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一
1.內環境的知識(理解)。
2.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理解)。
教學重點
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
教學難點
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教學用具
沉淀或經離心處理后的血液(需加抗凝劑),自制"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多媒體課件或抽拉式幻燈片。
教學方法
講述與歸納、觀察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板 書
第七節 內環境的穩態
一、內環境
(一)體液
1.概念:人體內含有的大量液體統稱為體液。
2.分類: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二)內環境
1.概念:是由細胞外液組成的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2.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間的關系
3.體內細胞通過內環境與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二、內環境的穩態
(一)內環境的穩態事實:
1.血漿的含水量在90~92%之間。
2.人的正常體溫在37 ℃左右。
3.人體血漿在37 ℃的滲透壓在770kpa左右。
(二)內環境穩態的
意義:
l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三) 環境穩態的實現:
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辦調活動,共同來實現的。
(四)內環境穩態是的概念:
正常機體在神精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 內環境的穩態。
教學過程
提問:人體內的代謝活動都是通過酶促反應來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響?
(回答:溫度和ph等。)
引言:可見,一個生命活動正常的人,他體內的溫度和酸堿度等理化性質都是處在相對穩定狀態的。這堂課學習的課題是《內環境的穩態》。
提問:什么是內環境呢?
講述:體內有許多液體,它們是內環境的基礎。人體內含有的大量液體統稱為體液。體液可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內液是存在于細胞內的體液。(學生舉例)細胞外液是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學生舉例)
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這個液體環境叫做人體的內環境。
觀察:請大家認真觀察屏幕上的動態圖(圖中依次出現血管及其中的血細胞、血漿、淋巴、組織細胞、組織液。圖中血液在不斷流動,圖中出現的箭頭表示血漿、淋巴、組織液三者之間的物質交換)。
練習:請大家用箭頭表示內環境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提問:體內細胞與外界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呢?
講述:外界環境中的食物和空氣分別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和呼吸系統的呼吸作用后,養料和氧氣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通過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養料和氧氣從組織液、血漿或淋巴進入全身的組織細胞;全身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等終產物又進入內環境,通過循環系統,最終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或皮膚排出體外。可見,體內的細胞必須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教師邊講述邊依次板書出對應方框及箭頭)
過渡:體內的每個活細胞都直接或間接的與外界環境聯系,可見生命是個開放的系統。作為生命系統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穩態。
講述:眾所周知,血漿的含水量在90~92%之間;人的正常體溫在37 ℃左右;血漿濃度穩定在80~120mg/dl之間。這些都是內環境處于穩態的例證。 l
提問:為什么給病人輸液時,輸入的是生理鹽水,而不是蒸餾水?
(讓學生略加討論再回答,必要時教師可以提示。)
講述:人體血漿37 ℃時的滲透壓在77kpa左右,相當于生理鹽水的滲透壓。如果大量輸進蒸餾水,將使人體內環境的滲透壓大大降低,致使細胞大量吸水,這可能會造成細胞最終無法維持原有形態甚至破裂等結果。
觀察:請仔細觀察下列演示實驗步驟。這是已靜置后的血液,也可以用離心了的血液(教師出示血液)。取甲乙兩個潔凈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向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酸堿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內滴入等量的幾滴鹽酸溶液,搖勻后,再用酸堿試紙檢測。教師及時出示檢測結果。
講述:第一次測試結果反映血漿顯堿性;第二次測試結果反映甲內溶液不顯酸性而乙內溶液顯酸性。實驗證明,在外界影響不太大的情況下,血漿的州ph穩定在7.35~7.45之間。
上述事實表明,人體內環境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提問:血糖濃度過低或過高,生命活動是否正常?
(回答:血糖濃度過低可能出現低血糖癥;血糖濃度過高可能出現糖尿病。)
提問:如果內環境的酸堿度發生顯著改變,酶的活性將受到什么影響?
回答:酶將不能正常發揮催化作用甚至失活。
講述:上述事實表明,內環境中各種理化因子的變動都不能超過一定范圍,否則,可能會引起代謝的障礙、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可見,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提問:內環境的穩態是如何實現的呢?
講述: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人的體溫能保持相對恒定,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主要是血液)的調節下,通過循環、呼吸等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實現的。
通過第六節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血糖濃度能保持相對穩定,也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肝臟、腎等器官的協調活動共同實現的。
生活中,劇烈運動產生的酸脹感,在一段時間后會自動消失,這是為什么呢?剛做的演示實驗已表明,血漿對血液的酸堿度具有調節作用。下面我們以血漿對酸堿度的調節為例,來說明內環境的穩態是如何實現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內環境穩態概念"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為什么甲試管內的溶液在滴入少量鹽酸溶液后卻不顯酸性?
(回答:略。)
講述:原來血液中有由一種弱酸和相應的一種強堿鹽組成的酸堿緩沖對。比如,劇烈運動時會因缺氧而產生乳酸,這時,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等強堿鹽和乳酸發生反應,生成碳酸和乳酸鈉。乳酸鈉可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碳酸的酸性小,而且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對酸堿度影響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會刺激控制呼吸活動的神經中樞,促使呼吸活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二氧化碳排出。當攝入堿性食品后,將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產生的鹽也可通過腎臟排出體外,所以酸堿度不變。
可見;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來實現的。
提問:請同學們小結出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回答:略。)
講述: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內環境的穩態。
下面,我們以內環境中的ph值為例來說明:
實例:人在新陳代謝中產生許多酸性的物質,如 ;另外,人的食物中也會含有一些堿性的物質,如 .這些酸堿進入人體,就會使ph值改變.但是我們知道,人的血液ph值總是維持在 之間.分析:
1.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這兩對物質的性質:一是弱酸另一個是 .2發生的化學變化:①當乳酸進入血液時和h2co3/nahco3發生的變化是 ,對人的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影響是
.②當碳酸鈉進入血液時和h2co3/nahco3發生的變化
是 .多余的碳酸鹽可以由 排出.
請再以血糖為例分析內穩態?
可見;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來實現的.
因此,請寫出內穩態的概念:
(三)穩態的生理意義
穩態是機體進行 的必要條件.
鞏固練習:
1動物和人的新陳代謝主要發生在
a內環境中 b細胞內 c消化道內 d腎內
2給毛細血管供營養的是
a血液 b組織液 c血液和組織液 d血漿和組織液
3高等動物和人的腦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通過
a細胞液 b血液 c內環境 d組織液
*4血漿中的水來自
a組織液 b血漿和消化道 c淋巴和組織液 d消化道組織液和淋巴
*5生命科學的發展已達到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學是把生命現象看作是分子的運動、分子的組合和變化的過程。因此,化學、物理是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科學,數學是生命科學推理演算的工具,運用這一新思維解答下列各問題:
健康人體內的血液的ph值是7.35~7.45 ,若在外界因素作用突然發生改變就會引起酸中毒或是堿中毒.倘若ph值低于7或高于8則有生命危險,由于人體體液中存在如下兩個平衡:h++hco3 h2co3 co2+h2o
h++po43- hpo42-+h+ h2po4-
① 當強酸性物質進入人的體液后,上述緩沖系統怎樣維持體液中酸堿平衡的?
② 當強堿性物質進入人的體液后,上述緩沖系統怎樣維持體液中酸堿平衡的?
③某病患者在靜脈滴注大量生理鹽水后,血液中的ph值是否會發生大的變化?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二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學習重點:
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一.導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穩態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1)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呢?
○1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推測,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了穩態的維持機制的經典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認為,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內環境的穩態會不會出現失調的情形呢?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環境變化太劇烈,或自身調節出現障礙,穩態就會被________。
3.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其代謝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適宜的范圍內,酶才能正常的發揮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給機體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內環境中過多的代謝產物如尿素等會使機體內環境遭到________。如果內環境遭到破壞,細胞代謝就會________。因此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________。
(二)?預習自測
1.內環境的穩態是指????????????????????????????????????????????????????????? (??? )
a.由于血液中緩沖物質的調節作用使內環境維持在相對穩定狀態
b.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各種化學物質的含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c.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激素的調節下,通過各組織.器官的協稠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d.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影響內環境穩態的因素是????????????????????????????????? (???? )
a.溫度?????????? b.酶???????? c.組織液?????????? d.血液
3.某人劇烈運動后,身體內產生了某種物質,這時參與體內ph調節的物質應是????????? (??? )
a.h2 c03/nahc03??????? 2p04/na2hp04????
hc03/nah2p04????? 03/na2hp04
4.若一個人劇烈運動,但是卻不感到口渴,這時?????????????????????????????????? (??? )
a.丟失的水的質量比鹽的質量大??? b.丟失的鹽的質量比水的質量大
c.丟失的水的比例比鹽的比例大??? d.丟失的鹽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5.排水和排鹽的關系是???????????????????????????????????????????????????????? (??? )
a.排水伴隨著排鹽,排鹽伴隨著排水
b.排水伴隨著排鹽,排鹽不一定伴隨著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隨著排鹽,排鹽拌隨著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隨著排鹽,排鹽不一定伴隨著排水
6.酷暑季節,室外作業的工人應多喝??????????????????????????????????????????? (??? )
a.鹽汽水?? b.核酸型飲料??? c.蛋白型飲料?? d.純凈水
7.維持血液ph恒定的緩沖物質???????????????????????????????????????????????? (??? )
a.都是由強酸和強堿鹽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堿鹽組成的
c.都是由強酸和弱堿鹽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強堿鹽組成的
8.(xx年廣東)關于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內環境主要由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組成??????? b.內環境中多余的h+主要從肺排出
+、k+以重吸收方式從消化道進入內環境??? d.血漿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部分
9.構成人體的各種液體中,能直接相互滲透轉變的是????????????????????????????? (???? )
a.血漿與淋巴液???????????? b.組織液和淋巴液
c.血漿和組織液???????????? d.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
10.(揭陽)內環境的下列變化中,能引起浮腫的是???????????????????????????? (??? )
a.尿素濃度降低??????????? b.血糖濃度降低
c.鈣離子濃度降低????????? d.血漿蛋白濃度降低
11.下列可稱作機體的外環境的是????????????????????????????????????????????? (??? )
a.消化道管腔內容物??????? b.血管的內容物?
c.組織細胞間隙內容物????? d.淋巴管的內容物?
12.血漿中的水來自????????????????????????????????????????????????????????? (???? )
a.組織液?????????????????? b.血漿、消化道
c.淋巴、組織液???????????? d.消化道、組織液、淋巴
(三)合作探究
1.做課本第7頁的調查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1)不同家庭成員的體溫完全一致嗎?這說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學交流調查結果,比較班級中同一年齡同一性別同學的體溫數據,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將體溫變化情況與當地實際氣溫日變化大致情況進行對比,結果如何?
(4)結論:
正常情況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體溫不同;同一年齡同一性別的同學體溫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內的體溫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會超過1度;盡管外界氣溫變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體溫始終接近________。
2.穩態就是穩定不變的狀態嗎?為什么?
3.閱讀第9頁的內容,然后回答思考與討論
(1)你有過發高燒的經歷嗎?談談高燒最嚴重時的感受。體溫過高時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呢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出現什么變化?這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會出現頭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課堂鞏固
1.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 (??? )
a.凝固的狀態????? b.絕對不變的狀態?
c.相對穩定的狀態? d.隨外界環境改變而變化的狀態
2.下列有關穩態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穩態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b.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生????? d.當血液的成分穩定時,人一定不會發生疾病
3.對于高燒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輔助治療措施降低體溫。下列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
a.加蓋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額頭上敷一條冷水浸泡過的毛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適當撤減衣被
4.某人患急性腸胃炎引起腹瀉,醫生給予補充生理鹽水,其首要目的是????????????? (??? )
a.提供能量???? b.供給營養??? c.維持水分代謝的平衡???? d.維持無機鹽代謝的平衡
5.下列與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有直接關系的系統是?????????????????????????????????? (??? )
①消化系統 ②呼吸系統 ③循環系統 ④泌尿系統 ⑤運動系統 ⑥內分泌系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⑥
6.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入和排出的無機鹽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飲水不進食,則???????? (???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7.下圖表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據圖回答:
(1)圖中[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2)細胞與內環境直接交換的④為________,⑤為________。
(3)用簡明語言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后記: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三
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一、教學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三、課時安排?? 2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老師提示。
〔生答師提示〕1.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于正常范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并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例如,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種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低。當某種原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漿,引起血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這說明(1)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內環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 (2)不同個體存在一定差異。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標,肌酐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腎臟的排泄功能有障礙。?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并發酮癥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癥等。
(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脂血癥,易并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問題〕以 “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提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homeostasis: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學生互動〕學生思考與討論,師提示。
1.提示: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可以讓同學先談談自己發高燒時的感受。
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溫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由于內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的各種反應出現紊亂,于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主要癥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
2.提示:內環境滲透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透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嚴重時會出現疲倦、周身不適、表情淡漠、惡心、食欲減退、皮下組織腫脹等癥狀。
3.提示: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說明外界環境的變化勢必影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甚劇烈,并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劇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社會聯系〕生思考,師提示。
〔講解〕夏天時,空調房間與室外的溫差較大,如果經常進出空調房間,就會出現咳嗽、頭痛、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如果在溫度較低的空調房間呆的時間過長,就會引起關節酸痛或頸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頭暈腦脹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氣不好,容易使人頭暈目眩。這些癥狀就是空調綜合征,俗稱空調病。空調病的主要表現為:感冒、過敏、風濕痛、黏膜干燥、緊張、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頭痛,等等。據分析,空調對人的影響主要在于:空調風使人體表面水分蒸發量加大,毛孔收縮,不能正常排汗,也會引起內分泌的紊亂;空調房間里,氣流方向經常變換,氣流速度增加,空氣熱量不斷變動等因素干擾了人體的嗅覺,削弱了人體對空氣中病菌、過敏原和異味的反應;房間內濕度太低,會對眼、鼻等處的黏膜產生不利作用,導致黏膜病;室內空氣與外界幾乎隔絕,干燥而又溫度適宜,空氣中有害細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書〕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條件。
〔實驗并討論〕生看或做實驗,思考,師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變化更像緩沖液。
2.提示:緩沖液加入少量酸堿后,ph變化不明顯。原因是磷酸緩沖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當加入少量naoh時,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堿性,當加入少量hcl時,可以中和h+。水溶液則不同,因而加入酸堿后,ph變化明顯。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緩沖對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們能夠對酸堿度的變化起緩沖作用。此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例如,當機體劇烈運動時,肌肉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可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c02排出體外,所以對血液的ph影響不大。當乳酸鈉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碳酸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鹽,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臟排出。這樣由于血液中緩沖物質的調節作用,以及機體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堿度維持相對穩定。
【關于人體血液ph值緩沖作用原理】
人體血液不會因為進入少量酸性和堿性的物質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間,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緩沖物質,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結合有關生化知識對h2c03/nahco3在維持血液 ph值穩態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說明。
它們的電離如下:h2c03一→h+? + hc03- (1) (雙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 (2);由于(2)式完全電離,有大量的hc03- 存在,對(1)式電離產生同離子效應,使hc03-和h+ 結合成h2c03 ,也就是說(2)式的結果抑制了(1)式h2c03的電離,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 ,而h+濃度很小。
當血液中進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時,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進入的酸中的h+結合成電離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氫離子濃度幾乎沒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顯降低。
當血液中進入少量堿時,此時血液中的h+與進入堿中的oh-? 結合成難電離的h20,當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時,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電離出h+來補充血液中減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顯升高。
正是因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會使血液的ph值不會因為少量堿、酸的進入而造成明顯升降。
〔小結〕略(黑體字部分)。
〔作業〕練習一二題。
1.d。? 2.c。? 3.d。
4.提示:因為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細胞代謝本質上是細胞內各種生化反應的總和。內環境為這些生化反應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條件。當內環境穩態保持正常時,細胞的代謝活動能正常進行;當內環境穩態失調時,細胞代謝活動就會受影響。因此內環境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拓展題
提示:當動物進食高濃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導致血糖濃度暫時升高。血糖濃度的升高會刺激機體加速分泌胰島素,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調節下,血糖濃度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具體調節機制可參考第2章有關血糖平衡調節的內容。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1.判斷
(1)×;(2)√;(3)×;(4)√。
2.選擇
(1)d;(2)d;(3)d。
3.畫概念圖
略
二、知識遷移
(1)水是良好的溶劑,為各種生化反應提供溶液環境;水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水在體溫調節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應的反應物;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等。
(2)說明健康的人體具有維持體內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應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物質,也可來源于其他物質在體內的轉化。
四、思維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統,主要由氧源(氣瓶)和供氣調壓組件、水升華器和水冷卻循環裝置、空氣凈化組件、通風組件、通信設備、應急供氧分系統、控制組件和電源、報警分系統、遙測分系統等組成。它能夠為航天員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裝內的壓力和溫度,清除航天服內c02、臭味、濕氣和微量污染等。這套生命保障系統與壓力服(給宇航員提供正常大氣壓)一起,在人體周圍創造適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氣候環境,有利于宇航員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四
課程標準中關于本節內容的具體標準是“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說明什么是內環境穩態。穩態概念是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塊的核心概念。搞好這一概念的教學,可以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穩態概念及穩態的重要性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由于這些內容都很抽象,學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難度,因而也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穩態調節機制在后面章節中要逐步展開、深化,在本節僅做簡要概述,以承上啟下,因此達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個人的健康都與內環境的穩態有關,幾乎所有人都親歷過諸如發燒等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通過學習有關內環境穩態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構建概念,經過思想認同強化自我保健的意識。
說明:本節內容的教學是按照教材順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課后實驗的模式。本案例的設計針對課堂授課部分。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課下完成調查。??? 上次課結束前布置作業: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完成“體溫日的變化規律”的調查。?學生體驗體溫的相對穩定情況。?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回答問題。
請同學匯報體溫調查的結果,并根據調查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溫變化有何特點?
2.不同的人(年齡、性別不同)體溫變化有何異同?
3.人體溫的日變化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有何差異?
總結: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處于動態平衡中。
講述:像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動態平衡稱之為穩態,內環境的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學生嘗試列舉事實。??? 體溫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證明體溫處于動態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內環境的ph和滲透壓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啟發學生思考回憶已有知識。?學生觀察,回答問題: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水的ph變化明顯。可見血漿ph處于動態平衡中。
下面我們首先來觀察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取甲乙兩個潔凈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hcl或naoh,搖勻后,再用ph試紙檢測。
教師展示實驗結果,提問:
甲、乙兩支試管在加入酸或堿后的ph變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說明人體內環境的ph處于動態平衡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的能力。?學生舉例說明:多飲多尿、輸液必須輸生理鹽水等。???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除溫度、酸堿度外,還有滲透壓,內環境的滲透壓是否也處于動態平衡中呢?請同學舉例說明。?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滲透壓的穩定。?學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夠準確,教師要及時補充。
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是如何變化的呢?
出示課本“問題探討”中的血液生化六項檢查化驗單。先說明各檢查項目與健康狀況的關系,然后提問: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這說明什么?
2.從化驗單上看,每種成分的指標是否正常?
讓學生學會閱讀化驗單;說明內環境化學成分處于動態平衡中。?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教師強調:(1)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并說明穩態概念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中的“科學史話”)。
學生邊展示、邊講解。
內環境穩態是怎樣實現的呢?
下面以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為例來分析。
請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課件或圖解,回顧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等化學成分的來源與去路。
說明這些成分要保持相對穩定,首先與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功能及細胞代謝功能的實現有直接關系。其次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有關。
學生利用自制課件講解,體驗成就感,鍛煉能力,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學生傾聽。
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
簡要介紹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過程,指出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后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學生舉例,如尿毒癥、糖尿病、高山缺氧反應、發高燒、嚴重腹瀉造成的脫水、酸堿中毒等。
請同學列舉幾個穩態失調的病例,說明癥狀和危害。在同學充分列舉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度的補充和修正。
為什么內環境穩態失調后,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引導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啟發學生思考,與生活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討論。
如何預防內環境穩態失調、保持機體健康?引導學生從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調節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環境。
具體如何做?學生討論,總結。
1.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防治環境污染。
2.加強自我保健,為機體保持健康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處于比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的人,更應注意自身保健,如邊防戰士注意保暖、煉鋼工人注意降溫、抗洪戰士注意補充水鹽等。了解這些知識后才能懂得如何關愛自身和他人。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通過討論,促進學生關注健康問題,強化自我保健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關于“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
(1)在此項調查中需要家長的協作配合。家長工作繁忙,教師有必要提前給家長發一封信,懇請家長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協助孩子完成這項調查活動。
(2)選擇好布置活動的時間。由于這項活動需要測量一日內7個時刻的體溫,應選擇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來完成。
(3)布置作業時應就體溫的知識和測量體溫的方法進行培訓。可參考下面的內容:人的體溫是指人身體內部的溫度,即內環境的溫度。由于身體內部的溫度不容易測量,所以臨床上常以口腔、腋窩和直腸的溫度來代表體溫。在本次調查活動中我們用腋窩溫度代表體溫。
(4)布置作業時要明確以下要求,即在進行這項活動時,不僅要完成體溫的測量,還要完成思考題的回答,為下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五
專題十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和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4.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一、相關知識
(一)基本概念
體液、內環境、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淋巴;滲透壓;穩態
(二)知識網絡
細胞
外液
細胞
內液
(三)疑難解析
1.內環境各組成之間的關系
內環境是細胞外液構成的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體內細胞和內環境之間可以進行物質交換。血漿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都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間隙形成組織液,絕大部分組織液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又回到血漿中,小部分組織液可透過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經淋巴循環到達左右鎖骨下靜脈回到血液中。
2.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
體液的各個部分之間既是彼此隔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細胞浸浴在組織液中,在細胞內液與組織液之間只隔著細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夠透過細胞膜的物質,都可以在細胞內液與組織液之間進行交換(如圖)。在組織液與血漿之間只隔著毛細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都可以在兩者之間進行交換。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因此,人體內的細胞就可以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之間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了。具體地說,就是由呼吸系統吸進的氧和 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先進入血液,然后再通過組織液進入體內細胞;同時,體內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進入組織液,然后再進入血液而被運送到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排出體外。由此可見,體內的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可見,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的四個系統是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系統。 但其他各種器官、系統與新陳代謝也都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內分泌、神經系統對新陳代謝起著調節作用。
3.內環境穩態與健康
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溫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由于內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的各種反應出現紊亂,于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主要癥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被破壞后機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
缺鈣會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由于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癥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生;血鈣過高會引起肌無力等癥狀。
三 考點例析
例1.(xx年高考廣東、廣西卷)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
b. 內環境穩態是由體內各種調節機制所維持的
c.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
d. 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
[分析]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不是恒定不變的。穩態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答案] c
例2.(06上海卷)哺乳動物肌肉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環境是
a.血液????b.體液????c.組織液????d.細胞內液
[分析]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肌肉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因此肌肉細胞與組織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答案] c
四? 自我檢測
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影響穩態的因素是??????????????????? (?? )
a.溫度 ??????? b.酶??????
值???? ?? d.滲透壓
2.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遭到破壞,必將引起?(??? )
a.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 b.兒童患佝僂病
c.細胞代謝紊亂????????????????? d.成年人患肌無力病
3.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人體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間
b.血液中乳酸過多時,就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過多會刺激神經中樞,促進呼吸活動將co2排出
4.長期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降低.會引起水腫,這是因為 (??? )
a.血漿滲人組織液的速度降低???????? b.組織液回滲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環受阻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屬于細胞內液
b.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屬于細胞外液
c.汗液、尿液、淚液屬于細胞外液,消化液屬于細胞內液,四者均屬于體液
d.淚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們來源于體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細胞內或內環境中,故它們已不屬于體液(既不是細胞內液.也不是細胞外液)
6.下列各項中,能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的實例是? (?? )???????????
a.精子進入輸卵管腔內
b.牛奶被飲入胃中
c.氧進入血液中的紅細胞里
d.胰島素被注射到皮下組織中
7.維持內環境穩定有關的生理活動是??????????????????????????????????? ()
a.劇烈運動時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時尿量明顯減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復正常
d.炎熱的夏天,人體內產生的熱引起發汗而使體溫不至于上升
8.下列有關穩態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穩態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運行
b.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
c.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生
d.當血液的成分穩定時,人一定不會發生疾病
9.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必須經過的系統是??? (? )
①消化系統? ②呼吸系統? ③神經系統? ④泌尿系統?
⑤循環系統? ⑥運動系統? ⑦生殖系統? ⑧內分泌系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10.下表是被測試者血漿、腎小囊腔、輸尿管中p和q兩種物質的濃度,據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質?(??? )
血漿?腎小囊腔?輸尿管
p?0.03?0.03?2
q?0.1?0.1?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質????????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質??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1.與人體新陳代謝有直接關系的四大系統是①消化系統② 呼吸系統③排泄系統④生殖系統⑤運動系統⑥循環系統⑦神經系統????????????????????????????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 ? d.②④⑤⑦
12.下列關于細胞或生物體完成正常生命恬動所處的環境描述,錯誤的是??? (? )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體內環境就就能進行旺盛的新陳代謝,增殖后代???
b.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細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環境等外界環境中,可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c.魚的心肌細胞處于內環境中???
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細胞才能完成增殖
13.根據下面人體體液分布及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問題:
(1)水由消化道進入a,即過程b
是以 ___ 方式進行的。
(2)人體細胞的內環境包括圖中的??? (只寫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 的形式進入消化道。
(3)a中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除圖中表示的外,還應有?????? 。a和b的交換是通過_____________進行的。
(4)過程d和e物質交換方向的不同處在于:前者?????????? ,后者???????? 。
(5)過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 作用。
(6)e與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14.根據下述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xx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氣溫高達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歲
的趙某卻在玉米地里鋤草。當天晚上家人沒有見到他。當在玉米地發現他時。他己經死亡多時。據估計,趙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 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發后,天氣十分炎熱,高某連續不斷地以純凈水解渴。后來他感覺到四肢發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壓下降,接著就不省人事,昏迷了過去。后被人送到了醫院,診斷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兩種情況都發生在???? 天氣。在這種天氣狀況下,人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
(2)據估計,趙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高某身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關系是???????????????? 。
(3)趙某和高某的身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都遭到破壞。趙某被破壞的內環境因素是?? ,它的變化趨勢是???? ;高某身體被破壞的內環境因素是?????????? ,這些因素的變化趨勢是?????????? 。
(4)下列曲線能夠反映高某體內的水的絕對含量(a)和相對含量(b)變化趨勢的是?? (??? )。
(5)下列曲線能反映高某和趙某內環境滲透壓變化趨勢的是? (??? )
(6)高某的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的變化趨勢是?????????????? 。
(7)高某血壓下降的原因是??????? 。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覺到口渴,原因是???????????????? 。
(8)趙某的死亡說明???????????? 。
15.(廣東)下圖是胰腺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a液為????? ,b液為?????? ,c液為?????? ,三者共同構成了胰腺組織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這個液體環境稱為??????? 。
(2)co2不從毛細血管進入胰腺組織細胞的原因是????????????????????????????????????
。
(3)胰腺組織細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島素,其中??????? 可進入血液.參與物質代謝的調節。如果該物質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濃度升高,導致????? 病的發生。
16.下圖為高等動物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結構的名稱:
a?????????????? ;c??????????????? 。
(2)寫出下列液體的名稱:
a????????? b???????????? ;c???????????? ;d???????????? 。
(3)寫出e???????? 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
(4)用簡式表明a、b、c、d之間的關系:?????????????????????????? 。
17.如下圖表示甲、乙、丙3種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環境條件一定時,實驗條件下不斷改變海水鹽度.它們血液濃度的變化情況(已知天然海水的濃度是o.5 mol?l-1。)。
(1)滲透壓調節能力量差的是???? 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 蟹。
(3)在鹽濃度比天然海水還低的海水中.才能發揮調節能力的是???? 蟹。
18.下圖是人體某局部組織的模式圖,圖中箭頭表示物質的交換方向,a、b、c表示結構,a、b、c、d表示液體。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a—d中,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圖中a—d中,o2濃度最高、最低的分別是__________。試寫出人體內利用o2并產生co2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況下,抗體主要分布在圖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發生過敏反應時,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強。
(5)試以簡短語言概括a與人體外界環境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
參考答案:
1.答案b,提示:本題考查影響穩態的因素,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表現在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三個方面
2.答案c,提示:考查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答案a
4.答案b,提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降低,組織液通過滲透作用回到血漿和淋巴的速率降低,導致組織水腫。
5.答案d,提示:考查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范圍。
6.答案d,提示:進入內環境主要是指進入血漿、組織液和淋巴。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o答案d,提示: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中的葡萄糖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漿中。因此葡萄糖在輸尿管中不存在。
11.答案a
12.答案a,提示:艾滋病毒是不具有獨立代謝能力的一種生物,只有寄生在細胞內才能夠增殖,內環境只是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
13.(1)滲透??
(2)a、b、d;消化液?
(3)皮膚? 毛細血管壁??
(4)雙向? 單向?
(5)滲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質
14.(1)高溫? 出汗?
(2)產熱多于散熱? 基本平衡??
(3)體溫逐漸升高水鹽平衡鹽減少,滲透壓降低?
(4)a?
(5)a?
(6)下降?
(7)內環境滲透壓降低引起的失去水和鹽的比例相同?
(8)機體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5.(1)組織液 血漿 淋巴 內環境?
(2)毛細血管內co2濃度低于胰腺組織細胞中co2的濃度?
(3)胰島素? 葡萄糖? 糖尿
16.(1)消化系統 泌尿系統及皮膚?
(2)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淋巴?
(3)淋巴細胞???? 淋巴?
⑷??
17.(1)乙?
(2)丙?
(3)甲
18.(1)a?
(2)d、a
c6h12o6+6o2+6h2o 6co2+6h2o+能量?
(3)d、b?
(4)a?
(5)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六
輔導教案
導學誘思
一、動物必須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
1.單細胞動物的物質交換
與外界環境直接交換。
2.多細胞動物的物質交換:間接交換
(1)細胞與細胞外液直接交換
思考:不經常參加勞動的人,偶然一次用鐵锨長時間勞動,會發現手上起了很多泡,那么泡內的液體是什么?來源如何?時間長了,泡就逐漸消失,泡中的液體到哪里去了?
提示:泡內的液體是組織液。它是由毛細血管內的血漿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形成的。時間長了,過多的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漿,還有一部分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淋巴。
(2)細胞外液通過各系統協作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內環境
(1)概念:血漿、組織液和淋巴這三部分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因此又叫細胞外液。
(2)穩定的意義:內環境相對穩定是細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條件。
二、穩態
1.概念
通過調節反應形成的動物機體內部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穩態。
2.穩態的內容
(1)體溫恒定。
(2)氣體平衡:維持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血糖平衡:保證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能量的供給。
3.穩態調節
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各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實現內環境穩態。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內環境
對于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下關系:
(1)內環境與體液的關系
細胞外液即內環境,是指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內環境的“內”是相對于外界環境而言的。
(2)內環境各組分的物質交換過程
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只隔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毛細血管壁,毛細血管壁具有較高的滲透性,當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物質(如血漿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質(如葡萄糖、無機鹽、氧氣等),都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流入到組織間隙中,形成組織液。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以后,大約90%的組織液又可以滲回毛細血管,同時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和co2等也運回血液中,廢物和二氧化碳最終通過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排出體外。其余大約10%的組織液則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毛細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內的淋巴流動是單向的,淋巴通過淋巴循環,最后在左右鎖骨下靜脈處進入血液循環。
探究二: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
人體的絕大部分細胞是不與血漿直接接觸的,因此,這些細胞與毛細血管中的血漿不直接進行物質交換。但是,人體的絕大部分細胞浸浴在組織液中,細胞內液與組織液之間只隔一層細胞膜,于是,水分和一切可以通過細胞膜的物質,就在這兩部分體液之間進行交換;細胞所需要的氧氣等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組織液。由于組織液不斷地形成,以及組織液不斷地回流入血液,為細胞不斷地提供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運走代謝廢物。細胞與內環境之間就是這樣進行物質交換的。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環流動,一方面溝通著人體各個部分的組織液;另一方面與肺、腎臟和胃、腸等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才能使人體細胞通過內環境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從物質在體內的運輸和交換過程可以看出,血液循環正常地進行,就可以避免內環境中物質因不斷地被細胞利用而耗竭,從而有助于維持內環境成分的相對恒定,這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血液循環一旦發生障礙,就會影響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嚴重時可以危及生命。
探究三:體內細胞與外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
體內細胞是通過內環境與外環境發生物質交換的。我們所吃的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吸收進入循環系統。這些營養成分溶解于血漿中,隨血液循環運輸到身體各部分的組織器官,被組織細胞利用。外界空氣隨著吸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肺泡壁很薄,外面緊緊纏繞著的毛細血管的管壁也很薄,它們都只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此時,肺泡里的氧氣可以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然后隨血液循環運輸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被組織細胞利用。外界環境中的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就是這樣被組織細胞吸收的。
組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人體內多余的水、無機鹽以及尿素、尿酸、co2等對人體細胞有害的物質,通過細胞膜進入組織間隙的組織液中,然后擴散進入組織里的毛細血管或毛細淋巴管,進入循環系統。當血液流經肺泡壁外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此時,肺泡縮小,通過呼氣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當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多余的水分、無機鹽和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通過排尿排出體外。這些代謝廢物也可通過皮膚排汗排出體外。
從以上可以看出,消化系統所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呼吸系統所交換的氧,都要經過循環系統才能運輸給體內的所有細胞;而體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也要通過循環系統運到排泄系統,排出體外。由此可見,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排泄系統,這四個系統都與人體細胞的代謝有直接關系。通過這四個系統的密切協作,人體的每一個組織細胞就可以與外界環境發生物質交換了。而這四個系統的密切協作,是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完成的。
探究四:關于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1)神經調節:調節的主要方式,如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
(2)體液調節: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co2、h+等在體液傳送下對機體的調節,其中主要為激素調節。
(3)免疫調節: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來異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題例領悟
【例題1】下列有關穩態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穩態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b.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生
d.當血液的成分穩定時,人一定不會發生疾病
解析:機體的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細胞功能的正常進行需要穩態,所以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遭到破壞時,細胞代謝會發生紊亂,并導致疾病,但發生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血液成分不穩定引起的。
答案:d
領悟
穩態是人和動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例題2】廣東卷,12? 根據下圖判斷,正確的描述是(?? )
①對于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過程a較過程b和c更為重要
②組織液中的co2有害無益
③組織液中的物質是有變化的
④過程b或c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圖中a、b、c分別表示血漿、組織液、淋巴,它們都是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對維持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組織液中的二氧化碳對維持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調節內環境的ph,刺激呼吸中樞引起呼吸反射,排出內環境中過多的二氧化碳。組織液的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組織液的回流有兩條途徑:一是進入毛細血管;二是進入毛細淋巴管。哪一條途徑阻塞都會引起組織水腫。
答案:d
領悟
內環境是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的;內環境的ph是由血漿中的緩沖對調節的;組織水腫的原因有血漿蛋白過少、組織液中代謝產物過多、毛細淋巴管阻塞等。
【例題3】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由于(??? )
a.肺能及時地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b.腎臟能及時地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c.消化道和肺能及時地從外界吸取營養物質和氧
d.在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共同調節作用下,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的結果
解析: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及時地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和氧,并及時地排出體內的各種代謝廢物等生命活動,從而保持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相對穩定。
答案:d
領悟
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是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形成的調節網絡。
課堂反饋
1.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是由循環系統運到(??? )
a.泌尿系統???????????????? b.泌尿、消化系統
c.泌尿、消化、呼吸系統???? d.泌尿、呼吸系統和皮膚
解析: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通過三條途徑:一是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大量的水、無機鹽、尿素等;二是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一部分水和二氧化碳;三是還有一部分水、無機鹽通過皮膚排出體外。
答案:d
2.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內環境分別是(??? )
①血液和組織液? ②血漿和組織液? ③淋巴和血漿? ④淋巴和組織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內環境是指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也叫細胞外液。根據內環境的定義可知,毛細血管壁細胞外的液體是血漿和組織液,而毛細淋巴管壁細胞外的液體是淋巴和組織液。
答案:c
3.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是(??? )
①血漿、組織液和淋巴? ②血紅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島素? ④激素、遞質小泡和氨基酸[高考資源網]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在內環境中包含各種化學物質,如激素、葡萄糖、co2和胰島素,以及氨基酸、水、各種無機鹽等。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結構成分,遞質小泡是神經細胞的結構,不屬于內環境。
答案:a
4.血漿中的水來自(??? )
a.組織液??? b.消化道、組織液、淋巴??? c.淋巴、組織液??? d.血漿、消化道
解析:本題考查內環境的成分——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同時還考查營養物質的吸收這一內容,如對水被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后進入血液考慮不到,就會漏掉消化道這一主要來源。
答案:b
內環境的概念 內環境循環三角圖篇七
學習目標: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3.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學習重點::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1.做課本第7頁的調查然后回答課本上的問題:
結論:正常情況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體溫不同;同一年齡同一性別的同學體溫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內的體溫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會超過1度;盡管外界氣溫變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體溫始終接近________。
2.穩態的定義:?????? 機體通過???? 作用,使各個????????? 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 狀態。
3.穩態的特點:(1)穩態不是????? 不變,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 變化;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 內。? (2)不同的個體存在????? 。
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1、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人體各?????????? 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
2、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呢?
○1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推測,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了穩態的維持機制的經典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認為,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穩態就是穩定不變的狀態嗎?內環境的穩態會不會出現失調的情形呢?
(閱讀第9頁的內容,回答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環境變化太劇烈,或自身調節出現障礙,穩態就會被________。
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其代謝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適宜的范圍內,酶才能正常的發揮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給機體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內環境中過多的代謝產物如尿素等會使機體內環境遭到________。如果內環境遭到破壞,細胞代謝就會________。因此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________。
小結:內環境穩態的實質:
(1)穩態不是絕對穩定而是相對穩定。
(2)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動態的穩定。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直接相關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
起調節作用的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四、課堂鞏固練習???? 1、維持血液ph恒定的緩沖物質?? d?????????????????????????????????????
a.都是由強酸和強堿鹽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堿鹽組成的
b.c.都是由強酸和弱堿鹽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強堿鹽組成的
2、下列哪項敘述適于描述穩態的生理意義?? d??????????????????????????
a.使體溫維持相對穩定?????? b.使內環境的滲透壓維持相對平衡
c使體液的ph值維持相對穩定d.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下列有關穩態生理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穩態有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b當穩態遭到破壞時,可導致疾病發生
c.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d.當血液成分穩定時,人一定不會發生疾病
4、下列有關穩態的實質敘述中,正確的是:? d????????????????????????
a.穩態是機體通過消化、呼吸、循環、泌尿這四個系統的協調活動來維持的;
b.穩態是機體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 ,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來共同維持的;
c.在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是保持不變的;
d.在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經常處于變動之中,但都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
5、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葡萄糖以自由擴散方式從消化道腔進入內環境
b.h2co3/nahco3對血漿ph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
c.內環境的溫度隨氣溫變化而變化?? d.人體的內環境即體液
6、高等動物和人的內環境必須保持相對穩定,下列各項生理活動,與內環境的穩態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b??
a.通過汗和尿排泄廢物??????? b.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c.血液運輸氧氣和廢物??????? d.血漿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會使呼吸加快
7、細胞內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需要的重要條件是 c???????????????????
a.血液酸堿度的穩定??? b.內環境理化性質的變化?
c.酶和穩態??????????? d.溫度和滲透壓的不斷變化
8、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遭到破壞,必將引起 c???? a.酶促反應速率的加快??? b.兒童患佝僂病
c.細胞代謝紊亂????????? d.成年人患肌無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