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一
一開始,我認為數(shù)學沒什么好學的,不就算一下嗎,得出了一個結果,沒什么好學的,只要口算學得好就行了,數(shù)學的結果只要算對了就行了。就坐在椅子上呆呆的看著老師講題。但是上了幾次課后,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好,并不是那么乏味,我就仔細的聽了起來。我認真的聽了一節(jié)課,覺得很好玩,看來數(shù)學也很好,并不是我認為的那么乏味、枯燥。
記得有一次,老師講了一道題,是一道看圖計算題,要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我們好幾個同學都不會,我想了很長時間都沒想出來,這時,老師給了我們提示:可以在本子上畫一下圖,把圖分割一下,平移一下。我聽了,就迫不及待得開始畫了起來,果然,老師說的沒錯,我第一個舉起手來,將答案告訴老師,老師夸我真不錯,寫的既對又快。
我想:數(shù)學也并不難呀,只要認真的學,就能學得好,數(shù)學也并不是只要計算出結果,就能寫對了,還要動動腦子,不會算了就換一種方法,就能算出來了。
數(shù)學它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不許出半點差錯。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要學好數(shù)學必須有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細致慎密的思維和一絲不茍的精神。題目是千變萬化的,而方法是唯一的,只要掌握好了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學好數(shù)學自然就簡單了。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二
今天是10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今天是中秋節(jié)和國慶節(jié)。爺爺說 晚飯的時候,有客人會來我們家吃飯,所以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大早就去菜市場買菜了。
到了菜市場,人山人海,里面的菜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我和媽媽要買的菜是:一只雞、一條魚、油豆腐、青菜,還要買一份酸酒鴨。
首先我們去買雞了,一只雞8元錢一斤,媽媽就去市場上買了一個4斤的雞,買完之后媽媽問我:“一只雞,8元錢一斤,我買了一個4斤的雞,總共多少錢?”我算了一下:8×4=32(元)我說:“總共32元。”媽媽說:“你真厲害。”
我們接下來就買魚。媽媽選了一條紅鯉魚就買了,還問我:“魚10元錢一斤,我買的魚是1.5斤的 ,這條魚多少錢?”10×1.5=15(元),“15元。”媽媽夸獎了我一番。
接著我們就買油豆腐了。媽媽買了2斤油豆腐,一斤油豆腐7元。我心想:媽媽待會兒,肯定還會問我,我先計算吧,2×7=14(元),媽媽張開口的時候,我就說:“14元。”“你真棒!”
我和媽媽再去買青菜。3元的青菜,買了2斤。2x3=6(元),“6元。”
回家的時候,我和媽媽還買了32元錢的酸酒鴨 ,就回家了 。下午的時候,吃完飯,媽媽問我,今天買這些菜,總共花了多少錢?32+15+14+6+32=99(元)“總共99元錢。”“你真是太厲害了,這么難你都會。”媽媽又夸獎了我一番。
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就像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三
5月30日星期六 晴
我喜歡吃披薩,吃著吃著就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么披薩的大小都是說6寸、8寸、10寸……6寸指的是什么?又為什么不用常見的厘米做單位呢?
我觀察猜想6寸應該指的是披薩的直徑,問問媽媽,果然是的!
我又上網(wǎng)查了查資料,原來,中國古代有一個長度單叫“寸”,“一尺等于十寸”,“一米等于三尺”,那這樣計算,1米=100厘米,一尺就用100除以3大約是33厘米,一寸呢,就大約是3.3厘米!6寸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20厘米了!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披薩店所的“寸”并不是我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寸”,它指的是“英寸”。它們的關系是:
1=1.312335758005……英寸,
1英寸=2.54厘米。
照這樣計算,6寸的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15.54厘米。咦?和我國的“寸”相差近5厘米?我又算了算8寸的,直徑相差比6厘米還多,10寸的就相差更多了,有近8厘米!唉呀呀,這樣子我得少吃多少披薩呀!
再看看小朋友都愛看的電視機,也是說42寸,52寸……這里的“寸”也是“英寸”。電視機一般是長方形的,所以42寸就不是直徑,而是指電視機的對角線的長度,42寸的電視機對角線的長度大約是101。6厘米。如果想用長和寬來描述電視機的大小,可以用“勾股定理”來求,這個我得慢慢研究。
還有照片的大小,也是用幾寸表示的,也是指的“英寸”。一般情況下1寸的是指2。5cm*3.5cm,2寸的是3.5cm*5.3cm,5寸是12.7cm*8.9cm……
為什么這些都是用“英寸” 做單位呢?原來,披薩、電視機、照相機都是從外國傳來的。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國古老燦爛的文明也發(fā)揚到外國去!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四
我是一個酷愛數(shù)學的小男生。數(shù)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今天我又體會到學數(shù)學的快樂。吃完早飯,我和爸爸乘3路公交車從廈門湖里起點到廈門大學終點。
爸爸問我:“我們坐了一個小時的車,大概數(shù)了一下,我們遇到對面駛來的3路公交車有10輛。那3路公交車間隔多少分鐘發(fā)一班?”
我想了想說“一小時等于60分鐘,60除以10等于6,6分鐘一班”。我正為自己能將一小時轉化為60分鐘而得意時。
爸爸說:“不對,如果你在公交站坐著數(shù),就是這個答案。可是我們是坐著相向而行的公交車數(shù)的啊,這樣碰到的車更多還是更少?”
我想了一下:“更多!”爸爸說:“多了多少?”我想不出來。
爸爸說;“我們在起點時,碰到的車,是什么時候從那邊起點發(fā)出來的?”
我說:“一小時前”。
爸爸說;“那我們到終點時,最后碰到的車,是二小時之后了,對吧?”
我想了想,對哦,是碰到了兩小時內發(fā)出的車。我恍然大悟:“應該是120分鐘除以10輛,答案是12分鐘一班!”
爸爸說,“生活中,數(shù)學很有用,知道了嗎?!”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五
小學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面對小學,各位學生一定要放松心情。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小學生四年級數(shù)學日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崔帥瑋今天晚上,我和媽媽玩二十四點,我們碰到了很多難題,但都被一一化解了。
比如9,5,6,7。我想:這里面有個6,只要有4就行了,可是,9-5=4,7怎么辦呢?7-5=2,9-2又不等于4,9×5=45,45÷7還有余數(shù),5×7=35,35÷9也有余數(shù),其他方法我也試過了,不行,所以9,5,7根本不能算出4。后來我轉念一想,如果把乘以6改成加上6就簡單多了,因為7-5=2,2×9=18,18+6就等于24了,所以這題的答案是:(7-5)×9+6=24。
還有10,11,7,8。8只要有個3就行了,可11-7=4,10-4又等于6,10-7=3,11怎么辦?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時,媽媽算出來,答案是(11+10)÷7×8=24,哎,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最后一題:8,13,4,3。我想,有個3,有個8,就等于24了,可13-4不等于1,所以乘法不行了。用除法呢?這個想法啟發(fā)了我,我便想,13-4=9,9,8,3可不可以算出24呢?可以!9×8=72,72÷3=24,所以答案便是(13-4)×8÷3=24,媽媽靈機也想出來了。
解法:(13-4)÷3×8=24,真又趣。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六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shù),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shù)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shù),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shù)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shù)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shù))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三年級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四年級篇七
啊哈!我今天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負數(shù)。
和負數(shù)一起,還有一位兄弟叫正數(shù),正數(shù)與負數(shù)雖是兄弟,可是他們倆卻總是水火難容,負數(shù)常常與正數(shù)唱反調,這不,在銀行辦理業(yè)務時,存入200元就是+200,而取出200元卻是-200。還有在看天氣預報時我又看見他們兄弟倆了。我們湖北的溫度是+8℃,可是哈,哈爾濱的氣溫卻在-8℃左右。唉!這可讓他們的好朋友“0”怎么辦呀!
這“0”是我的老朋友了,平時,“0”總是被排除在外,可是有了正數(shù)與負數(shù)這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后,見到他倆總不和,正數(shù)脾氣大,是個小氣包。負數(shù)也死要面子,和睦的倆兄弟,反目成仇。“0”竟然成了中間人,沒有辦法的“0”也只有相同對待他們兄弟倆了!“0”離負數(shù)多遠,也離正數(shù)多遠。
最近啊!我和負數(shù)、正數(shù)交上朋友,他們倆可常到我家來串門,我的生活中,可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我相信,一直遨游在美麗又神奇的數(shù)學海洋中,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