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教學中以“勵志學畫”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與文本展開對話。教學設計實現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構,學生在咀嚼、品味、誦讀語言中,領悟語言的精妙,對話得以深入進行。教學中三個維度有機結合,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育人教育似春風化雨浸潤在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略講)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的馬畫得好嗎?
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
徐悲鴻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你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要求:
(1)認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2)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想想詞義。(對不理解的詞注上記號)
(3)逐段練讀,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按要求練讀課文,四人小組集體活動。
2.試讀課文。?
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長句指導: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要求學生讀長句子時,要注意中間的停頓,不能讀破。
4.互相交流理解詞語的情況。|
5.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①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
②為實現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③結果怎樣?
(3)練習分段。
①再讀課文
6.指名按邏輯段落朗讀課文。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多音字組詞。
目標:認識識記字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文本中的語言,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積,它蘊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從文字中,可以讀懂作者在特定情景與歷史時刻的情與意。所以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可以從文本中關鍵的詞句和意象出發,通過對關鍵的詞句的誦讀和領悟,浸淫于文字營造的特定語境中,感受著語言的精妙、語言的魅力,此時學生的閱讀與文本的視域實現了有機的融合。
教學過程
一、名畫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同學們知道這幅著名的奔馬圖是誰畫的嗎?對,是我們著名畫家徐悲鴻的所作。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同學們那不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鴻。(學生介紹徐悲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板書課題。
2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難度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檢查
(1) 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選擇容易讀錯的字在黑板上板書:租、怒、倦、犯、躬、鴻、仰。
(2) 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學生對于徐悲鴻比較陌生的,課前搜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一是可以豐富學生對徐悲鴻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一)扣題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可能會把“勵”解釋為激勵,把“志”解釋為志向,“勵志”的意思解釋為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由于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學生只是揭示出了“勵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學們“勵”不僅僅是激勵,它還有振奮自己志氣的含義。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徐悲鴻勵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引導學生圍繞“勵志”一詞質疑,是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閱讀的沖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二)圍繞關鍵詞句,細讀文本
1、投影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哪?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為了加深學生對外國留學生話的理解,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實,使學生知道徐悲鴻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深入理解外國留學生話中的意思。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實現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學生會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
學生讀四、五節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
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學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5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再讀課文,力圖對徐悲鴻勵志學畫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我們常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直奔文本主旨、徑奔知能關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解讀。這時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尋找美,獲得審美愉悅過程。這一部分的閱讀就是圍繞“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深入進行,一唱三嘆,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出語言背后的深意。)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目前的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過渡彌漫造成了語文課上大多關注對言語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視了言語形式的學習。假如沒有言語形式,言語內容只能停在空中,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求出語言的運用之法,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學生運用于語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體會進行前后對比,學習反襯的寫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聯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和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尋找一條人生幸福之路。)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1919年春天,年輕的畫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達仰很看重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熱情地指導他,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當時,巴黎的博物館里陳列著許多歐洲繪畫大師的`作品,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過潛心臨摹,徐悲鴻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鴻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過去了,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他創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畫界。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點:
1、抓住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通過朗讀體會徐悲鴻是如何勤奮刻苦,終于取得成就的。
2、學習給課文分段;訓練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了解徐悲鴻是怎樣“發奮努力”的。
教學媒體:
教學時間:三課時
板書設計:
3 徐悲鴻勵志學畫
勵志成才
奮發努
第 一 課 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落。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落。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映示“駿馬”投影片,觀察圖上的駿馬,說說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鴻”。
2、簡介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為近代鄉村畫家,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家。10多歲到上海,后勤工儉學赴法國學畫,師從達仰。經過勤奮刻苦的學習,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成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
3、導入:你想知道徐悲鴻年輕時學畫的故事嗎?想知道他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徐悲鴻奮發努力學習繪畫的劉課文。
4、指導讀準“勵”字,了解“勵志”的意思:奮發志氣,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檢查:
①出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
②區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錯誤
后鼻音:徐悲鴻鞠躬
③讀誰下列多音字:
沖著向前沖看重重新
2、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成績 改變 錯誤 不知疲倦
優異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3、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
①指導讀好下列長句,讀出停頓:
年輕的畫題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默讀課文,理清脈落。
提示:找出描寫徐悲鴻奮發努力、刻苦學畫的重點段,把課文分成三段。
四、指導書寫生字。
租、績、誤:左窄右寬。
躬:左旁后兩筆不能寫過“ ”。
倦:“”不能多橫。
改:左旁第三筆是“”。
五、作業。
1、見習字冊。
2、選擇下列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看重重新
沖著
第 二 課 時
學習課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了解徐悲鴻是怎樣勤學苦練的。
教學重點:
學習徐悲鴻奮發努力的動人事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朗讀易讀錯的字音。
2、讀好下列長句:
年輕的畫題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3、齊讀課題,說說“勵志”的意思。
二、導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1、自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以讀代講,弄清徐悲鴻學畫的時間、地點。
2、卡片出示“刻苦努力”,朗讀體會徐悲鴻學畫的勤奮。
3、卡片出不“嫉妒”,說說詞義。用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式說說“一些人”是什么原因要“嫉妒”青年畫師徐悲鴻的。
過渡:外國學生的“嫉妒”有怎樣的表現呢?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表演朗讀第二自然段。抓往“沖著”、“別以為”、“天堂”、“也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2、理解外國學生所說的話的意思。
3、齊讀。
過渡:外國學生是多么無禮與傲慢??!徐悲鴻有什么表現呢?
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畫出表現徐悲鴻志向的句子,指導朗讀,注意引號所表示的語氣。
4、齊讀,體會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的堅定信念。
板書:勵志成才
三、導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聯系上文,說說“從此”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更加”?
說說“奮發”的意思。
2、對比朗讀體會:
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過渡:那么,徐悲鴻究竟怎樣“奮發努力”的呢?
第五、六自然段
1、默讀課文,找出說明徐悲鴻“不知疲倦”和生活清苦的重點詞句,做上記號。
2、交流:指名朗讀,注意讀好重點詞句。
3、說說“臨摹”和“潛心臨摹”的意思。
4、出示句子: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將上述句子改變順序,換個說法。
5、結合課文,說說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
四、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
1、第四自然段與第五、六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先概述,后具體敘述。
2、抓住主要詞句,概括第四至六自然段段意。
板書:奮發努力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詞語。
第 三 課 時
1、學習課文第七至八自然段,了解徐悲鴻學畫的結果。
2、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3、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1、朗讀生字新詞。
2、聽寫詞語:
成績 改變 錯誤 不知疲倦
優異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二、導讀第七至八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齊讀。
2、理解“優異”、“轟動”,指導朗讀。
第八自然段
“震驚”是什么意思?那個外國留學生為什么“震驚”?(前后聯系理解)
抓住“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等詞,體會那個外國留學生態度的改變,指導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2、齊讀。
三、逐段朗讀,指導概括段意。
第一段:徐悲鴻勵志成才,為中國人爭氣。
第二段:徐悲鴻奮發努力,勤學苦練。
第三段:徐悲鴻以優異的成績轟動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板書:
勵志成才(起因)
奮發努力(經過)
優異成績(結果)
四、復述課文。
1、默讀課文,各自練習復述。
要求:尺量采用書上的詞語、句式。
不是背誦,應有所側重。
提示:按故事的時間順序邊讀邊記憶。
1919年春天——一天——從此——三年過去了
2、同桌互述。
3、指名復述,師生點評。
五、總結全文。
1、徐悲鴻學畫為什么能取得優異成績?
2、學習了徐悲鴻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3、齊讀課文。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初步理解勵志、嫉妒的意思。
3、理清課文脈絡,根據點擊關鍵詞的方法概括課文內容。
4、學習為什么勵志部分,明白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原因,體會他為國爭光的決心。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脈絡,根據點擊關鍵詞的方法概括課文內容。
2、能明白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體會他為國爭光的決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1、引導生學會用關鍵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激發學生體會徐悲鴻為國爭光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完成預習導航,搜集人物的相關資料。
老師:ppt。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投影出示徐悲鴻的多幅奔馬圖,生欣賞。
(2)引導討論。
看了這些馬,你有什么感受?你會用那些詞來形容它。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根據你課前收集的徐悲鴻的資料,選你認為重要的信息說一說。
2、板書課題,讀題、解題。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預習的時候,讀了課題,你最想問的問題是什么?
(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會?怎么勵志學畫的?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
二、檢查預習。
過渡: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我相信通過大家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現,解決好這些問題的。
1、檢查生字。
出示生字,指名開火車讀,隨機正音,齊讀。
繪畫? 疲倦? 租房? 購買?? 成績?? 錯誤
達仰? 嫉妒? 禮貌? 臨摹?? 犯錯?? 泰山?
指說難寫生字的注意點, (預設:“倦”右下角不封口,“績”最后兩筆是撇和點 )生描紅,邊念寫字歌,師隨機提醒坐姿,注意三個一。
2、檢查課文朗讀。
繼續開火車讀,其余生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隨機正音,評出讀書小明星,表揚激勵。
3、逐一交流上述思考題,指說,師相機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層次,引導學生學習點擊關鍵詞或句簡潔地表達。
4、出示課后第三題詞語。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
嫉妒? 禮貌? 激怒? 勵志? 疲倦
陳列? 臨摹? 優異? 承認? 震驚
三、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1—3小節,哪一句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②引導想象其動作,表情。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自由練習,指名上臺表演,有感情齊讀。)
3、相機出示相關資料:
1919年,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屈辱。第一,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失去大約三百二十萬平方千米的領土。第二,支付巨額賠款。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支付了約二十億兩白銀的賠款,一百多年間損失了約三十億兩白銀的稅收。中國貧弱不堪,財政瀕臨破產。第三,國家的主權遭到嚴重破壞。帝國主義在中國設立租界,搶占租借地,充當侵略中國的基地,劃分勢力范圍,妄想瓜分、滅亡中國。
4、師讀,聽完介紹,你有什么感受,引導生聯系課文內容說感受。(預設:引導生體會落后就意味著挨打;國不強,則國人就受欺負;外國留學生瞧不起徐悲鴻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太落后了?。?/p>
5、此時被激怒了的徐悲鴻,內心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指讀,你讀出了什么?這里的“真正的中國人”,你認為是怎樣的中國人?(引導生可聯系下文理解。預設:聰明好學的中國人,有骨氣的中國人,勤學苦練的中國人等等)你覺得他勵志學畫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為了誰?引導概括隨機板書:為國爭光。
6、師小結:這一段主要寫了徐悲鴻向達仰學畫,引起一個外國學生嫉妒,他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這是交代他勵志學畫的原因。那么他是如何勤學苦練,勵志學畫的呢,我們下節課再進行學習。
四|、做補充習題第一題、第二題。
為什么?? 為國爭光
怎么樣??
結果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徐悲鴻勵志學畫》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課文緊扣課題,圍繞“勵志學畫”這個重點來逐層敘述。全文層次清楚,過渡自然,用“更加奮發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等詞句承上啟下,轉承自然。本文寫法的另一個特點是前后照應,那個外國學生前后態度的對比,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诒菊n的教學設計中,我運用了“分層教學、自主探究”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體現了教要立足于學,先學后教的理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可以從文本中關鍵的詞句和意象出發,通過對關鍵的詞句的品讀和領悟,浸潤在文字營造的特定語境中,感受著語言的精妙、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的閱讀與文本實現有機的融合。最終理解支撐徐悲鴻勤奮苦學的是他一腔愛國之情。
教學目標:
1.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學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還記得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件什么事呢,誰能借助這個課題來說一說?(指名概括)
(點撥學法:看這個課題,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就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找到了,組織交流。(出示)第三段。誰也找到了這一段,指名讀。
你找到了嗎?他立下的志向是什么?(變紅)
3.徐悲鴻為什么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1~3段,聯系上文來想一想。
4.指名交流:
誰也來讀一讀?
你聽出這文字背后的意思了嗎?(學生可能會談到:看不起、嘲笑、諷刺)
這種嘲笑真是讓人無法忍受,誰來讀出這種欺人太甚?(個別讀)
5作為一個中國人面對這樣的無知和偏見,每個人都會怎么樣?(齊說)
同樣作為中國人的徐悲鴻也被激怒了,但他知道,靠爭論是——(學生齊說),所以,“必須……”,他立下了這樣的志向(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徐悲鴻勵志學畫事件的起因,關鍵是讓學生明白正是外國學生諷刺中國人成不了才,導致了徐悲鴻下決心努力學畫,也為接下去理解他能如此刻苦堅持學畫的動力根源是“愛國”作鋪墊。)
二.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1.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是怎么做的,誰來讀這段話?(出示第四段。)
指名學生讀。
指名學生說。(這兒把徐悲鴻比作了駿馬。)
你知道為什么作者會把徐悲鴻比作駿馬嗎?(徐悲鴻以畫馬為主,成就最大,可見比喻得當。)
一起讀該段。
是的,他從此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你從哪兒看出他是(板書:更加奮發努力)更加奮發努力的?請大家仔細讀讀4~6段,找出相關的句子,圈畫出讓你有感觸的字詞。
三.反饋矯正,讀議拓寬
(一)組織交流:
預設一
誰來讀一讀?你特別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他的奮發努力的?
a:“節假日”做什么的?
b:你是怎么度過節假日的?(玩。)
是啊,節假日就是讓大家開心、放松的。徐悲鴻是怎么過節假日的?(潛心臨摹)
c: 潛心臨摹,是怎么臨摹,是不是像我們個別同學寫作業時邊寫邊玩,寫寫停停?(學生可能會說: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臨摩就是潛心臨摩。)
對,是全神貫注地臨摩。: “節假日”前還有個詞,注意到了嗎?
“每逢”說明什么?
他為什么要這么爭分奪秒地學?
誰來讀好這句話?(2個、齊讀)
師:你還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他更加地奮發努力?
e:學生可能會說到“常?!薄耙徽臁?/p>
師:你有沒有過一整天都在做作業?那半天呢?什么感覺?(累、煩、不想做)
誰來讀好這句話?(2個、齊讀)
(出示練筆,學生任選一組):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1.上課
下課
2.白天
晚上
3.夏天
冬天???????????????????
學生交流練筆。
對,他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念,始終沒有放棄,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再次感受他的那份努力。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徐悲鴻為了實現志向勤奮刻苦學畫。為了進一步真切感受這份勤奮刻苦,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節假日生活這個環節,與文中徐悲鴻節假日生活對比,進而拉近與文本距離。練筆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拓展空間,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繼續交流:
1.“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繪畫用品。”
能抓住句子中讓你有感觸的詞說說嗎?
a:知道“小閣樓”嗎?(低矮、悶熱、狹小)一般是不能住人的,只能放放東西。
e:指導有感情朗讀。
2.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保ㄖ赴鍟f、寫)看這一段,課文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奮努力,然后從潛心臨摩和生活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這樣的寫作結構叫總分結構。我們寫作時也可以使用,會使你的作文結構清晰,主題深刻。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4——6段。第四段一起讀,第五段女生讀,第六段男生讀。
a:你明白“轟動了整個畫界”的意思嗎?(什么使整個畫界轟動的?說明油畫怎么樣?油畫畫得好是一種繪畫技能,說明徐悲鴻的畫技如何?)
b:這其中也包括了那個外國學生,指名讀最后一段。
c:還記得他先前對徐悲鴻講過的話嗎?出示,指名讀。
d:請你對照這兩段話,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差別,從他的話中,你又聽出什么了?對徐悲鴻的敬佩,(單單是對徐悲鴻一個人的敬佩嗎?)更是對所有中國人的佩服。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的態度有這么巨大的變化?(徐悲鴻高超的畫技轟動了整個畫界)
e:所以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學生讀):“”。
f:所以,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有才能的,值得別人尊敬的)。
(設計意圖:徐悲鴻生活清苦也是為了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志向。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這份“清苦”,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在數量詞上感悟?!肮Ψ虿回撚行娜恕苯沂玖宋谋镜闹髦?,讀懂這句話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采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借住文本幫助學生讀懂這句話。而后通過層層推進的探究性閱讀,加上前后對比閱讀,讓學生理解“有眼不識泰山”。)
四.總結評價,整體回歸
1.這三年來,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努力再努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信念啊?(提示,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要為國爭氣,這是什么感情?)(生:“滿腔愛國之情”。)
2.正是因為他有這份滿腔愛國情懷支撐著他!
3.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正是這份愛國的傲骨,支撐著他,最終為中國人揚眉吐氣了!讓我們記住徐悲鴻勵志學畫,為國爭光的壯舉吧!
4.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板書:立志)看看這兩個詞,結合課文,你說為什么作者不用“立志”而“勵志”?(生:“勵志”包含著努力。)
5.是啊,為國“勵志”學畫!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進學生有效積累,豐富文本內涵,深化主題,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
五.鞏固提高,課堂作業
1.摘抄兩句愛國名言,并記住。
2.完成語文《補充習題》第三、四兩題。
六.板書設計:
(分)潛心臨摩
教學反思:
在《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過程中,能依標扣本,把握年段特點。我主要以“勵志學畫”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眮硌凶x課文。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與文本展開對話,抓字詞,讀出文中意,弦外意,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徐悲鴻勵志學畫的體會,我多處讓學生聯系自身經歷,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教學設計實現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構,力圖探求作者營造語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維結構,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層意蘊,實施有效教學。
在學生學習語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育人教育似春風化雨浸潤在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中。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兩課時
認知目標: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新詞。
能力目標:自學能力的訓練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訓練。
情感目標:初步走近徐悲鴻,感知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難點: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一、名言聽說
師讀兩遍后,學生復述,練習學生聽說能力。
1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
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二、名畫導入??
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1、欣賞名畫,引出課題
2、齊讀課題,釋疑“勵志”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皠钪尽钡囊馑际牵簽榱藢崿F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3、再讀課題,學習質疑
4、歸納問題,引入新課。
為什么?怎么?結果?(板書出三大問題)
三、名篇初讀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的。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動
1、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共評。
2 、交流詞語的理解。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4、根據板書簡要說說這課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五、學習生字
1、學生交流會與較難生字,教師相機點撥。
2、描紅
3、當堂完成生字與詞語的抄寫
六、課后作業?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演示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化文中的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一、復習反饋
1、默寫本課詞語
2、交流網絡課上搜集的資料。
二、問題導入??
2、生自由朗讀課文,“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師出示本句,研讀。
3、為什么徐悲鴻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
1、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2、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準備,體會人物心理,說話的語氣,把朗讀轉化為表演語言。
3、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在感悟的基礎上齊讀外國學生的話,把表演語言再轉化為朗讀語言。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
2、重點體會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他如何更加奮發努力的,也可抓關鍵詞。
3、學習構段
師: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這間的關系。(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師: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給一個總分的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化知識。
4、以讀代講
學習第七自然段
五、回歸中心
1、讀后理解“震驚”
2、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度,體會原因。
3、朗讀活動,談體會。
六,積累內化
練習復述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⒈出示名言: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指名讀→齊讀。
⒉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徐悲鴻勵志學畫》(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⒈過渡:昨天,同學們都說勵志的意思就是立下一個志向并且發奮努力。那么徐悲鴻究竟立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志向呢?你能在課文中把它讀出來嗎?請快速默讀課文,讀到了就把它劃出來,告訴大家。
⒉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
指名讀(相機評價)。
⑴這就是徐悲鴻的志向!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齊讀)。
⑵徐悲鴻為什么要立這樣一個志向呢?句中的“別人的無知和偏見”指的又是什么?……種種疑問都縈繞在我們心頭。要想解決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深入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1~3小節,把你的收獲與你的同桌分享。
⒉組織交流:
⑵出示外國學生的話。引導學生注意“很不禮貌”;同桌討論,想想當時外國學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語氣?再指讀這句話。
這個外國學生僅僅針對徐悲鴻一人嗎?(指名回答)
師肯定:是呀!當時的中國極端地貧窮落后,中國人在國際上毫無地位,讓人看不起。因此,外國人的不禮貌不僅是嫉妒徐悲鴻的才能,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指名說)
⒊過渡:這個外國學生真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
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請同學們分小小組學習課文第4~6小節,劃出重點詞句,小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⑴學習:每逢節假日,一畫就是一整天,潛心……
⑵生活:清苦,只租,小閣樓……
引導學生齊讀: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⒌這樣清苦的日子,如此刻苦的學習,三年的時光,徐悲鴻成功了嗎?一起讀一讀第7小節。
⒍徐悲鴻說要用事實來證明,他做到了嗎?
原來對他有偏見的外國學生現在又是如何對他呢?
此時的徐悲鴻又會怎么說呢?
三、總結:
(略)
徐悲鴻勵志學畫課文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1919年春天,年輕的畫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達仰很看重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熱情地指導他,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當時,巴黎的博物館里陳列著許多歐洲繪畫大師的作品,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過潛心臨摹,徐悲鴻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鴻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過去了,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他創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