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篇一
首先是孝。每天,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會給自家老人打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去看他們,陪他們聊天、散步、購物。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慢慢知道如何心疼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思想觀念會形成良好的家風。
其次是儉,孩子爺爺總會對孩子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句話給孩子很深的影響,例如:過年的壓歲錢從不亂花,吃飯從不浪費等。養成不攀比的習慣。
最后是勤。勤就是勤奮勤勞。陶行知先生也曾說:“讓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才是英雄漢。”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標志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也可以說,它是孩子持續發展的堅強后盾。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能成長為一株迎風而立的大樹,而不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小草,在實際生活中讓孩子經受錘煉,學會獨立生活。因為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生活中的我們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來源于以下一些小事。
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定獨立完成,生活自理。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小孩長大了自然就會。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于剝奪了孩子發展自理能力的權利,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性。因此,我們家就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分擔家務。飯后主動幫媽媽收拾碗筷、擦桌子、拖地等。我常常對孩子曉之以理,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很多事情,都很辛苦的,讓孩子懂得體諒爸爸、媽媽,幫忙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習上也是一樣。
一個民族的欣欣向榮需要中華兒女共同努力,而一個家庭的幸福,依靠一個良好的家風支撐。多學習,多用心,注重家風的重塑,為培養優秀健康的孩子而努力。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篇二
李媛
中國人是偉大的,中國更是偉大的。“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已是我們當今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直接關系到我們這代人是否能夠實現中國夢。如果只徜徉在燈紅酒綠之邊緣,我們會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中迷失。一位哲人說過:“傳統不是守住的爐灰,而是熱情的火焰傳遞。”只有傳承了“紅色基因”,才做的了真正的“時代新人”。
什么是“傳承紅色基因”?一代代愛國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現實中國夢的道路。這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要做的就是傳承這種精神,用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振興而偉大,繁榮而富強;什么是“爭做時代新人”?就是讓我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舉紅色的火炬,繼往開來,走完先輩們沒有走完的路,走我們這代人特有的路。這鼓舞著一代代炎黃子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
偉大的中國,我的祖國啊!為了您的尊嚴,祖輩浴血奮戰;為了您的繁榮,父輩挑起重擔;為了您的和諧,我們無私奉獻;為了您的輝煌,后輩勇往前!
歷史的啟迪永在,精神的價值長存。從黨的十九大來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樣崇高的理想信念應當堅持下去,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為方向!
懷著這樣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們不動搖、不懈怠。時代在前進,傳承“紅色基因”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紅色基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銘記歷史,展望未來,讓烈士精神與我們一路同行”;我們要勇于拼搏,迎難而上;要自強不息,獨立自主;要刻苦學習,發奮圖強,繼承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愛黨愛國,矢志不渝;要不忘歷史之痛,心懷強國之志,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和練就建設祖國的本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讓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最后,讓我們一起高呼:“生我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為,必報中華!”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篇三
謝惠琦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傳承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領社會的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爭做時代新人。
十年,百年,哪怕千年,歷史的恥辱仍刻骨銘心。抗日戰爭時期,中華人民,曾飽受欺凌,也曾奮不顧身殊死拼搏。他們用血肉的身軀,用永不泯滅的信仰,在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地與敵軍決一死戰,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奉獻給祖國,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光榮殉職的抗日戰士有數萬名,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血淋淋的代價啊!
時光荏苒,悠悠幾十年載光陰。當毛主席向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向歷史,向未來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慷慨激昂的致辭,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播撒在十幾億中國人血液里的革命精神逐漸萌發,生長出以奮勇殺敵的革命戰士為榮,向他們看齊,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獨立自主,萬眾一心,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決心和斗志。
時至今日,中國強大了,中國人民強大了。如今我們的理想信念,正如黨的十九大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持著這樣的崇高信念,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著,寫下令世人驚嘆的“中國故事”。
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定當不能辜負先烈們用鮮血筑起的新中國。我們要發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勇于拼搏,自強不息;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獨立自主,積極進取;刻苦學習,奮發圖強;成為四有青年,繼承中國人民優良傳統;用我們中國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振興而偉大,我們要用瘦弱的肩膀,匯集一股強大的力量,撐起祖國的未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篇四
李澤煦
前幾天,恰好去了市里的烈士陵墓。走近一間大大的革命烈士陳列室,里面陳列著烈士生前的照片、遺物等個人資料,以及詳細地記載了革命烈士一個個動人的壯烈事跡。看完后百味雜陳,心里很是感慨。
走出陳列室,抬頭前方是一片整齊的綠蔭成林。我不免想到,這片生機勃勃花紅柳綠的大地、以及我們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拼下來的,他們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實現美好中國的光明大道。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趙一曼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在民族存亡之際,全然地舍棄個人利益、放下他們摯愛的這片熱土和親友,為了人民的利益、祖國的未來,他們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寶貴生命,他們的事跡流傳不息、家喻戶曉,傳播大江南北整個中華大地。董存瑞懷抱炸藥義不容辭地走向戰場與敵人共歸于盡;劉胡蘭因為拒降而被鍘死在鋼刀之下;邱少云在燃燒的炙熱烈焰里為了保護戰友而任由大火吞噬了自己……回想起課本里這熟悉的一幕幕,我的眼眶濕潤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對于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這滿分作文網些或許已變得遙遠飄渺了。只是,在當今和平年代的我們,雖有著豐富的物質條件,生活不再艱苦困頓,但不少人明明懷抱夢想卻在燈紅酒綠的世界邊緣中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我們當代人逐漸活成了這個樣子,上班上學混蒙度日,手機電腦不離不棄。終日沉迷于電子產品、網絡游戲,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就像俗語說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并且,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偃旗息鼓、逃之夭夭,不敢自我挑戰迎難而上。缺乏勇氣缺乏毅力,受到挫折就垂頭喪氣、自艾自憐。想到這些,我不禁臉頰發燙羞愧不已。
盡管戰火時代早已離去,沒有了炮火轟鳴、硝煙彌漫的艱苦歲月,有的是安逸平靜的幸福生活,但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那個缺衣少食、貧窮困苦、遭受敵軍圍剿的年代。革命烈士為我們打拼出這么美好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時刻銘記這一切的來之不易。也正是這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應該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因為只有傳承紅色信任,才可以做真正意義上的時代新人,才可以實現中國夢,才可以中華振興。
“生吾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為,必報中華!”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篇五
在我的心里,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戶,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干嘛倒那么滿,撒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著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的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后,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的改正。
“那么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么這么倒霉,“……!”長篇大論過后,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的有禮貌。”從此以后,家里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里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我伴著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松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后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我們家的家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國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愿我的家庭會因它變的更充實,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