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drg工作推進方案 信息化2.0整校推進方案篇一
根據“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基本方略,按照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跟進完善公共服務的 工作思路,科學規劃,突出特色,以點聯片,以片帶面,努力建設村美民富、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新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皂角街道新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略}
20xx年度,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研究,結合各村(社區)實際情況,確定太安村為新農村建設點,總投資約為570萬元,逐年進行項目建設;建設目標規劃及任務如下:
1、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約為150萬元)
①、20xx年度實施太安村1、7組全長約2公里村道的路面硬化工程,路面寬4.5米,結構為水泥砼路面投資約為80萬元;道路兩旁為綠化帶投資約為30萬元。
②、在新建的村道適合地段修建休閑活動小廣場并進行綠化,同時功能也可擴展為回車場,方便群眾文化、休閑,投資約為40萬元。
2、特色風貌打造(總投資約為:400萬元)
從20xx年開始,對在30戶以上的約20個院落和農房集中點進行風貌打造,風貌打造工程逐年實施,具體內容為:
沿太安村1、2、4組、什觀路沿線、瀑布溝移民安置點三個點,呈“十”字型進行延伸,統一標準;院墻及農戶院門建成為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灰色筒瓦、卷檐風格,總投資約為400萬元。
3、產業結構調整及培養產業支撐(總投資約為20萬元)
太安村屬于農業大村,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培養產業支撐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實施內容如下:
①、依托皂角農科園的技術優勢,在太安村擴建占地為35畝的核心試驗基地。
②、建設皂角農科園配套的水稻專家大院。
③、依托近鄰城郊的地理優勢和新建于太安村的養老中心,結合生活需要,發展蔬菜種植業;加快三產業發展,實行小商品供給保障配套,投資約為10萬元。
④、規范廢舊回收從業人員,由街道辦聯系市級部門;對人員進行勞務培訓、勞務輸出和創業引導,逐漸轉移產業方向,投資約為10萬元。
新村建設工作實行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各組要加強對規劃編制和產業發展的指導,強化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等工作,是工作不流于形式,切實將太安村打造成為皂角新村建設的一個亮點,帶動周邊村建設的積極性;為新村建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drg工作推進方案 信息化2.0整校推進方案篇二
一、基本情況
橫屋村竹山下位于安蓮公路右側,距離集鎮8公里,交通便利。規劃建設中心村含竹山下、土岺2個自然村,現有住戶110戶,共440人。耕地面積達500余畝,以種植烤煙和水稻為主。20xx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已達8000余元。
二、建設目標
以上級部門工作要求為指導,按照改造提升型村莊的建設模式,以道路整治提升、排污凈化、村莊整治、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和鄉風文明建設等工程為重點,力爭20xx年11月底全面建成。
三、建設內容
(一)道路整治提升工程
結合交通項目,理順村內路網布局,道路硬化到組到戶。重點建設:1.村莊組組通道路水泥硬化;2.村莊戶戶通道路水泥硬化。
(二)排污凈化工程
1.垃圾處理。配置垃圾桶,新建垃圾房1座,并建立保潔機制,做到生活垃圾及時清掃、收集、分類;2.公廁。新建標準化水沖式公廁1座。
(三)村莊整治工程
達到“直觀感覺村莊房屋錯落有致,村容村貌良好,村莊自然景觀優美,突出田園特色”目標。重點建設:1.村內危舊房屋得到拆除或改造,確保住房安全以及房屋外立面改造。加強中心村“三清四拆”,重點拆除廢棄建筑物、旱廁以及房前屋后雜物和亂搭亂建。2.標志性景觀。竹山下路口處設置村口標識并實施周邊美化。
(四)產業發展工程
20xx年我鎮在竹山下打造了一個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自主招商引進一個鐵皮石斛現代化藥材種植基地,目前已租賃土地30余畝,已建成現代化育苗棚3座14000余平方米,前期投資已達750余萬元。該基地按現代化標準建設,施肥、澆水、通風等程序都采用數字化電腦自動控制。基地計劃在20xx年3月份正式投產,投產后將繼續擴大建設規模,擴大廠房面積,增加育苗棚,預計投資將達20xx萬元。
(五)基層組織和鄉風文明建設工程
1.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村干部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提升村干部綜合素質和為民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陽光村務工程”,加強村級“三資”管理,強化黨內民主監督。2.鄉風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美好人家”、“十星級文明戶”、“最美鄉村系列人物評選”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制定實施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規民約,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培育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按照章程選舉成立由農村老黨員、村民代表、德高望重的宗族前輩、社會能人等人員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做好日常矛盾協調、籌資籌勞、項目后續管理等工作職責。成立中心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人員負責。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村民理事會會議等形式征求群眾意見,加大宣傳工作覆蓋面。
(二)規劃編制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根據市、縣中心村建設標準,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通過征求群眾意愿,完善中心村建設規劃和村莊整治規劃的編制。
(三)具體建設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對照建設內容,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和時間節點,由鎮工作小組、村委會和村民理事會負責日常項目具體實施工作。
(四)考核驗收階段(20xx年12月)。項目建設完成后,先行自查后報請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了加強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我鎮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喻楚南同志任組長,鎮常務副鎮長彭燕林同志任副組長,成員從鎮土管所、規劃所、新村辦、派出所、司法所、橫屋村委抽調人員組成。
(二)加強資金保障。積極爭取道路整治提升、排污凈化等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整合投入到中心村建設中。對于村莊整治等涉及戶建項目原則上由村委會或村民理事會通過引導農民籌資投勞、接受社會捐助和村企結對共建等方式予以解決。同時爭取并按照規定用活用好上級中心村建設專項獎補資金。
(三)嚴格督查考核。建立“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的督查工作機制。
drg工作推進方案 信息化2.0整校推進方案篇三
為進一步提高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根據省審計廳《關于印發新形勢下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意見的通知》、市審計機關“審計能力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局實際,現就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為保障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實現預期目標,市局成立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協調小組和指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后勤保障和業務指導等各項具體工作:
(一)指導小組
指導小組負責掛鉤幫扶審計人員的高級職稱考試和申報評審工作,對擬取得高級審計師、高級工程師或高級會計師等資格的審計人員對照申報條件進行模擬評審,針對不符合評審條件的薄弱環節,定期做好督促、幫扶和指導工作。
1.對照幫扶對象的“基本條件”,對擬參加高級審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審計人員在報名考試、培訓學習、備考準備、組織考試等方面在時間安排、項目安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2.對照幫扶對象的“工作經歷”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擔任大中型審計項目、全國性行業審計或審計調查項目、專案審計等項目的審計組長或主審的安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3.對照幫扶對象的“業績成果”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爭創優秀審計項目、撰寫審計要情或專題報告、審計方法創新或先進經驗的總結推廣,執筆制定審計操作規程、審計工作制度或審計發展規劃,以及主持或承擔上級下達的審計科研課題、政策研究課題、調查研究課題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
4.對照幫扶對象“學術理論水平”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審計或相關專業著作的撰寫出版,以及在核心類或有國際統一刊號的報紙或期刊、省一級新聞出版部門認定的有內部刊號的報紙或期刊發表論文、調查報告等,做好修改、指導或推薦工作;
5.負責幫扶已取得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的審計人員申請轉評高級審計師工作。
(二)協調小組
主要負責參評人員的資格和申報材料初審;與省審計廳、市人事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并做好相關的服務保障工作。
drg工作推進方案 信息化2.0整校推進方案篇四
為切實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我鄉“兩線一片”開發工程,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職責,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三農”為方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楠木鋪鄉黨委、政府“生態立鄉、基礎穩鄉、產業富鄉,打造精品楠木鋪”的總體思路,立足資源優勢,順應市場規律,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產業富鄉,推動我鄉特色農業產業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道路
從20xx年到20xx年三年時間內,穩定發展“兩線一片”產業,擴大超級稻種植面積達6000畝以上。以畜牧、桑蠶、金銀花、黃葛、油茶種養殖業為重點,繼續擴大兩河口村養牛小區的面和量,能繁母牛達到200頭以上,新建多個養羊小區,全鄉養羊規模達到20xx頭以上,桑蠶總面積達到1500畝,金銀花基地達到20xx畝,黃葛面積達1000畝以上,油茶面積達1500畝。大力培植以楠竹、蔬菜、魚類等特色產業為主的規模村、規模組、規模戶,加強特色產業的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全鄉產業的合作社員達到500名,創造農產品品牌1個。
1、重點推進特色主導產業建設。按照“上規模、產效益、出亮點”要求,建設一批安全化、優質化、標準化的主導產業。一是超級稻主導產業完成6000畝種植規模;二是牲豬主導產業完成15000頭養殖規模、養牛小區能繁母牛達到200頭以上規模、3個養羊小區建設、蛋雞場達到60000羽養殖規模;三是蠶桑主導產業完成1200畝新擴面積,黃葛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四是金銀花基地達到20xx畝規模。農業產業發展實行分管領導負責制,按照“一個產業、一名班子、一套措施”的總體要求,目標明確,任務細化,項目到點、責任到人。
2、建立8個農業高產高效示范片
(1)、三個1000畝超級水稻高產高效示范區。重點抓好楠木鋪、黃臘溪、溶溪三個集中連片的1000畝超級水稻高產高效示范區建設。
(2)、三個無公害生態養殖示范區。重點抓好高坪村先鋒農場生豬無公害生態養殖示范區、兩河口村標準化肉牛示范區建設、堆上蛋雞場無公害生態養殖示范區。
(3)、兩個高產優質特色產業種植示范區。今年重點抓好兩河口村500畝高產金銀花標準化示范區和高坪村800畝油茶標準化示范區。
3、抓機遇開展新產業開發。縣委、縣政府今年出臺的1號文件,著重發展以“兩茶一魚”(即茶葉、油茶、魚類)為特色產業,以工業原料林(木本)、楠竹、蔬菜、超級稻、禽畜、中藥材等為優勢產業的農業產業化工程,并配套有相關的優惠政策。我們要抓住機遇,因地制宜的發展這些有著優惠政策而又適合我鄉鄉情的農業產業。積極開展魚、蝦、蟹相結合的混養、套養、輪養方式,努力探索稻田、山塘等生態養殖和綜合養殖新模式。進一步發展以工業原料林和楠竹為主體的山林經濟。建設栽培以茄子、辣椒、冬瓜、胡蘿卜、馬鈴薯等品種為主的蔬菜基地。
4、做強農產品品牌。一是圍繞養殖和種植產業抓品牌建設,把以規模化、集約化推動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二是擴大對外宣傳。三是計劃申報“亮閃閃”品牌商標。
5、大力推進農業項目建設。以農業招商促進農業項目建設,促進農業投入和開放型農業有新突破。積極抓住當前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沿海農業產業層次向內地轉移和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新機遇,加大對農田水利、安全飲水、沼氣新能源、土地整理、畜禽養殖小區等項目引進力度,對引進項目實施重點服務、扶持和保障。不斷提高農業利用外資的數量和質量。
6、注重培育種養大戶。以點帶面,提升產業檔次,注重示范效應,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培育百畝茶葉生產大戶2戶、百畝黃葛生產大戶2戶、20畝蠶桑生產大戶5戶、百畝超級稻生產大戶3戶、千頭以上牲豬養殖大戶4戶、20xx羽以上雞鴨養殖大戶3戶、農機大戶5戶,其它各種特色養殖戶5戶。
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組織協調、駐村干部與村支書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把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各村一把手要親自抓,組織專門人員具體抓,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各村要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落實任務和責任,分步實施,把工作成效與年終工作考核掛勾,嚴格執行獎懲機制。
2、加大獎勵力度。按照大投大獎機制,20xx年鄉財政對重點項目工程進行獎勵。對于當年投入資金達50萬以上的產業,獎勵20xx元,10-50萬元以下的,獎勵1000元;申創一個品牌的獎勵3000元,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的獎勵500元。
3、強化產業服務。把做好農業產業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作內容。一是政策宣傳落實到位,確保強農惠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等系列優惠政策一字不漏、資金一分不少地落實到農戶;二是開展農民工再就業培訓,實施“科技骨干培訓工程”、“雨露計劃”等,結合社會培訓力量,全年培訓農民工400人;三是促進土地流轉,政府為土地流轉市場提供信息溝通、法律咨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紛協調等服務,加快土地“依法、自愿、有償”流轉,促進土地和林地向種植大戶轉移;四是推廣良種良法,發揮示范帶動的'效應,全鄉農產品生產基地優良品種推廣率達100%;五是開展科技創新,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村級明確科技服務推廣員,形成鄉村兩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網絡。開展科技入戶活動,入戶率達80%。
4、建立健全機制。把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列入年終村級目標管理考評,采取平時督查和年終考評相結合的辦法,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督查,半年一總結,年終一考評的工作機制,評出綜合獎和單項獎在全鄉經濟工作會上進行獎勵和表彰。對工作滯后的村實行末位淘汰制,追究鄉村兩級具體責任人的經濟和其他責任。
1、特色產業發展。各村必須完成落實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基地建設做到上規模、標準化。
2、農產品基地建設。統一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技術生產標準由農技部門確定并負責實施。宣傳標志到位,基地必須建立永久性固定宣傳牌。
3、農產品品牌創建設。圍繞確定的目標和申報對象,主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按照要求積極完成申報和建設任務。
4、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生產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帶動農戶不少于500人。
5、合作社創建。新增合作社以工商營業執照為依據,合作社必須有規范的辦公場所,各種規章制度齊全,生產經營活動正常,賬目清楚且有盈利分工明細賬,經營活動嚴格按照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四統一”要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