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優質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二
涉水吟天問,角黍慰靈均。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經來臨。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節日不多,除了以介子推為主題的寒食節之外,端午節或許是其中“知名度”的一個節日了。我們都知道,從文化學的意義上講,傳統節日的形成,是特定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活動在文化風俗層面的深層映射。無論是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還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都寄托著人們對直行懿德之士精神推崇的厚重民俗情愫。在傳統社會的家國框架下,對于直行懿德之士的厚重情感,在廟堂的大傳統和江湖的小傳統這兩種文化生發環境互相摩蕩的作用力下,逐漸凝聚成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個精神文化坐標。
端午節無疑就是這樣的精神文化坐標。為民眾所熟知的端午節應季食品粽子,以及彰顯體育精神和文化符號的龍舟競賽,固然是端午節作為精神文化符號的不可或缺的外在物質形式,但我們只有將這種外在物質形式與其內在精神文化內核相融合,才能從更宏闊層面上統觀作為傳統節日文化的端午節之全貌。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龍舟與粽子也是我們表達對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未悔”之愛國操守的樸素情感寄托。屈原所在的社會環境,他對故土故國的深厚感情,對自己愛國為民政治主張無法得到重視的精神熬煎,他的遭受謠諑饞嫉以及被放逐,乃至最后自沉汨羅江,顯然充滿著傳統士人在逼仄環境中的苦痛熬煎。傳統士人出于悲天憫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雖然與其所在時代的褊狹逼仄發生苦痛沖突,但這種選賢任能、修明法度政治主張所蘊藏的愛國情懷,以及“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背后的民本思想,即便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散發著耀眼光芒。
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發展類似大浪淘沙,是一種揚棄的過程。反映在傳統節日方面,有的節日幾近湮滅了(比如今天我們基本上不過“寒食節”了),有的則在歲月洗禮中嬗變,吸收了時代因素后變得光怪陸離,比如過度注重物質形式,以及商業化的過度侵蝕,這些無疑對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核和民俗精神是一種挑戰。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節日,把現代文明因子與傳統節日文化內核進行無縫對接、有機融合,不僅關乎傳統節日的繼承,更關乎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揚棄發展。應該說,物質形式是表面的,精神內核才是傳統節日的靈魂。拿端午節來說,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固然是我們對端午節文化記憶的一種外在物質呈現,但重新發掘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和民本思想,審視其所發生的特定社會文化環境,重新考量其所蘊藏的精神文化內核,放置在當今社會發展、公共治理和現代文明的時代序列中,讓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無疑是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無法回避的境遇。畢竟,汲取傳統文化精華與發展現代文明精神,都是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題中之意。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三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的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年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還會去看賽龍舟呢,十分熱鬧!
傳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的一位大詩人屈原。人們會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是為了以防魚吃掉屈原的尸體;賽龍舟也是為了驅趕魚類。
午飯過后,媽媽、婆婆、阿姨一起搬著幾個凳子到外面,還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樣的餡兒,有豆沙餡兒、紅豆餡、蜜棗餡等。說是包好了給鄰居家的老奶奶,老爺爺吃幾個,再分幾個給親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才會更快樂!
“加油,加油!”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到底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呢?原來啊,浦陽江上在賽龍舟啊。共有五支龍舟,參賽選手們緊張地準備著,只聽著一聲號令,這五支龍舟如離弦般地飛出去,槳手們都個個都身強力壯,并有節奏地劃著般,當船槳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江面就濺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頭,用盡全身力氣敲著鼓,控制著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著船的方向。江岸兩邊的觀眾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關注著這場比賽,有些人還大聲吆喝起來:“加油!加油!要追上來了!”還有些小孩子都圍著江邊跑來跑去,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看到了如此熱鬧的`賽龍舟比賽,老人家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端午節,實在太有趣了,對了,我還得回家吃香噴噴的肉粽呢!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四
為了有效地利用傳統節日這個契機,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根據社區實際,社區特制定端午節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利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深入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廣泛開展群眾性民風民俗、體育健身、愛國主義、綠色環保和科普宣傳活動,引導居民,尤其是社區青少年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全面動員社區居民群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人民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
二、活動形式
1、“粽子傳愛心”主題活動。在社區的帶領下,以社區五老志愿者、中小學生為活動主體,親自為社區的孤寡老人、低保人員、殘疾人送去節日的祝福與問候,并帶去自己包的粽子,與他們一起提前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2、“經典誦讀”主題活動。以社區和社區關工委為中心,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吟誦屈原詩歌、屈原詞章的活動,從而弘揚愛國精神,贊頌美麗的南京城。社區將以吟誦古今經典名作為主要表現形式,掀起緬懷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歌頌和諧盛世的熱潮。
3、節日民俗宣傳活動。社區將通過市民學校、“座談會”、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端午節的來歷,通過包粽子等活動讓人們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三、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社區將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活動方案,努力營造和諧、祥和的節慶氣氛。
2、創新形式。社區將開展廣泛宣傳,充分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把居民發動起來,參與進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居民成為節日的活動主角。
3、信息報道。社區第一時間把“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相關活動信息上報街道,做到宣傳到位。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五
20xx年6月x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xx社區在轄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1、開展端午民俗文化活動
20xx年6月x日,與組織開展了民俗民風知識講座暨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普及端午知識,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傳統節日折射出的濃郁文化氣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
2、開展關愛互助志愿服務活動
20xx年6月x日下午,社區黨總支結合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明城市復檢工作,積極組織社區居民和志愿者開展社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營造舒適、整潔、和諧的節日環境。社區還組織志愿者到孤兒、低保戶、貧困戶家里,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家務,與他們共度端午佳節,增進人際交往,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xx社區將繼續以“我們的節日”為契機,廣泛開展各項主題活動,大力普及傳統節日知識,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實用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六
今年的國際兒童節和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趕到了一起,所以我們享有了3天假期。現在,假期馬上就結束了,我得想一下這幾天我都干了些什么。
5月30日,我們學校組織了慶祝活動,我們參加了禮儀操表演,還有其他年級的打花棍、軍體操、民樂表演,可熱鬧了。我們班里還發了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和獎品。我得到了一份“三好學生”的獎狀,爸爸媽媽說這是最好的兒童節和端午節的禮物。
放學時,媽媽在學校門口戴著紅袖章站崗,我特別開心,覺得也有點好玩,媽媽可是很少這么早來接我的。晚上,我去金鷹上英語,下課后還在世紀金花門口的玩具攤前玩了很久,媽媽也沒有催我。
5月31日,我照常上我的課外班,上午去體院打乒乓球,下午去上鋼琴課,晚上我們一家去吃大餐,就和別的星期六一樣,沒什么特別的。
6月1日,上午11點和媽媽一起去三只熊選照片,那是我7歲生日照片,選好后會制作相冊,可以一直保存。媽媽和我的好朋友吳宇彬的媽媽一直在用電話聯系,下午2點,我們一起去中貝元小劇場看兒童劇演出。我選的是《小天鵝湖》。演出只有45分鐘時間,從3點看到3點45分就結束了。我們還和2位外國演員照了相。
晚上,我在媽媽的指導下,上傳了《安的種子》讀后感。
6月2日,今天早上,我完成了語文作業和復習,下午又去了大潤發玩考古游戲和做手工,最后,我們一家吃完阿香米線就回家了。最后,鋼琴老師來輔導,我又練了1個小時的鋼琴。
時間飛快的溜走了,我的假期就這樣過去了。明天又該好好學習了。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所以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汨羅江邊。這里的人真多呀!人民吃著粽子,喝著飲料,一個年長的老人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工作服的`哥哥喊道:“包粽子比賽!免費參加!第一有獎!”人們蜂擁而至,但只挑選10名選手比賽。
“預備——開始!”一聲令下,選手們開始“瘋狂”地包起粽子,主持人說“1號包了11個了!4號緊隨其后!3號在4號的后面!3號超過1號了!4號穩穩當當地排在第二。時間到!4號在最后一刻超過3號!我宣布,4號第一!4號將獲得美的電飯煲一臺……”
接著就是賽龍舟,剛剛包的粽子全被平均分到四艘龍舟上,一會兒龍舟上的人要把粽子平均地扔到江里去。
龍舟比賽開始了。船上的一邊劃船,一年擂鼓,一邊扔粽子。人們都開心極了,手舞足蹈。我在旁邊大聲喊著:“加油!加油!加油!”
這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八
光陰似箭,轉眼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要跟我們見面了。這時候人們紛紛展開紀念活動,比如說:“包棕子、劃龍舟、掛艾草、佩香包、祭屈原等。”看了這些,你們一定想知道我去那里了吧,哈哈,我暫時保密,等會兒再跟你你們細說。
“哦”我打了一個重重的哈欠,睜開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歷表,把我給驚呆了。原來今天是端午佳節,我和媽媽昨天約好一起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我起床后,發現媽媽在做早餐,我就趕緊過去跟她說話。
“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吧,問什么問題。”
“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嗯……對了,今天好像是端午節。”
“完全正確。”
“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問吧。”
“今天去那里?”
“嗯……對了,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
“好的,我答應你。快點,我肚子餓了。”
“好的。”
我跑回電腦房,開始看起我的六一禮物《淘氣包馬小跳》了。
過了幾分鐘,媽媽煮好了早餐了,我趕緊往餐桌上看了看,我夸媽媽說:“真是色、香、味懼全啊!”吃完早餐后,我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去?”媽媽說:“到十點鐘我們按時出發!”
到了十點,我和媽媽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后,便坐上摩托車,開車了。突然,一個坑把我們都彈了起來,還好彈的不算高,不然的話我們的命就回沒了,我望了前邊,發現到處都是泥坑,根本沒有平地,我和媽媽都抱怨為什么政府不修好這條路,本來是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變成了雙倍的路程,而且油也浪費到了極點。
“終于到了。”我和媽媽都嘆息著,我熟練地打開奶奶家的大門,讓媽媽把車放進去。當我走進屋子里,看見奶奶的時候,只見奶奶一把抱住了我。爺爺也非常高興,不停地問我吃不吃這個,喝不喝那個,簡直高興死了。
可是對于我來說,端午節最好的品味就是吃棕子啦。奶奶一看見我要棕子就立刻端來了一碗剛出爐的棕子給我,我說了聲:“謝謝”。而奶奶卻說:“不用謝。”我吃完那完棕子后,覺得太好吃了,還想吃一碗,沒想到奶奶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又給我端了一碗。我吃完后,覺得非常舒適,就津津有味的看起電視來。
傍晚,涼風習習,在晚風的護送下,我們要回容縣了。爺爺、奶奶在門口向我道別,好像舍不得我走,我們在一陣“再見”的聲音中坐上摩托車回容縣了。
這是我過的最特別的端午節,因為我從來沒有那么開心了。
端午節心得與感悟100字 端午節心得感悟50字篇九
端午節包粽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后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粽子了。她從盤里拿出三張棕葉,卷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粽子很簡單,也跟著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可那三張棕葉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頑皮的孩子,剛卷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粽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于,我把粽葉卷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說:“慢慢來。”我聽了外婆的話,慢慢地包,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說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粽子了,外婆說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后,粽子開始散發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我又等了好一會兒,粽子才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粽子香彌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著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粽子給媽媽。可我更喜歡自家的粽子,因為粽子里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粽子,媽媽什么粽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粽子。
互送粽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多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