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活動教案篇一
1、主動參加探索10的組成的操作活動。
2、運用互補、互換的規律知道10分成兩份有9種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活動準備:
剝胸卡、胸卡籃子放老師椅子下,大聲回答問替、分組男女注意、交換式的記錄紙、課件拷貝在自己優盤里。
三、活動過程:
1、運用"找朋友"游戲復習9的組成師:前不久,我們中國廣州成功地舉辦了一次體育盛會,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亞運會)師:雖然現在亞運會結束了,但是亞運精神卻永不停息,這個,我們海門鎮幼兒園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親子運動會。舉辦一次親子運動會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你們想不想來當一名小小志愿者為運動會服務呢?(愿意)師:好,給你們每人一張志愿者胸卡。
師:看看你胸卡上的數字是幾,請你找一位,他胸卡的數字和你胸卡上的數字合起來要是9的朋友,拉好手排成兩排。
(1)師:你為什么找他做朋友。(s:因為3和6合起來是9)(你說的很完整、你的表達很清楚)
(2)師:其他志愿者也再仔細核對一下,你們身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嗎?
2、幼兒主動操作游戲中探索10的9種分合方法。
(1)師:好,跟我出發吧。現在我們進入的是球館,看看都是些什么球館?(籃球場、足球場、橄欖球場……)看看這里有幾個球館,師:看來大家對這些運動項目已經相當熟悉了,我小小志愿者功課做得還不錯。
(2)b、出示簍子,老師簡單介紹游戲材料及操作要求。
師:每個球場里都有許多的球,我們的任務是,先把每個籃子里的十個球,分成兩份,再把分的結果用分合式記錄下來,注意分一次記一次。
師:現在看看你胸卡上的數字是幾,就進入幾號球館。小小志愿者分頭行動吧!
(3)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老師巡回指導,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介紹操作情況。
(4)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材料。(注:老師有目的地選擇三種不同分法的幼兒講述,師:任務完成的志愿者帶著你們的記錄紙找個位置坐下來,數一數你記錄到幾種分法。)。
師:誰先上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分的?有幾種分法。(其他志愿者先把你們的記錄紙放到椅子底下)出示幼兒的操作記錄:
__請你大聲地把你分的結果讀出來,一共有幾種分法。(你把10分成兩份想到了8種分法)還有誰來介紹一下。
提煉以下三種結果:
a、分合不正確b、分合正確,但沒有順序,沒有規律。c、互補規律。交換規律。
師:這三個志愿者都分對了嗎?
a分合不正確師:看看兩個數合起來是不是都是10。剛才他說找到8種分法,這種分法不對,其實他找到的是7種分法。
師:那再來看看每個志愿者的分法有沒有重復的?(這兩種分法重復了,去掉一種。剛才說他找到了9種分法,其實只找到8種分法。)
b、分合正確,但沒有順序,沒有規律。
師:__的8種中分法既沒有錯的,也沒有重復的。
c、互補規律。交換規律。
師:那我們看看__分法中有沒有遺漏。還有沒有其他分法。看來__找到的9種分法就是10分成兩份的全部分法。我們一起來把10的9種分法一起來讀一讀。
看來__的8種分法怎么樣?(少了一種)(5)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比較探索10的最佳分合方法。
師:這三個志愿者的方法你覺得用哪個比較好?為什么(有的會遺漏有的會重復?)(左邊越來越多,右邊越來越少)師:左邊的1變成了2,怎么樣?多的一個是哪里來的呢?我們一起看右邊,右邊的9變成8,怎么樣?少了一個。哦原來這里左邊多的數就是右邊少的數。他用上了互補的方法,非常的有序。
d:交代互換規律那這里的9種分法哪幾種分法,你能不寫出來,別人也能知道。為什么出示互換規律的示范(看到這幾種分合式我們就能想到另外幾種分合式,這樣可以減少我們記憶的內容,真方便。
(這里的部分數字位置互換了一下,看到這組分合式,就會想到下面那組分合式,記起來很方便)(引導幼兒發現互補、互換規律)師:(第二環節小結)看來我們利用互換或者有序的互補方法,能讓我們既快又正確的找出全部分法。
3、再次練習,鞏固10的組成規律。
(1)交代游戲規則。
師:我們志愿者不僅有熱情和干勁還要有方法,現在還有很多的場區需要我們去幫忙,師介紹任務。
(2)師:這次我們要小組合作行動,任務都在電腦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是一個體操館,場上有10個鞍馬,請你根據的分合式翻一翻。
這里是足球場,請你把十個足球分成兩份,再記下來。
這里是射擊場,請你把相同顏色靶子上的數合起來是10的兩個靶子連起來。
師:任務清楚了嗎?想想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準確。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活動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
2、培養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過程。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畫、數字1-6、符號、-、=。
2、人手三幅圖片,筆、鞭炮6串、自制金牌、銀牌若干。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開火車
以前我們玩過數字4、5的開火車游戲,今天,何老師帶大家要玩數字6的開火車游戲。
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嘿嘿!我的火車5點開。(集體、個別)
2、情境感知---看圖學習6的第一組加減法。
你們看,火車已經把我們開到新建的小區里,一共有7個小區,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小區,聽說小區里有許多美麗的花,這么漂亮的小區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參觀啊(電話響)是小區的保安打來的,說這7個小區里分別有三副圖片,請我們小朋友分別用三句話來講述圖上的事情,要是誰能正確的說出這事情的話就能順利的進入小區。你們愿不愿意來說一說(愿意),那好,就請我們小朋友開始去說一說吧。
1)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圖講述
(1)問:請你來說一說,你選擇到幾號小區的?里面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花盆里有5朵紅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集體驗證,并集體把這件事講述。
(2)分別請到其他小區的小朋友來講述(得到大家驗證后,再集體講述)。
小結: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個小區里的事情講的很清楚了,保安還夸我們都是最聰明的小客人呢。趕快表揚表揚自己。
2)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邊講述邊列出算式
(電話再次響起),又是小區的保安打電話給何老師,說,它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剛才是讓小朋友分別講了7個小區里的事情,現在讓小朋友根據剛才講的事情分別用一道算式題把它記錄下來。
1)交代幼兒操作要求
2)集中提問: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記錄下來?為什么用加法算式?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邊講邊記這道加法算式。(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小朋友除了用這3數字列出一道加法題,還可以用這3個數字列出其它題目嗎?幼兒依次類推,分別得出其他三個算式。61=7、7-1=6、7-6=1。再次把算式認讀兩遍。
3、體驗理解---互換規律
1)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題,他們有個小秘密?看誰先能找出秘密來。
小結:16=7、61=7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總數不變,所以看到1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它稱做為朋友題。同樣看到7—1=6,馬上就想到7—6=1。我們也把他們稱做為朋友題。
2)練習互換,老師拿出題卡,請我們小朋友馬上說出他的朋友題是誰?16=7(61=7)、7-1=6(7-6=1)
4、內化遷移---幼兒游戲
游戲:夜鞭炮
新建的小區建成了,許多居民都要搬新家了,我們為他們放鞭炮吧,但是有個要求:每個鞭炮里面也藏著一個算式題,要是誰能把算式答對,鞭炮就能放的很響,而且還能得個小紅花,同樣,要是沒能把算式答對,鞭炮就放不響。
(2)每次請每隊選一個小朋友參加進行比賽,看看到最后那隊得到的小紅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
小結:頒發游戲中金牌得主、銀牌得主。
活動結束:
開火車是誰打電話來了?哦,保安來電話,邀請我們去參觀另一個新建小區,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帶小朋友開火車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1、繼續探索7的第二、第三組加減。
2、利用區域活動,進一步鞏固看圖列式。
活動反思:
1.教師能課前布置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事物,為本節課做好鋪墊。課前為學生能更好地在課上判斷照片的拍攝位置積累經驗,打下基礎。對某些物體的觀察,是不可能直接搬到課堂上來的,如觀察小區和正在行駛的汽車?教師能做到引導學生實際觀察,并用相機拍下采,用畫筆畫出來,嘗試錄下來,把藝術和數學整合,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從而培養空間想像能力。
2.本節課把關術、攝像、攝影、手工制作引入課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小攝影師、小攝像師、小美術家的稱號去評價學生,去激勵學生,也能激發起他們接受挑戰的信心和勇氣。
3.教師能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觀察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像力,辨認不同位置拍攝的相應畫面。教師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將操作與想像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利用準備好的小正方體,組織他們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畫一畫、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圖形,還可以用來驗證學生對圖形的空間想像是否正確。
4.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他們小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觀察到的情景,讓學生在組里展開猜一猜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感受,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培養了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活動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2、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夠在各種材料中,找到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活動難點
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究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四張桌子,每一張桌子上滾動的東西都相同;各種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幣、長方形紙、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一)談話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來玩一個尋寶的游戲,我的寶物有一個神奇的本領——會滾動。
(二)幼兒玩準備的玩具,教師參與活動,并和幼兒進行交流
(三)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會滾動,并示范給小朋友們看一看。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一)讓幼兒再次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二)根據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體。
小結:最后,我們找到的寶物是球,總結球體特征。小球會滾動,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不管從哪個方向看上去都是圓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三、根據特征找出圓柱體
(一)你們找到了第一件寶物,還想找出第二件嗎?它兩頭都是圓,從上到下一樣大,豎著放看起來像柱子,請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廳”去找一找。
(二)老師總結圓柱體的特征,兩頭都是圓,豎著放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到下一樣大,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圓柱體。
四、游戲“玩一玩,變一變”
分組操作:
1、把許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3、把橡皮泥變成球體。
五、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玩的很高興,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球體的物體?
讓幼兒找一找。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活動教案篇四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抽象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思維較活躍,基本上已能夠理解圖形的典型特征,同時能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較復雜的組合關系。他們開始對識別重疊圖形感興趣,并能運用點數的方法,嘗試找出幾何圖形的個數。為了加深幼兒對平面圖形的進一步認識,幫助幼兒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我們設計了一套大班數學學具《圖形變變變》。
二、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征。
2、根據圖案統計出相應圖形的數量,并會用各種圖形拼出多種圖案。
3、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4、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平面圖形的特征,辨別組合圖中的圖形,進行計數,增進對圖形的認識。
難點:會根據各種圖形的特征拼出各種圖案。
四、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機器人拼圖一份;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知識準備:已認識的幾何圖形
五、說活動過程:
(一)復習律動《不說話》。
(二)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圖形寶寶,小朋友想不想看他們都是誰呀?
幼:想。
(三)展示各種圖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師:這是什么圖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師幼共同討論,老師,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相等),有四個直角。
(3)、老師出示正方形卡片,讓幼兒親自摸一摸。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圖片。師幼共同:
(1)、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2)、圓形有邊沒有角,像個盤子。
(3)、長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對邊相等。
3、認識圖形。
(1)、老師單獨出示各種圖形。
(2)、集中出示不同圖形。
(四)出示機器人,找出圖案中的不同圖形,并進行計數。
1、教師出示機器人圖案,提問:
(1)這是什么圖案?上面有哪些圖形組成?
(2)、那個小朋友能親自上臺找一找圖形?
2、老師說圖形名稱,讓幼兒找一找。
3、師幼共同說出每個圖形有幾個?
4、老師再一次不種圖形的特征。
(五)、老師逐步出示各種圖案,讓幼兒自己觀察,說出每個圖案是有哪些圖形組成的?各有多少個?
1、大樹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陽 5、小魚 6、小雞
(1)、逐自出示一遍,讓幼兒說出是什么圖案,有哪些圖形組成,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
(2)、集中展示。
(3)、鼓勵幼兒粘出不同的組合圖形或其他的圖形。
(六)、幼兒拼圖,老師巡回指導。
(每一組幼兒準備各種圖形若干,請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組合不同的圖案。)
(七)、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幾種圖形?
3、各用了幾個?
(八)、老師:
1、小朋友用不同的圖形變成了這么多漂亮的圖案,好不好玩?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師: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圖形變變變》。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并說出他們的不同特征。
六、教學延伸:
小朋友,老師現在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們在教室里,校園或家里邊找一找哪些物體也是這些形狀的,再上課的時候,我們比一比看一看那個小朋友說得最多?
(讓數學圖形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數學《圖像變變變》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掌握了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說出相應的圖形名稱,能在不同的圖案中找出不同的圖形并學會計數。再通過自己動手拼圖,更加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征。
活動過程中,老師先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幼兒辨認不同的圖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機器人的圖案中辨認計數,最后又通過拼圖來進一步掌握圖形的特征。整節課程,思路清晰,設計完整,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但還有太多的不足之處:
1、ppt課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
3、幼兒動手操作粘貼時間較長。
4、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
5、啟發幼兒動手操作練習之間沒有銜接的語言。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活動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送牛奶的工作也是幼兒最常見的職業之一,運用這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開動腦筋的同時,自然引出“門牌號碼”的概念。運用幼兒可能想到的方法之一“打電話”引出501室,組織幼兒討論它的意義,最后幫助幼兒明確概念。高層建筑也是現在的孩子經常會接觸到的。相對而言高層建筑的門牌號碼要復雜得多。讓幼兒在明確簡單的門牌號碼意義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復雜的門牌號碼。
【活動目標】
1、探究門牌號碼的組成及代表的意義,鞏固對相鄰數和序數的認識。(重點)
2、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做事要細心,告訴別人住址時要說清楚門牌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樓層示意圖,小狗、小鹿、小兔頭飾。
【活動難點】
了解較復雜的門牌號碼的概念及意義。
【活動過程】
(一)相鄰數游戲:拍手問答
師:小朋友,我問你,3的朋友是幾和幾?
幼:呂老師,告訴你,3的朋友是2和4。
(二)教師講故事第一段。
1、出示圖片,引出故事。
師:小狗汪汪是一名送奶工,他負責給小動物送牛奶。可是在送奶過程中小狗汪汪遇到了一些困難的事,請小朋友一起聽聽是遇到了什么困難?
師:一天,小鹿非非來到小狗汪汪的牛奶站訂牛奶,請小狗汪汪每天給他送一瓶新鮮牛奶。第二天,小狗汪汪拿著牛奶去送給小鹿非非,卻發現這里有很多的樓房,而粗心的非非并沒有留下地址。這可怎么辦呢?
師:小狗汪汪怎樣才能找到小鹿非非?他能把牛奶送到小鹿非非家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幫助他。
(三)繼續講故事,引出門牌號碼的意義。
1、教師講故事第二段。
師:小狗汪汪靈機一動,想起自己好像有小鹿非非的電話號碼。于是,他拿出手機打電話給小鹿非非。小鹿非非說:“我在501室,你快上來吧!”
2、探究門牌號碼的意義?
師:你們知道501室是什么意思嗎?小狗汪汪應該到幾樓,找到哪個房間?
3、教師講解門牌號碼的意義。
師:501中的5表示樓層,中間用0隔開,后面的1表示具體房間。
4、說出門牌號碼,讓幼兒辨認其意義。
師:302是什么意思?那406呢?504呢?
(四)繼續用故事情境幫助幼兒明確較復雜的門牌號碼的概念。
1、教師講故事的第三段。
師:有一天,小狗汪汪又去給小兔樂樂送牛奶了。但小狗汪汪到了之后,發現這里都是高樓,有的樓房有三十幾層那么高。小狗汪汪找出小兔樂樂的地址一看,上面寫著3105室。這是什么意思呢?小狗汪汪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門牌號碼。
2、討論:
師:你們知道3105室是什么意思?
師:恩,你們說的對不對呢?我們接下來聽故事。
師:小狗汪汪靈機一動,想起自己好像也有小兔樂樂的電話號碼。于是,他拿出手機打電話給小兔樂樂。小兔樂樂說:“我住在31樓,你快坐電梯上來吧。出了電梯口,數到第5個房門就是我家了!”
3、教師任意出示幾種比較難的門牌號碼,讓幼兒辨認其意義。
師:小狗汪汪在訂奶單上有發現了新的門牌號碼,怎么找到這些地方呢?如:2904、3302、1602等。
(五)進一步感知序數和相鄰數。
師小狗汪汪說送奶的時候每天都要跑很多地方,很辛苦的。那么要怎么送奶,跑的路可以少些呢?(引導幼兒發現在一起的住戶可以一塊送)
師:這些訂奶的家庭,哪些可以一起送?為什么?(引導幼兒把相鄰數的門牌號碼放在一起。)
師:(小結)我們現在住在小區里,樓房比較多,有了門牌號碼我們就能準確、快速地找到別人的家。
活動擴展:
游戲:我來指出門牌號
師:你們能不能幫小狗汪汪指出正確的門牌號,讓它以后知道牛奶送到哪里?
師:我們以小組來比賽,指對一個加一分,最后哪一組分數最高就是贏家。
總結:
師:我們小朋友們都很棒,小狗汪汪啊,很感謝你們,他說呀今天學到了很多,以后出去再也不會找不到別人家了。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利用ppt圖片導入。首先,讓孩子們看圖講述“圖上有什么?”孩子們能夠利用“有。有。還有的句型對自己所看到的糖果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在數學活動中能夠適當的抓住時機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適當的練習。
在幼兒們認識了各種糖果以后,教師利用ppt將孩子們引入到蜘蛛和糖果店的數學故事情節中去。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講述故事,適當提問,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內容。即:根據已有的記錄表猜測接下來小朋友們會買的糖果。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簡練,具有針對性,孩子們能夠根據教師的提問以及教師出示的記錄表猜測小朋友接下來會買的糖果,并且講出自己猜測的理由。在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正確猜測到小朋友們買的糖果時的開心、成功的喜悅情緒,使得整個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們進行數學操作,即統計營業員賣出去的各糖果的數量。在孩子們操作之前教師的要求緊扣操作內容,使得孩子們對操作環節認識比較清晰,最后的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絕大多數小朋友都完成的很好。
數學活動本來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通過ppt以及有趣的故事情節,使得數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孩子們有興趣去學,真正的做到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