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4篇)

2023年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6 12:24:48
2023年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4篇)
時間:2023-03-26 12:24:48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一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么圖形?誰來說說 (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愿意來給老師說說? (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棱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二

1、根據正方體特征,理解并掌握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一、預習提綱:

1、仔細讀p35的例2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研究。

三、匯報交流,展示成果。

1、①要求包裝這個禮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裝紙,實際是求什么?

②正方體的6個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樣求正方體的表面積呢?

1.2×1.2×6

=1.44×6

=8.64(dm )

答:包裝這個禮品盒至少要用8.64 dm 包裝紙。

2.練習:完成p35“做一做”

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魚缸有什么特征?學生解答

3×3×5

=9×5

=45(dm )

3.表面積計算中的實際問題:

(1)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積時,要聯系實際生活。如:油箱、罐頭等都是6個面,游泳池、魚缸等都是5個面,而水管、煙窗等都是4個面。

(2)判斷:下面各種計算應該考慮幾個面。

①制作一個無蓋的鐵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墻壁和頂棚

③給長方體罐頭盒的4壁貼上一圈商標紙

④給會客廳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給水池抹水泥

四、課堂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總體表現(優、良、差),愉悅指數(高興、一般、痛苦)

四、課堂反饋:

1.一個正方體木箱,棱長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這個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2.用一根長72cm的鐵絲做一個盡可能大的正方體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紙,至少要用多少紙?

3.一個長方形的抽屜,它的長寬高分別是50cm、40cm、32cm,做3個這樣的抽屜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木板?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例2 1.2×1.2×6

=1.44×6

=8.64(dm )

答:包裝這個禮品盒至少要用8.64 dm 包裝紙。

課后反思: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所以其表面積公式的推導及靈活應用對學生而言都相對容易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我靈活調整了練習重心,重點指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上讓學生上一個臺階,由知道長、寬、高就能想像出實物圖形,并能根據生活實際確定所缺少的面應該如何求。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三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探索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

知道表面積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3、在自主解決現實問題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1、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1、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一、復習準備。

(一)口答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一般都是( ),相對的面的( )相等;

2、正方體有( )個面,它們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這是一個( ),它的長(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長之和是( )厘米;

4、這是一個( ),它的棱長是( )厘米,它的`棱長之和是( )厘米。

(二)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

教師: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它們的表面都有6個面,今天就來研究它們表面的大小。(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教師提問:什么叫做面積?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

2、教師明確: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3、學生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4、教師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學生歸納:

上下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前后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高作為長和寬的;

左右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高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2、教師提問:想一想,長方體的表面積如何計算?(學生討論)

老師板書:

上下面:長×寬×2

前后面:長×高×2

左右面:高×寬×2

3、練習解答。

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

4、鞏固練習。

一個長方體長4米,寬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師:如此題改為同樣尺寸的無蓋塑料盒求表面積如何辦?

學生:應該少算上邊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提問: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嗎?

學生:棱長×棱長×6

2、試解例2。

一個正方體紙盒,棱長3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32×6

=9×6

=54(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54平方厘米。

教師:如果這個盒子沒有蓋子,做這個盒子要用多少紙板該如何列式?

學生:少一個面。列式:32×5

教師明確:說表面積是指六個面,實際問題中有的不是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審題時要分清求的是哪幾個面的和。

3、鞏固練習:一個正方體的面積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三、鞏固反饋。

1、一個長方體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5厘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長方體的三條棱分別叫它的長、寬、高。( )

(2)一個棱長4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42×6=48(平方分米)( )

(3)用四個同樣大的正方體小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四個正方體表面積的和小。( )

四、課堂總結。

什么是長、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計算?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交流,歸納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總結和歸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關系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基本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詢問學生:“這些圖形我們統稱為什么形?”在學生回答稱為平面圖形。

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盒子,觀察之后告訴他們像盒子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圖形,叫立體圖形,今天我們我們來研究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首先請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長方體(學具),閉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讓學生告訴我他們的發現,然后將拿出長方體,邊摸

邊講解:什么叫面、棱、頂點。

2、研究匯報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請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四人一小組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完成表格。

給出了三組小棒,讓學生判斷哪組可以組成長方體。 學生匯報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

5、長方體、正方體間的關系。

讓學生總結前面講到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并進行對比,說一說它們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多種練習,鞏固新知。

(四)課堂小節

讓學生談一談體會,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數學五年級下冊29頁到30頁教學目標:

1、探究、推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理解掌握并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正方體(多個)ppt

教學過程:

1、填空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下面各圖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物體體積的`大小取決于這個物體里所含單位體積的多少。

1、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請學生猜猜它的體積大約是多少?那么怎么能準確地知道這個物體的體積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1)探究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2)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1、回顧“以舊學新”的幾何問題研究方法

以前我們在研究推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時,都用過哪些方法:數方格、割補法。看看這兩種方法,哪種適合研究長方體體積。簡單討論后,確定用“數方塊”的方法。

2、教師ppt演示切割物體數方塊,讓學生明白: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但是操作起來麻煩,有些物體是不容易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體的長、寬、高必須是整厘米的。

3、質疑思考: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量出長方體長、寬、高的長度,用計算的方法呢?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長方體的體積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下面,我們就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來研究這個問題。

4、出示小組研究提示

(1)用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至少擺兩種)

(2)把不同的長方體的相關數據填入下表(29頁表格)

(3)觀察上表,你發現了什么?你能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嗎?

5、各小組學生合作學習后,讓各小組匯報數據,匯總到一起填入表格,觀察表格,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用字母表示:v=abh

6、即使練習:(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導用字母公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7、根據例1右邊的正方體圖形,讓學生總結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用字母表示:v=a×a×a=a3 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1、建筑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寬30米、深50厘米的長方體土坑,一個要挖出多少方的土?(33頁第8題)

2、一塊棱長30厘米的正方體冰塊,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33頁第9題)

3、一塊長方體肥皂的尺寸如下圖,它的體積是多少?要用硬紙板給它做個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31頁做一做第一題增加一個問題)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一)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二)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投影片,長、正方體,1厘米3的立方體24塊,1分米3的立方體一塊,電腦動畫軟件(或活動投影片)。

學具:1厘米3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設計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厘米3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教師: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4厘米3。)教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厘米3的正方體呢?

教師: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具)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的體積。

(1)教師:請同學取出12個1厘米3的小正方體。問:它們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教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這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同學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然后分別請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的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問:為什么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即形狀不相同而體積相同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12個1厘米3。)

教師: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么?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

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厘米3的正方體。

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2)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學生說出擺法和體積后。請看電腦動畫圖像:一排擺出4個1厘米3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教師板書:

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學生操作,看電腦動畫圖像。

教師板書:

3(厘米)

3(厘米)

2(厘米)

18(厘米3)

教師:想一想,如果要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該如何擺?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老師用電腦圖演示。然后板書:5(厘米)4(厘米)3(厘米)60(厘米3)

教師: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回答: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板書:v=abh。

出示投影圖:

(3)例1(投影片)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口答,教師板書:7×4×3=84(厘米3)。答:它的體積是84厘米3。練習:(投影出題,學生口答。)一塊水泥板,長5分米,寬3分米,厚2分米,這塊水泥板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5×3×2=30(分米3)。)

2.正方體體積。

(1)請學生看電腦動畫錄像:長4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長縮短一厘米(圖上從右邊去掉一排)。教師: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變成了什么圖形?問: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3×3×3=27(厘米3)。

投影出一個正方體圖。(可以用翻頁變換它的棱長。)問:①棱長為2分米,求它的體積?②棱長為4厘米,求它的體積?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2×2×2=8(分米3),4×4×4=64(厘米3)。教師:我們已經會計算具體的正方體的體積了,能說出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用v表體積,a表示棱長,公式可寫成:v=aaa或者v=a3。

(2)例2(投影)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53=5×5×5=125(分米3)。答:體積是125分米3。

做一做:課本34頁1,2題,請4位同學用投影片寫,其余同學寫本上。集體訂正。

(3)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和字母公式。教師: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相同還是不相同。

學生討論后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變為a。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1.口答填空。課本p35練習七:2,3。

2.口答填表:

3.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0.23= 0.2×0.2×0.2;

②5x2=10x;

③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它的體積是:43=12(分米3);

④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3。

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

2.作業:課本p35練習七:4,6。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操作,觀看動畫錄像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推理和最后的結論,都由學生得出,老師只起“導”的作用。正方體體積公式,設計通過動畫錄像引導學生把它歸為長方體的特殊情況來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對長、正方體之間包含關系的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其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練習中針對乘方運算和單位不統一的易錯點,設置題目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準確性。新課教學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分為三個層次。通過擺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形狀不同但只要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它們的體積就相等;通過操作和動畫圖,幫助學生發現體積與長、寬、高之間的數量關系,即體積公式;運用體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部分學習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也分三層。通過圖像推出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溝通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區別與聯系。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七

教科書第16頁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四第6~10題及思考題。

1、讓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2、讓學生掌握并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發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出應該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哪幾個面之和。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表面積,誰還記得?

2、計算下面物體的表面積。

(1)一個長方體長5厘米、寬6厘米、高12厘米。

(2)一個正方體的棱長5分米。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二、探索領悟,總結方法:

談話:在實際生產中,有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和。

出示例5 一個長方體魚缸,長5分米,寬3分米,高3.5分米。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談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魚缸的樣子。

提問: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學生明確,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這個魚缸的表面積。

啟發學生思考:

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計算幾個面的面積的和?其中哪兩個面的面積是相同的?

學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確:分別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積,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再減去上面的面積。

2、列式解答:

請學生獨立完成。

談話:你能說說你列式的根據嗎?讓學生明確算式的含義。

相機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談話: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選擇一種方法算出結果,再互相交流。

4、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明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就是這個長方體前、后、左、右四個面的面積和,也就是長方體的側面積。

第2題,做讓學生先弄清楚需要計算幾個面的面積的和,然后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體訂正,指名說出列式根據。

三、鞏固練習:

練習四第6 題,思考問題是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根據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課堂作業:

1. 練習四第7題 要學明確木板是上、下、左、右四個面,沙網是前后兩個面。

2. 練習四第8題 明確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應長方體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頂面和四面墻壁的總面積后,還應該扣除門窗及黑板的面積。

3. 練習四第9題 幫助學生理解臺階占地面積應為各級臺階的上面的面積之和,即0.3×6×5=9(平方米)。鋪地磚的面積則是各級臺階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積總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練習四第10題 要提醒學生以厘米作單位測量有關數據。測量結果可保留一位小數。

五、思考題:

提示學生:這個物體中的每一組相對的面的面積都相等。由此,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補成的最小正方體棱長是3厘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八

推導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空間和空間想象能力。

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運用公式計算。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觀察: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體積有什么關系?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字母公式:v=abh

五、練習

1、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你能想出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嗎?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aa=a3讀作a的立方。

2、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6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擺一個體積是24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擺后說一說長、寬、高各是幾厘米?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提問: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體積相同這是為什么?

六、小結:

怎樣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研究。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九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通過實例,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實際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1、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1)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認識圖形和概念。

(2)注意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選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素材。

2、更加重視對概念的理解。

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占有空間。然后通過把石頭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體確實占有空間,為引出體積概念做充分的感知準備。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讓學生利用已建立的體積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加深對體積概念的認識。

3、加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單元一些概念和計算方法都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如,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先讓學生用1cm3的正方體拼擺出不同的長方體,通過對這些長方體的相關數據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自己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4、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

不再安排對體積和表面積進行對比的例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表面積

表面積計算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體積和體積單位

體積計算公式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容積和容積單位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第33~34頁例題1及p36,t1~3)

教學目標:

① 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 會用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③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長方體牙膏盒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的教具各一個,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各一個,剪刀一把。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預習教材第33~34頁例題1。

2、同伴合作,一個人準備紙盒正方體,一個人準備長方體紙盒。指出它的長、寬和高,并分別指出和長、寬、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是什么形狀,并標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個面。

4、思考:觀察一下展開的形狀中那幾個面的面積是相同的?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5、練習:

觀察下面紙箱

二、展示匯報: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2、交流匯報。

(1)通過預習,我們已經觀察了一個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的形狀。那么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預習的兩個問題:

a、觀察一下展開的形狀中那幾個面的面積是相同的?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教師注意訂正。

b、 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3.小結: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齊讀概念后,教師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下面這個紙盒的表面積要怎么求呢?

前后兩個面:長0.7m寬0.4m,面積是0.7×0.4=0.28m

左右兩個面:長0.5m寬0.4m,面積是0.5×0.4=0.2m

這個包裝箱的表面積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紙板。

(2)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課堂小結。

1.、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2、你發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

結論: =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 (長×寬+長×高+寬×高)×2

3、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什么用?(鋪地磚、粉刷墻壁、計算長方體罐頭商標紙的大小,都要用到這部分知識)

四、鞏固練習。

完成p34“做一做。”學生獨立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沒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講評時要求學生說一說為什么“0.75×0.5”沒有乘以2?

五、檢測、反饋:

(一)完成p36練習六t1~3。

2、選擇:

(1)已知長方體的長2厘米、寬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給一個長和寬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長方體木箱的表面噴漆,求噴漆面積的正確算式是()。(學生討論)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討論得出:底面周長×高=4個側面的面積

4、思考題:

我們班級要辦小小圖書館,需要一只長7分米,寬5分米,高6分米的鐵箱現在有一張邊長15分米的正方形白鐵皮,能做得成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

=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 (長×寬+長×高+寬×高)×2

課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學生往往因不能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以至在計算中出現錯誤。針對這一點,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實驗與實踐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來認識概念,理解概念。另外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十一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p25—26。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及難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及手段本課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從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促進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法指導

討論交流,并認真聽講思考。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預習閱讀書本25、26頁,并初步理解解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1、通過操作、觀察、猜想來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

師: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要求四人小組內每人擺出的長方體各不相同。

師:將擺出的長方體放在桌上,并編號。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將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

引導學生依次去數每個長方體中包含的小長方體的個數,并記錄在表格中。

問?觀察表格中的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它們的體積,再聯系剛才數出它們體積的過程,你發現了什么?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和討論,我們想一想,長方體的體積是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呢?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問: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三個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師: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個結果與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樣嗎?

2、驗證、交流后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過剛才操作過程中的發現,同學們能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嗎?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通過交流得出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問: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長、寬、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長方體的直觀圖),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交流得出:v=abh.

3、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之間的聯系,得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師: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交流得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重點理解的含義,進一步明確的讀法、寫法。

做“試一試”。

作業做“練一練”。

做練習六第2題

課堂作業:做練習六第1、2題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說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并聯系簡單的生活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拼搭,培養動手和動腦能力;

2.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個人及小組的探究活動中,培養團隊協作,勇于探索的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關鍵:

學生通過擺放、觀察、比較、分析,明確“長方體的體積所含體積單位數正好是長、寬、高的乘積”。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一些單位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引言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這里共同學習一節數學課,我感到非常高興。與其說是共同學習,也許不如說我們共同分享。其實,我是一個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的人,因為“分享倍增快樂,合作邁向成功”(圖片)同學是否愿意一起分享你們的聰明與智慧呢?(出示故事,學生閱讀)

問題: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

師:對!聰明與勇敢是她最高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

那么,你想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呢?老師有幾條秘訣給大家共同分享。(出示圖片)你們能做得到嗎?愿意展現自己的聰明與勇敢與大家共同分享嗎?看,聰明的學生就是這么任性,愿意倍增快樂,邁向成功。好!回答老師一個問。

(問題2)為什么三個一齊就拉不上來呢?(引導學生說明三個一齊占的空間大或地方大)

師:同學們,這就是聰明,這就是勇敢,我們分享了快樂,我們也會取得成功。這位同學的回答,使我們這一節數學課從一個精彩邁向另一個精彩,因為他說出了我們數學生活學習中常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體積,什么是體積,體積就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板書)這一節我們就來研究(板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上課)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明白)

生:長方體的體積與哪些條件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如何計算。

教師板書學習目標:

1、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哪些因素有關?

2、長方體的體積如何計算?

師:下面就讓我們共同分享我們的聰明與智慧吧

探究活動一

目標: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哪些因素有關

材料:三本五年級數學書。

要求:

1、用三本相同的書通過擺、拼來說明此題。

2、小組合作,有講解,有觀察,有記錄。 3、將你們的成果寫成結論,推薦學生講解匯報。

(教師巡視,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指導,引發學生對長方體問題的思考)

學生匯報: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因為寬和高不變,長增加,體積增加。同樣,體積也增加。

師:我們找到了體積變化的相關條件,那么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呢?

探究活動二

目標: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材料:長寬高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

要求:

1、組內學員要有分工合作精神,有觀察,有記錄。

2、請你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幾種不同的長方體。

3、拼一種長方體,指出相對應的長寬高,并填寫到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并得出有關體積的結論。(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對體積的探究)

學生匯報:要注重引導學生說出推導體積公式的過程,如: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相關,也就是說長寬高的某種運算就能得到體積,相乘得到長方體的積。又試用其他幾個,也同樣得到相同的結論。所以我認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寬高相乘。

教師引導學生說完整,說明理由。并板書,學生齊讀。

師: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要求我們將數學生活化,將生活數學化,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數學問題,請看:

探究活動三:

目標: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要求:

1、認真審題,理解題目中的數字和問題。

2、有疑問,可以在組內進行交流探討。

3、要寫出計算公式,工整認真,格式要正確。學生匯報,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

師:每一組的同學都完成的很好,在組內進行了分享了自己對長方體體積的學習成果,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類特殊的長方體,那么,它特殊在哪兒呢?看!

探究活動四:

目標: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要求:

1、認識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長方體。

2、組內學生討論,能自己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3、能利用所學正方體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看同學們學得多好啊!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意思是,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就要及時有效地進行復習和應用,這樣才能掌握地更好。

1、完成對數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再認識。

2、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簡單計算。

3、作業:強化訓練

4、思考:組合圖形的計算。

快樂的時間就是那么的短暫,同學們這一節,我們不僅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而且學會了觀察、思考、合作,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合作。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先前說過的一句話:分享倍增快樂,合作邁向成功。

謝謝大家!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十三

1、經歷自主探索正方體體積公式以及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歸納為“底面積×高”的過程。

2、掌握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理解體積公式“底面積×高”的實際意義,會利用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在把長方體體積計算遷移到正方體體積計算及公式歸納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

一、復習引入

(1)1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2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探究正方體體積公式:

問:通過計算2號長方體的體積你們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

(1)這個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實際上它是一個正方體。

(2)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

(3)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體積,用a表示它的棱長字母公式為:v=a

教師提示:a也可以寫作“a3”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v=a3(板書)

三、議一議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有什么相同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積,上面的公式可以寫成:

v=sh

四、鞏固練習

計算下面圖形的體積

板書設計: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a3 v=sh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它的直觀圖,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充分認識直觀圖;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別。

教學難點:

充分認識直觀圖;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1、圖形王國里在開運動會,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圖形參加?噢!來了很多的圖形,誰給它們分分類?課件演示(說說分類的依據)。

2、老師拿的這些物體屬于立體圖形中的哪一種?(長方體)

引入:那對于長方體、正方體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再一次來領略,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奧秘。(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同學們舉生活中長方體或近似長方體的例子。

(一)認識長方體特征: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讓學生指著模型說一說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頂點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分組合作學習)

(1)四人一小組合作,一邊操作一邊思考: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

(出示探究表):

1、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么數的?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么知道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你是怎么數的?哪些棱長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來數一數。

師: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嗎?強調“完全相同”的含義,即形狀、大小都相同。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3)老師找學生分組板書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匯報結果。

師:誰能把你們的學習結果匯報一下。

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面怎樣數不重復不遺漏?)

師:你們小組能派個代表給大家數一數這6個面嗎?

生數。師引導有序的數。

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有,出示)哪是相對的面?(指實物回答)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師:說說棱的特點。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師:你來數一數吧。(棱怎樣數不重復不遺漏?)生:??

師:哪些棱長度相等?

生: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棱相等”)(如果學生表述不出來,引導學生回憶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時是怎樣說的。)

師:哪是相對的棱?生指。

師2:你用什么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長方體棱的框架)如果相對棱不相等,這個長方體就會變形了。師:噢,你用的是反證法來說明。

師: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演示“頂點”)生數。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小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個長方體。

師:如果讓你做一個長方體框架你打算準備幾根小棒?(12根)12根一樣長的小棒嗎?生思考,匯報。

(2)合作做一個長方體。思考:12條棱可以分為幾組?

(3)展示作品,并交流分組。

(4)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做長,較短的叫做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問: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

(二)、認識正方體

1、師:認識了長方體,那正方體它又有什么特征?它與長方體有沒有關系呢?

2、獨立探索正方形特征: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正方體紙盒,通過前面小組合作探索長方體特征的方法,自己獨立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并完成提單上表格的內容。

3、完成后指名回答,并板書。

4、課件演示正方體的特征,加深對正方體特征的認識。

(三)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1、正方體、長方體相同點與不同點。

(1)師:我們一對長方體、正方體進行了認識,認真觀察課件上的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正方體、長方體相同點與不同點。

2、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1)師:通過你們的觀察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何關系?

(2)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集合圖。

引導學生認識特殊長方體面、棱特征,深化認識。

1、完成練一練,先同桌交流在指名2人匯報。

2、口答: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激疑:對于最后一幅圖表述你有什么看法?

(預設:最后一個圖形不是長方體而是正方體,板書完整課題:正方體)

4、問:你覺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個長方體變換成正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樣的關系

師:同學們,今天通過你們的合作探究,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大家都很棒。下面我們進行幾個練習,檢驗一下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小小法官會判斷。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共四六二十四條棱。(×)

(3)一個長方體,它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一、填空題。

1、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正方體是都特殊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2、左圖是正方每個面的面積是648厘米體,也叫做立方體平方厘米;每條棱厘米。是8厘米8厘米;它的棱長總和是96正方體棱長總和=棱長×1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厘它的棱長是8厘米米,2厘米。

1、用鐵絲焊成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6

2、思考?一個長方體棱長之和是36厘米,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很多時候,大家的進步就像一張紙,的厚度一樣,微不足道,甚至難以發現,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它的存在,只要腳踏實地,日積月累,一定會收獲更大成功,成功其實離我們很近,它就是點點滴滴人進步。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国产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 在线成人tv天堂中文字幕 | 日日夜夜影院 | 清风阁视频我爱干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日狠狠的日日日日 |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按摩一级片 | 欧洲mv日韩mv国产mv |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 日本黄色激情 |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看 |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18 | 日韩 欧美 亚洲 国产 | 无遮挡污视频 | 成人影院高清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 大美香蕉伊在看欧美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久久夜夜视频 |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一个人看的免费高清www视频 | 午夜亚洲国产 | 国产天天操 | 亚洲精品日本 | 成人短视频网站 | 男女真实有遮挡xx00动态图 | 黄色影院在线看 | 99精品在线看 | 日韩在线中文 |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波多野结衣免费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久草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黄色肉肉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