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篇一
:周xx。
一(1)班。
: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節。
一、出示多媒體課件(昆蟲活動畫面)
師:
同學
們看見什么
?生1:我看見蜻蜓在空中飛。
生2:我看見蝴蝶在花間采蜜(散評:蝴蝶在花間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師沒有評價糾正)。
生3:我看見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見螞蟻在地上運食糧。
生5:我看見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6:我看見蜘蛛在織網。
(散評: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能夠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很好?。?/p>
二、在黑板上張貼六種昆蟲圖片。
師:同學們能說出這六種昆蟲的名字么?
生:(齊聲,依次說):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師:老師講臺上有這六種昆蟲名字的生字卡片,誰能上來把它們分別貼到黑板上對應的昆蟲上?
(散評:讓同學上臺將生字卡片貼到黑板上對應的昆蟲圖片上,我很欣賞周老師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過,其中一位同學將位置貼錯時,我覺得老師應該做必要的引導,而不能只是簡單的將其挪到正確的位置。)
三、多媒體出示生字(標有注音)
蜻蜓 蝴蝶 蚯蚓 螞蟻 蝌蚪 蜘蛛
師:我們用什么方法把這些字記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們的名字都是從小動物來的(散評:生2的回答顯然是不正確的,但教師沒有評價糾正)。
師:除了用拼音外,還有什么方法?
生3:(在教師引導下)熟字加偏旁。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生字(散評:在學生生自由讀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沒有讀,有些同學讀音不正確,但教師沒有注意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
師:誰愿意上來領讀這些生字?(一生上臺拼讀,全班跟讀)。
四、多媒體出示課件(生字,去掉拼音)。
師:去掉拼音后,同學們還認得這些字么?
生:(齊聲)認得——。齊讀一遍。
五、多媒體出示課件(將生字的偏旁加紅)。
師:同學們,平時
生活
中,你在哪個地方認識這些字呢?(散評:學生反應不上來,回答不出。其實,教師的意思是:這些生字去掉偏旁后,另外部分的字已經在上學期學過,如:青、科等。但這個提問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導致學生無法回答。)
師:這些字我們在上個學期中都已經學過了。
六、多媒體依次相關昆蟲圖片。
1、展——蜻蜓半空展翅飛。
師:同學們能不能用動作來表示“展翅”的意思?
(散評:學生在下面有的做,有的沒做。教師對沒做的學生沒有要求,對做不正確、不到位的學生也沒有糾正。)
2、運——螞蟻地上運食糧
師:螞蟻從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
生:螞蟻地上運食糧。
3、師:蝌蚪長大后是什么?
4、網——蜘蛛房前織網忙。
七、多媒體出示課件(將生字偏旁加紅)
師:這些字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蟲”字旁,都跟昆蟲有關。
師:(依個指著)這些字去掉“蟲”字旁怎么讀?加上“蟲”字旁又怎么讀?(生跟著師依個讀)。
師:這就是形聲字。
師:數一數,這篇課文有幾個這樣的形聲字?
(散評:老師在提出這個問題后,并沒有等候學生去數,也沒有要求學生回答。)
師:除了這篇課文的形聲字,你還認識哪些形聲字?(散評:課堂上老師對學生應盡量少用第二人稱“你”,而多用“同學們”、“咱們”,這樣會顯得親切些)。
生1:(教師用于投影)虹 蠶……
師:“蠶”字是形聲字么?不是。(散評:為什么不是,教師沒有解釋)。
八、師:請打開課本54頁,用圓圈把課文中的生字圈起來。
(散評:生按照要求在課文中圈生字。但有些同學沒圈,有些同學圈不全,有些同學圈不對,教師沒有巡查發現。)
師:(范讀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并用手勢表示昆蟲的動作。
(散評:老師在本堂課中,至少有兩次采取學生自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一是自由讀生字,二是自由讀課文。當然,我不是說自由讀的方式不好,但我覺得在學生自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巡查傾聽,注意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不然會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
(下課鈴響)
師:打開小練習冊23頁,做第四題(將昆蟲圖片、地點、動作連線)。
1、
關于
學生課堂狀況:整節課有3位同學睡覺;我聽課位置旁邊有3位同學的鉛筆不到一寸長;學生寫字習慣不好,書寫時不認真,剛寫完就使勁用橡皮膠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膠泥。這些現象教師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2、關于課時安排。對照上傳博客的教學設計
方案
,顯然周老師這堂課遠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我想,可能是周老師將一個教案分成兩節課來上吧?要是這樣,我不敢茍同。我還是覺得,老師在備課時,應首先認真分析教材,包括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課時,并做到分課時設計教學方案
。因為,如果一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的話,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是不相同的。3、關于識字教學。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抓住規律幫助學生識字。《識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識字韻文,編者獨具匠心地將14個生字編排在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中。周老師這堂課,能夠抓住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認識“蜻蜓蝴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這11個字,也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動作演示認識“展”字,但未能有效幫助學生認識“運網”這2個生字。我覺得,可以這樣指導學生分別認識這2個字:加一加認識“運”字(“云”字加走字旁),換一換認識“網”字(把“同”換成“網”)。
4、關于課件運用。老師在課堂使用多媒體課件似乎有點泛濫。整堂課,像放電影似的,一個課件接著一個課件,使人感覺眼花繚亂——這似乎已是當下我們老師課堂上的一個普遍現象。其實,我覺得,課堂就如散文一樣并不是越華麗越好,有時候越是簡單樸實才越值得稱道。課件只是一種媒體,一種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夠有效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課件太過泛濫,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5、關于課堂板書。我發現,自從學校裝備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以來,不說電子白板的功能至今還沒有得到挖掘使用,就連傳統黑板的教學功能也被一些老師漸漸地忽視了。周老師整堂課下來,手不沾粉筆,字不寫一個,連課題都沒有板書。我還是堅持認為,課堂板書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其內容應該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顯示并固定下來,讓學生一目了然。課件演示絕不可以替代教師的板書。因為,一節課當中,教師的課件演示往往像走馬燈一樣竄過來竄過去,不用說是孩子,就是我們大人也不一定能夠記住。
6、關于課堂小結。做事要有頭有尾,寫文章要有頭有尾,上一堂課也應該有頭有尾。導入課題是一堂課的“頭”,課堂小結是一堂課的“尾”。課堂小結的作用在于對課堂教學進行歸納整理,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總結規律。周老師這堂課,無論是從教學設計方案還是從課堂實施情況看,都沒有安排課堂小結
一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篇二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你們看,現在外面正“沙沙”地下著春雨。雨中的春天,有許多新的變化,你想知道嗎?待會我們就睜大眼睛,去我們的
校園
里仔細地找找有哪些新的變化,好嗎?2、指導合作觀察:
1)請你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更多的春天的新的變化呢?
2)老師這兒有好多的紅蘋果,想要和我們班合作最好、動作最快的小組、觀察得最仔細的小朋友交朋友呢!好。我們出發吧!
老師帶領撐著傘分組
尋找
雨中春天的新變化,注意聽取學生的發現,并及時發現表揚愛
護花草、觀察仔細的小組。1、小朋友,你有沒有發現雨中的春天和平時有好多的不一樣呢?
2、下面就請小朋友一個一個小組上來說說你的發現。
3、小朋友一說,老師發現雨中的春天更美了!其實春天啊,它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們生活中,就要這樣細心地觀察,隨時地記錄,及時地發現更多的春天的新變化,好嗎!
1、是呀,雨中的春天是那么美麗,那么快樂。我們想個辦法把春天留下來,把這么多的快樂留下來,好嗎?
2、你想用什么辦法呢?學生交流。結合指點:畫一畫、貼一貼、唱一唱、演一演、說一說……等。
3、請小朋友挑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小朋友一塊創作春天吧!
分工:畫畫的在一桌、貼畫的一桌、唱歌的一組、背古詩的一組,演一演的一組……。自由準備。
唱春天――折紙、舞蹈――展示畫、背誦古詩(一定評價語:小百靈、小畫家、小詩人)
學生進行評價。
1、小朋友創作的春天真美?。∧銈兛?,花兒紅紅的、草兒綠綠的,燕子飛來了,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許多多的快樂。小朋友想一想,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么事呢?讓它們也快快樂樂地長大。
2、交流
我們班里的小朋友個個都是護綠小衛士、護花小天使。今天我們在一起,睜大小眼睛去尋找春天,用我們的小手畫春天,我們一起演春天唱春天,春天里,真是快樂多多啊!
希望小朋友在課后繼續去發現春天,記錄春天,愛護春天!去尋找更多的春天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