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室內衛生安全論文共幾篇篇一
目的環境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必修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加強學生對環境衛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環境衛生學的部分章節教學中構建了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任務為載體的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將任務驅動法與案例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在學生中進行實踐證實,此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關鍵詞】
任務式教學;案例教學;環境衛生學
環境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主干課,通過研究環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揭示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1-2]。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是將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完美結合的產物,它以具體任務為載體、將案例與理論知識和基本原理相結合,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分析具體案例,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與協作,完成既定任務、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教學方法[3-5]。這種方法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中國傳統教學方式,同時又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事先給學生以既定的任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學習,充分發揮了任務驅動法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與優勢[6-7]。為了加強學生對環境衛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將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運用于環境衛生學教學中,構建了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任務為載體的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并在預防醫學專業2012級和2013級學生中應用。實踐證實,此教學方法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
一、任務式案例教學法的設計
以校預防醫學專業2012級和2013級學生為對象,以楊克敵主編《環境衛生學》為教材,選擇公共場所衛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及應急處理、自然災害環境衛生三個章節進行任務式案例教學,每個章節分別選擇2~5個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其中公共場所xxx分的類別多、情況復雜,因此選擇的案例也最多,分別選擇了旅店因燃氣熱水器安裝使用不當中毒事件、火鍋店通風不暢致人co中毒事件、舞廳不明原因眼病及皮膚病案例分析、酒店不明原因眼病案例和游泳池皮膚病案例進行分析;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一章中選擇涵蓋大氣和水污染的典型的天津大爆炸事件和河池龍江鎘污染事件;自然災害環境xxx分則選擇汶川地震和2016年洪災。按照假定學生充當其中的角色,包括經歷者、管理人員、調查人員、醫護人員或救援人員,給每個案例精心設定不同的任務。
二、任務式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2.課堂實施階段:因為每個小組已經利用課前階段對本組任務進行了討論和分析,因此課堂階段主要是小組匯報、班級大討論和對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課堂上,老師首先簡要介紹要討論的案例及任務,然后由每組派人匯報本組討論的結果,期間老師和其他同學可以自由發問。各組輪流匯報結束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糾正和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案例的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對討論的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形成系統化和條理化的知識體系,完成本章節知識的學習。
三、任務式案例教學法的效果與評價
在學期教學任務結束后,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習效果評價、教學效果評價以及對教學的建議和意見,每項均包含顯著提高、提高、無明顯變化、下降和顯著下降五個選項,統計時以選擇其中顯著提高和提高為認可任務式案例教學法。經預調查后,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調查,學生當場填完,經核實無漏項當場回收。兩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81份,全部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100%。統計結果顯示,185人認為任務式案例教學法能明顯加深理解,77人認為可加深理解,總認可率達到93%;超過80%的學生認為此方法在提高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有效獲取信息等方面具有優勢;認為此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的比例高達93.9%。為客觀評價任務式案例教學的效果,在2015級學生期末考試結束后,按照學生失分數與總分值的比例,分別統計學生在任務式案例教學法三章內容上的失分率與其它章節的失分率。結果顯示,這三章的失分明顯低于其它章節,僅14章有一個學生出現了失誤,10章和15章內容均未出現失誤學生。
四、任務式案例教學法的總結
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衛生學教學中并不是第一次應用[8-9],但基本是基本課堂討論為主,并沒有給予學生明確的任務。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是在案例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一系列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在帶著問題和任務去分析案例,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最后進行總結,使知識系統化和整體化。此方法著眼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和規則,因此在教學效果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從上課效果和考試結果來看,任務式案例教學法雖然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減少學生的失分率,但同時也有近70%的學生認為此方法延長了學生學習的時間,9%的學生認為加大了學習的負擔。但也正是這種“負擔”讓學生處于教學的中心,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教學過程中來。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提前了解,會使討論思路更加清晰,更容易適應案例討論教學各個環節的展開,也可以通過引導小組開展輪流主持案例討論教學,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相應的,任務式案例教學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廣泛搜集案例又要精心設計任務;案例和任務既要貼合教學內容,又要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給予的建議上,94%的學生建議繼續實行任務式案例教學法,但選取的案例盡可能新一些,距離生活近一些。
總之,任務式案例教學法是在案例教學法上的改進,同時又是任務式教學的拓展,可以起到提高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的優勢,值得在教學中推廣應用。
室內衛生安全論文共幾篇篇二
上述兩種方法只是從源頭上進行了控制,但在現實的居住環境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污染物,為此,還要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植物方法等多種方法來對存在的污染物進行相應的處理.
(1)物理方法:常見的是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來去除污染物.如在居室內放置一定部分的活性炭,還有一種做法是在地板裝組的過程中,將活性炭埋于地板下,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
(2)化學方法:即利用化學劑的化學反應來對居室內的空氣和污染物進行中和、消除.如將化學試劑固定放置或是噴涂于墻面等,化學方法處理的對象是較為輕度的污染.雖然這種方法在論文范文上有一定優勢,短期內效果明顯,但同時也會造成二次污染.
(3)植物方法:這是處理居室污染最簡單的方法,常見的就是在家居內種植一些綠色植物,如常青藤、吊蘭等,它們不能吸收笨、醛一類的有機物,從而提高空氣質量.
當然,在居室環境的方式方面,負離子法、光觸媒法和電磁波法等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逐步被采用,此處不再細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居室環境要求也逐步提高,但室內空氣污染的防治并非一蹴而就,需長期堅持,不但要從污染源上進行控制,還要注重日常的生活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方能讓居室真正有利于我們的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林金宗.淺談室內環境污染的危害與防治[j].福建建材,2008(2).
[2]劉建兵.典型室內空氣污染及改進措施分析研究[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
[3]趙龍健,冼海林,徐強.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及其改善措施[j].江蘇預防醫學,1997(1).
總結:本論文主要論述了居室污染源論文范文相關的參考文獻,對您的論文寫作有參考作用。
第二次論文范文污染源普查引用文獻:
室內衛生安全論文共幾篇篇三
【關鍵詞】環境衛生學;教學;體會
【摘要】環境衛生學是應用醫學科學和環境科學的理論、技術來研究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闡明其規律以及如何消除這些影響的學科。它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是預防醫學學生所必修的主干課程,具有理論基礎廣泛和實踐性強的特點。近年來,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對環境衛生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高危人群概念的提出加深了對環境衛生學病因的探索,環境污染物健康危險度評價也日趨向國際標準化靠攏。為了能夠結合時代特點,提高教學質量,以及使該學科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為人類健康服務,根據教學實踐以及經驗交流,就教學中常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討了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的一些體會。
一、把握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當今社會,工業化進程的突飛猛進,能源的過度開發和應用,隨之帶來的是嚴重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已逐步凸現,除了時有發生的急性事故和傳染病以外,也造成我國慢性非傳染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疾病譜的改變使得國家和社會更加注重對環境危險因素的控制。而環境衛生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大氣、水、居住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每個人身邊隨時存在的外界環境因素和我們健康的關系。因此,在開課伊始就要使學生意識到該學科與人類自身健康的密切程度,明確學習目的和用途,即方向性和實用性,明白要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都離不開對環境的控制和對疾病的預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尤其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要改變其過去認為預防醫學“無用”的觀點,讓學生將該學科和現實緊密聯系起來,使其認識到該學科的學習對于促進健康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結合具體實例講解,增強學習興趣,加強理解,鞏固記憶
環境衛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講解,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除了事先要根據教學大綱認真備課,對教材精心編排外,更要密切聯系實際,圍繞實例展開教學。教材中的實例一般是比較典型的例子,而補充一些新發生的,尤其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實例,會讓學生感覺到這些知識每時每刻都與自身相關。比如講述化妝品衛生時,結合目前在學生中普遍流行染發的現象進行講解。染發在學生的眼中是一種美的時尚,學生有染發經歷的不在少數,躍躍欲試的人更不計其數。但事實上,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染發劑的成分,更不知道染發劑給健康帶來的影響。在課堂上以此為話題,提問學生是否知道長期頻繁染發對身體的損害等,給學生一個短時間的發言與討論,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氣氛,就此過渡到化妝品對健康的影響。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舉例講解,使學生意識到原來環境與健康的問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加強了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掌握,同時也增強了學習興趣。
三、根據認知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心理學中提出了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認知規律,作為高校教師應該了解并遵循這個規律,按照認知規律去組織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認知規律在教學的體現上主要是教師角色從過去知識的機械灌輸者轉變為引導學生主動接受者,明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即上課時教師忙于灌輸內容,學生忙于記筆記,學生的思維處于遲鈍狀態,對學習的內容不加以理解、思考、推理,僅僅停留于書面文字的記憶,或者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要達到培養現代化人才的目的,不僅僅要學生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自主學習知識、利用知識,這需要教師發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的經驗是教學中安排一定的時間,創造一定的情境和空間,讓學生結合實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進行討論,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最后針對學生的不解之處,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層面上逐漸展開,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知識,同時增加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解住宅衛生時,針對目前室內裝修污染較嚴重的事實,創建室內污染與健康效應的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室內裝修污染的問題,搜尋相關資料并提出解決方案,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能力。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注意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