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讀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要內容篇一
它不是人,而是一株柳樹,一株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樹。
這篇文章歌頌了這棵柳樹頑強的生命力,頑強到令我望而生畏:
這株柳樹,是高原上唯一的柳樹,也是唯一一株高大的綠色植物。那是呼呼作響的大風,將一團纖弱的柳絮吹上了這巍然佇立在祖國東北部的青海高原上。柳絮太纖弱了,它們經不住高原風雪猛烈的進攻,都躲在干枯的泥土里不肯出來。陽光和雨露也沒有幫助它們,不給他們輸送營養。就這樣,惡劣的環境殘酷地這些幼小的生命送進了死神的手里。但是,有一顆種子沒有向環境屈服,沒有向暴雪埋怨,而是堅強的活了下來。沒錯,它萌發了。雖然這是一個好兆頭,但并不代表它能夠在這里活過1歲。猛烈的高原風雪吹打著它,火辣辣的太陽光照射著它,干裂的泥土撕扯著它,但它都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它活了下來。這是高原上的奇跡。大家都以為高原上這些扼殺生靈的殘暴風雪,絕不會容忍任何一條生命活過一歲。看來,這個定論是錯的,因為,一株柳樹,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憑著自己問我拿槍的毅力,活了下來!它的毅力令人望而生畏,它的堅強令人折服!
作者看見了這棵柳樹,聯想到了自己家鄉灞河的柳樹——
那兒四季長春,成群的柳樹生長在潺潺流水兩岸枝繁葉茂,形成一片綠蔭。那里的柳樹名貫古今,曾有許多詩人為它們揮毫,為它們流淚。
相比高原柳,它們更加婀娜多姿,但怎樣的姿態都敵不過高原柳因飽經風霜而彎曲的枝干。那棵粗壯的枝干,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寫滿了艱苦的命運。但是,高原柳沒有抱怨命運,而是堅強的活了下來。
人也需如此。遇到困難四處躲避,還不如勇敢面對。就像高原柳那樣。
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讀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要內容篇二
今天,我們學了《青海高原一株柳》。
這往篇課文介紹了這棵神奇的柳樹竟然奇跡般的在青海高原上活了下來。大家也都知道,青海高原的地勢兇險,有嶙峋的山峰,但這一株柳樹與這些的東西作抗爭,如:雷電,鵝毛大雪和暴雨風沙等,可是它并不向命運屈服。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個人的故事——霍金。
霍金21歲的時候,不幸患上了盧伽雷氏癥,但有著重病的他并不向命運低頭,而是好好讀書、研究……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霍金在科學界成了名人,成了科學巨匠。他還用語音合成器完成了一本科學巨著《時間簡史》。
這株柳樹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了下來,而現在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堅強和毅力。我們做事總是很難才能支持下來。
青海高原的樹雖然很難活下來,但這一株柳成了青海高原上的一個亮點。這株柳樹不僅存活了下來,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棵樹大約有兩合抱粗,粗實而堅硬。它還非常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請大家想一想,一株柳樹竟然可以如此頑強的活下來,要是你,你可以嗎?
這棵柳樹的生命是復蘇了又被凍死,凍死了又復蘇。而現在我們的生活根本無法承受這種打擊,一旦有了一點挫折,自信心就會被打擊,削弱。如果無法承受驚心動魄地打擊,無法完成困難的事情,就很難像柳樹一樣重新振作起來。
這棵樹需要艱苦卓絕的忍耐力之后才長得如此挺拔、結實。而我們卻遠遠不如它,是因為我們付出的太少了,太微弱了,我們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像柳樹一樣的人,不要做一個遠不如一棵樹的人。
雖然這是一棵樹,但是它能教給我們知識,啟迪我們的才華,它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笑對生死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讀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要內容篇三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本冊書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雖然面對許多困難,但它生命力頑強,意志力堅定,挺過了一切,長成了參天大樹,讓我和作者一樣,對它望而生畏。
文章主要寫了這株生活在青海高原的柳樹為了生存,以它頑強的生命力與雷轟電擊、風雪、干旱做抗爭,最終生存下來,成為高原上一方獨特的風景,讓作者驚嘆不已。
這株柳樹生命力極強,作者對它的生存進行了大膽的對比和想象:風把柳絮吹上高原,在躲過了持久的干旱和更殘酷的寒冷之后,才長成了現在這么高大的樣子。它經歷過許多他人無法想象的危險和艱難,但它沒有抱怨命運,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活下來。
讀了全文,我心中驀然而生一種敬畏之情,這是一棵不可思議的樹,這是一棵意志堅強的樹,這是一棵讓人望而生畏的樹。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意志堅強的人:雙目失明卻創作出《二泉映月》的阿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寫出多部小說的海倫·凱勒;身患絕癥卻發現了黑洞特性,寫出《時間簡史》等書的霍金。在逆境中,只要一想到這些人,我都會煥發無窮的勇氣。
再看看《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作者。他叫陳忠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寫出76篇作品,部分作品進入中小學教材,作品《白鹿原》更被拍成了電影。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大家,怪不得能寫出《青海高原一株柳》這么好看的作品。他寫的其它作品,都是很抒情的,而《青海高原一株柳》則震撼人心,和以往作品都是不一樣的。
《青海高原一株柳》寫的真叫一個“絕”,不愧為文學大家寫的。我也一定要學習這株柳樹不屈不撓的精神!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讀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要內容篇四
《青海高原一株柳》,初次看到書上的這個題目,還以為只是一篇單調的敘物文章。但一看開頭,就有一種并不普通的感覺。
"這是一棵柳樹,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為平常的柳樹。"第一點,敘述柳樹的作者,除非此樹形態怪異,不然,一定會選擇一排柳樹來描寫??墒潜疚牟⒎侨绱恕5诙c,柳樹不生活在水邊,不生活在平原,生活在沙漠中嗎?哈哈哈?。?!不可能。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讀了下去。的`確不平常,極不平常。這株柳樹生活在青海高原。
要知道,青海高原空氣稀薄,干燥、高寒。無論什么植物,在這里,不是死亡,就是退縮。文中也描述了這一場景:"赭紅色起伏的草地上根本看不到一顆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開闊,也顯得異常蒼?!?不過文中這一株柳樹還真有點震攝人心,()真想不出只有一株柳樹的原野是什么樣的。
唉,不想也知道這株柳樹生存下來,有多不易。高達數米的柳樹,吮吸著土地極深處僅有的一絲水分和營養,堅強地站立在蒼茫的開闊的高原上。之后,作者在文中大膽猜測,風把一團團柳絮送上了高原,生長出了一片幼柳??墒牵彼?,把它們全毀了,只有這一株頑強地活了下來。不知熬過了多少風雪、多少干旱、多少雷電,它存活了下來,而且堅強地挺過了一年、十年、甚至數百年!ok,一個間斷。
作者寫到這兒完全可以結束,但他沒有。他又做了一個精彩的對比。拿家鄉河邊的柳與這棵飽經磨難的柳作對比。沒錯,同是一棵柳,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其之遠?面對殘酷的命運,這株柳沒有抱怨、沒有畏縮,它選擇的是竭盡全力地抗爭。何為頑強?就是這種精神,這種毅力!我被它的這種精神折服,深深地折服,無法自拔。
這株柳,就是我們人生的激勵版,困苦和磨難,都是要挺過來的,就像柳樹一樣,在拼搏中成就一片綠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