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部編版篇一
我把教學定位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作品“贊揚了主人公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善良品質”這一目標上。語言大師托爾斯泰把桑娜心里活動刻畫得非常生動,只要啟發學生自己去細讀課文描述桑娜一家的生活與西蒙之死,學生就能感悟其中蘊涵的意思,完全能領悟的。首先讓同學們說說預習后,你有什么感受。大家發言踴躍,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學生會指出相應的段落,在進行教學。
學習第一段。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干。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了解故事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并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感悟。說說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寫作方法,了解心理活動的概念。
1、有情境,即發生了什么事之后,產生了想法。
2、有想法,想法復雜,又這樣想,又那樣想;最后拿定了主意。
3、寫真實的生活,有真情實感:什么是心理活動描寫呢?心理活動描寫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通過文字描繪出來。
第三段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部編版篇二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以前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于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為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為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贊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里,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必須進步。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資料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復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閱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于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于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超多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為什么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于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復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后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溫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務必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愿意背誦,還能夠選取反復地抄寫。背誦或抄寫,能夠自己選取,目的只有一個,牢記于心。數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才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么又怎樣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樣變化,意思才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為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還不夠,個性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部編版篇三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藏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默讀課文,說說藏戲有什么特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2.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播放戲曲音樂,欣賞不同的戲曲劇種。
2.播放藏戲視頻,介紹藏戲:其實,還有一個劇種,它一直流傳于我國的最高處,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戲。(板書課題)
3.默讀課前導語,看看本課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畫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曠野、布施、開山鼻祖”等詞語,認讀、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藏戲有什么特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2.交流收獲。(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本文主要寫了藏戲的形成、特點和作用。重點寫了藏戲的特點和作用。)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課文濃墨重彩地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邊默讀邊思考藏戲有什么特點,做好批注后,在小組內合作探討,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匯報。
(1)藏戲的面具。
①藏戲的面具有什么特點?它為什么能歷經幾百年仍保留到現在?
②藏戲的面具到底是如何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呢?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體會。
了解了藏戲的面具,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藝術天分。這也是藏戲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戲的舞臺。
與現在的流行音樂、其他地方戲的舞臺相比,藏戲的舞臺簡單到什么程度?(藏戲的藝人們不求高檔的舞臺,不求華麗的服裝,他們將雪山江河、草原大地當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只要有觀眾即可。)
(3)藏戲的演出。
②學生匯報。
3.多媒體展示一段藏戲《文成公主》的片段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對藏戲面具、舞臺、演出特點的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五、自主品讀,了解形成。
2.集體交流。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涉水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七兄妹組成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賞戲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的事跡,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個僅由7個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師生合作朗讀課文,交流:你有什么新發現嗎?這樣寫妙在哪里?(感受藏戲的特點和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2.回顧全文,本課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說)
3.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你還了解哪些有特色的藝術形式,試著用本文學習的表達方法去描述一種你熟悉的藝術形式。
1.由于戲曲離學生的生活相對較遠,教學時采用了“聽戲曲、看視頻、設懸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2.以“藏戲的特色、藏戲的形成及表達上的特點”作為本課的重點,采用自主學習、小組研讀、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部編版篇四
基于現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總理的生活與工作知道的不多,對周總理的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周總理的書籍資料、圖片等,并為學生提供周總理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一夜的工作》一文是緊緊圍繞"勞苦"和"簡樸"這兩方面展開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找出文中描寫“勞苦”和“簡樸”的語句,并在自己最受感動的語段旁邊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組里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談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生共鳴,因而在最后兩段的朗讀時學生激情飽滿,發自內心的吶喊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以《周總理,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小練筆。從學生寫的內容看,感情真摯,充分抒發了對總理的敬仰與愛戴。
不過回想起這一節課,也有一些遺憾:
一、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優生的發展,忽略了學困生的訓練。提問的面太窄,沒有給學困生表現的機會。
二、在學生面對總理說心理話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沒有創新精神,題材限制較死。
三、最后兩段的朗讀由于時間關系指導的也不太到位,今后,還要在這些方面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