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篇一
1、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層次,體會并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熏陶。
2、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和格言。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學習本文合理的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條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方法,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面對生活。
學習本文合理的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條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方法,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精神的主旨,仔細體會演講與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多媒體
:啟發、合作、探究
課時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正面臨著對未來職業的抉擇,你會選擇哪種職業呢?
生:……
師:板書課題
學生介紹,教師出示補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為學生所做的職前演講。
1、字詞積累
征引 旁騖 褻瀆 敬業樂群 斷章取義
不二法門 言行相顧 強聒不舍
2、通過預習知道作者以敬業、樂業為話題,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先說“有業之必要“然后再說“敬業”“樂業”。
3、尋找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1、速讀課文,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業?
作者所說的業不僅僅指的是職業,他認為凡是做事情都是業。
2、什么是敬業呢?
專一于某種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①師引導生繼續找句子
②繼續引導學生找出相關事例
③引導生分析:覺得第七自然段中說的“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這也是在闡述敬業的含義。
3、什么又是樂業呢?
能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領略到趣味。
1、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呢?結合“學習”是我們學生的“職業”這個實際,深入解讀,談談感受 。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進行自省式閱讀,鼓勵“有獨特見解”“進行個性化表達”)
2、仿寫練習
以“樂學之必要”為論點,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寫一兩段文字。
1、反復誦讀課文。
2、摘抄文中經典語句、格言。
梁啟超
提出論點:我確信“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論述“有業”的重要性
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 論述“敬業”的重要性
論述“樂業”的重要性
用“責任心”和“趣味”勉勵人敬業樂業
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篇二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 據。
3、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4、 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朗讀課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四、預習提綱:
1、 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
2、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由一幅漫畫導入(老師先板畫,后結合著漫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他們中的一位是以勞動為快樂,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造財富為快樂,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可貴的敬業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教我們“敬業”與“樂業”的文章。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
1、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① 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
②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試著學著有感情地朗讀(誦讀)。
(師范讀課文后,生自讀,然后師指名學生表演朗讀,其余學生評議。)
點撥:教師要做朗讀指導。如:語調、語勢、語速,語氣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從老師的朗讀中體會到了什么?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觀點及論證思路
① 學生自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看法的語句。
(師引導每個學生動起來,去找去圈點勾畫,師抽查幾名同學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讓同學獨立解決,2分鐘后各組長組織同學交流得出答案,然后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③ 請學生速讀課文,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說說這樣分的依據?
(生獨立思考4分鐘,四人一組討論,然后試著把結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點撥:理清思路是閱讀文章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本文共九段,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
生帶著問題再次朗讀課文,問題如下:
(讓一二組的同學帶著第一個問題;三四組的同學帶著第二個問題,去自由讀文,獨立思考5分鐘后,各組長就本組問題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1、 反思自己在學業中的種種態度和做法,談談學習本文后的啟發。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現象?請把你的感受和觀點寫一寫。
這一節課,我們的學習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怎樣層層深入地論述自己的觀點。
附板書
1、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據。
2、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3、 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一) 初步理解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論據。
1、 生分小組聲情并茂地朗讀這篇課文,試找出并積累幾條自己認為論述敬業與樂業最精彩的警句。讀一讀,體會一下。(引導學生體會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2、 同桌合作,邊讀邊找邊想:
(引導學生體會舉事例的論證方法)
(生獨立思考3分鐘后,各組長就問題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
(二) 理解積累相關詞語、經典語句、格言。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
2、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按照“我欣賞______,因為它具有_______美,體現在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交流發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點撥:文學的審美是一種個體化的活動,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用自己的思維去考慮,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三) 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問題:①如果有人問你:“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你怎么回答?
②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③你該做哪一種勞作呢?
④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⑤不愿做逃得了嗎?
(同學們獨立思考2分鐘后,各組長組織同學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舉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學成果。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 文中說“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
(引導學生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如果你的好朋友學習不專心,有較強的厭學情緒,你怎樣用梁啟超文中的觀點來勸導朋友?請寫下你想說的話。50字左右。
通過本文,作者告誡人們:對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從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附板書
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篇三
第二要樂業。“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是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起到咽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14.選文中,作者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觀點?(2分)
15. 從內容和表達兩個方面看,選文開頭寫作者和某人的對話有什么好處?(4分)
16.選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一例分析。(3分)
17.結合文段內容和自己的體驗,說說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樂業。(3分)
14.答案:針對“做工苦”提出“要樂業”的論點。(如答“針對‘做工苦’提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的論點”也可給分)
評分:本題2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內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說明的道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表達上:采用對話方式親切平易,如話家常,便于交流,容易產生共鳴。
評分: 本題共4分。每個方面2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第一問: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 第二問示例:①舉例論證:舉兩等苦人的例子,論述“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的道理。②引證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話,論證“樂業的重要性”。③對比論證:先從反面論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從正面闡述什么職業都有樂趣。
評分:本題共3分。第一問2分,答出其中兩種即可。第二問1分。
17.答案:不畏勞苦;要善于在勞苦中尋找快樂;要全身心投入到職業中,在奮斗中增加快樂的分量;干一行愛一行,以此為樂等。
評分:本題共3分。答出3點得滿分,答出2點得2分,答出1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篇四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1: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強調語文個性就是強調學生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獨立價值和獨特感受”。要做到這一點,語文教學就必須從情感體驗上做文章。語文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打造高效課堂的觀察點定為: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在執教《敬業與樂業》的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讀什么。我先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學中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選擇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出講演詞的味道來。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快樂。
(1)誘發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講演詞的口語化體現在什么地方?那些語句是關注了聽眾的情感等類似的問題使學生對文章的深層次的閱讀,加深體驗;也使學生在感悟后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加學生對議論文的理解。
(2)創設“生疑”情景,培養善于爭論的能力。
爭論的基礎是不同觀點之間的交鋒,讓學生在爭論的同時引發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并可以演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在實施的過程中,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說得不充分,有的學生在選擇事實論據不當,也沒有及時糾正,顯得很草率了,實屬一大遺憾!
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他們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傾向去解什么叫有業、敬業、樂業。從而,樂于學習,干一行,愛一行。
總之,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自身的多方面真實的體驗中才能不斷積蓄,最終在積蓄的各種體驗中真正拓展、升華、飛躍。
九年級語文敬業與樂業篇五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并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倡“手腦并用”“雙手萬能”,著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系,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⑴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⑵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
⑶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⑷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后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說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
第8段,論述“要樂業”。
第9段,歸結全文。
〖教學內容要點〗
1、分析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是如何統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總結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2、要求學生能根據論據找出論點,根據論點找出論據,從而認識課文中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這是確立全文論點的基礎。第2段,共3句話,第1句和第2句是轉折關系,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這是提出本層的分論點,第3句和1、2兩句是因果關系,說出先談“有業”的原因。第3段,說明無業的害處,這是先從反面論述。課文先引兩句孔子的話作理論論據,然后再簡單評述。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正面論述,與第3段形成對照。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屬事實論據。第5段是作者的具體論述。有了第3、4兩段的對照,本段作者的說理就顯得十分自然。文中的兩個“簡直”以及“徹底”“萬不能”等詞語,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態度,具有不容置辯的力量。本段結尾處限定論述范圍,轉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論,又不致使人誤解。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第6段,先開門見山提出本層中心,顯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層展開論述:①先解“敬”字含義,引朱子的話來解釋。②再講為什么可敬,以設問方式展開論述。課文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作例子,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為進一步論證“敬業”打下基礎。③贊美敬業的人。第7段,以設問的方式把論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實于自己的職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論述,也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論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國學者的著述,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同的行為,把“敬業”解釋得十分形象具體。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這一層先從反駁“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與“樂”的不同態度展開論述。論述了怎樣理解“苦”,指出應當從“苦”中找出“樂”,批評了“無業游民”和“厭惡自己本業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再具體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奮斗前去”,“比較駢進”,“省卻煩悶”,引導青年人確立“樂業”思想,鼓勵青年人去過有價值的生活。
啟發學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論證思路列表分析。
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課文論據豐富多樣,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事實論據,包括所引的各種事例,有的詳細敘述,有的簡略提及,最簡的甚至只有一句話。哪些該詳,哪些該略,全看論證的需要而定。這類論據是使論點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據,所以必須真實可信,充分確鑿。
第二類是理論論據,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論、俗語格言等,因為提出言論的這些名人有一定的權威性,俗語格言被人們普遍認可,所以這類論據也就有比較強的說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