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四篇)

2022年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1-30 10:04:45
2022年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四篇)
時間:2022-11-30 10:04:45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篇一

二、培訓地點:洪門口醫院會議室

三、培訓人員范圍人數:全員

四、培訓記錄及總結:

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并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

手足口病的癥狀:

1、急性起病,發熱;

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

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

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手足口病的治療:

1、一要到醫院診治,并按醫生的囑咐服藥,并臥床休息。

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藥,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藥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涂搽口腔患處,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

手足口病飲食注意:

1、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于病變愈合。

手足口病的護理:

1、讓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癥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干凈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臥床休息,發熱時多給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吃低溫食物,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

3、注意讓患兒注意衛生,對于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注意消毒,保護手、腳部的皮膚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的疹子,

勤給患兒洗手,并且將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

手足口病注意事項

1、對于患病寶貝,一定要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2、雖然手足口癥類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細心呵護,注意預防隔離,以防擴散流行。當媽咪不能識別這種病時,要去看醫生,對可疑孩子都要早診早治早隔離。

托幼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

報告

,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治療,就能有效的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是教室、電腦房;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歌舞廳、影院、錄像廳;

3、勤洗手,并用流動的水徹底洗干凈;

4、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治感冒;

5、合理膳食、增加營養;

6、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7、避免接觸傳染病人;

8、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及時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間把手應用消毒劑噴灑、擦拭;

9、及時接種針對傳染病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篇二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做到合理應用。

3、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4、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上報感染管理部門。

5、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1、環境要清潔,采用濕式清掃,并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氣中并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后,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

5、執行無菌操作的地方要寬闊,不可過于狹窄,以防無菌物品被污染。

6、進行無菌操作時,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應予更換或重新滅菌。

7、一份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1、檢查包裝的完整性,若有破損不可作為無菌包使用。

2、使用前檢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和包內指示卡是否達到已滅菌的色澤(狀態),未達到或有可疑點者,不可作為無菌包使用。

3、濕包或有水漬的包不作為無菌包使用,啟閉式容器應檢查篩孔是否已關閉。

4、滅菌包掉落在地,或誤放不潔之處或沾有水液,應視為受污染,不可作為無菌包使用。

5、已滅菌的物品,不可與未滅菌的物品混放。

6、運送無菌物品的工具應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潔干燥。當懷疑或發現有污染的可能時,應立即進行清洗消毒,物品順序擺放,并加塵罩,以放再污染。

7、滅菌后的物品應放入清潔區的柜廚(或架子上,推車內),櫥柜或架子應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潔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剝蝕脫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潔和消毒。滅菌物品應放于離地高20-25cm,離天花板50cm,離墻遠于5cm處的載物架上,順序排放,分類放置,并加蓋防塵罩。無菌物品儲存于密閉櫥柜并有清潔和消毒措施,專室專用,專人負責,限制無關人員出入。

8、儲存的有效期受包裝材料、封口的嚴密性、滅菌條件、儲存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于棉布包裝材料和開啟式容器,一般建議,溫度25℃以下10-14天,潮濕多雨季節應縮短天數;對于其它包裝如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紙塑包裝材料,如證實包裝材料能阻擋微生物滲入,其有效期可相應延長,至少為半年以上。

1、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柜,過期重新滅菌;設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裝。

5、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6、治療車上的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7、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

8、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地面濕式清掃。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篇三

1、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答:洗手啊

2、何為手衛生

答:手衛生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一般手衛生設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動水、洗手池、清潔劑、手消毒劑、水龍頭開關、干手紙巾、干手機或毛巾。

4、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答: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到清潔部位;

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③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⑤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

5、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采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②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③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b)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e)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f)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6、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

答:①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離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癥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后;③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7、醫院感染流行病學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8、何謂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答: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9、暴發流行的常見傳播方式有哪幾種

答:共同來源、帶菌者傳播、交叉感染、空氣傳播和其他方式。

10、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包括:

答:

11、標準預防的概念

答: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傳播;既要防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

12、標準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答:標準預防適用于所有病人的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當醫務人員每一次進行可能與污染物接觸時,必須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衛生⑵戴手套

⑶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⑷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⑸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①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于下一病人時,根據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②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

③需重復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

⑹急救場所可能出現呼吸驟停等需要復蘇時,用簡易呼吸囊(復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⑺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⑻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

①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面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②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

③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對隔離病人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④復用的衣服置于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消毒、清洗,并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徑有以下5種,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答: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媒介物傳播、昆蟲媒介傳播。

1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實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何時廢止?答:2006年9月1日。

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應包括哪些?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科和專職人員。(3)各科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和護士。

17、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

答: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其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三類:

(1)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

(2)中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僅和破損的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

(3)低度危險性物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這類物品和器材僅直接或間接地和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包括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墻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診斷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袖帶等)等。

18、醫療廢物含義?

答: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19、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如何貯存?

答: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20、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1)保持鎮靜。

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5)發生職業暴露后,立即

報告

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以便進行調查、監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2

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乙肝標志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

21、常見耐藥菌感染病人的隔離措施

22、醫療廢物分類

23、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傷風、碳疽、朊毒體等)污染的器械應執行專門的操作規程和處理流程。

24、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答:⑴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⑵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25、如果遇見hiv初篩(+)的病人,應該如何處理?

答:應該馬上上報防保科,如不能單間隔離的情況下應對病人進行床旁隔離,保護病人隱私,但應該讓本科室醫護人員知道,在對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時注意自身防護,具體措施如下:

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④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⑤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⑥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記錄表篇四

醫院保潔,顧名思義,就是確保醫院環境衛生。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維護好醫院(室)的清潔衛生,就象一個人每天要洗臉,保持衣著整潔一樣重要。

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

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的各項設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診區、病房、日趨家庭化、現代化、這就要求保潔管理也必須跟上、并符合專業要求。

它將——展現醫院的整體形象,反映醫院精神風貌,體現醫院管理及素質水平等……。

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環境:

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

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于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于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復。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

講話

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

病人的污染物: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

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

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

保潔人員不了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及意義。拖布沒有分區,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保潔工具混放混用。

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醫療廢棄物混裝,混運。手套的錯誤使用,自我保護意識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保潔人員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切斷病源傳播途徑的具體實施者。

1、保潔人員必須清楚相關區域的劃分,人員應相對固定、明白各區域清潔、消毒的用具

的使用辦法。

醫院保潔應做到:(1)各項清潔工作:要有程序、由潔到污、分區、分室進行。(2)特別是干式清掃很容易造成灰塵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濕式清掃可由污染嚴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擴散——嚴格區分、必要消毒。(4)正確處理各種特殊細菌污染。

了解醫院的分區:

辦公區(低危險區)--辦公、教學區……。

醫療區(中等危險區)—普通門診、普通病房(內、外病區)……。

住院區(高危險區)--傳染科(門診、病房)……。

重點科室(極高危區)--手術室、icu、器官移植病房……。

清潔有條不紊,有秩序、不遺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復擦拭無序進行。清潔用具分區使用標記明確: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間一拖布,每個拖布清潔面積最好不超過20m2。

堅持每日定時清掃制度,清掃必須在早晨上班前進行,經常保持醫院內、外環境整潔,防“臟、亂、差”。及時清掃地面,清除痰跡、污物、廢棄物、積水,制止隨地吐和亂扔、亂倒廢棄物。防止空氣污染,堅持濕式清掃,嚴禁在醫院內焚燒樹葉、紙屑等。達到窗明、物潔、地凈。

掌握病區的分區:

清潔區(限制區)--值班室……;半污染區(半限制區)--治療(換藥)室……;污染區(非限制區)--普通病房……。每日清潔消毒應按順序進行:從治療室即清潔區開始,依次為辦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廁所……。不同區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廁所不得混用并應定點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沖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凈進行消毒并涼干,拖把不涼干不準隔天再用。要嚴格區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

拖把標識(拖把上粘一段相應色不粘膠紙):

治療室使用——綠色拖把;病房使用——黃色拖把;樓道(公共區域)使用—黑色拖把;衛生間使用——紅色拖把。保潔人員不固定,不了解醫院、病區區域劃分及意義,為盡快完成工作任務,工作內容交叉,保潔工具混放混用。如掃地、擦拭床邊框、門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時進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

醫院衛生潔具細菌學調查,拖把、抹布比物體表面中含菌種類既多,量又大,作為每日必用的清潔工具不僅達不到清潔的目的,反而成為細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細菌培養基“來形容,含有大量的細菌,尤其是銅綠假單孢桿菌污染嚴重,有時可高達30%.醫院的衛生清掃和消毒必須按科學方法和規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掃病房應采用清潔濕式方法,抹布應作必要的消毒,應該一床一更換;拖把應保持干燥,分區固定使用,否則它們就成了染菌載體,而造成污染擴散。

2、正確掌握消毒、隔離基本方法

工作人員自身:不了解各項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而是隨意配置,濃度過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費,又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還造成環境污染、耐藥菌的產生。應在科室護士指導下進行:

(1)地面消毒:

醫院地面經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員的流動量大,如果不能時清除地面污染,極易造成病原菌的擴散。

①當地面無明顯污染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濕式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②當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劑(250-500mg/l)拖地或噴灑消毒地面。

③對結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擦洗。

(2)墻面消毒:

醫院墻面在一般情況下污染狀況輕于地面,通常不需要進行常規消毒,經常進行清潔就可以了。當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擦洗,墻面消毒一般為2.0米--2.5米高即可。應保持無塵和清潔,不允許出現霉斑。

對細菌繁殖體、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別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與2000mg/l--3000mg/l的消毒劑溶液噴霧處理,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噴霧量根據墻面結構不同,以濕潤不向下流為度,一般50ml/㎡-200ml/㎡。

(3)病房各類物體表面的消毒:

病房內用品有桌子、凳子、床頭柜等,一般情況下室內用品只進行日常清潔衛生工作,用清潔的濕抹布或季胺鹽類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種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當室內各種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時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處理。注意抹布必須做到一床一巾。

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劑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噴灑室內各種物品表面。

②紫外線燈照射:

1)懸吊式或移動式等消毒時,離污染表面不宜超過1米,消毒有效區為燈管周圍1.5米-2米。

2)紫外線燈管必須保持清潔,每周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根據物品及要殺的病原微生物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3)照射時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傷害。

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門把手、水龍頭、門窗、洗手池、衛生間、便池等物表,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況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處理,保持清潔。不懂的地方多問護士長和護士,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安全的操作。

(4)病室日常消毒:

①患者安置原則: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②病室內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每周紫外線消毒30分鐘。地面濕式清掃,用清水濕拖,一日一次。有明顯污染或被病人血。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精品 | 乳色吐息在线观看免费 | 立即播放免费毛片一级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h片在线观看 | 多人伦交性欧美精品欧 | 欧美2区 | 黄色在线小视频 | 三级网站日本 | 国产一级片观看 | 天天操一操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超高清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三级四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一及黄色片 | 欧美成人高清视频 | 8x福利精品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 在线亚洲欧美性天天影院 | free性欧美另类巨大 |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 欧美成人第一页 | 成人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网站在线 | 日本高清精品 | 免费妞干网 | 护士在线观看 | 欧美性猛交ⅹxxx乱大交免费 | 日韩午夜剧场 | 揉大乳gif动态图 | 88av噜噜|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大黄香蕉视频 | 免费黄色一级毛片 |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成人 | 色尤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