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一
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說,他做過這樣兩個夢:要在超級大的水稻下乘涼,還有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飽飯。
國家給他好多好多或者上億萬的錢,袁隆平爺爺他什么東西都不要,他只要全世界都能吃上米飯。因為袁隆平爺爺以前也餓過肚子,在袁隆平爺爺以前年輕的時候,他看見過許多挨餓的人。所以袁隆平爺爺以前每天在研究雜交水稻,所以今天我們才有可口的米飯。
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爺爺的'刻苦鉆研科學的精神,為人類創造幸福生活。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二
袁隆平爺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了解決我國人民的吃飽飯問題,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水稻。
袁隆平爺爺對工作無比的認真的,他不管是風雨,還是雷電交加,他都會去看望水稻,因為他想知道這些水稻擔受多大的風雨。他的摩托車也不知道摔壞了多少輛,他也毫不在意,因為他時刻惦記著我們吃飽飯的問題。
袁隆平爺爺還是一個可愛,富有愛心,和葛可親的人。可愛是,他每次成功,突破難關時,他總會像一個孩子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時那樣開心。富有愛心是從他幫助了無數人的解決溫飽問題。有人說,如果申請專利,袁隆平爺爺將是世界首富。和葛可親,他是一個對別人只有關心、溫暖,從不要求什么,也沒什么架子。
據說,素隆平爺爺有一對孿生孫女,袁爺爺則喜歡把名種零食藏在屋子里的每個角落,然后讓孫女去找,老爺子真是童心未泯,我想這也是袁隆平爺爺之所以長壽的真正原因吧!
可惜的是,他在20xx年5月21日因病逝世。他的死,讓我們的心如同晴天露霧。袁老罵鶴西歸,留下未竟的愿望——禾下乘涼夢。
袁老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恩人,是我們永遠無法遺忘的人。袁爺爺放心走好,您的科研團隊會繼承您的遺志,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謝謝您,袁隆平爺爺,感謝您為我們的溫飽而做出無比卓越的貢獻。感謝有您——袁隆平爺爺。希望你在天國過的無比自由,快樂,一切安好!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三
“我年齡90歲,卻有著80歲身體,20歲心理”這句話出自于袁隆平爺爺口中,袁隆平爺爺是我最崇拜一個人,因為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然而,就在星期六下午,一個驚人消息傳開了,那就是——我們可敬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聯合國為中國送食物中26年,就是他為這件事畫上了完美句號。聽老師說,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是在城市里長大,而他大學畢業之后,要去農業干活,但是他爸爸媽媽都不同意,最后經過袁隆平爺爺好說歹說,終于說服了他爸爸媽媽。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受了無數次失敗,就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一場大雨拔光了他秧苗,要不是在偏僻地方發現還有完整五株秧苗,那他工作就算是前功盡棄了。又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他所在位置又發生了7。7級大地震,所有人都勸他趕快離開,但是他卻說“我實驗田在這里,我秧苗也在這里,所以我不會離開。”在地震時候,他竟然搭了個帳篷搭在了秧苗田里,最后總結出了雜交水稻培育過程。所以它被命名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為什么袁隆平爺爺造成了這么多次失敗,他還不放棄呢?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兩個夢,在鼓舞著他。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他底秧苗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把那么大,鼓勵兒則像玉米那么大,他正在他助手在這下面乘涼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想如果雜交水稻面積等于半個地球陸地面積,那么,至少還會多養育4~5億人口。就是這兩個夢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不放棄勇氣。
當星期六上午,我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之后,整個人仿佛都癱瘓了,心都快要碎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像他這樣無數精神多該值得我們學習呀!所以,我們以后一定要吃光盤子里每一粒米,來紀念我們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四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國家正式宣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你一定聽過這個名字,但你可能還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離不開袁隆平爺爺的功勞,他在病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天氣,因為天氣的好壞會影響田地的生長。因為中國世界人口暴增,糧食也漸漸供不應求,袁隆平爺爺曾立下誓愿,他不會讓每一個中國人餓肚子,如今每年的糧食產量高達5億。
袁隆平爺爺為人樸素,從不擺架子。他會在下雨天騎電動車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塊錢的地攤貨,他做事從來不大肆宣揚,他的孫女曾說根本不知道爺爺是干什么的,因為爺爺看上去像個農民。有記者曾經采訪,問袁隆平爺爺有沒有人把他認成農民,袁隆平爺爺是這么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覺得我像農民,這樣不更好嗎?我本來就是一個農民!我并不感覺羞恥。”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這么多水稻肯定有上千萬的收入吧,其實并不是,袁隆平爺爺曾表明過,自己也有工作,一個月收入也才6000。袁爺爺種植水稻并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每一位中國人能夠吃飽飯。
袁隆平爺爺兩次登上熱榜,第1次竟然只是因為他買了兩部手機,有一輛豪車和一棟別墅。人們只看到了他做了這些,并不知道這兩部手機加起來才幾千,其中一部還是用來送給助理的。也并不知道爺,爺擁有的并不是豪車,只是一輛國產代步機。別墅呢是國家獎勵給他的!是爺爺應有的獎勵!這棟別墅最后給改裝成了水稻種植公司。就是因為這些,爺爺在網上受盡了謾罵!現在想想真是可笑!向袁隆平爺爺默哀!
袁爺爺,人們永遠會將你銘記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會被世人遺忘!
今年5月22日,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日子。一代巨星隕落。因為他我們不用擔心挨餓,因為他我們不用叫苦連天。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他從19歲就開始學習農業,直至現在都一直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十分巨大。當時袁隆平爺爺是一名中學的教師。他發現水稻長得又大又好,就決定培養雜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對,因為水稻自身的花就不容易雜交,但是袁隆平爺爺堅持下來,將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袁隆平爺爺堅持不懈,將無變成有,將弱變成強。他讓饑餓的全中國人吃上了當時珍貴的糧食。是他這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得出的結果,所以我們中小學生應該學習袁爺爺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確認這一消息后趕緊打聽是誰,這時有人就說了,這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們睜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的樣子,這些這些案例給了那些嘲笑中國培養雜交水稻的那些國家,一個有力的回擊。袁隆平爺爺,還有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可見袁隆平爺爺的付出對全世界人類都有好處,在2019年的時候,袁隆平爺爺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勛章。袁爺爺91歲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爺爺起床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所有人來學習。袁爺爺的夢想我們會繼續接力下去。讓我們隨著袁爺爺的夢想,繼續堅持下去!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五
想必大家應該知道袁隆平爺爺吧,為我們中國水稻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為我們的中國事業成就了輝煌,讓我們中國人再也不受挨餓了。可是在近日周六5月22日的下午13:07。就在這時,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水稻之父袁爺爺就這樣永遠地永遠地在我們身邊消失了,所有的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
5月24日的今天上午為袁隆平爺爺開了一次追悼會。所有在長沙的人們都追著追悼袁隆平爺爺的車。所有的人都在喊著袁隆平,爺爺,你一路走好,水稻之父,希望您在天堂過得好……等各種送別語言也出現在了長沙的大街中。所有的人排成了一條條的長龍,緊跟著跑了起來,追著前面的車。所有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袁隆平爺爺的離去讓我們十分的難過。可是又能怎樣呢?我們只好把袁隆平爺爺的事業發展得更好,讓袁所以少先隊員們讓我們致敬袁隆平爺爺。隆平爺爺在天有靈會得到一些欣慰吧。我們也要像袁隆平爺爺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袁隆平,爺爺研究水稻已經有好幾十年了,他從19歲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路。最后越來越成功。他的精神使中國發展的了現在。袁隆平爺爺對這個社會的貢獻是多么的偉大與無私啊,他把自己一生的時間全部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之中。他是多么偉大啊,所有中國人都將記住這個偉大的人,袁隆平爺爺,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時候,當我們得知了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應該都是悲痛,難受吧。或許有的是被驚了一下,可是我們又該如何報答袁隆平爺爺為中國做出的貢獻呢?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非常的渺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我相信袁隆平爺爺一定會在天非常的欣慰。所以少先隊員們讓我們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偉大的人物,袁老。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自己的學習之路,為中國的事業做出很多的貢獻,中國發展的更好,不再被其他國家的人們嘲笑。當然袁隆平爺爺是個很普通的人,但他從事的卻很偉大。我們一定要尊重這位偉大的先人。向他致敬!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不會辜負您的希望,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會堅持下去您這份研究的,讓中國水稻發展的更好。
“穿梭在田間壟畝,凝視著子孫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歲高齡締造出一派綠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個“頑愚”的癡者,把一生奉獻給人類的溫飽;在貪閑的世間甘愿做一個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這樣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飄香中,讓自己成為一個傳奇。”這是國家給袁老的頌詞,也是袁老的生平事跡,可誰又想到這樣一位“國寶”級的傳奇之士,在5月22日13點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當時美國和日本的雜交水稻都失敗了,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雜交水稻能夠成功,袁隆平老爺爺頂著輿論的壓力,在歷經13年后,終于成功選日出雜交水稻新品種。直到2004年,全國20%的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老爺爺的雜交水稻技術,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2017年,袁隆平老爺爺領導的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海水稻測產成功;2018年袁隆平老爺爺領導的團隊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成功;2019年,袁隆平老爺爺超級稻“超優1000”,在重慶大足區市政成功,平均每畝產達903.9公斤。袁隆平老爺爺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盡管她早已名滿天下,但他仍為“禾下乘涼夢”而努力著。
緬懷袁隆平老爺爺,愿袁老在天之靈一切安好。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六
作者:周一平
昨天,下課之后,媽媽告訴我袁隆平爺爺逝世了。我聽到這個消息趕緊飛奔回家,打開百度,映入眼簾的都是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突然,聽到了一聲響雷,接著一場大雨悄悄襲來。我突然想到,袁隆平爺爺今天離開了我們,我想這可能是老天爺在給袁爺爺默哀吧,連老天爺都流下了淚水。
袁隆平爺爺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他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
袁隆平爺爺還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試驗田里的超級水稻長的像高粱那么高,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夢;第二個夢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始終都在努力使我的夢想成真,也希望與你們共勉,來共同實現這兩個夢想。這些夢想都通過畢生的研究實現。
再想想他摸一下豪車,住進大別墅,用兩部華為手機都會被那些鍵盤俠們攻擊。別墅、豪車等都是他應得的,他讓全世界人民吃飽飯,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水稻都是他培育出來的。我認為袁隆平爺爺沒有錯,但是錯就錯在讓他們吃的太飽了。
我們都聽說過袁隆平爺爺,他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就因為有了他的付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全都灑在了雜交水稻之上,才有我們現在的糧食。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出生于x,祖籍x省x市德安縣,以前我們的糧食非常的少,以至于我們的廣大人民經常挨餓,這時候袁隆平爺爺就看不下去了,進入了雜交水稻專業,開始為新中國雜交水稻奉獻了一份有力的力量。
說起袁隆平爺爺,我就想起了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爺爺的身軀也經歷了饑餓的痛苦,袁隆平爺爺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開始研究水稻,決心為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力量,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眾多個人的力量加起來那么一定會創造奇跡,袁隆平爺爺一個人為祖國貢獻了那么大的力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的那一瞬間,我淚崩了,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就沒有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今天,向袁隆平爺爺致敬!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七
稻田忠實的守望者——哀悼袁隆平爺爺!
稻香萬里,四溢余香,在這片名為中國的土地上,永不彌散。
默默無聞,一生奉獻,您的身影也永遠映在藍天之下的稻田之中。——前言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微風撫過,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彎下了腰,他們在鞠躬,為他們的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世間一切的稻苗都隨風飄起,恭送這位偉人的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對于袁隆平爺爺的印象,只限于圖片和視頻之中。但是那幾張照片我卻印象深刻。田野間,他無聲地拿著一個本子在記錄什么,她身著樸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農民的面孔,飽經風霜,他彎著腰,耕作著,種下的是種子,長出的卻是未來的希望。
當我聽見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時,幾分驚訝,幾分遲頓,幾分傷感。萬分難受,卻哭不出來,像一塊石頭堵在心中,悶得有些喘不過氣,腦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怔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于是心中水簾陣陣垂下,甚是傷感。
突然想起之前網上的一些流言蜚語,當初一些網友就因為袁隆平爺爺摸了一下豪車,便在網上發表侮辱性言論。現在我就想問你們,你們還有良心嗎?他是一個拯救了無數人的英雄啊!他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雜交水稻的事業上。袁隆平爺爺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一輩子都努力在這條路上奔跑著,因為路的盡頭種著他的夢想,他一步步地將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可能實現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國,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說:人死了,便會化成天上一顆星星,給活著的人照個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銀河間又會多一顆明亮閃耀的星星,看著中國這一片片他一手創造的稻田,落下淚水,化成雨水,去滋潤萬物,去滋潤他親手埋下的希望。
謝謝了,袁隆平爺爺!
再見了,袁隆平爺爺!
愿您一路走好!
當您再次俯視大地,請您放心!“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未來我們會替您實現!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八
袁隆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的仰目,也造福了全人類。
他出去生于1930年9月1日,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
這是一條困難之路。
他光是找一株雙性染色體的水稻就找了10幾年,但是他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依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論。
他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農技之路,盡管這一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以及中華復興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下定決心要和饑餓與災荒作斗爭。
他曾說過:我不是在家,就是在實驗前,我既不在家也不在實驗田那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
正是因為有著他的努力。才使得雜交水稻的研究獲得了成功。
自上世紀以來,袁隆平領銜的中國團隊先后突破1999年700公斤每公頃,2005年800公斤每公頃兩大世紀難題。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超級稻”的時代,”超級稻”的夢想已經變為了現實。有力回應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世紀問題。
袁先生的”稻下乘涼夢”己然成為現實。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九
爸爸說袁隆平爺爺去世了。電視里好多人都在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有很多人冒著雨、排著長長的隊伍,只是為了向他獻上一束花,表達自己的哀思。還有很多人在馬路上追趕著袁隆平爺爺的靈車,一邊追著一邊喊著:”袁爺爺,一路走好!”。還有的人在朗讀自己為袁爺爺寫的詩,念著念著就失聲哭了起來。
我知道袁爺爺是研究雜交水稻的大科學家,但是我沒想到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掉念著袁爺爺。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說,他小時候買糧食和在外面吃飯都需要糧票。那會兒一畝水稻的產量大概只有八百斤,后來種上了袁爺爺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3000斤。使得我們國家在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解決了我們十四億人口吃飽飯的問題,從而讓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可以自給自足。爸爸和媽媽在看電視轉播時也流下了眼淚,雖然他們是偷偷地流淚,但是他們用紙巾擦眼睛的動作讓我知道他們流淚了。
我覺得當一名科學家真的很受人尊重,我上課要認真聽()講,長大了當一名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學家,做一名對社會有用和有貢獻的人。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十
“碗中有米,心中有您。”每當我看見飯碗中那一顆顆白花花的大米,眼前不禁浮現了一位老人的形象。他頭上戴著一頂草帽,微笑著走在那片水稻田間,輕輕地撫摸著那一株株稻穗,似在深思,似在端詳。這位爺爺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出生于北京,于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在長達19年的教學生涯中,袁爺爺一面教學,一面從事生產實踐,一直在堅定不移地走著這條作物育種之路。
他一生只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另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他目睹過饑荒時代人們被活活餓死的場景,正因為如此,才更懂得糧食的重要性。每每談到此處,袁綠色作文網隆平爺爺的眼中總泛著淚光,是對人民災難的同情,是大愛。從此,他立志,一定要讓全中國的人吃飽飯。
“我做過一個夢,夢到稻穗比高粱還高,稻粒比花生還大,我和我的科研人員就在稻穗下乘涼。”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黝黑黝黑布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笑意,眼角彎彎的,眼神中閃爍著無窮的光芒,那光照亮了他一生,也照亮了中國人民。
“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我們要做一粒好種子”。我愿成為袁爺爺口中的那粒好種子,認真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讓袁爺爺的夢想繼續前行。
從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步履蹣跚。七十載從未停息。袁爺爺,一路走好!
紀念袁隆平爺爺的好抄報篇十一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時07分,我們送別了"國之脊梁"袁隆平爺爺。今天通過看電視,我對袁隆平爺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個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名字,他發起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
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谷雜糧,在我們國家,人們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從新聞報道,我知道了為國家水稻生產做出貢獻的英雄――袁隆平爺爺,他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植物,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著水鞋在濕漉漉的稻田里親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經過了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后終于成功了。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上都種上了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解決了人們吃飯的問題,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要有像袁隆平爺爺那樣的胸懷大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還要從小事做起,從愛惜糧食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
【篇五】紀念袁隆平爺爺五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