛苦一分才”。
在書海里暢游,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是啊“做人要像粽子般包容,生活像咸蛋般圓滿,情誼像艾草般悠長”。所謂做人,當然是做個好人,何為好人?正所謂“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眹烙诼杉海瑢捯源??!八晕覀円獙捜輨e人。”做人的屬下要如土,能謙卑低下;做人的主管要如海,能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善含藏萬象;與大眾相處要如水,能屈伸自如。所以我們要謙遜,不驕傲。
我學會在書海里暢游,我學會在書海里感悟,我學會在書海里憤慨,我學會在書海里學習人生,我學會……因為沉迷于書籍,我懂得了寬容;因為沉迷于書籍,我懂得了真愛;因為沉迷于書籍,我愛上了學習;因為沉迷于書籍,我想要探求一切一切的奧秘。因為書,我得到的太多太多?,F在我終于明白了“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的道理。書的海洋里,我將是用永遠的虔誠的信徒!
書,你勝嚴冬里的炭火,你勝酷暑里的濃蔭,你勝冬日潔白的雪花,你勝秋日鮮紅的楓葉。你是多么令我向往!如果有機會,我愿終身與你相伴!
讀書心得50字篇三
《西游記》讀后感《西游記》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閱讀它的同時獲得不一樣的啟迪。有的人喜歡其中人物的性格;有的人喜歡其中孫悟空降妖除魔時的風采;有的人喜歡它整體的劇情;有的人研究它的歷史背景;有的人甚至把它當作某種預言。但依我來看,《西游記》就是一部小說,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只不過從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種愿望罷了。
《西游記》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唐僧師徒、眾神、妖魔鬼怪都個性鮮明。
唐僧乃是金蟬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轉世,是十世修來的好人,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長生不老。他懷有一顆仁慈的心,沒有什么神通,自然就成了妖魔鬼怪下手的對象。唐僧不遠萬里去西天取經,就是希望能造福眾生,使天下太平。他就像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胸有大志,但力量微薄。萬水千山,妖魔到處都是,憑借一個人的力量是絕對不行的,因此他就需要收徒弟。這就同一個國家的治理絕不能靠一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唐僧這個人物的特點是仁慈和執著。在取經的路上他遇到千難萬險,每次都幾乎喪命,但他從沒因為困難而停滯不前。
唐僧的仁慈是無人能比的,他曾因為仁慈錯把孫悟空打死的白骨精當成人,并將孫悟空趕出師門。雖然這樣,但我認為這種仁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善良比惡毒好,仁慈總比殘暴好。待人寬厚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才能使唐僧最終到達西天。
孫悟空這個人物地反封建的杰出形象。從學本領到大鬧天宮,他始終是以理為重而不畏強權的人物。封建等級觀念在他面前無比脆弱。他敢直言玉帝的過錯,敢于大罵那些無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來論理。也許有人想說孫悟空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認為我們就是因為在某些方面過多的考慮后果而使某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有完成?;蛟S我們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種勇于面對勇于創新的精神。如果因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話,那我想至今不會有人登上珠穆朗瑪峰,沒有人到達過南極點,也沒有人登上過太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那種精神,那種不畏強權,萬事理為先,勇于創新的精神。
再講講玉帝吧!玉帝犯過很多錯,有些是小錯,有些是大錯。小錯暫且不提,但有些大錯也真值得思考一下。有一節中,他為了懲罰一個犯了錯的郡侯,使該地三年不落一滴雨。土地荒蕪了,樹也枯死了。百姓餓的餓死,病的病死,只有一些年輕力壯的帶著家人逃荒去了。一個人犯下的罪,卻要千千萬萬無辜的人來替一個人抵命。這個玉帝實在不該。別人都說神的心胸是開闊的,可玉帝卻因一些小錯而不原諒那個郡侯,這難道是心胸開闊的表現嗎?我認為,我們應該以玉帝為戒,時時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他人,萬事理為先,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來判斷是非。犯了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假思索,不加改正,怕的是下次犯同樣的錯。
如來佛祖這個人物也塑造的別具特色。我想他給讀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應該是他法力的高強和他那張時刻保持笑容的臉,如來佛的法力無疑是《西游記》中最強的。他只是略施法術就破了孫悟空的法術,還將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他那張永遠保持笑容的臉使他變得溫和,而不象有些大仙一樣整天板著臉。他那張笑臉和別人的不一樣,他的臉上包含了熱情、關懷和鐵面無私。他關心眾生,關心一路拜佛求經的唐僧師徒。他的鐵面無私更是令我感到震憾,可以大義滅親地將自己的親娘舅打回原形。
談完了人物塑造,又來說說《西游記》整體。我在前文中寫到,《西游記》本身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種愿望的,我覺的作者首先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自由。孫悟空就是這個愿望的具體體現。他為了自由,可以大鬧地府、龍宮、天宮,可以說整個神的世界被他鬧了個底朝天。孫悟空之所以這樣無法無天,這是因為他不想受別人的制約。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這是一種十分美好的享受,是一種幸福。
其實我們常常覺得累就是因為被一些東西束縛而造成的。科學家累嗎?學者累嗎?軍人累嗎?肯定累,單他們的累只是肉體上的累,幾天就能恢復。而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靈魂里。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那種追求自由的精神已經被逐漸消磨了,人類變得麻木、無知、殘暴。我們應該找回人類祖先的偉大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開拓進取,尋找更大的自由。
一部《西游記》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為官之道,指出了人類發展的道路:力量源于《西游記》,精神源于《西游記》,成功源于《西游記》。
讀書心得50字篇四
這個暑假我們對《“新基礎教育”論》這本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熟悉。一種牽掛、欲罷不能的情緒隨著新學期的來臨,日益明顯。在 隨后的校本培訓中,有幸聆聽了李家成對本書的精彩導讀,目睹了他充滿激情與智慧的學者風范。精神振奮之余,信手翻讀,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時期基礎教育觀中強調重視“生命性”,認為身處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盡管他們擁有生命最寶貴的時候,卻并不知道這一時期對于人生的獨特重要價值;盡管擁有各種發展的可能,卻不知道如何選擇,如何學習,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長煩惱時。即使讓現在的我們回首看這段時光,我們依舊看不清,說不明是怎樣度過的。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游戲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遠了。煩惱著作業,煩惱著考試,煩惱著大人的叱罵,這些煩惱也早已飄搖得無影無蹤。我的少年時代,遠遠不像那時老師常掛在嘴上的那句話“你們像早晨 8-9 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于你們的”。雖然這激動人心的話語,曾多少次激發年少的豪情??蓛H此而已,我相信那時的世界從來就沒屬于過我們,相反世界老是悖離我們的意愿,不是嗎?曾經眩目的也僅僅是那年齡,那青春的年齡。只有那年齡說明著我們曾經擁有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候啊!重視“生命性”這樣的話,確實令我深有感觸,如果我們致力于教育與學生的生命血脈溝通,如果可以表達出那天真快樂的真實生命形態,這是幸事!
書中還有這樣的一句話:差異的兩端可能是白癡,也可能是天才!白癡往往很快被識別,引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而天才則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規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評或限制。強求一致,可能扼殺天才。誰能知道從事教育一輩子的老師,又有幾人能有幸教到個把天才,卻常常要背負扼殺天才的罪名!這是我原來的認識,原來我不懂,現在卻明白了,只要我面對學生一天,就必須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很可能由于對人的認識的“偏差”,會固執地讓學生變成我們眼中的模樣。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學生,才能激發學生身上隱藏的巨大能量,從他們今天的行為中看到明日的輝煌!
《“新基礎教育”論》里不乏這樣的話,這樣的思想:尊重學生,生命的自覺成長。像是一個丟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尋理想,“新基礎教育論”試圖讓教育者回歸理想。就是像她所說:“教師從每一節課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滿足。”語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讓我不止一次嘆服:新基礎真的是春天的事業!
培根在他的《讀書論》里說過讀書有三個作用:怡情、搏采、長才。即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即使難讀如專業、理論書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心靈,糾正了我的偏見。書籍沉默不言 , 他等待著人們的開啟。
盡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隱晦地說,讀自己愛讀的書,哪怕只是一瞬間也能讓你感到生活的意義。因為好奇,想要了解某個人,而去看有關他的書,或他寫的書。這是我讀書的愛好?!耙簧碓娨馇て伲f古人間四月天”,徐志摩懷著無限深情和熱愛稱頌的這一女子 --- 林徽因,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當有一天我把《林徽因傳》納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悅難以言喻。她外貌的美麗,活潑的言語,清新的見識,穿過時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織著清新與深刻,熱情與憂郁,只有風華絕代這個詞能寫盡其風情與才華。由于她,建筑學亦變得生動,建筑也有了生命,建筑學家儼然就是藝術家的代言。書已看過一年,然而對于這個人,我喜歡。我也喜歡過一些寫作家,如中國新銳作家 --- 王小波??上г谒擅H,即悄然消逝。喜歡他書的人,近年來成幾十、幾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書能地久天長。
有很多時候我真感慨,語言文字的力量!跨越時空魅力依舊,仿佛有增無減! 20xx 年前孔子以簡約的語言點出君子之道,而后世的子孫自覺或不自覺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便是《論語》。草草翻閱《論語》,雖只字片語,卻頗可玩味。觸及字眼滿目“君子”?孔圣人時時以君子自居。文中像“君子不器?!薄熬討训?…..” “君子貞而不諒?!薄熬映扇酥?…… ”“君子求諸己 …… ”“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坦蕩蕩 …… ”這樣的語詞屢見不鮮,遍布全書。人心向善、向美,古人對美德的追求近乎苛刻,把博學、仁德、堅定、善良、
誠信、嚴厲、樸實、坦誠 …… 諸多品質融于一體,才曰:“君子乎!”這樣的“君子”何處尋覓呢?所以我認為孔圣人言之鑿鑿的“君子”,那是個理想狀態。就像一種夢想,一個目標,它是高遠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培根的話,是要我們能領悟讀書的各種妙處。或許各種書籍的內在有許多相通處,兼容并蓄,才可顯示書的魅力,讀書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氣息。曾經有個人說最會寫作的,應該是數學學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記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學生,文革期間在農村插隊時,讀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數,在那樣黑暗的年代。他在鏡子上用藍色鋼筆演算習題,把鏡子都寫藍了。他說那是那么美好的歲月!
讀書心得50字篇五
讀過這么多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阿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斗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溫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并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松;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和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边@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贊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價值有多么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說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鉆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蘊含著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匯集了天下所有骯臟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