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總結篇一
一是加強領導。
6月17日下午,副市長趙建國、市民政局羅新安局長參加省政府召開的“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工作會議后,立即向市委書記甘霖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鐘世堅匯報了會議精神,甘書記、鐘市長對貫徹落實省的部署作了重要指示。6月2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鐘世堅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活動相關事項。6月25日全市“扶貧濟困日”活動動員大會召開,市領導錢芳莉、金展揚、余榮靄等親自為活動動員鼓勁。6月28日下午,市政府召開“廣東扶貧濟困日”募捐情況匯報會,副市長鄧群芳、金展揚出席會議,聽取情況匯報,督辦工作進展。匯報會后,市委副秘書長、_和還召集相關單位,專題協調安排6月30日“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啟動儀式各項工作。
二是完善機構。
活動由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活動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并抽調市扶貧辦、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人員共同開展工作。市民政局專門撥出一間小會議室作為活動辦辦公場所,開通網線和電話線,配備了電腦、傳真機、電話等辦公設備。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明確分工,緊密配合,形成合力,齊心協力推動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各區(經濟功能區)、鎮(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市領導按照工作分工,作為各分管部門開展市“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的責任領導,各區(經濟功能區)、鎮(街道)、市直和中央、省駐珠單位、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作為本地區、本單位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分別組織、指導、監督、協調各分管部門認真開展活動。
6月22日,市委辦、市府辦聯合發出《關于在全市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廣泛開展“扶貧濟困日”捐助活動。市領導第一時間分頭組織、指導、監督、協調分管部門認真開展活動,并主持召開分管部門、行業、重點規模企業主要負責人座談會等,進行捐款、認捐動員。
活動辦(市民政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做好“扶貧濟困日”有關工作進行了精細部署和具體分工,把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抓緊抓好。活動辦設立了綜合協調組、宣傳組、文秘組、籌款組和后勤組,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做好活動各重要文件和領導講話稿的代擬工作,二是精心籌備6月30日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啟動儀式活動的各項工作,三是配合市委宣傳部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發動工作,四是逐級動員、層層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及時匯總報送捐贈情況和活動進展。市扶貧基金會和市慈善總會第一時間發布了募捐倡議書,動員全社會踴躍參與捐助,在珠海掀起扶貧濟困的熱潮。
活動辦(市民政局)結合活動主題,聯合市委宣傳部,統籌協調、積極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市內各主要新聞媒體連續集中對我市“扶貧濟困日”活動進行了報道,《珠海特區報》和《珠江晚報》設立了宣傳專欄,電臺、電視臺制作了主題公益廣告,市設立了宣傳專欄,活動辦編印了簡報,重點對市內34個貧困村和對口幫扶“雙到”等扶貧攻堅任務、近年來我市扶貧濟困主要成效和先進典型、“扶貧濟困日”活動開展動態、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情況、6月30日“廣東扶貧濟困日”啟動儀式等進行了密集報道。據不完全統計,活動期間,“兩報兩臺”相關報道逾百篇,“兩報”開辟五個整版宣傳,“兩臺”播放公益廣告逾百次,全市發放扶貧濟困宣傳資料近萬份,張貼宣傳海報近千張,倡導了守望相助、樂善好施的社會風尚,營造了扶貧濟困、團結互助的社會氛圍,為活動形成了強大輿論聲勢。
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大事情,下一步我市將重點開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宣傳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捐款,二是加強款項的監督、管理和使用,三是做好活動總結表彰工作。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總結篇二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安排,我于20xx年3月底被選派到龍州縣八角鄉箕斗村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在市、縣委組織部、市住建委、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與箕斗村兩委班子共同努力,圍繞“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重點,深入調查,逐步有序推進掛點村屯的社會扶貧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20xx年4月開始駐村以來,我深入村屯開展調查了解工作,通過走訪群眾,入戶調查,與村民談心等形式,對箕斗村目前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摸底調查。箕斗村共設屯級黨支部4個,人口245戶1017人,耕地面積約為680畝,山林面積約500畝;村民主要以種植甘蔗和水稻為主,以種植玉米、芭蕉等其他經濟作物為輔,主要收入渠道是勞務輸出。部分村民家里養有豬、雞、鴨,數量少還未能形成規模養殖。村集體經濟為零,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約3800元。箕斗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地塊分散且面積小,難以形成大規模產業,村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年輕勞動力。
(一)想方設法,多渠道開展扶貧活動。扎實推進箕斗村扶貧工作。落實了約16.8萬元扶貧資金,受益貧困戶190戶,其中,4月24日落實了416頭優良豬苗發放給貧困戶和計生兩戶村民,鼓勵村民養豬;5月2日落實了2萬株葡萄苗發放給農戶,提倡村民種養葡萄創收;5月4日,落實了1萬顆青棗苗發放給農戶,推行青棗種植。
提高農民勞動技能。聯系縣鄉技術人員到村里開展了3次群眾技能教育培訓活動,約45人次受教育,著力提高村民創業技能,5月7日,組織20名村民到龍州縣先鋒農場,實地考察葡萄種植基地,讓技術員現場傳授村民葡萄種植經驗技術。
在推進文化活動建設方面。在底埂屯新建一個籃球場,目前已平整場地;今年5月份,在板其屯新搭建了一個舞臺,目前已基本完工。
(二)加大力度,推進清潔鄉村環境大整治活動。將清潔鄉村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與村兩委班子一起,組織村民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先后開展了3次大規模清理整治活動。今年箕斗村板其屯列入清潔鄉村市級示范點,為此,我們通過推進垃圾焚燒爐的使用管理、落實村民規約、配備保潔員、村民承包責任片區等形式,抓好清潔道路垃圾、清理水塘雜物,確保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這“三化”的落實。
(三)做好村民矛盾糾紛調解。參與2次村民矛盾調解,一個是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矛盾,一個是土地糾紛產生的矛盾,在村兩委、村干的配合下,已基本處理妥矛盾糾紛。
三、存在的問題
(一)可耕土地面積少,設施落后,防澇抗旱能力比較差。一是全村山多地少,可耕面積僅為680畝,人均面積僅有0.68畝,大部分是農田,無法種植其它經濟農作物。二是機耕路路況較差,且狹窄,有些地方甚至沒有通路,農用機械很難到達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僅依靠傳統的人力和畜力來耕作,生產強度增加,耗時多,收入少。三是農田水利設施落后,灌溉水渠因無資金維修,已基本失去功能,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因此水田大部分屬中低產田。
(二)村民綜合素質較低,缺乏資金和技術。一是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較低,思想觀念落后,致富信心不強,對新政策缺乏認識,沒有從根本上思考如何讓自己富起來的辦法,存在怨天尤人的心理。二是缺乏資金和技術,有部分村民想致富,但由于缺乏資金和沒有技術特長,各種植、養植扶貧資金不到位,不敢進行投資,年輕勞動力大部分選擇外出務工。三是有些村民只看眼前一點利益,總想著怎么享受政策補助,沒想著憑自己的智慧和付出來換得財富,思想嚴重落后,素質普遍較低,存在著 “等、靠、要” 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致富的勁頭。
(一)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一是要改變傳統廣種薄收的經濟模式,通過對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產品,提高產值,實現增收。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低投入、高回報、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適宜貧困地區發展的富民產業。在畜牧業發展上,要實現新的突破,多發展“食草型”動物,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要跟蹤做好畜牧業的生產、防疫、銷售,為畜牧業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培養或扶持兩至三個有代表性的種、養殖能手,以點帶面,逐步全面推廣。
(二)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農戶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小學、初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
(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基礎設施落后和缺少資金與技術仍然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一是要想方設法在機耕路、農田基本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切實解決好農民急需解決的問題。二是相關職能部門要多組織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免費為貧困群眾傳授科技知識,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術、新思維、新理念的思路扶持貧困村發展。三是拓寬農村融資渠道,各金融機構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放寬貸款條件,解決規模發展的需要,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引導農民多元化發展。
1、組織部分村民參觀學習外地種植、養殖技術。計劃組織十余名村民到本縣產業項目做得好的鄉鎮參觀學習,提高村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真學習了解新科技、熟練的技能,以便開展致富勞動。
2、我將加大創新思路,加強與相關部門企業溝通協調,爭取落實產業項目,與廣大村民共同努力,攜手推進箕斗村卓有成效開展各項工作,早日實現脫貧目標。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總結篇三
按照省、市扶貧辦對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要求,我縣扶貧辦2xx年度的社會扶貧工作本著整合各部門資金,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為宗旨,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動員和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和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參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較好地做好了社會扶貧工作。現就此項工作匯報如下:
我縣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全部安排已入庫扶貧貼息貸款企業對口幫扶。扶貧貼息企業盡最大努力安排貧困村勞力就業,嚴格兌現扶貧承諾。扶貧承諾實行公開、公示制,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20xx年獲扶貧貸款貼息的企業有兩家,分別為**寶深達紡織有限公司,**三益服裝發展有限公司和躍鳴食品公司,貼息額度***萬元,其中的30%將分別用于孫坊月塘村,航埠鎮航埠村的扶貧事業。
我縣八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開發村,他們各具特色,陳坊村發展木竹加工業,爭取林業部門中、幼林撫育及闊葉林封山項目,實現人平均增收**元;航埠村引進上海客商投資種植樹莓、引導村民種植黃杞子;南門村村民劉勇在扶貧部門的幫助下,養豬**多頭,一年脫貧致富;七分村支部書記合股興辦糧食加工廠、機制磚廠,解決貧困勞力**人就業。曹坊、張家兩村還發展板栗、茶樹等種植業,大力扶持村民養殖麻雞,村民的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1、部門資金難以整合,縣直機關掛點幫扶資金大都用于貧困村建設點。
2、貧困村自然條件差,底子薄,有限的資金一時難以發生較大的變化。
20xx年的整村推進工作重點是抓新農村建設。我縣扶貧辦將借助全社會幫扶建設貧困村的東風,爭取各級領導重視,整合各部門資金,廣泛動員非公有制經濟,受益村民積極參與,捐資出力,努力創造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總結篇四
**年,在市扶貧辦的領導下,在各級幫扶單位的共同幫助下,我縣堅持以“政策引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的方針,努力做好社會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各級幫扶部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萬元,為50多個貧困村實施街道硬化、水利、電力、技術培訓等項目近100個,取得了顯著成效。
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縣關于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各級定點包扶部門對定點包扶、定點扶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同時,分別組織召開省、市社會幫扶工作對接會,加深各扶貧單位與貧困村的聯系溝通,認真搞好對接工作,促進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
1、根據省、市扶貧辦的有關社會扶貧文件精神,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幫扶力量,加強對貧困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改進,同時結合“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培訓轉移”項目,采取捆綁式項目實施扶貧,做大做強幫扶項目;2、建立健全“縣級領導聯系點”制度,每位領導干部聯系一個鄉鎮,對包村部門能否完成承諾事項進行跟蹤督查;3、建立目標考核機制,縣委政府把各單位各部門幫扶工作,作為年終考核評先的一項依據,對幫扶效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效果差的單位和領導予以通報批評。
中直方面:今年以來,中、省、市直定點幫扶工作取得成效明顯。國家安全部自**年幫扶**縣以來,主要領導多次到**調研指導工作。特別是去年5月3日,國家安全部部長親臨**檢查指導工作。**年投入**萬元為11個貧困村實施街道硬化、改水引水、農村電力改造、蔬菜大棚種植等幫扶項目;同時,繼續協調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及省交通廳等有關部門為我縣積極爭取引淀入鹽、朔黃鐵路、**國道繞城段等重點項目。
省直方面:省國稅局、省發改委等7個省直幫扶單位對口幫扶我縣**個貧困村,紛紛深入貧困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去年以來,省國稅局、省發改委、**供電公司等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共計**萬元為所幫扶的貧困村實施修路、引水等基礎設施及項目建設,改善了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市直方面:32個市直幫扶單位已投入幫扶資金**萬元,為幫扶的**個貧困村實施扶貧項目,其中:市扶貧辦投入幫扶資金2萬元為小營鄉后陳村修路,**銀行投入幫扶資金15萬元為慶云鎮黑牛王村修路,市人社局投入幫扶資金10萬元為小莊鄉趙莊村修路,其他省、市直對口幫扶單位紛紛根據自身實際,為貧困村實施幫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
縣直方面:我縣積極開展縣直單位對口幫扶工作,安排123個單位對口幫扶全縣123個貧困村。截至目前,已投入幫扶資金**萬元為10個貧困村實施修路、引水等幫扶項目。其中,縣財政局、民政局、市管辦、縣醫院以及**天元鋼管有限公司等單位紛紛投入幫扶資金實施了扶貧項目。縣委宣傳部協調資金10萬元為所幫扶的貧困村實施了修路項目,取得顯著成績。
**年,在市扶貧辦的正確領導下,縣扶貧辦精心組織,認真落實,著力抓好扶貧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年上級下達我縣扶貧培訓資金60萬元,其中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27萬元,實用技術培訓資金28萬元,扶貧干部培訓6萬元。現將一年來扶貧培訓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我縣始終堅持以扶貧開發工作統攬全局,緊緊圍繞扶貧開發謀劃開展全縣的各項工作。同時,將扶貧培訓工作作為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縣委、縣政府、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縣扶貧辦適時研究扶貧培訓工作,統一思想認識,不斷強化措施,明確了“以貫徹扶貧開發規劃為主線、以勞動技能、實用技術和政策理論為重點,學用結合,注重實效”的培訓原則,為順利開展扶貧培訓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思想保證。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提高貧困群眾素質和提高扶貧開發隊伍素質并重,提高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并重”的原則,針對廣大貧困群眾思想意識落后、信息閉塞、科技素質和基本技能低下等問題,我們先后采取辦班、講座、指導等多種手段,注重實際培訓效果。**年,共舉辦養殖技術、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班17期,培訓人員34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貧困群眾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能力。依托市培訓基地和縣職教中心,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活動,培訓貧困勞動力200人。組織鄉鎮分管扶貧工作的領導及貧困村干部參加的培訓班10期,培訓人員100人次。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扶貧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
在實用技術培訓方面,采取集中辦班、印發明白紙、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外出參觀等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鄉一計,一村一策。在集中辦好培訓班的同時,為貧困群眾印發農、畜、林知識明白紙8000份;進村入戶進行實地指導13次,受指導群眾達
20xx余人;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分別帶領12個村的120余名群眾參觀學習養牛、養豬、養羊、大棚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技術。在內容上,緊密聯系廣大貧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際,因村施教,有的放矢,先后培訓了小麥、玉米、棗樹、棉花種植技術,秸稈青貯技術,食用菌種植技術,牛、羊、豬、雞養殖技術,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培訓了扶貧開發的有關方針政策,培訓了貧困群眾的艱苦創業精神。在勞動力轉移培訓上,涉及的主要專業有電焊、數控機床、車工、電工、計算機、美容美發等。
在勞動技能培訓方面,一是組織貧困勞動力到勞動技能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并由基地負責安排到外地就業;二是結合我縣管件、體育器材等產業較發達的實際,由勞動技能培訓基地實行定單培訓,并由基地安排學員到本縣的企業就業。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豐富培訓內容,配合產業扶貧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貧困群眾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提升農業科技素質。
二是以市扶貧辦確定的扶貧培訓基地,強化對貧困農民的培訓工作,重點開展電腦、電焊、美容美發等勞動力轉移培訓。
三是探索訓后就業跟蹤和維權模式,為就業學員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