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手工撕紙教案篇一
1、學習撕紙技能,鞏固認識三角形。
2、練習使用粘貼材料,掌握粘貼技能。
3、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有齒孔的彩紙、粘貼用具(雙面膠或膠水)、畫紙及彩筆、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撕紙。
1.請小朋友看看彩紙上有什么呀?(針孔)
2.針孔把這一張紙分成了兩個什么圖形?(三角形)
3.請你們想一個辦法把這兩個三角形分開。(幼兒練習撕紙)
4.請能力強的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撕的,并演示一下。(教師小結:先折一下,再沿針孔撕。)
5.你們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
6.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幼兒討論,發表見解)你們看看動畫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東西來。
二、幼兒觀看圖片。
1.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圖案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三角形、圓形)
3.如果撕不出圓形來怎么辦?(用彩筆畫)
4.請小朋友開始撕紙粘貼,看誰能做出和別人不同的圖畫來。
三、幼兒撕紙粘貼,提醒幼兒將撕下來的紙放入小盒內,注意桌面地面清潔。
1.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先擺一擺再粘貼。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創造性粘貼出和老師、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畫相關情節,使畫面更有內容。
(活動結束):
展覽講評:幼兒互評,老師講評,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手工撕紙教案篇二
《報紙》大班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合理利用廢舊報紙做各種東西。
2、教幼兒學會廢物利用,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3、培養幼兒的相互合作、協調的能力,并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
4、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5、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報紙。
活動準備
1、足夠數量的舊報紙。
2、各種顏料、白布、剪刀、雙面膠、錄音機、等等。
3、課前玩過使用報紙作玩具的體育游戲。
活動過程實錄
1、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舊報紙提問:“我們用舊報紙玩過哪些游戲,是怎樣玩的?”
幼兒自由回答
手工撕紙教案篇三
大班手工教案-學撕紙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看紙漿作品對紙漿的制作過程產生情趣。
2.了解紙漿作品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材料。
3.鍛煉幼兒的耐力、細致精心地做事情,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
報紙等
三、活動流程:
觀察--講解--操作(一)觀察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臉(出示京劇臉譜), 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這么特別啊?
幼:橡皮泥,泥巴……師:小朋友說的不對,是用費舊的報紙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樣做出來的啊?
(二)講解師:(出示報紙、粘合劑、盛器)先把報紙撕成很細小的紙片,再將紙片放在盛器中浸泡,接著在盛器中放入粘合劑,再利用模具制作紙漿模型,在太陽下晾干即成,最后在修飾成各種造型。
手工撕紙教案篇四
1.讓幼兒觀看紙漿作品對紙漿的制作過程產生情趣。
2.了解紙漿作品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材料。
3.鍛煉幼兒的耐力、細致精心地做事情,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報紙等
觀察--講解--操作
(一)觀察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臉(出示京劇臉譜),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這么特別啊?
幼:橡皮泥,泥巴……師:小朋友說的不對,是用費舊的報紙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樣做出來的啊?
(二)講解師:(出示報紙、粘合劑、盛器)先把報紙撕成很細小的紙片,再將紙片放在盛器中浸泡,接著在盛器中放入粘合劑,再利用模具制作紙漿模型,在太陽下晾干即成,最后在修飾成各種造型。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啊?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做紙漿的第一步xxx撕紙xxx。把紙撕到很小很小的。比一比看誰撕的最小。
(三)操作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撕紙,把撕好的紙放好,下次我們來學制作紙漿作品的下一步。
手工撕紙教案篇五
這一課屬于“造型表現”。通過低年級學習喜聞樂見的形式:撕一撕,想一想,貼一貼,畫一畫,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在活動中讓孩子們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培養他們的藝術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求異創新的思維和綜合運用造型表現的能力。這樣的活動對于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巧妙而又有效的綜合能力訓練。
我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以下兩點:第一,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學生在玩中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老師充當活動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在創作中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第二,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發揮美術的“語言”作用,激發用美術表現所見、所感、所想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開始我就以撕紙游戲導入,首先請學生上講臺撕,然后隨著音樂用自己的夸張的動作和表情引導孩子們輕松的撕、隨意的撕,讓孩子們的撕紙活動在我動作和語言的引導下逐漸變成“隨意撕”。使孩子們從“緊張”、“不敢撕”變得大膽而快樂……
接著進入尋寶游戲,從一大堆紙片中找出一張紙片在黑板上和大家一起進行聯想添畫,我經常問他們“像什么?還須加什么?”“你可以添成什么?”“怎樣添更像?”很快課堂又進入一個高潮,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到處充滿驚喜……
隨即,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的發現和周圍的伙伴分享,也容許他們互相“幫忙”,提示他們也可以把紙片轉一轉再想想,結果在思維的碰撞中有了更大的收獲,大家越變越多,孩子們更有成就感了!胡海洋還得意的告訴我,他的紙片是“孫悟空”會“一十六變”……
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完成了這次作業,作業的效果都很不錯,沒有一個咬筆頭的小家伙……
到了最后,面對滿屋狼籍,我停了下來說?:“作業本上,我們的紙片變成了各種各樣美麗的東西,可是它在其它地方還真不好看。”我低頭看了看,孩子們馬上明白了,有人叫到:“我們揀起來還是可以變成‘寶貝’!”馬上有人彎下了腰,我也彎腰揀起來,后來感覺彎下腰的更多了,一會教室里就變干凈了!
下課了,依然有孩子圍著我說個不停,讓人感覺心理滿滿的。今天孩子們開心,我也特別高興……
回到辦公室,我依然想著課堂上課的情景,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
1、假如我能多嘗試幾種材料,如廢報紙、包裝紙、廣告紙等多種材料來撕貼表現可能作業效果會更好。
2、讓作業展示變得有效。孩子們畫在作業本上的太小了,展示和評價沒有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