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親的母親》隨筆篇一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母親節,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早上從家里去父親那邊,小區的電梯停電了,只好從九樓慢慢走下來。一個人走在窄窄的樓梯上,不由自主的吹起了《母親》的口哨,略帶絲絲聲的口哨聲在樓梯間盤旋,經由回聲自然的放大,婉轉而悠揚,我完全投入在曲調和歌詞之中,等到了一樓時,才發現自己淚流滿面。
是的,母親永遠不在了。
突然很想回老家,去母親的墳前看一看。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自從母親離開后,我總覺得母親就在墳墓里面,雖然只是一個骨灰盒,但母親就在那邊。能聽得見我說話。
我很想一個人,去母親旁邊,坐在墳邊,和母親說些話。我有很多的話,想對母親說。
前幾天去泗水青龍山,早上在山腳的山莊起來時,忽然有了想爬到山頂的沖動。一個人沿著石階路慢慢往上走,走了一小段,看見左側有一段開闊地,信步走進去,幾十米后是一個墓碑,墓碑上方是六十度以上的斜坡,雜草樹木叢生。幾乎想都沒想,我沿著斜坡的野路往上攀爬。走了一段,才發現這段路越來越陡峭,很不好走,且有滑落的危險。我需要仔細觀察,抓住上方的山石、小樹或雜草,每走一步都要想好下一步的路線,越走越難。扭頭向下回去已經不可能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一會到了一處滿是山棗樹的地帶,山棗樹上滿是棗針,一不小心,腿和胳膊都被棗針掛住了,手上也被扎了幾個。強忍著疼痛,把山棗樹慢慢移向一邊,用腳踏住,從荊棘遍地的棗叢中爬了出去。
心里很有幾分后悔,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明明有好路,非要走野路。不過沒有回頭路了,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只好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仔細選擇路線,慢慢往上爬。
如此又爬了十幾分鐘,終于看到石砌的臺階路了,我像翻墻一樣,努力攀上去,大口喘著氣。
接下來不走野路了,走石階。
手背上扎了不少棗針,一個個拔下來。走在寬大的石階上,感覺輕松而愜意。
青龍山不太高,一路小跑著,一會就到了一個小山頂。
站在山頂往下眺望,云霧蒙蒙,郁郁蔥蔥。對著空曠的山谷,我忍不住大聲喊著,“媽……”
回聲在山谷間盤旋激蕩,綿綿不絕。
母親,您聽到了嗎?
爬山,走野路,呼喊母親,所有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生活依然繼續,我和往常一樣,每天忙碌于工作中的大事小情,每天也讀讀書,聽聽英語,抽時間打打球,也和朋友經常聚一聚。生活中依然還有歡笑。
一個人靜下來時,我卻總是想起母親。手中時常拿著母親用過的頂針,輕輕摩挲,很有幾分溫潤,如同輕握著母親的手。
我還是忍不住想起母親最后的時日,想起我照顧不周之處,想起醫生的種種失誤,十分的懊悔和惋惜。我甚至寫了一封申述信,準備和醫生討個說法。那封信一直沒有發出去。
母親畢竟八十歲了,很難把責任完全推給醫生,醫生的失誤很明顯,但也不是主觀故意。我不想要經濟賠償,母親更不能死而復生,那投訴的意義又在哪里?
今天是母親節,我很想去母親的墳前,和母親說說話。我想知道母親的想法。
魏晉時期的王裒,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
以前覺得上面的故事不可思議,現在我明白了,也理解了。
我也很想這樣做。
遠在天堂的母親,您過得還好嗎?
《母親的母親》隨筆篇二
每個母親都是很堅強的,天蹋下來都不會哭吧?可孩子卻是她們的軟骨,輕輕觸動她們都會哭的,因為母親的心是不會變的。
弟弟,是我又喜歡又討厭的人。喜歡是因為他很可愛,血肉相連。討厭是他搶走了媽媽對我的愛。媽媽越來越少對我的關愛,更多的是放在弟弟身上。每當我提出抗議時,媽媽總說:“你已經大了,不需要我的關愛的,可你弟弟還小啊”于是,我認為媽媽偏愛弟弟了,生活上也沒什么交談。
記得有一次,天,很冷。
平時第一個洗澡的我,一舊以往??赡?,媽媽,您卻比我先鉆進廁所里,我有些生氣,明明知道我比較喜歡早洗澡還不讓洗。媽媽您出門時,我問了您,您先一愣,隨之臉有些微紅,說:“天冷,早洗個澡較暖和?!甭牭竭@個答案我有些失望。一個黃昏時,我收拾屋子,突然發現一個小本子,我懷著好奇心打開它,媽媽您熟悉的筆跡引入眼簾:
“那天女兒問我為什么先洗澡,我不好意思告訴她。那天天很冷,我先洗,在到她洗,氣溫多少都會升高1到度,就沒那么冷了?!笨吹竭@,我的眼淚緩緩落下,原來媽媽是那么的愛我的。但因為生活繁忙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更何況現在很多事我自己可以干。想到這,我對以前的想法感到羞愧。
媽媽,現在的我逐漸學會體諒。當您工作疲倦時就像您當時安慰被作業弄得滿身疲倦的我一樣細心的端杯帶有菊花香的水幫您消去疲勞;吃飯時像您夾最好的菜給我吃一樣給您吃;傍晚時當您不小心睡著時輕輕幫您蓋上被子。這一切,我只是用您愛我的方式愛您。可您對我的愛我只能用一杯純凈水來回報您給我的大海。
今天,是母親節,讓我真摯的對您說一聲:媽媽,母親節快樂!女兒愛您!
《母親的母親》隨筆篇三
也許只有當了母親才能夠理解母親節這個節日的意義!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理解母親,也深切知道當好媽媽的辛苦!有人說,母親是一本書,一本用心血作墨,用摯愛作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母親不但養育我們,還教化我們。母親節,我們拿什么回報母親?暢游書海,閱讀母親,品味母愛的偉大、堅韌與善良,為自己的人生把脈、充電,倒不失為一種有品位的理性選擇。
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也是母親。從來沒有一種文字能寫盡母愛,母愛是無痕的歲月,貫穿著我們生命的全部。有一本書選輯了林清玄、黎烈文、史鐵生等著名作家的65篇震撼人心的親情故事《感悟母愛》;它想告訴每一個讀者,如果書中的這份情感讓你感動,那么請你帶著感恩的心去回報你的辛勞一生的母親。如果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悲劇重演,我們將追悔一生。
苑全玲編選、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母親記》一書,包括“我是母親的女兒”、“我是孩子的母親”和“母與子”三部分,收錄了冰心、丁玲、林徽因、張潔、畢淑敏席慕蓉、程乃珊、舒婷等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其中石評梅的《母親》、丁玲的《我母親的生平》、冰心的《回憶母親》,有同學可能閱讀過。這些女作家筆下講述的關于母親和孩子的故事,散發出濃郁的情感,有苦澀而綿長的母愛,有瑣碎而凄婉的母愛,有幸福而深情的母愛。這些故事表現的不僅是一個關于母愛的話題,其中更有一個時代的縮影。社會的人情世態,各不相同的人生態度以及人生道路,都一一濃縮在書中。
還有一本王星凡所著的《母愛之光:一生要知道的50位偉大母親》;這些都非常值得細讀品味,建議大家認真讀讀,讀罷令人掩卷良久,感慨萬分。閱讀這些偉大的母親,我們會懂得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母愛的天堂,什么是博大的愛心,什么是兒女一生的財富……真的是,母親就像一本書,讀懂母親,就讀懂了人生。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最好的學習。從古至今,人們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增長智慧,提升品位,推動社會走向更高的文明。閱讀一本好書,能夠啟迪我們的智慧,開拓我們的視野,點燃我們為實現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位名人不熱愛讀書!我國古代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讀書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開國總理周恩來,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相比之下,我們的環境要優越得多。為了給我們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不僅為我們建立了讀書室、為班級建立了讀書角,還為我們舉行一系列讀書活動,演講、朗誦、講故事比賽,讓很多同學暢游書海,演繹精彩;手抄報、讀后感、主題征文讓同學們激揚文字,放飛風采。好書推介、閱讀沙龍讓我們分享閱讀,分享幸福。為我們提供展示讀書成果的舞臺。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認真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
同學們,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解釋自己成功的原因時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巨人的肩膀就擺在我們面前。他們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母親的母親》隨筆篇四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積攢的感情在忙碌中如草紙般胡亂放在案頭,今日借病閑在家,思緒很亂,總覺得時間一晃而過,感觸很深的還是外婆的離去,雖然過去很久了,但總覺得欠了點什么,就想到了這個題目。母親的母親,是因為我媽媽在外婆離開的時候,外婆說的最后一句話,這輩子我欠你的太多了,說完就閉上了眼睛,母親哭得很傷心,我在旁邊默默的看著,一晃間就會隔世而別,越想越覺得人生猶如徒步旅行,有些風景走過去永遠不會再來了!按照風俗,下葬那天是需要寫一個外婆的生平紀要的,我哆嗦的把一些記憶的片段拾掇起來,還是沒有湊夠,所以很是愧疚,總以為這段感觸會像酒一樣越藏越香,索性在忙碌中擱淺下來了。
不太熱的午后,一杯茶,屋外陽光很好,小區很恬靜,有鳥叫,不覺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記憶中外公給我的感覺很模糊,只是對外婆家的老房子記憶特別清楚,黃河邊上,屋前有一棵老杏樹和一棵老槐樹,夏天的時候知了叫的厲害,黃河的水聲也很大,有時候還有船工號子,所以每回去了都是習慣很久午睡才會睡得著,次數多了就很習慣了,外公是他們那代中少數看的懂文字的,所以每每他下地或者放羊回來就會翻著一本撕掉封面和封底的很厚的書,后來知道那是三國演義,因為舅舅們抽屜里收集了很多小人書,所以我也知道了有個叫關羽的人,但是外公每次都叫他關公,我很不解,但還是喜歡聽他講關公的故事,后來有薛仁貴,薛剛,秦瓊等等,兒時的記憶中感覺這些人很厲害很仗義,所以很喜歡在外婆家呆著,他們村的人總是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我就說明天,明天見了又問我還說明天回去。
因為小舅大不了我幾歲,還有一個同歲的表弟,河邊,山溝,樹上,到處留下我歡樂的腳步,那個時候真的很少去關注外婆,只是感覺中她沒有多少變化,盡管日子清貧她總會變著法子的做些好吃的東西,讓我吃!家里人多,所以每到晚上舅舅們勞動或者上學回來,特別的熱鬧,夏天更好玩,舅舅們特別喜歡去游泳,包括幾個表弟在內水性都特別好,可惜我沒有學,每回都是在邊上洗洗,頂多有時候他們把我放在救生輪胎圈上推著玩,河那邊是陜西,河灘上夏天是種西瓜和甜瓜的,每每表弟他們游過去偷摘了瓜往回游的時候,我總是焦急地咽著口水,夏秋漲大水的時候更好玩,會有柴禾和魚,烏龜,不知名的塑料盒子,瓶子,木瓜子,等順河而下,懂水性的人用自制的帶把子的簍子去撈,一大堆一大堆的堆起來,天一放晴就攤開了,我們就喜歡在里面翻找,就像在探尋寶藏,會有很多不知名的新奇玩樣出現,這個時候大人們只是顧及那些柴禾,外婆就是這樣,外公和舅舅們撈到這些堆成山的柴禾后,就下地干活去了,她就默默的攤開,曬,往回搬運,這個時候家里的水缸里面不止十條以上的魚,所以每頓都可以清蒸魚,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漸漸我也上學了,來外婆家的時間也很少了,總是在過完年開學時就想什么時候暑假能快點到,外婆也總會把老房子前那棵杏樹的杏子留到最高枝條上的都掉下來的時候,就接起來放著放小米的大缸里面,等著我,我也每年都能吃到香甜的杏子,日子就這樣在平淡中流失著,我也漸漸開始出外上學,初中、高中、大學,每到杏熟的季節總會想起外婆和外婆家門前的杏樹,期間外公因病6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記憶中有這件事,但不深刻,不知道為什么,只是記得外公和那些英雄人物很密切,他讓我喜歡上了讀書,讀那些沒有封面和封底的小人書,大厚書,看了就會去亂想,寫作文的時候亂用!現在想起來外婆真的很不容易,這些年來到小姨、小舅他們結婚成家,她操勞了不少,而我記憶中,她面相永遠是那樣慈祥,和藹,會抽那種沒有嘴的煙。
因為上學的原因每年最多見上兩次,過年和暑假回去,她還是很勤快的做好飯,問我們學校的事情,說要好好學習,和我媽媽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后來在我上完大學繼續讀書的.一個冬天,有一回打電話,我媽說外婆現在手腳不利索,有一陣子說話都不利索,診斷是腦中風的前期,放下電話,我默然了很久,一輩子受苦,終于可以輕松的享受晚年了,她卻得病了,還好慢慢用藥后,癥狀好了很多,就是明顯的感覺了老了很多,有一年暑假,她在我們家住了兩個多月,漸漸的感覺到人老心衰的樣子,總是叮囑要把她的壽衣,棺材等準備好,母親每次都生氣,說不要說了,要讓她記得吃藥,為此外婆也終于把抽了一輩子的煙也戒掉了。等到我小舅的孩子出生了,她的精神好了很多,感覺了卻了很多心事一樣,每天會去小舅家幾十次,早上很早就住著拐杖去看,這些都是母親說的。
因為家里孩子多,大姨小時候給了別人寄養大,小姨年齡小不董事,所以母親很早就在家里幫著持家,幾個舅舅的衣裳,鞋襪都是她很早就學著做的,所以沒有讀一天書,但母親是個很細心很手巧的人,很多都是一學就會,又能吃苦,熱心好客,任勞任怨,我也漸漸的感覺到為什么外婆和她總有那么多的話說不完。潛移默化中,我每次回家總是要賣點東西先去爺爺奶奶家看看,第二天就去外婆家看看,感覺這樣很踏實。可惜這樣的日子我不知道以后怎么繼續,爺奶還建在,外婆走了,過完年后的想念會突然的很強烈,我還可以受的了,母親呢?外婆的離去猶如一把黃土揚在空中永遠的飄散了,那份慈祥與和藹時常要在夢中回顯,外婆下葬那天人很多,兒孫滿堂,圍著靈堂圈了很大一個圈子,七天的守孝,小姨、母親、舅舅們哭的很傷心,清貧一生,留下一世清譽,我一直在默默的回想著這一切,總是感覺的要珍惜什么,不要去留下什么遺憾,外婆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欠母親的太多,我慢慢明白了意思,母親做到了孝字的全部內涵,無怨無悔,而我感觸最深的也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對待長輩和老人好一點,好好工作好好爭取,爭取多經歷一些事情,不要留下遺憾,因為一些東西你只能經歷一次,錯過了會后悔一生!
老屋再也不會有外婆的身影了,屋前老杏樹的杏子也不會再有人給我留著,黃河邊的那些笑聲永遠留在了記憶里面,這一頁不得不翻過去了,我們并不是要活在記憶中,而是要學會珍惜現在,學會感恩,母親做的很好,外婆也做得很好,我也會的,我們大家都會的!
《母親的母親》隨筆篇五
剛剛無意間看到母親節的字樣,才發現明天就是母親節了,二十幾年來,好像還從來沒有特意去關注這么個節日,即使有也只是打個電話問候下平安。其實我知道,母親她可能更不曉得還有這么個節日了,一生都在默默的付出著,卻從來沒有奢望著自己能夠開開心心能過上這么個屬于自己的節日。母親,我偉大的母親。
記憶中,母親給我最深刻的無非是她那燦爛的笑容,雖然皺紋早已布滿額頭,但惟獨她的笑容卻依然美麗,我知道。不僅僅是笑容,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麗善良的女人。
很小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歡跟在母親后面到處走,去集市,去農田,去廚房,我喜歡跟在母親的身后,看她做事,看她忙碌的身影。 后來上學了,每天回到家,總是會第一時間叫上一句“媽我回來了”,這時母親的笑容一下子映入我的眼簾,不管有多累,她總會用這種特定的表情代替所有的語言。
初中的一次考試,因為發揮不理想,名次一落千丈,當班主任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讓家長去參加家長會時,我很猶豫,不知道這樣的成績怎樣面對一向充滿期待的父母??晌覜]有選擇,母親最后還是去了。家長會上我一直低著頭,不敢正視母親的眼睛,我想母親的眼神一定充滿著傷心與失望。老師在念出我名字和名次的一剎那,我把頭埋得更低,更沉,仿佛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藐視自己,責罵自己。然而,當班主任老師讓母親站起來發言時,我驚呆了。母親的臉上掛著一竄竄笑容,慢條斯理的講述著,怎樣去面對一次小小的失敗,怎樣堅強的度過難關。母親的話語非常樸實,一語完畢,在場所有的父母,同學和老師都熱烈的鼓掌,那一刻我終于抬起頭,淚流滿面,這是怎樣的母愛,我有什么理由不抬起頭,重新證明自己呢。
我是欠母親的,準確說是我們家都欠母親的。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剛滿十歲,略顯懂事。那一年,父親在外地工作,姑姑遠嫁他鄉。臨終前,奶奶一直由母親照顧著。直到最后一刻,奶奶依然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女,不是不想,實在是當時的環境太差了。姑姑趕回來時已經是第三天,一見面就跟母親抱成一團。母親太不容易了。至今我依然記得奶奶靈柩下葬的那天,按習俗我跟哥哥跪在她后面,送喪的隊伍抬著奶奶的靈柩往山上艱難的走著,母親則帶著我和哥哥一直不停的磕頭,伴隨奶奶到達最后的地方。
母親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忙碌著,家里的農活,不管是重還是輕,她總是會不停的做,不停的忙。有時候實在累了就稍微歇一會兒。我知道母親很累,可她從來都不說累的話,只有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時,我才發現,此時她才會閉著眼睛打個小盹兒。
十九歲那年,我獨自來到北方的城市求學,惟獨牽掛的還是母親的身體。每次打電話回去總能聽見母親說家里一切都好不用牽掛的話。可天有不測風云,那年的夏天,母親因為一次意外,干農活的時候不小心從高處摔了下來導致脊椎骨折,住進了醫院。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顯得更加艱難了。上有八十高齡需要照料的爺爺,父親則必須守在病床前照顧,大哥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去。也是那一年,我第一次自作主張,做了一個永遠也不會讓自己后悔的決定……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她依然強忍著疼痛,一臉笑顏!
打工的生涯真的很艱辛,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不容易。初出象牙塔,四面碰壁,心灰意冷。當接通電話的那一刻,我假裝在外面什么都好,可母親還是聽出了端倪,我一下子變得吞吐。母親很平靜的說,如果覺得累就回家休息下,沒有過不去的坎,家永遠都是最溫暖的地方。回家短暫休息了十天后,再次來到上海,我選擇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母親的叮囑永遠刻在了心里,沒有過不去的坎。
后來的很長時間,一直都在遭遇著艱難,可我知道不能放棄自己,只因為愛在心中,心中的母愛一直都是前進的導航燈,不管任何時候,如何艱難。
母親節,再次送上兒子最真摯的祝福:愿您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