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是平的》讀書報告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篇一
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并產生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沖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
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示我們:理解一個人,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否則,人們就會根據情形做出理智的行為。
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展史。也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欲壑難填的欲望的發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并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系。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同的歷史角色上,人們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崗位,來創造社會財富。
人類社會可以看成各種各樣的人分工合作的一個大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怎樣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自己所構成的社會更幸福呢?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或者是動物、植物,或者是沒有生命的其他物質),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己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因此,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應該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也都能為每一個人創造或者說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而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社會更幸福或者構建和諧社會,應該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
可能確實,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屬于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留下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的,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么了不起、這么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始終有你,有我。而那種幾乎從小學分流的時候就已經被注定的“精英至上”的思維,就無法體現這種深邃的人文關懷。社會不和諧也是顯然和必然的。
那么,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優化選擇符合達到社會最優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么社會就應該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無論社會再怎么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么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谶@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
不過,人本身是一種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并無本質區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己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調、來保證自己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于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善加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其實,自然界是由不得我們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無錫水危機事件、全球范圍內的干旱,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任何不顧及別人的行為,終將得到報復。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道德問題,而是自然規律,其內涵,也是可以衍生。
再具體到微觀層面的企業。雖然企業個人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有可能存在很多的隨機性,但我們每個人與他人、每個人與組織都相輔相成地互相促進著。這是不可違抗的規律。
合理的企業和組織機構一定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社會環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應該去做自己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己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己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因此,為了自己的長久發展,就必須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更進一步地,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該給其他人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造財富。一個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事業必然會失敗。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挖掘人們身上的創造性潛力,通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企業進步的源泉。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發展
《世界是平的》讀書報告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篇二
幾年前我就購買并閱讀了《世界是平的》(20xx年9月版)。這幾天,我將該書翻出,對照新出的《世界是平的(內容升級和擴充版)》再讀了一遍。同時又重讀了同一作者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湖南科技出版社,20xx年4月1版)感慨頗多。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圓的、平的、方的,還是其他的?
作為三屆普利策大獎獲得者、《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我很佩服他為這本談論全球化的書取了一個非常好的書名“世界是平的”。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而托馬斯·弗里德曼則公然宣稱“世界是平的”,非常抓人的眼球。凡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人都會覺得奇怪:“地球明明是圓的,啥時候變平了?他為什么這么說?”好奇心促使大家不由得要親手去翻翻,看看真相。實際上,托馬斯·弗里德曼是在偷換概念了。
托馬斯·弗里德曼借用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向世人宣布“地球是圓的”這一偉大事例?!暗厍蚴菆A的”指的是地球的外形。托馬斯·弗里德曼從印度的旅行開始,帶領讀者步入發現之旅,一一闡述“世界是平的”。他所指的“世界是平的”并非地球的形狀,而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已經因技術進步而變得“平坦”和“平等”,技術革命鏟平了全球經濟大舞臺,使得世界上如此眾多的人能夠在上面競爭、聯絡、合作,各個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和印度)可以與發達國家同場競技。
似乎高深的“全球化”問題,在他的筆下變得清晰了。導致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個人電腦的出現及普及;二是因特網、萬維網和網絡瀏覽器的使用;三是軟件和傳送協定的革命;四是計劃體制的消亡和柏林墻的倒塌。他讓我們知道:全球化就在我們的身邊??梢哉f,想要了解全球化,《世界是平的》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
就“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問題,不少人在讀完該書后都提出了疑問,我也不例外。作為中文譯者之一的何帆,他所寫的“譯后記”的副題就是“世界仍然是崎嶇不平的”。托馬斯·弗里德曼作為當今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記者之一,對于讀者的意見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在內容升級和擴充版“地緣政治與平坦的世界”里,特意加上了一章“不平坦的世界:禁止使用槍支和手機”。
針對“平坦”問題,托馬斯·弗里德曼在20xx年新出的力作《世界又熱又平又擠》里,還專門作了說明:“那么什么是平坦呢?當我寫《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時,我當然不是說世界真的變平了,或者說我們在經濟上都不相上下了。這本書所指的是20世紀末期在技術、市場和地理政治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的平臺已經被犁平了,越來越多的人在越來越多的對方加入到全球經濟中來,其中不少人步入了中產階級?!?/p>
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這本書里,托馬斯·弗里德曼就“世界是平的”作了引申:“這個世界也出現了問題:它變得太熱、太平坦、太擁擠;也就是說,全球變暖、世界各地中產階級的迅速涌現及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三箭齊發,可能危及地球的平衡?!睆亩岢?,世界需要一場綠能革命。
寫到這里,我所思考的問題:“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應該說已經有了答案:“世界是平的,但太熱、太平、太擁擠?!?/p>
《世界是平的》讀書報告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篇三
幾年前我就購買并閱讀了《世界是平的》(20xx年9月版)。這幾天,我將該書翻出,對照新出的《世界是平的(內容升級和擴充版)》再讀了一遍。同時又重讀了同一作者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湖南科技出版社,20xx年4月1版)感慨頗多。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圓的、平的、方的,還是其他的?
作為三屆普利策大獎獲得者、《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我很佩服他為這本談論全球化的書取了一個非常好的書名“世界是平的”。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而托馬斯·弗里德曼則公然宣稱“世界是平的”,非常抓人的眼球。凡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人都會覺得奇怪:“地球明明是圓的,啥時候變平了?他為什么這么說?”好奇心促使大家不由得要親手去翻翻,看看真相。實際上,托馬斯·弗里德曼是在偷換概念了。
托馬斯·弗里德曼借用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向世人宣布“地球是圓的”這一偉大事例?!暗厍蚴菆A的”指的是地球的外形。托馬斯·弗里德曼從印度的旅行開始,帶領讀者步入發現之旅,一一闡述“世界是平的”。他所指的“世界是平的”并非地球的形狀,而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已經因技術進步而變得“平坦”和“平等”,技術革命鏟平了全球經濟大舞臺,使得世界上如此眾多的人能夠在上面競爭、聯絡、合作,各個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和印度)可以與發達國家同場競技。
似乎高深的“全球化”問題,在他的筆下變得清晰了。導致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個人電腦的出現及普及;二是因特網、萬維網和網絡瀏覽器的使用;三是軟件和傳送協定的革命;四是計劃體制的消亡和柏林墻的倒塌。他讓我們知道:全球化就在我們的身邊??梢哉f,想要了解全球化,《世界是平的》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
就“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問題,不少人在讀完該書后都提出了疑問,我也不例外。作為中文譯者之一的何帆,他所寫的“譯后記”的副題就是“世界仍然是崎嶇不平的”。托馬斯·弗里德曼作為當今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記者之一,對于讀者的意見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在內容升級和擴充版“地緣政治與平坦的世界”里,特意加上了一章“不平坦的世界:禁止使用槍支和手機”。
針對“平坦”問題,托馬斯·弗里德曼在20xx年新出的力作《世界又熱又平又擠》里,還專門作了說明:“那么什么是平坦呢?當我寫《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時,我當然不是說世界真的變平了,或者說我們在經濟上都不相上下了。這本書所指的是20世紀末期在技術、市場和地理政治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的平臺已經被犁平了,越來越多的人在越來越多的對方加入到全球經濟中來,其中不少人步入了中產階級?!?/p>
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這本書里,托馬斯·弗里德曼就“世界是平的”作了引申:“這個世界也出現了問題:它變得太熱、太平坦、太擁擠;也就是說,全球變暖、世界各地中產階級的迅速涌現及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三箭齊發,可能危及地球的平衡?!睆亩岢?,世界需要一場綠能革命。
寫到這里,我所思考的問題:“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應該說已經有了答案:“世界是平的,但太熱、太平、太擁擠?!?/p>
《世界是平的》讀書報告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篇四
全書不難讀,可以比較輕松讀的下去的類型。話題不標新立異,內容不故作高深,也不講大道理。但是讀完感覺確實有點平淡,讀的中文譯本,語言也談不上有什么特別的。書中兩個設計點--一是價值不菲的孤本書在書店被偷,一是書店里發現棄兒。以讀者心態來看,以為要有什么文章可以做一做,但是后面一直到看完,也沒有更精彩的設計。有點失落,不過倒成了此書從始至終的基調。
從書的名字就很明顯看出,講的是個書店的故事。按理說,作為小說,它的故事情節談不上引人入勝。但是就像《查令十字街84號》一樣,對于讀書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一個相對封閉的安靜小島,一個有品位的書店,還有愛的故事,已經是"童話故事"了。
全書情感最飽滿的描寫,恐怕就是伊斯梅參加完一對新人婚禮之后,瘋狂的把車停在危險的地方,不顧一切的質問自己丈夫那一幕了。這個飽受失敗婚姻折磨的女人,由愛生恨,不再年輕漂亮,不再擁有愛情和幸福,也不再擁有原本美好的自己。絕望的只想要兩個人一起同歸于盡,最好對方消失。
她是個好人,但是她也刻薄,看著一對新人,還在心里念叨兩個人衣服品味很差,嘲諷一番。但是,她也知道人家真的幸福呀。
現在自己的想法也和剛剛畢業那會不太一樣了。還沒開始工作的時候,心里有很多美好的"宏圖",簡直像斯嘉麗覺得插著羽毛就能征服全世界一樣。希望去最高檔的辦公區,在上海最繁華舒適的地段上班。但是,還沒一年,我就發覺自己其實不是真的想要那種生活。我認清了自己的小虛榮,甚至覺得上海的大,忙,快都不是那么可愛了。這種尷尬簡直無處安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和大學時期的一個外教聊天。他是加拿大人,那時候正好看到加拿大大火就問候了一下,他很健談,也問了我很多近況。我說我可能會離開上海,他說上海確實很大,而他從來都不是一個city person.不知怎么,這句話給我挺多安慰。
這本書里還有一個求婚的場景也挺有意思的。緊張的aj準備向艾米求婚了,他把戒指盒從褲兜里逃出來,朝艾米扔過去,本來指望她接住的,但是很巧,正好砸到她的腦門上。然后aj更緊張了,胡言亂語說了很多自己脾氣古怪,沒錢,也只是個不景氣的書店老板等胡話。最后在艾米好心引導下,終于真的開始求婚了:"我可以向你保證有書,有交流,還有我的全心全意。"最終他們結婚了。讀了這段,我覺得世界上任何求婚都可以是美好的。
中國現在年輕人求婚,更傾向于呼朋喚友一起,當眾求婚,可能是我們向來喜歡熱鬧吧。我曾經也想過要盡量的浪漫,最好到永生難忘那種程度。好像現在想要的也變了,弄一個興師動眾的求婚,簡直會尷尬。屬于兩個人的事情,但凡有愛,怎樣都好。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一個觸動就是賣書和賣書真的不是一回事。書里反復說,如果一個地方沒有書店,那就不能叫一個地方了。但是如果以島上書店這種書店為標準的話,恐怕很難有地方能夠夠格為一個地方了。我想起來在鏘鏘里面,許子東老師總是吐槽說,國內應該趕緊提高一下書店經營者的素質,都是些什么人在賣書啊。確實,島上書店,或者擴大說書里提及的其他書店吧,賣書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英語文學之類的學位的人。書店老板,以及銷售人員會給你推薦適合你的書,像aj還很不客氣的說"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品味不錯,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并沒有好品味,甚至很糟糕。如果由著他們自個兒來--他們會讀垃圾書,而且分不出差別。"
有人引導著讀書確實影響很重大,如果中學時期被老師逼著讀《白鯨》之類的書作為課外讀物,估計很多人都對閱讀早早失去興趣吧。在我印象里面,家里對我閱讀也都是壓制的態度,從小就知道讀閑書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抱著一大部格林童話的幸福感永遠都伴隨著被老爸強制關燈反省的陰影,還有感謝初二英語書剛好夠大可以擋的住不是那么單薄的《傲慢與偏見》。直到現在,舒舒服服讀一本書,也有人會問你怎么整天那么閑……所以很羨慕能有這樣的書店的島上居民,比如一個警察,通過aj的推薦也熱愛上閱讀,并且最終繼承發展了這個老書店。那么當下,又是什么在主導著我們的閱讀呢?
這本書我恰好是在kindle上面看完的,書里這個古怪的書店老板,在女兒要使用電子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大發脾氣,古怪固執的很。我想像的到,如果他知道我是用這么個玩意兒看他的故事,應該會大翻白眼吧。
《世界是平的》讀書報告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篇五
全書不難讀,可以比較輕松讀的下去的類型。話題不標新立異,內容不故作高深,也不講大道理。但是讀完感覺確實有點平淡,讀的中文譯本,語言也談不上有什么特別的。書中兩個設計點--一是價值不菲的孤本書在書店被偷,一是書店里發現棄兒。以讀者心態來看,以為要有什么文章可以做一做,但是后面一直到看完,也沒有更精彩的設計。有點失落,不過倒成了此書從始至終的基調。
從書的名字就很明顯看出,講的是個書店的故事。按理說,作為小說,它的故事情節談不上引人入勝。但是就像《查令十字街84號》一樣,對于讀書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一個相對封閉的安靜小島,一個有品位的書店,還有愛的故事,已經是"童話故事"了。
全書情感最飽滿的描寫,恐怕就是伊斯梅參加完一對新人婚禮之后,瘋狂的把車停在危險的地方,不顧一切的質問自己丈夫那一幕了。這個飽受失敗婚姻折磨的女人,由愛生恨,不再年輕漂亮,不再擁有愛情和幸福,也不再擁有原本美好的自己。絕望的只想要兩個人一起同歸于盡,最好對方消失。
她是個好人,但是她也刻薄,看著一對新人,還在心里念叨兩個人衣服品味很差,嘲諷一番。但是,她也知道人家真的幸福呀。
現在自己的想法也和剛剛畢業那會不太一樣了。還沒開始工作的時候,心里有很多美好的"宏圖",簡直像斯嘉麗覺得插著羽毛就能征服全世界一樣。希望去最高檔的辦公區,在上海最繁華舒適的地段上班。但是,還沒一年,我就發覺自己其實不是真的想要那種生活。我認清了自己的小虛榮,甚至覺得上海的大,忙,快都不是那么可愛了。這種尷尬簡直無處安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和大學時期的一個外教聊天。他是加拿大人,那時候正好看到加拿大大火就問候了一下,他很健談,也問了我很多近況。我說我可能會離開上海,他說上海確實很大,而他從來都不是一個city person.不知怎么,這句話給我挺多安慰。
這本書里還有一個求婚的場景也挺有意思的。緊張的aj準備向艾米求婚了,他把戒指盒從褲兜里逃出來,朝艾米扔過去,本來指望她接住的,但是很巧,正好砸到她的腦門上。然后aj更緊張了,胡言亂語說了很多自己脾氣古怪,沒錢,也只是個不景氣的書店老板等胡話。最后在艾米好心引導下,終于真的開始求婚了:"我可以向你保證有書,有交流,還有我的全心全意。"最終他們結婚了。讀了這段,我覺得世界上任何求婚都可以是美好的。
中國現在年輕人求婚,更傾向于呼朋喚友一起,當眾求婚,可能是我們向來喜歡熱鬧吧。我曾經也想過要盡量的浪漫,最好到永生難忘那種程度。好像現在想要的也變了,弄一個興師動眾的求婚,簡直會尷尬。屬于兩個人的事情,但凡有愛,怎樣都好。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一個觸動就是賣書和賣書真的不是一回事。書里反復說,如果一個地方沒有書店,那就不能叫一個地方了。但是如果以島上書店這種書店為標準的話,恐怕很難有地方能夠夠格為一個地方了。我想起來在鏘鏘里面,許子東老師總是吐槽說,國內應該趕緊提高一下書店經營者的素質,都是些什么人在賣書啊。確實,島上書店,或者擴大說書里提及的其他書店吧,賣書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英語文學之類的學位的人。書店老板,以及銷售人員會給你推薦適合你的書,像aj還很不客氣的說"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品味不錯,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并沒有好品味,甚至很糟糕。如果由著他們自個兒來--他們會讀垃圾書,而且分不出差別。"
有人引導著讀書確實影響很重大,如果中學時期被老師逼著讀《白鯨》之類的書作為課外讀物,估計很多人都對閱讀早早失去興趣吧。在我印象里面,家里對我閱讀也都是壓制的態度,從小就知道讀閑書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抱著一大部格林童話的幸福感永遠都伴隨著被老爸強制關燈反省的陰影,還有感謝初二英語書剛好夠大可以擋的住不是那么單薄的《傲慢與偏見》。直到現在,舒舒服服讀一本書,也有人會問你怎么整天那么閑……所以很羨慕能有這樣的書店的島上居民,比如一個警察,通過aj的推薦也熱愛上閱讀,并且最終繼承發展了這個老書店。那么當下,又是什么在主導著我們的閱讀呢?
這本書我恰好是在kindle上面看完的,書里這個古怪的書店老板,在女兒要使用電子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大發脾氣,古怪固執的很。我想像的到,如果他知道我是用這么個玩意兒看他的故事,應該會大翻白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