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一、觀察,發現形聲字的特點,并學習形聲字。
二、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三種句式的語氣,并學習填寫標點符號。
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朗讀能力。
重點難點:一、激發、調動學生寫話的興趣和愿望,把自己要說的話有條有理地連起來并寫出來。
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會開動腦筋,學會想問題,辦事情。
教學過程:(一)我的發現
拼讀生字,正確讀出生字的字音。
朗讀韻語:說說你有什么發現?(這六個生字中都有“包”字)
讀提示:字的左邊跟字義有關,右邊跟字音有關。
偏旁跟字義之間有什么關系?
再讀韻語。
試著認一認:鮑、刨、苞、
[語文園地四(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篇二
我的發現
這一項訓練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詞語的特點,進一步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和發現的樂趣,積累詞語。其中包括兩大組詞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名稱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過程建議:
1、出示詞語。
2、自讀詞語,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3、全班交流發現。
4、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看哪一組說得多。
5、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然后用多種方法朗讀。
日積月累
這一部分包括 “讀讀認認”、“我會填”和 “我會讀”三項內容。 其中“讀讀認認”教學重點是認識八個生字,積累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我會填”是選擇近義詞填空的練習。“我會讀”是閱讀《魯班造傘》這篇短文,目的是讓學生增加閱讀量,積累語言,激發動手創造的欲望。
讀讀認認
過程建議:
1、自由讀兩組字:你發現了什么?(形聲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識記新字。)
2、小組合作交流,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么記住的?
3、卡片認讀--任意抽讀--送信游戲--同桌互讀
4、任意選擇喜歡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我會填
1、讀句子,說說每組的兩個詞語是什么關系?(近義詞)
2、結合生活分別用這兩個詞造句。
3、說說差別。
4、填空,互相檢查。
我會讀
1、默讀短文,自主識字。
2、朗讀感悟:魯班是什么樣的人?(善于思考,動手創造)
3、談談自己讀完短聞后的心得和體會。
4、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口語交際
這次訓練是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是對本組專題的擴展和延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交際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
交際準備:
1、學生課前進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線編織蝴蝶結,用塑料瓶做成花籃等)
2、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交際小組。
過程建議: 1、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愛的小制作。
3、小組交流、匯報制作過程。別人講的時候,聽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講的同學要作解答。
4、小組推薦做得好、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5、評一評誰的小制作做得好,誰介紹得好。
6、將學生的小制作辦成一個展覽。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安排了兩項內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郵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實這只是一個范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才能。還可以結合口語交際活動辦個“小制作展覽”,給學生創造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培養他們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1、展示: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圖片與材料。(內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徑,大家互相學習借鑒。
3、總結:每個人交流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每個人交流一個思想你便得到許許多多的思想,愿同學們,時時處處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將美與他人分享。
4、以此專題辦個展覽。
[語文園地四(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篇三
隨著國家新一輪的程改革在全國的鋪開,實施素質教育業已成為新程改革的核心目標。為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新的教材注重了促進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加了相關的內容。這同時也對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敦促教師作出相應的調整與嘗試。
以下為本人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我會拼圖》時的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題:《我會拼圖》教學。
【教學目標】
3、培養互助合作精神和審美情趣;
4、在剪拼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安全與衛生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揭題,板題──我會拼圖。
2、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用前準備好的材料來拼自己想象的圖形,看誰貼的快、貼的好,還要將大家的作品粘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中展覽出來。
3、教師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材料:彩紙、膠水、剪刀、彩筆、尺子、硬紙殼等。
二、觀察圖畫,同桌交流
1、觀察文中的三幅圖“小兔”、“熊貓”、“小豬”,同桌交流,說說各自發現了什么。教師出示掛圖。
3、三至四人一組進行交流,想象圖形,設計方案。
三、學生拼圖
1、提出拼圖要求。根據自己的想象來剪出合適形狀的紙片,再拼貼成圖,在拼好的圖形上畫上線條,涂上顏色。特別要強調安全使用剪刀,膠水涂勻,注意畫面的整潔。
2、教師先出示4幅拼圖(蝸牛、花朵、螃蟹和
運動帽),并挑出其中一種進行拼圖示范。
3、學生動手拼圖,教師巡視指導。
4、適當安排時間允許同學之間互助協作。
四、交流評比
1、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制作過程,盡量讓大家明白,聽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和意見。
2、教師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
3、師生共同評出3幅佳作,發給小獎品,以示鼓勵。
五、拓展思路,鼓勵創新
1、看得出,同學們都心靈手巧,愛動腦筋,相信同學們一定還可以用其它材料、其它形狀拼出更漂亮的畫。希望大家以后多動手、動腦,拼出五彩的世界來!
2、布置出一期班刊,展示大家的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小學生自己動手把想象中圖形用一定的形狀抽象的表達出來,有一些難度,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引領的。
1、分析樣圖:讓同學們說說樣圖中小動物的各個部位都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和真實的是否有區別,但是不是又很像。教師再舉例常見的動物或物品(雞、狗、茶杯、保溫瓶、草帽等),讓同學們說說能用哪些圖形把它們拼湊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激起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事物和用圖形來表達事物的興趣。
2、教師示范:學生畢竟很小,所以教師必須選擇一個物體用不同的圖形按步驟給學生示范性的拼出來。
過程為:材料工具準備──選擇物體──分析各部位用什么圖形代表──剪取圖形──粘貼拼湊──涂色──展示。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參考。
3、鼓勵動手:也許學生會動作顯得笨拙,或手忙腳亂,這就需要教師多多鼓勵,適時指導、表揚,還可以發揚同學之間的互助精神。但一定要注意同學的安全意識,不能讓剪刀弄傷。
4、作品展示:讓同學們上臺展示說明自己的作品,即可以鍛煉勇氣,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怎樣才能使別人更好地明白自己的思想。這樣通過經常的動手能力培養可以一并培養動腦筋的好習慣。
從整體上反思這一,我最大的感悟是:在堂教學的同時,要非常重視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短短一節是不可能看到實效的,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各科教學中加以滲透,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學生長大后真正成材的需要。
一年級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篇四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有趣的現象。交流時說的同學態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表達流利,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
2、交流自己的觀察日記,在此基礎上再寫一則。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3、發現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準確區別。
4、讀背農諺歌謠。
5、讀詞語,認識“肩”、“臂”等七個生字。
6、引導學生拓寬學習途徑,了解、搜集更多資料。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觀察中的發現
1、啟發談話: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魚兒總是睜著眼睛睡覺;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閉攏葉子,多有趣啊!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呢?讓我們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把自己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現。
3、自由組合,把自己的有趣發現說給自己的好伙伴聽。對誰的發現感興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選擇幾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發現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問答,呼吸補充,互相評價。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語交際課上,老師分享了大家發現的樂趣。現在,讓我們大家再來交流交流我們的“觀察日記”。
2、同桌交流觀察日記。
3、評一評同學的或自己的觀察日記。引導學生明白:日記內容重點將觀察,以及觀察中的新發現。
二、再寫一則觀察日記
1、在四人小組內,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準備寫哪些內容,觀察中有什么新發現。
2、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3、寫好后自己讀一讀,是否寫通順了,寫出了自己的新發現沒有。
4、再把自己的習作給同伴讀一讀,評一評,根據同學的意見改一改。
5、謄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