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一
不過我只是知道一點點關(guān)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jié),吃粽子便是我最最期盼的。我就從早到晚的扒在餐桌邊緣,嘴饞的盯著媽媽、婆婆忙碌的身影,以及她們手里的盤子里綠油油的三角形。
臨近端午節(jié),大家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試著學(xué)大人的樣子認真的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于是我就只好拉著表哥到樓下去玩。回來時,第一反應(yīng)便是興奮的沖到廚房,然后撞上一鼻子的香。
吃粽子時總是吃到一些大棗和葡萄干,很少吃得到自己最喜歡的鴨蛋黃。我還總喜歡把白米粽子撥到碗里面,然后撒下一大把白砂糖,也特別的香。
咬著香甜的粽子,看著家人快樂的笑容,心里也開心起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二
今天中午媽媽下班回到家,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待會兒吃粽子。”說著從食品袋里掏出幾只粽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觀察起粽子來,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它共有4個棱角,4條邊,4個三角形面。
粽子身披翠綠的外衣,身體上纏著一條潔白的絲線。媽媽把粽子煮熟后葦葉變成了墨綠色,散發(fā)出陣陣的清香。剝開墨綠色的外衣,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上鑲嵌著一顆又大又黃的蜜棗。黃、白、綠三種顏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美麗。
我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餡,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好吃極了。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味,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饋贈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逢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僅外觀漂亮、色澤誘人、味道鮮美。而且還包含著對一位偉大詩人的懷念。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楚懷王對屈原的愛國主張不予采納,還聽信別人對屈原的栽贓陷害,導(dǎo)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后楚國被占領(lǐng),滿懷憂憤的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人們崇敬他、懷念他,紛紛將米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后來這一天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啦。
媽媽說,粽子不僅是美食,還要讓我學(xué)習(xí)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三
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槌贼兆樱慅堉郏瑨燧牌裛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xué)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tǒng)的北方特點,我媽媽今天給我們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媽媽都在我家包粽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里。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么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說:”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粽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媽媽,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于沒有了縫隙。我終于自己做了一個粽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媽媽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么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爸爸、媽媽、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說:“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說:“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四
小時候,每當家里人將屋外曬的干粽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會數(shù)著日子等家里人用這粽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里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粽子,但次數(shù)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粽子的行家,所以,包粽子的事兒由她們?nèi)珯?quán)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粽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干凈,然后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粽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粽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后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粽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粽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粽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后放入大鍋中煮,由于家里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粽子。有時,家里那口鍋需要三鍋才夠。因為每次煮粽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粽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粽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粽子。很快,一鍋粽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干二凈。接著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著吃飯時吃的,而最后一鍋則是留著后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五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jié)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
我的家鄉(xiāng)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qū),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其實也無太大區(qū)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jié)!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以后,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xí)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jīng)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yīng)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xiàn)在我沒空!”“包就包,誰怕誰!”,怎么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六
白白的糯米攢成一團,被碧綠芬芳的棕葉層層包裹。一個個立在那兒,象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甚是惹人喜愛。待蒸熟后剝下粽葉,晶瑩剔透的糯米展現(xiàn)眼前,咬上一口更是滿口清香。這就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粽子。
小時候總是盼望著端午節(jié)快快到來,這樣就吃到姑媽親手包扎的粽子了!
在我們家姑媽的手是最巧的了。每逢端午,姑媽就會買回來很多粽葉和糯米。先把米泡好,粽葉洗干凈,再準備一大把白線,包粽子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要把粽葉折成斗狀,盛滿糯米,再把粽葉層層包上,用白線緊緊綁牢,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姑媽忙得不亦樂乎的樣子,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孩,我自然要挺身而出幫幫忙。可每次不是把粽葉折破,就是包得不緊,稍微一動米粒就爭先恐后地從各個角落鉆出來,怎么也綁不上。最后總是姑媽重新包一個。每當這時我就會痛恨自己的笨手笨腳,哥哥們也在一旁哄笑。
雖說包粽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等在鍋旁,象盼著什么稀世珍寶似的。。待一掀鍋,霧氣彌漫中我早已搶出一個熱騰騰的粽子,顧不上燙手,掰開粽葉就啃上一口,滿嘴都是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在“小饞貓”的笑聲中吃得不亦樂乎。
在我們家,吃粽子還有一個講究。為了贏得好彩頭,姑媽還要在一些粽子中包上幾粒紅棗。由于數(shù)量有限,誰要能吃上帶有紅棗餡的粽子,那就是交了好運。每次大家都比誰的運氣好。可我總是差一點。
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總覺得大哥碗里的粽子包了紅棗,硬要和他換,他卻不給。我便要去找姑媽告狀。見拗不過我,他只好和我交換。我滿心歡喜地剝開粽葉,小心翼翼地端詳幾眼,心里帶著些期盼與不安。“呀!有紅棗!”大哥忽然叫了起來,果然原本屬于我的粽子里包裹著幾粒亮晶晶的紅棗。我心有不甘地連忙扒開自己的粽子----那個原本呆在大哥碗里,卻被我硬搶過來的粽子一片晶瑩剔透,潔白得沒有一絲瑕疵。頓時,懊惱之情在親人們歡快的笑聲中淹沒了。
端午節(jié)又快到了。雖然吃過了各式各樣許許多多的粽子,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姑媽親手包扎的紅棗粽子。今年它們還會那么晶瑩剔透嗎?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七
端午節(jié),情濃濃,短信傳真情,美好心愿送身邊;端午節(jié),甚思念,問候穿云端,好運連連繞身邊;祝端午節(jié)快樂開心伴吉祥幸福享。
把祝福做成一個粽子,包成快樂的樣子,順著好運的路子,帶上成功的點子,穿過思念的巷子,在端午走進你的小日子,給你幸福一輩子。
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葉是清涼的裝束,龍舟是吉祥的快遞,香囊是快樂的包裹,端午炎熱的天氣,已被歡樂屏蔽,你當然樂不思“暑。
端五節(jié)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是的用戶,可到街邊小攤免費領(lǐng)取粽子。切記,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端五節(jié)快樂!
五月五,是端午,看龍舟,包福粽,團圓日,精氣神,端午節(jié),祝福你,家庭美,工作順,快樂足,家團圓,富貴命,健康體,幸福伴!
每逢佳節(jié)“粽”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萬水千山“粽”是情。端午節(jié),要吃“粽”,祝你“粽”橫四海,“粽”是走運!端午節(jié)快樂!
敬告:端午節(jié)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數(shù)字是的用戶,可以到街邊小攤上免費領(lǐng)取粽子。切記,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
端午節(jié),五月五,衷心祝你五個“無”:身體無病繞,工作無疲勞,生活無煩惱,家庭無紛擾,發(fā)達無阻撓,一直陽關(guān)道,得勢人氣高。
很多節(jié)日都有美麗的傳說,很多祝福都有華麗的辭藻,許多故事都有美滿的結(jié)局,隨信贈上我最誠摯的祝福:端午節(jié)了,愿你一切都好!
端午送你一包粽子,青青的葉兒是純潔的友誼,紅白的餡兒是無盡的關(guān)懷,打開是浪漫,聞著是溫馨,吃起來是甜蜜,祝你端午節(jié)快樂。
層疊疊的粽葉層疊疊的香,粘稠稠的米飯粘稠稠的思,紅通通的棗兒紅通通的運,熱乎乎的粽子熱乎乎的情,喜慶慶的端午喜慶慶的過哦。
?畋我桫糴蠡鋈劓祝鋈劓劓罘你骱?哿?端骱?哿?午桫糴骱快桫糴蠡鋈樂鵯覿,看不懂了吧,早就說你文化水平低,挑認識的看一遍!
五月初五送領(lǐng)導(dǎo)一個粽子,含量成份:%純關(guān)心;配料:甜蜜+快樂+開心+寬容+忠誠+友情=幸福;保質(zhì)期:一輩子;保存方法:珍惜!
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祝爸媽端午快樂。
端午節(jié)到了,送你一個粽子,以甜蜜為葉,以開心為餡,以吉祥為線,一心一意地包裹,通過手機傳送,愿你品嘗出五月五的快樂情懷!
送你一條五色絲線,愿你把幸福牢牢纏住。送你一株吉祥艾草,愿你把好運緊緊鎖住。送你一個美味鮮粽,祝你萬事如意,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節(jié),聆聽我粽子般的愛情誓言:像馬蓮纏著葦葉纏著你,像葦葉抱著江米抱著你,像江米粘著紅棗粘著你,在時光的蒸鍋里好好愛你。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壓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快樂!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祝端午節(jié)快樂!
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篇八
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為被逼而投江自殺。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這天(農(nóng)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那天有個習(xí)俗——包粽子。
端午節(jié)到了,我家正忙著包粽子呢。
今天,天剛蒙蒙亮,我們都起床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粽葉,讓我發(fā)粽葉和繩子,她做粽子。至于“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粽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diào)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里。最后,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里。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粽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粽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折成斗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粽葉里,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粽葉,然后把多余粽葉向內(nèi)折,最后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粽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里,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粽子煮好了。廚房里充滿了粽香。
我拿了一個粽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咽了起來,沒到一分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