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實用篇一
炎炎夏日,手捧《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細細品讀,文中先進教育的理念,善意的提醒與建議,讀來倍感親切。這親切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如涓涓細流淌入我的心底,感到特別的舒爽。我邊讀邊思考,并將好的觀點和建議及時摘錄下來。
我感到看書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過程,用心聆聽大師的教會和指導,讀后覺得深受啟發和教益,鄭杰老師是全國名校長,他的思想深邃、見解深遠。他不僅站在教育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站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對新出現的一些教育現象,教育問題進行分析,還對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專業成長發展方面都提出了寶貴建議。看完這本書后,在這幾個方面對我的觸動很大:一是教師角色轉變,樹立服務意識。二是為自己專業發展進行投資,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三是讓我們現代起來,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四是教師個人修養,要寬容、要有靜氣、勤奮執著等。五是學會規劃自己。這些觀點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專業化成長、自我修養的提高都有現實指導意義。
下面我就將感觸較深的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和認識。
一、 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師角色轉變,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要由教育者轉變為服務者,這句話說明了現在的教育形勢,實則也是教師的一場思想革命。就是讓我們老師放下架子、放下師道尊嚴、放下自命不凡。不要高高在上對學生發號施令,而要做一個服務者,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校、服務于家庭和社會。
過去的傳統觀念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逐漸瓦解,教師的勞動正在商品化。如果教師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學生喜歡,讓學生家長、學校都滿意,你就會增值。雖然現在濟南的教育還未打破計劃模式。但是改革正在逐漸深入,我們已由終身制變成合同制和聘任制。這只是改革的前奏,再等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就會像九十年代下崗工人一樣面臨人生的又一次抉擇,重新去找新的工作崗位。如果現在不練好技能,當改革大潮來臨的時候就會被吞沒,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我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也開始努力調整,逐漸擺正自己的位置,由教育者轉變為服務者,只要你的角色轉變了,工作態度都會隨著改變。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改善自己的服務態度,成為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領導省心的老師。我認為做到這些還不夠,在工作中還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僅將現在的工作當做一種謀生的職業,更應該把它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將自己的熱情、信心和執著的恒心融于工作之中,就會奉獻出更優質的服務。
有付出就有回報,任何服務都是有回報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如:我現在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點成績,先后評為市區優秀教師,這是為學生服務的好,學生喜歡我,聽我的話,都取得進步,成績優異。學生的成績就是我的成績,于是學校領導就把這些榮譽給我了,實際上這些榮譽也是學生給我的。能取得這點成績,源于當時我正確的思想觀念,一種自己還未認識到的服務意識。剛開始工作時,我自認為不夠聰明,基礎也很薄弱,于是開始埋頭苦干,踏實的工作和學習。
當時就是這么一種單純的想法,只想把課上好,把學生帶好就行了。也沒有去想得什么榮譽,這都是意外收獲,我也不圖這個,只圖能夠開開心心的工作就行了。現在我也是這么想的,不圖虛名,只求真實的生活,快樂的的工作,好好工作是我的事,至于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了。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的把工作當做一種樂趣,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去追求自己的快樂的理想人生。
二、終身學習,不斷為自己增值:
我很欣賞這句話,作為一個教師,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怎樣去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作為一個教師的我,應該從多方面去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如做人修養、專業技能、文化素養等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需要學習,每一個方面的發展都是無止境的。因此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認準一個目標及做一個優秀教師。從道德修養、專業技能、文化素養等方面,好好規劃一下,統籌兼顧,共同發展。圍繞教師專業這一個目標,選擇有關書籍、網站、論文、專家講座等進行學習,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地展開學習,要靜下心來、沉潛下來,一點一點積累、一步一步前進,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現在我也想明白了,我從事教師工作,我不僅把這份工作當做謀生的職業,而且把它當做終生奮斗的事業。因為我喜歡這個工作,喜歡校園安靜的環境,喜歡天真、可愛的學生。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也年輕起來。當前,我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做好這件工作,我現在努力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學習,就是為了做一個有愛心、責任心、事業心的優秀教師。
只有好想法不行,還要有具體的行動和舉措。首先是對自己的發展進行科學的規劃,制定自己認為的優秀教師標準,然后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努力逐漸達到這些標準。過去還對自己不夠自信,暑假看過一篇文章,韓國一位留美研究生寫的一篇論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文中有這么一句話:“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我們的時間和智慧夠我們圓滿地做完一件事情。這使我深受鼓舞,逐漸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將秉承這一信念,用自己的熱情、信心和恒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個優秀教師或教育家。
三、讓自己現代起來,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一個現代的人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人克服了無知、愚昧、輕信和偏見,他們人追求現實的、現世的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自然本性。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積極迎接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覺醒。我不僅要現代起來,還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自己十分了解自己,也能及時修正自己,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四、在寬容、有靜氣、勤奮執著等方面,加強自身修養:
一個真正受人尊重,受人喜愛的人,首先是一個有德之人,道德修養不到位,是不可能真正成為優秀教師的,我分析了一下,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自己的修養。
1、 要有寬容之心,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胸大小是決定一個人取得成就大小的前提。只有心胸寬廣才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也才會博采眾長不斷發展。當前,我感到自己的視野不夠開闊,心胸也不夠寬廣。還有許多狹隘、自私的小思想,還有浮躁、拖拉等壞習慣。今后我將努力克制自己,不讓自己的思想停留在小事上,目光要始終盯著遠方的目標。不計較小事了,心胸就會寬廣起來。
2、 解放思想,挖掘自己的潛能。
過去我曾一度比較自卑,現在,雖然我自認為不聰明,但是我不再小瞧自己。我認為自己能吃苦,也比較勤奮,我的能力并不比別人差,我和別人的差距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堅持努力,終有一天會趕上或超過他們,我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毅力做到這一點。過去反思很多,對自己的優勢挖掘不夠,今后要多挖掘自己的優勢,人是靠優勢來取得成功的。只有思想解放了,自己的潛能才會釋放出來。
3、 調整心態、穩定情緒,積極樂觀的生活。
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過去的煩惱就是關注消極面太多了,這無形中給自己帶來許多的煩惱。今后要學會控制自己,永遠讓積極思想占據自己的心靈空間,那樣自己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保持一顆平常心,從而積極樂觀的生活。
五、學會規劃自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規劃得好,就會少走許多彎路,也能減少許多猶豫的時間,使你更有效率,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學會規劃設計自己的生活,你就學會了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以上是我讀《《給教師一百條建議》感受和心得,讀書貴有所得,只有用心去讀,邊瀆邊思考,才會學為所用。好書要多讀,這次讀得還不夠透徹,今后還要細細品讀,讓大師的思想指引自己前進的方向,循著大師的足跡,瑀瑀前行,就能找到了做一個優秀教師的道路,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實用篇二
今天,我拿著枕邊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翻看著。突然,我對“合作是競爭的歸宿”中的“第12條:在過去的一年中,團隊成員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引起了我的無限思緒。回想在本校工作以來的三年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發現自己好象已經不止一年沒有參與理論學習了。對一些先進的、優秀的教育理念知識體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觀念都還停留在原有的理論知識水平線上,這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認為在加強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理論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教條,可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放棄,只有學習專家們的教育理論知識體系,正確理解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如何借鑒和運用,才能提高我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尤其能幫助我把工作的點滴積累起來,歸納成為精煉簡潔的理論知識體系。理論有深有淺,而作為在一線工作不久的我,應該從最淺顯的做起,結合自己的實際實踐,不斷努力提煉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贏得孩子們的喜歡和家長們的信任。
為什么這樣認為呢?
記得每次寫案例時,我在敘述事件的過程都輕而易舉的一氣呵成,不含糊,同時腦子里也依稀的覺得這件事情隱含著很多的教育意義,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講解案例所對別人的教育和啟示時,我都覺得內容、條理不清不楚,闡述混亂,主次不分。這種種困惑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不應間斷,而應長期堅持不懈地學習。像現今科學技術非速地發展,數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讓我不得不為自身知識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擔憂。
每當家長向我虛心請教時,我都深有感觸。
在和每位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時,我感覺到有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問題來交流,他們謙虛地向我問道:“鄭老師,我呀,現在是拿孩子越來越沒辦法了,哎,真不知道該怎么辦?脾氣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兒園呀。”是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經常被一大家人寵著、溺著、驕著、貫著,什么事都依著他,由著他的性子來,孩子能不倔強嗎?其實,“不應驕貫孩子”這個道理家長也明白。可現在因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因此,在事情發生是,由于經驗的不足,一時間沒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辦法,反正為了“息事寧人”,只有滿足孩子的愿望。當然,同樣的事情會再上演,每次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變的倔強嗎?所以,為了孩子們明天美好的未來,家長要學習,做為老師的我,更應該學習?因為,老師不僅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好孩子,也有義務幫助和引導家長如何教育、養育孩子!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實用篇三
閱讀的重要性,多次被蘇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題中強調。從注意力的培養,到對后進生的工作,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抽象思維的發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觀現實,許多家庭、許多學校卻依舊不夠重視,或者是有形無實的開展,或者是有心無術的引導。這的確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當然,我們在引導學生們好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教師能夠讀書破萬卷,勢必也能做到上課如有神。
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蘇霍姆林斯基成為“思維的活的源泉”。這對于當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們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現在的學生在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室外待得時間太短;在教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野外待得時間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實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書,大自然中更有著無限待開發的課程,我們應該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場所,提供參觀、研究大自然的機會,而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帶領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強烈的萬事萬物的聯系,從而使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
“閱讀”與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說應該成為學生們行走的兩條腿。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閱讀給予學生們成長的陽光,而到自然中去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氣,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個體。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實用篇四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里,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里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并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于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閱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