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北高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河北高考地理卷子篇一
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
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題型二
日本工業分布在哪里?原因?
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
原因:①日本國土小,礦產資源缺乏,需進口;②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③日本市場小,需出口工業品。19.東南亞的經緯度范圍?(90°e~140°e,25°n~10°s)
題型三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歷史: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題型四
對我國石油運輸而言,中緬輸油管道、克拉地峽運河航線與馬六甲海峽航線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國石油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即石油進口線路主要是馬六甲海峽航線。中緬輸油管道線路、克拉地峽運河航線比馬六甲海峽航線距離短,可節省運輸時間和能源;且中緬輸油管道線路一部分在中國和緬甸境內,在陸地上進行管道運輸,可擺脫過分依靠馬六甲海峽航線的局面。
題型五
泛亞鐵路的起始點、所穿過地區地質方面的不利條件,以及修建的意義?
困難:①地形崎嶇;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意義:①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②使我國云南和東盟各國擁有陸上貿易通道,縮短了內陸省份南下印度洋的運輸距離,有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
題型六
南亞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成因?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壓帶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0~次年5月)。熱帶沙漠氣候:a.副高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風難以到達;c.歷史上對植被的破壞。
題型七
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①熱帶雨林氣候(帶):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大于2000mm,且年內分配較均勻,多對流雨。其分布在: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爪哇島是世界對流雨最多的地區)
②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風,風從海洋吹來,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風從內陸吹來,為干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
題型八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風;
②西北風經過日本海后,帶有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側為冬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
④日本海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題型九
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題型十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①處于物產富饒、人口眾多的東南亞中心,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位置優越,港口優良,是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技術力量,發展了煉油、造船、海上鉆井平臺制造、電子電器等工業;
③發揮本國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發展旅游業。
河北高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河北高考地理卷子篇二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察隅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當地農牧民曾引種獼猴桃,2011年開始規模種植(圖1)。種植區地處亞熱帶濕潤山區河谷臺地,土壤肥沃,水質優良,2017年“察隅獼猴桃”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察隅獼猴桃掛果期長,可錯峰上市。獼猴桃種植帶動了當地農牧民脫貧。據此完成1~2題。
圖1
1.察隅獼猴桃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關鍵在于
a.獨特的自然環境 b.傳統的生產方式
c.先進的農業科技 d.豐富的種植經驗
2.察隅獼猴桃掛果期長,有利于
a.降低產品運輸費用 b.提高市場競爭力
c.降低果園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國東部某山區有一aaaa級景區,2011~2017年游客數量持續增加,景區周邊農家樂數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圍不斷擴大。圖2示意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景區周邊農家樂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3~4題。
圖2
3.2011~2017年農家樂空間分布的變化表現為
a.由點狀到線狀 b.分散程度加強
c.由線狀到面狀 d.集聚程度加強
4.與2017年農家樂空間分布關聯最緊密的因素是
①景區位置 ②村莊位置 ③交通線路 ④村莊規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加強中國與歐洲的經貿聯系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運是中歐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根據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歐港口的節點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線數量等指標衡量)及聯系強度(反映港口間貨物流量),確定各年份分級標準,繪制中歐航運網絡核心組織結構圖(圖3)。在中歐海運貿易量總體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港口的相對地位明顯提高,樞紐節點從無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為樞紐的網絡組織結構。據此完成5~6題。
圖3
5.1995~2015年中歐航運網絡系統中
a.歐洲樞紐節點貨物吞吐量減少 b.歐洲樞紐節點間聯系強度減弱
c.中國樞紐節點網絡輻射力增強 d.中國樞紐節點的數量持續增長
6.2015年中國一端的一級—二級樞紐節點的組合是
a.上海港—寧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寧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 d.香港港—廣州港、廈門港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時節搬進了新樓房,站在書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遠處公園美景盡收眼底。圖4示意書房平面布局。據此完成7~8題。
圖4
7.從入住到次年春分,書房的日采光時間變化趨勢是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減 c.一直減少 d.先減后增
8.冬至日天氣晴朗,小明在書房于北京時間
a.6:30看到當日第一縷陽光 b.9:30沐浴著陽光伏案讀書
c.12:30估算陽光進深2.6米 d.15:30看到陽光照到書柜上
圖7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此完成14~15題。
圖7
14.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是
a.水平擠壓 b.水平拉張 c.垂向擠壓 d.垂向拉張
15.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導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層位較淺 d.f1~f4斷至含油層
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18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9~20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47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以采集和狩獵(圍獵)為主要謀生方式。20世紀70年代初,在我國北方某地發現一處舊石器中期古人類遺址(圖8)。該遺址地處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區,遺址北面為巖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類在該遺址區生存階段正值冰期。
圖8
(1)指出冰期氣候對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存的主要威脅。(4分)
(2)簡析冰期氣候下古人類選擇該遺址區生存的原因。(8分)
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18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9~20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47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以采集和狩獵(圍獵)為主要謀生方式。20世紀70年代初,在我國北方某地發現一處舊石器中期古人類遺址(圖8)。該遺址地處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區,遺址北面為巖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類在該遺址區生存階段正值冰期。
圖8
(1)指出冰期氣候對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存的主要威脅。(4分)
(2)簡析冰期氣候下古人類選擇該遺址區生存的原因。(8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漢堡(州)是德國的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為進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遷后,啟動漢堡新城建設項目(圖9)。漢堡新城將半荒廢的老港工業區設計成10大特色板塊,在突出板塊主要功能的基礎上,融入居住、辦公、零售、餐飲、休閑、教育等功能,保留較大面積的廣場、步道、綠地,將紅磚結構工業遺產重新改造利用。
圖9
(1)推測老港外遷的主要原因。(4分)
(2)簡述利于漢堡新城建設的區位條件。(8分)
(3)說明特色板塊空間利用方式對漢堡新城發展的作用。(4分)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陜北延安至榆林間的森林草原區(圖10)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發育,圖11為該區自溝壑底部到丘陵頂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圖。長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態平衡。1999年以來,該區域實施了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大范圍坡耕地轉為林草地,在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減弱的同時,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現了明顯干燥化趨勢,給林木正常生長帶來潛在威脅。
圖10 圖11
(1)據圖11分析該區自然植被空間分異的原因。(6分)
(2)說明該區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過程。(9分)
(3)提出該區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則與途徑。(4分)
(二)選考題:共8分。請考生從2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右側方框涂黑,按所涂題號進行評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題進行評分;不涂,按本選考題的首題進行評分。
19.[選修3:旅游地理](8分)
是誰鞠一捧圣水澆灌出綠洲
是誰將一面銅鏡遺落在戈壁大漠
讓一池碧水盛滿了藍天白云……
酷愛旅游的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被大漠邊緣清澈的湖水吸引。該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沙漠與花崗巖山體之間,被稱為“大漠天池”(圖12)。該小組計劃于暑期一探究竟。
圖12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觀特點,并圍繞天池成因設計研學旅游活動內容。
20.[選修6:環境保護](8分)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區域之一,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通過對該區域相關研究成果的“關鍵詞”(表2)分析發現:隨著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的變化,不同階段研究主題也相應調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礎調查為主,摸清資源環境狀況,關注高原隆起對環境的影響,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支撐。
表2
階段
主要“關鍵詞”
1951~1992年
植被類型、冰川凍土、降水量、海拔、大氣環流、高原隆起、東亞季風
1993~2020年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青藏鐵路、三江源、物種多樣性、珍稀動物保護
歸納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兩類主題,并分別指出其環境意義。
河北高考地理真題及答案 河北高考地理卷子篇三
綜合題分析方法和技巧
(1)細審“題干”。抓住“關鍵詞”和“修飾詞”、“限定詞”
描述
詳細描寫;先總體大概描述、后具體細化描寫;不必解釋原因和理由
簡述
概要描寫;從各個具體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細化描寫;不必解釋原因和理由
說出
相當于“羅列”要素;各要點之間是并列關系;不必解釋原因和理由
闡述
“分析+敘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結果和觀點;
語言格式:因為…所以(導致)..
例析
“實例+分析”;一定要結合具體實例,從這個例子分析其具體做法
評價
“有利+不利”;語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語言格式:有利:1、因為..所以(導致)..2..。不利:1、因為..所以(導致)..2..
比較
兩個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語言格式:因為a..,以a比b...
意義
正面意義+負面意義;本地區(事物)意義+其它地區(事物)意義
影響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本地區(事物)影響+其它地區(事物)影響;現在的影響+將來的可能影響;自然環境影響+社會經濟影響+生態環境影響
措施
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當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斷
理由+結論。語言格式:正確(合理)或錯誤(不合理)、因為..所以..
變化
體現“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關系
思路:a導致b導致c..。體現“因果關系、前后關系、時間關系、主次關系”
結構
所占比例;主要組成;適當評價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見下面的常見模板)
(3)仔細“篩選”。根據限定詞篩選;根據所在地區篩選;根據地理事物特性篩選;根據題目提供的材料篩選。
(4)醞釀“語言”。“先自然,后社會經濟”;“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內后外)
(5)書寫答案。“地理語言(避免大白話)”、“套裝語言(不用自造語句)”、“邏輯語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煉語言(不要同樣意思,反復羅嗦訴說)”、“一語中的(語言不繞彎子)”。
二.綜合題的常見答題模板
地形地勢
1、地理位置分析:絕對位置+相對位置
①海陸位置;②經緯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國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峽、鐵路樞紐、港口);⑤經濟和軍事位置;⑥相鄰地區(經濟發達區)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點:
①以什么地形為主(五大類地形)
②地勢起伏(大、小)
③地勢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勢特點: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勢起伏大或山河相間,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點:
描述哪個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種問題的區別)
5判斷地形地勢的依據:
①等高線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狀(向心狀即盆地,放射狀即山地)
6我國一些地形區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②云貴高原:崎嶇不平
③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
④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⑤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
7、沼澤濕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②河流較多,植被茂密;③地勢低平,排泄不暢,土壤中水分積聚過多;④地下凍土層,形成不透水層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②冰川積雪融水較多;③低洼地易積水,土壤中水分積聚多;④地下凍土層,形成不透水層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豐富;②河湖較多,地表水豐富;③地勢低平,排泄不暢,土壤中水分積聚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