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00字篇一
懷著對群星閃耀的向往,我認真的研讀了“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完,我又被深深地震撼了。
剛開始閱讀這本書,翻開目錄,“一夜天才”這個題目立馬吸引了我。一個謙虛的普通男子,也許并沒有過人的才華,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平凡的作曲家,竟在那個動亂的日子里創造出了不朽的名曲!而誰又能想到這不朽的名曲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力量,統領著法國人民走向了勝利,成為了法國的國歌。
不由地,我的思緒飄到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什么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畏縮不前,怨天尤人呢?向前走,你會成為天才的。魯日他既是一個成功者,也是一個失敗者。雖然他最后如千千萬萬人一樣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但他創作的歌曲卻永垂不朽,他在那一夜爆發出如星辰一般的靈感,閃耀著燦爛的光華和火焰。
相信自己,你就是下一個天才。
1815年6月18日,整個歐洲的命運掌握在一人手中。他,就是格魯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還是服從元帥的指示?格魯希思考了一秒鐘,那是決定了太多人的一秒鐘,最終他選擇了后者,導致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如果在那一秒他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判斷,那他將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命運女神給了他一秒鐘的良機,非常遺憾的是,他卻沒有把握住!
平時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抱怨“唉,我成績太差了,連前十都排不上。”“今天媽媽又把我一頓訓斥,不就是把作業落在家里了嘛!”“這道應用題竟然做錯了,早知道不聽小明了,我本來還是對的呢!”……但仔細一想,如果你認真學習成績會上不去嗎?如果你有良好的習慣,仔細檢查書包,會被訓斥嗎?如果你堅定你自己的想法會出錯嗎?拿破侖說過“我只有一個忠告給你——做你自己的主人。”其實成功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也許它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也許它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決定,也許它是……
朋友們,不要再抱怨了,成功掌握在你的手中,牢牢地抓住它吧!
斯科特,一個普普通通的海軍上校。冷峻,剛毅,毫無表情的臉,深灰色的眼睛,緊閉的雙唇,古樸遒勁的筆跡,無時無刻不彰顯出堅定的意志。1911年1月斯科特一行人來到了冰海邊緣。當傳來發現阿蒙森的冬季營地的消息時。南極爭奪戰就打響了!隨著離極地越來越近,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從日記中我們可以讀出當時他們的期待和迫不及待。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1月18日,最終斯科特絕望地將國旗插在耀武揚威的挪威國旗旁。晚了一步,而恰恰是這一步使他們前面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前功盡棄了。最終斯科特一行人在絕望和饑寒中遇難,永恒的與冰天雪地的南極為伴。他們是失敗者嗎?不,不是!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團結協作,關鍵時刻他們為了保護同伴,勇于犧牲;他們具有紳士風度,他們敢于承認失敗,也愿意為成功者作證,他們堅毅執著,敢于與死亡做斗爭。
失敗無處不在,關鍵是怎樣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放棄,不氣餒。讓在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多學習學習斯科特吧,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
一個夏日的夜晚,仰望星空,群星閃耀。那些偉人和傳奇的事跡就像閃爍的群星一樣照亮了歷史的天空,也照亮了一個少年的心扉!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00字篇二
午后時分,這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終于被再次讀到了尾頁,我也重新領略了一遍茨威格先生心中的那些英雄瞬間。我把書放在腿上,閉上眼靠在椅背上,腦海中一遍遍回放著來自書中的震撼。
我好像看見了一個卷發的男人坐在古典的暗色木寫字桌前,投入地揮舞著手中的筆在稿紙上留下一串串的痕跡。細弱的羽毛筆在他的手中好像沖入了暴風海域的小舟,接受著驟雨般的洗禮——那是他的心血和意志!他不就是韓德爾嗎?一段不朽作品《彌賽亞》的創作過程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這個男人:他曾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中崩潰,卻又在不屈的意志支撐下一度戰勝了魔鬼;在事業的極度坎坷再一次將他擊垮之后,在一部劇本的催使下他重新喚醒了斗志,從此立于不敗之地。
我好像也看見了一個穿著軍裝的士官,徘徊在自己的小桌前,思索著,手里提著破舊的小提琴。窗外的夜色已很濃,遠方的天似乎也已泛白,而他不停地用小提琴試音,時不時跑到桌前,揮墨記上一筆,沒有絲毫困意。“這大概是魯熱上尉。”我想。他被市長選中去譜一首適合出征唱的軍歌,突如其來的靈感使他一夜之間作好了詞譜好了曲,便從此隱沒在歷史的潮流中。但《馬賽曲》被廣為傳唱,直至被定為法國的國歌,人們才想起、才注意到那個被忽視的英雄。……
茨威格先生應該是很相信命運,因為文章中常常出現命運這一詞。雖然作為新時代高中生的我應該把科學作為信仰,但我也是稍稍相信一點命運之說。不過,我認為即使是存在命運,人為也可以主宰命運。
就像拿破侖的滑鐵盧之敗,可能真的是他的命中注定,畢竟有古語云“物極必反”;但是我們不妨也想想,如果不是因為格魯西元帥的怯懦和優柔寡斷,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命脈又怎會終結在滑鐵盧之役?也許換一個英明果決的格魯西元帥,法蘭西帝國就會延續它的輝煌,歷史也就會改寫。就像韓德爾的“復活”,可能真的是亞琛的溫泉蘊有神力,可以治愈疾病。但我相信,如果沒有渴望生存的堅定意志,就算是圣母親臨,也未必可以換他一個健全的肢體。就像魯熱上尉被挑中去寫一首軍歌,可能真的是一種機緣巧合,命運挑中了他;但是如果魯熱本人沒有一點創作的底蘊,如果他沒有用整整一個晚上去琢磨推敲,也未必就能完成《馬賽曲》這一不朽的作品。
“咚!”書滑落在地,我猛地睜開眼,心疼地拾起書。如果我早把它放在桌上而不是腿上,它不就不會掉下去了嗎!
是啊,除命運之外,人為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的,有時,這力量甚至巨大的。我們不也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之類的傳說和故事嗎?茨威格先生擬書名為“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應是旨在歌頌人類力量的強大——可以征服自然、可以超越自己。但我是否可以將它延伸一下——人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可以超越自己,也可以主宰他自己的命運。人,作為自然母親一種偉大的創造,比起命運,他自己不才是人生真正的導演嗎?
“命運”難道不是一種借口和掩飾嗎?真正創造歷史的,是人自己呀!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00字篇三
暑假我閱讀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本書,收獲了很多。
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總共包含了十四篇歷史特寫,其中也有上學期的課文《偉大的悲劇》的原版:《南極爭奪戰》。這十四篇歷史特寫,和一般的人物傳記不同,這些特寫就抓住了這些偉人一生中的關鍵時刻(決定一人之生死、民族存亡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展開來寫,將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生動形象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特寫中的十四個偉人,就像十四個璀璨的星星,照耀著人類文明。
那我們就拿第九篇特寫舉個例子,名字叫《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講的是19世紀,居魯士·弗·菲爾德在美洲與歐洲之間架設一條橫跨大西洋的電話線的故事。菲爾德橫渡大西洋30余次,最終成就了這偉大的事業。
在第一次實驗的時候,海岸線上人山人海,負責鋪設電纜的“阿伽門農號”和“尼亞加拉號”周圍全是小船,以記錄這偉大的時刻。人們為菲爾德和他的事業祈禱,祈求上帝為他們辟清道路,移走暴風雨。只是·因為鋪纜機的一個小小的不足,使第一次嘗試功虧一簣。緊接著就是第二次失敗。這一次他們改進了鋪纜機,但卻遇上了暴風雨。這兩艘船本都是戰艦,為了鋪纜進行了改造,在海浪的拍打下,船身被揚起四十五度角,所架設的電纜被卷成一團,不能使用。第二次也失敗了,人們逐漸喪失了興趣。
決定性的事情總是靜悄悄一聲不響地取得成功。菲爾德帶上了舊電纜進行第三次航行。這次沒有人送行,只有兩艘孤零零的船。終于,菲爾德、乃至全人類的夢想實現了。人們為他高呼,把他當做英雄。不幸的是,從大洋彼岸傳來的信號越來越模糊,人們再一次意識到失敗了。他們認為菲爾德是騙子,不再相信他。
就這樣,沉默了六年之久。科技飛速發達,人們不再認為架設電纜是不可能的事。菲爾德再次籌得了60萬英鎊,買下了當時最大的“偉大的東方人號”,再次開始了航程,第一次失敗了,但人們卻又有信心完成這任務,在第二次,一條堅韌的電纜聯通了古老的歐洲與初生的美洲,菲爾德成功了。
斯蒂芬寫的特寫,比我的概括肯定要好很多。這篇特寫寫出一個人的毅力能有多么重要。這種毅力正是成功所必須有的,它能克服別人的反對,堅決地去實現計劃。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00字篇四
陽光微熏的午后,攜伴一杯濃香的清茶,看完了茨威格所著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感觸頗深。尤其是他筆下的歷史更是瞬息萬變,讓人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如果說歷史長河源遠流長,此經曲折風云跌蕩,那么此書無疑是做了做好的詮釋!
朋友們,請重視那只有片刻的時間,哪怕它短暫到只有一秒,也不要輕忽它決定性的時刻,也許直到失去,你才知曉它的重要性。但那卻遲了,過去的已經追不回來,只能硬撐著它帶來的后果。假如命運之神給了你一次機會,那么請你一定要牢牢的抓住它,千萬千萬可別讓它逃走了。也許這就是人類星光璀璨的時刻。
命運仿佛很有趣,它跟過許多人都開過玩笑。一個如過街老鼠的逃亡者,竟有幸見證歷史成為第一個發現太平洋并名垂千載的人;拜占庭的勝敗,不可思議的取決于“那扇被遺忘的小門”曾經是多么的輝煌,誰又曾料想到有那么一天它會敗落;一個誠懇樸實的小角色,命運玩笑般把法蘭西生死權交到他的手上,就在他那優柔寡斷的一念之差中,斷送了整個國家,要是當時他沒有猶豫而是斬釘截鐵,或許法蘭西就不會滅亡……等等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你可以痛哭,但不可以放棄,你可以失望,但不可以絕望。畢竟,命運還是公平的,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付出點代價,就算與成功失之交臂,那也沒有多大關系,至少你爭取過了,彌足珍貴的經歷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它將在你的人生錄中濃墨重彩的添上一筆,至少你不曾留有遺憾。
命運的玩弄是既有厄運也有好運的,如同任何事都有利弊一樣。他恩賜予了亨德爾如愿以償的人生最后一個愿望,這位偉大的音樂人記在了人們心中,就像那永恒的音響飄上了永恒之境。一位業余的音樂愛好者,所寫的樂篇一直是難登大雅之堂。而就是在那傳奇的一夜,凝聚唯一爆炸性的一秒鐘魔幻偉力,把這可憐的業余作者千百倍的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剎那間閃耀著燦爛的光華和火焰。一個奇跡就這樣發生了,他的《萊茵軍戰歌》被廣而流傳成為了歷代不朽的國歌。他,——魯日,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生命很短,每個人都是藝術的創作者,珍惜靈感來臨的每一分每一秒,就算是謝幕也要華麗,像那夜空中的流星絢麗明亮,即使是那樣的短暫,它也曾照亮過夜空。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00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00字篇五
其實,我剛上初中就買了它,并將它大致瀏覽了兩三遍了。此次寫讀后感呢,就按照個人喜好看了幾遍,如《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黃金國的發現》、《南極爭奪戰》。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
如《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中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拿破侖的勇敢,有遠見,英軍主帥惠靈頓的機敏,格魯希的怯弱,猶豫不決,最終導致拿破侖的失敗。《黃金國的發現》則表現了美國西部地區的發展歷史,以及祖特爾悲慘的人生經歷。《南極爭奪戰》則是英格蘭上校斯科特與挪威人阿蒙德森所帶領的各自的隊伍競爭誰是率先到達南極點的人,以及斯科特一行人在返回途中犧牲的事情,而我想重點評論的,就是《南極爭奪戰》了。
首先有一點,我們不能忘卻,這本書的名字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那斯科特一行人為何能成為閃亮的星星,這就要在書中尋找答案了。
1912年1月,斯科特一行人帶著他們的物資在埃文斯的附近修了一座房子,他們先是稍事調整,但隨后得知阿蒙德森比他們更進一步之時,斯科特說:“起來,去爭取國家的榮譽”,沒錯,斯科特比誰都更加迫切地想要贏得勝利,為國爭光,這樣的國家榮譽感,敢于為此不懼風險,正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
然而事與愿違,當他們到達極點,卻還是被挪威人搶先一步,他們很失望,但斯科特還是把證明挪威人先到達極點的證據(留在那兒的一封信)帶了回去——這說明了斯科特的誠信,他完全可以不帶這封信,可以盡力使世人相信他們仍然比阿蒙德森先到,但他沒有,盡管他非常難受。而誠實守信正是人性身上閃耀的光輝,不是嗎?
返程的路上,他們遭遇了極端惡劣的天氣。沒日沒月,無休無止的暴風雪,氣溫驟降,團隊中被凍傷腳的奧茨,為了不拖累同伴,毅然選擇走出營地,慷慨赴死,像勇士一樣消失在暴風雪中,被埋在深深的冰雪下,或許永遠不會被找到,奧茨的精神,難道不能被后人稱為“星星”嗎
1912年3月29日,剩下的斯科特等人也陷入絕望,當他們決定以英雄的姿態等待死神時,所有人的人格,在最后時刻都得以升華,為國家事業奮斗和犧牲,值得了。斯科特、威爾遜、鮑文斯、埃文斯,還有奧茨,他們都為此感到自豪,后世會記住他們,因為他們彼此都是那群星中的一顆。
我們也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即使成為了星星,也不要去做平庸無奇的塵埃。這大概便是此書教會我最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