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南省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一
今天我們參觀游覽的是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美的峽谷之稱的洛陽龍潭峽景區。龍潭峽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洛陽龍潭峽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復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巖、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巖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后,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后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巖,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巖,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沖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征。這種地貌特征,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歷程的有力佐證。這里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跡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征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峽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
關于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云、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于是這里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之說。
五龍潭:龍潭峽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于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墻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滟,可以蕩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于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峽的河水從五龍潭后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里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后,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里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巖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里定居之后,常年耕云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里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閑自得。
龍潭峽:
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里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后,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
佛光羅漢像:
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并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厘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后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巖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于小白龍的故事。
話說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青龍潭,黑龍峽、黑龍潭,飛龍峽、飛龍潭,如同身在畫中游,心里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群游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趕上去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念經,來到這深山峽谷干什么?”
和尚答道:“我們周游四方,是為了廣布佛事,圓滿功德。”
龍娃說:“既然這樣,這里風景多好,你們為什么不在這里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
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里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
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胡同,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
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里一站,佛光就顯現了。”
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么?”
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胡同里發出佛光,我就叫 這河水往高處流!”
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里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后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么?”
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
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里做好事么,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
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涌涌,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水往高處流:前面說的只是一段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現實中不會有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仔細觀察這“水往高處流”的現象,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原來這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層的走向,巖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們視覺總是會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并把它作為流水的參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層的傾角時,就會產生這種“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龍潭峽天書石:
這類片石是由于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巖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巖或泥質粉砂巖,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異風化的作用,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龍潭峽刀碑石:
無頭冤神洞對面,有一個塊直里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狀側看似刀,正看似碑,高達50米,穩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遏云之勢,堪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這是一塊崩塌巖塊,是在地殼運動中,由于崩塌時發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于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而且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
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圣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丟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河南省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二
南灣湖茶島以中國茶文化為引線,以信陽茶文化為載體,通過游客親身參考茶文化體驗、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觀賞互動,充分滿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知覺享受,使游客入茶島、親自然、親山水、口文化、怡心情。實現了茶文化的豐富與信陽的地域特色、人文歷史和生態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為信陽的對外形象宣傳和茶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絕佳窗口與平臺,從而帶動信陽文化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花鰱島
位于南灣湖中部,扼南灣湖水上要沖,是游客前往猴島和鳥島的必經之地。全島面積約150畝,最高點位于島中部,海拔123.6米。島上植被茂密,建有“巨網捕魚”旅游景點,南部已經建有碼頭、人造景觀、餐館、木屋區和表演場所等游客娛樂休閑設施。北部為保持半原始狀態的叢林,是一個理想的消夏避暑旅游度假場所。
鳥島
南灣湖鳥島,因南灣湖鳥島上棲息數以十萬的候鳥而得名,是白鷺、中白鷺、牛背鷺、夜鷺、蒼鷺等鷺科候鳥的世襲地,南灣湖鳥島另有字燕、黑枕黃鸝等近百種鳥類翔集之一。鳥島位于南灣湖區西北部,面積520畝,人稱鸕鶿洲。鳥島上植被繁茂,環境幽靜,沼澤蘆葦密生,水邊蘊藏著魚蝦及各種軟體動物及眾多昆蟲。除了原居鳥類之外,每年春夏季節還有近27種候鳥至此繁衍,數量多達10余萬只,其中尤以鷺鷥鳥為主,冬季鳥島為鸕鶿(俗稱“魚鷹”)的天下。島上有鳥語林、鳥藝表演等旅游項目。在南灣湖有六十一個島嶼之中,它被譽為“鳥的天堂”。
該島是一個鳥類觀賞、鳥藝表演、鳥類繁殖、科普教育于一體的主題公園。園內有珍惜鳥類上百種,共三千多只,共有國家級保護鳥類十余種。
猴島
猴島位于南灣湖中部、消夏島和百果園半島的北部,呈橢圓形,面積32畝。猴島植被茂盛,因島上有猴群分布而得名。島上猴的種類和數量不多,基本采用野生放養方式,已經開發猴類觀賞為主的旅游項目。可以觀猴,逗猴,與猴同樂等趣味互動項目,猴王爭霸是猴島的一大亮點。猴島上有專職飼養猴子的管理員,每天定時給島上消毒,并在游人不太多的時候,通過哨聲每天早晚集中喂養它們兩次。
梁王壘”遺址
“梁王壘”遺址位于南灣湖東側賢隱山賢隱寺北側,系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行宮舊址,迄今有1500多年歷史。“梁王壘”現僅存三級臺基供今人憑吊,已列為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灣湖大壩
南灣湖大壩長816.5米,壩頂寬8米,壩高38.3米,最大攔蓄水量為16.3億立方米,壩頂、壩坡安裝投光燈、高壓鈉燈共369盞,在東西壩頭分設2盞高桿燈,并在高桿燈上設4臺激光射燈。白天漫步壩頂,大壩如一條長龍,橫貫東西,氣勢恢宏,放眼遠眺,但覺碧波蕩漾,頗有臨江瀕海之感。而夜幕下的大壩,燈火通明、金碧輝煌,燈光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呈現出如夢如幻般景象,令人流連忘返。
望湖軒
它位于南灣湖大壩西端。這里原來是水庫管理部門辦公用房,市里決定建設新景點后,由南灣湖管理區組織隊伍,對其進行裝修改造。改造之后,框架依舊,面貌卻煥然一新。大門迎納湖壩,遠望賢嶺,窗子透視湖面,遙含遠山。內有講述南灣湖大壩的建成、加固和標志牌。
賢隱寺
賢隱寺位于南灣湖風景區東端的賢山南麓山谷中,始建于南朝年間,又名賢山寺,原寺規模宏偉,宋金戰亂時遭破壞,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上世紀20年代又整修一新。賢隱寺舊時屬河南省五大寺院之—,與南陽玄廟觀、嵩山少林寺、開封相國寺、洛陽白馬寺齊名。賢隱寺枕山面水,環境清幽,歷代文人墨客常以該寺為題吟詩。賢隱寺后有賢隱洞,寺內新建廂房、客房、僧房,香火日趨興旺,游人絡繹不絕。
南灣水上游樂園
南灣水上游樂園是南灣水庫管理局直屬旅游企業,占地面積80多畝,總投資800多萬元,是豫南唯一最大型水上娛樂主題公園,設備先進、游樂設施齊全并具有國內一流水準的大型水上公園,也是信陽市最具新穎趣味的戲水樂園。
南灣水上游樂園精心挑選國內最具流行的水上娛樂項目,采用國內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內設七大游樂項目:主要有兒童戲水池、成人戲水池、水炮滑道、雪橇滑道、海浪池、螺旋滑道、漂流河等。
南灣水上游樂園20_年建成至今,已累計接待省內外游客近30萬人,實現經濟收入900多萬元,他們通過對園區的不斷升級改造,各種配套功能設施逐步完善,企業品味逐漸提升,企業文化日漸濃厚,成為名副其實的豫南唯一最大型水上娛樂主題公園,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