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一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擠了30桶。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師:知道應該怎么想嗎?
生:用每桶的千克數×桶數=總千克數。
師: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并計算。
生計算。
師: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師:很好,我們還可以這樣算:
2 5× 3 07 5 0
師:你覺得哪種方法更簡便呢?
生:老師講的這一種。
師:知道怎么簡算嗎?請你說一說是怎么簡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參加計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師:好,下面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反思]從教學流程上來講,應該沒有什么問題,而且,這個內容也不是太復雜的,只要認真聽一下,相信每個同學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學生作業時,仍然發現了一些問題:
(1)不簡便運算,仍然用比較復雜的方法計算。
(2)驗算時,出現了錯誤:
3 0× 6 41 8 0 4
為什么會這樣呢?第一種情況是學生在自己獨立計算時,是用的比較復雜的方法,而在教師講解簡便方法時,沒有用心去聽,或者,當時聽了,可又很快的忘記了。這正如m·希爾伯曼所說:“你可以很快地告訴學生他們需要知道的,但他們會更快地忘記你告訴他們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學生比較喜歡自己的發現,雖然,方法有點兒笨,但,那是他自己所發現的。因而,我們在教學時,應該盡可能的讓學生去自己探索、發現。簡便方法,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在學生沒有得到認同之前,他不會主動的接收,只能在老師的“強迫”之下接受:教師讓學生用簡便方法重做。那么,應該怎么樣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呢?這里應該,讓這名學生和其他學生來一次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在事實面前,讓學生清楚的知道,運用簡便方法的優點,從而,讓學生從內心里認同,這樣學生才會在行動中接受并加以運用。第二種情況的出現,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乘數末尾的0,強調不夠,或者,沒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參加計算,在計算結束時,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學中,我還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學生在驗算時,是這樣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認為這樣做不太妥當,認為應該這樣計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實學生的方法應該是正確的,而且也是很簡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瑣了。這也是自己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乘法豎式計算時,下面的乘數是兩位數時,一定要分別用各位上的數和上面的乘數各位上的數相乘,再把積相加。由此可見,我們在備課時,還應該更充分些,應該把所有的情況,弄清楚,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口算以前學過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再選擇一題讓學生用豎式來計算,怎么寫?讓學生初步了解0先不要對齊。再創設了學生熟悉的例題情境,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用豎式計算。把學生書寫的不同豎式用小黑板出示,讓學生交流對否,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階梯式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方法。學生能夠正確地把握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從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把握的較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學生豎式不會寫。
如:500×36= 豎式寫成
5 0 0
× 3 6
又如:第5頁的第4題:豎式計算時,注意到了0不乘,但計算0前面的數時積的定位錯了。
以上的問題,有待于我再輔導。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三
今天是一節練習課,如何讓練習課上得扎實、有趣一直是我頭疼的問題,正在為此事而發愁時,教研員夾著聽課筆記出現在我們辦公室,問我接下來是否有課,我笑著搖搖頭,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作業迅速溜進教室準備上課,他緊跟著走進我的教室。暈,我中獎了,被聽課!
我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先是3分鐘的口算練習,然后正式上課。
在這個過程中,我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校對、交流,最后全班匯報,在這個過程中,我選擇了幾個重點問題來交流,也是在昨天作業中發現的問題,積末尾的0與乘數中的0的關系,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的擺法,計算過程中的注意點等,學生們交流的都很踴躍。
先自主讀題、提問:題目中給了我們哪些信息,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要用到什么信息,提醒要會在眾多信息中選擇合適信息解決相關問題,然后獨立完成并交流。
在提其他問題環節中,我讓學生自己提問并選擇同伴來解決,學生們興趣盎然,都指望著自己的“黃金搭檔”能順利過關。
主要引導學生根據積末尾0的個數確定兩個乘數,讓學生說出填的方法,再放寬條件,如果沒有兩位數乘兩位數這個條件的限制,你還能想到其他填法嗎?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學生們的思維閘門迅速打開,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填法,看來我們給學生的路越寬,學生的創意才會無限,牽著他的鼻子就會限制他的思維。
課后教研員說:“今天這節課學生學得很扎實,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來說都不錯,但是如果能將課本中的練習進行整合,不這樣逐條完成,可能會更好?!?/p>
我知道我還需在練習的新意上下功夫,今天對自己說的話是:練習扎實很重要,但趣味橫生才是錦上添花。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四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來簡單、有趣,根據0的個數的不同而進行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在第3、5題中,學生樂于去嘗試發現其中的規律,思路也比較活躍、開闊。聯想十分到位,遷移能力較好。經過以前的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歸納等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中有個別同學的總結十分到位。
樂于學是數學學習中比較難調動起來的,在枯燥的計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復的計算中要翻些花樣,上出新意,上活,讓學生喜歡,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來就課堂的效果來看,本節課的內容應該比較容易接受,估計應該比上一節課要好,但從作業的反饋上來看,計算的正確率著實令人擔憂,數位的對齊,0的個數,個別學生仍比較混淆。
1、第一個乘數末尾有0,第二個乘數末尾沒有0.舉例:250×43、400×25這種情況比較特殊,有的學生喜歡把400放在25上面,沒有真正搞清楚簡便算法。
2、第一個乘數末尾沒有0,第二個乘數末尾有0.舉例:41×200
3、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舉例:900×70、90×170
通過示范,學生更加清晰了每種豎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確率能有所提高。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五
今天上了一堂小請客《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這是一節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是在剛學完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同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數是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節課只要抓住新知與舊知的結合點,抓住幾十幾個十乘幾的積是幾百幾十后,然后在幾百幾十的末尾添零這個重點,學生即可較好的掌握。
我分三個環節實施了我的教學預設,第一個環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先2×2和20×2等的題組練習,以及0×5的計算,以喚起學生對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回憶,到達能使舊知遷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嘗試練習,提煉建模。是讓學生進行240×2的嘗試口算,并說明采取這種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課的一個重點,然后由學生進行嘗試筆算。在筆算過程中,學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教師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個十乘2的方法進行筆算,那么豎式先算什么?板書格式,用虛線表示你思考的過程,再追問24×2等于48,這個48表示什么,如何在豎式的積中表示。
在進行試一試的練習,說說集中的0為什么變成2個?
最后提煉出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層練習,加以鞏固。練習中增加了乘數中間有零和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較。
我設計預案時遵循這樣的兩個原則:讓學生通過我的引導和追問進行自主的探索,讓學生在離真知不遠的地方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撥開云霧,獲得清晰的思路。鼓勵口算方法的提煉就是為學習簡便的筆算方法而設計的,筆算的簡便方法也是通過學生的嘗試獲得的。在練習中,我讓學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學生進行批改,對于批改的是否正確再有學生指出,把判斷正誤、發現錯誤及如何修改全權交給了學生。
第二個原則,就是體現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突破難點。本課的難點就是如何不讓學生忘記積的末尾添零。整堂課中我沒有再三強調在積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據每題前半部分算到的積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來突破這個難點的。在學生的計算過程中,學生始終牢記這一點,積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在課堂的隨堂練習中,只有一個學生忘了積的末尾添零。
在教學預案實施下來,學生掌握的情況令人滿意,整體的效果比較好。但是作業的時間還不夠;在新授部分,還不夠完全放開,在口算和筆算中,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在嘗試練習中,不要提醒學生250和900分別表示幾十個十和幾個百,讓學生直接嘗試,我這樣教學減低思維難度。
四年級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反思篇六
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估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是讓學生理解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因此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這是一堂計算課,不但要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培養估算意識,還要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綜合整堂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數據的能力;
2、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估算意識:對于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于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
3、自主探索:具體計算時,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對于學生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不要求學生掌握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讓學生搞清在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4、鞏固練習設計的最優化: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同時根據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集體議一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以鞏固學生對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還有在學習新知的時候,沒有進一步讓學生歸納總結。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