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故事 天宮一號課堂篇一
眾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不畏艱辛,勇于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斗能攻關的隊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傳承下去,必須靠廣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宮課堂”正是青少年航天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展現航天精神的好平臺。
“天宮課堂”通過三位航天員惟妙惟肖的講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離深入了解航天知識,直觀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奧妙之處。觀看完“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受益匪淺,不僅認識到了航天事業的重要性,對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更加強烈了。“天宮課堂”使我從小樹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我無盡的探索欲望!
天宮課堂故事 天宮一號課堂篇二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飛天的直播。里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著,王老師往這個水球里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后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折好的花朵折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打開,向一位芭蕾舞者點著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著,王老師拿著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里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后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里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里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后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后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里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著身子向水晶球里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通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
天宮課堂故事 天宮一號課堂篇三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著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批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實現。22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從弱到強的歷史,社交媒體上的網友們也紛紛為中國航天點贊:“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國,了不起的中國人”!
物換星移,歲月如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國慶期間,講述父母先輩們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默默犧牲和奉獻的電影《我的我的父輩》燃爆銀幕,其中的一個章節《詩》,就是對中國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崢嶸歲月里,身為火 藥雕刻師和航天工程師的年輕夫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在丈夫犧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事業和家庭,這一幕幕感人場景讓觀眾破防。如果說愛國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奮斗就是最長情的告白。為民族復興、為航天事業躬身奮斗的身影,組合起來就是人世間的壯美詩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說到詩意,中國航天的名字,有著專屬中國人的浪漫內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統叫“北斗”、空間站叫“天宮”、火星探測器叫“天問”……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中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擁有無數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它們與中國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國航天就此有了“傳統”和“現代”的意蘊。把載人航天飛船取名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個滿懷。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奔向宇宙,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身份”的變化,代表著國力的增強,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當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念茲在茲。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創意十足,更意味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和未知的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斗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天宮課堂故事 天宮一號課堂篇四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筑夢,寄托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征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建功立業、接續奮斗、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跡。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向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