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自我評價篇一
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是個人評定制度的先進理念。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個人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自信,在評價中享受快樂,享受成功。綜合評價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新的《課標》對教學目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重視學生對認知任務的完成,而且還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全面評價學生。如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發言的次數、聲音的洪亮程度、作業書寫情況等都可以加以評價,使學生由某一點的肯定評價循序漸進走向全面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在不斷肯定中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發展。進步就是100分。
《課標》要求我們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評價方式應多種多樣,口試、筆試、作業等結合起來。因此,我們還把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在一、二年級取消分數,平時作業用“紅旗”、“紅花”、“小火炬”表示并加上簡單的批語。單元練習、期末考試則用等級制進行模糊評價。其他年級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并改一張試卷定乾坤為化整為零,分項、分階段考試。比如,教師發現學生的字寫得很工整了,發現他組了一個很特別的詞語、表演很精彩……一句贊賞、加上幾分,讓學生高興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我們憑著極平凡的發現,憑著極為平常的一句贊語,憑著用不完的分數點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熱情,點亮指引他們前進的燈塔。想一想,我們的平凡舉動在孩子一生中卻是多么偉大。慷慨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悅。
以往的教學評價是把優異成績給予極少數的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只是鳳毛麟角,把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而我們所實施的評價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我們指出,不要吝嗇表揚,不要把表揚看成是給學生的多大的賞賜,而要真誠的送一份贊許。這里我們提出在課堂上評價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分層加以鼓勵。這就如同摘一棵樹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夠到,有的跳腳才能夠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則需要踩高凳子。教師分層鼓勵就是在教給學生跳腳、搬矮凳子、換高凳子。堅持每個學生都有得分、獲得小紅花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我班有個學生語文基礎很差,在一節語文課上學習《回鄉偶書》這首詩時,我叫到他讀時,不是讀錯音,就是不認識字,一節課下來,其他學生大部分都能流利地背誦,只有他一人連讀都讀不下來,于是我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降低對他的要求,要求會背的課文,他能讀就和別人一樣獲得一顆紅星,在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加了自信心,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評價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必須被教師接納,如果給教師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自然就會沒有生長的沃土。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小組長管理、記錄組員表現情況,班長管理、記錄組長表現情況,可以用小紅花、小粘貼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記載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基本上是由學生自主管理,教師主要是督促、指導作用。整個過程既是一個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過程。教師沒有絲毫的負擔。總之,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內容,如何搞好評價,將關系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讓我們共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搞好素質綜合評價工作貢獻力量吧!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自我評價篇二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改進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根據根河市教育局《關于湟中縣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實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反映小學生的發展狀況和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舉措。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運動與健體、特長與表現為基本內容。以學校評價為主體,因校制宜,充分發揮各學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潛能發展。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教師及學校進步與發展的過程。
評價方法包括日常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時應把握“日常性評價是階段性評價的基礎、階段性評價是終結性評價的基礎”的操作原則。
1、日常性評價
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并適時做好記錄和資料收集工作。
(1)即時評價。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口頭評價、成果評價、訪談交流、行為觀察、問卷反饋、情景測驗等)及時評價每個學生的優點、不足以及發展潛能,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
(2)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應收集能夠反映學生發展提高的重要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來自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信息,學生在文體活動中的突出表現,學科檢測的階段成績,學生的最佳作品等。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和管理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的情況典型、客觀、真實,同時便于展示。
(3)學業考試。考試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各學科知識的測試結果,每一階段要記錄在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
(4)實績表現。通過演講比賽、小制作、小發明、小競賽及文體藝術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2、階段性評價
(1)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委員會,其成員應有廣泛的代表性。評定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本校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編印各種相關的評價子表,匯總、上報學生的評價結果;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監督評定過程,接受質詢、投訴與舉報,及時糾正評定中的錯誤。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前,學校要通過教師大會、班會、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廣泛宣傳和培訓,爭取各層面的知曉、理解與支持,為順利開展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綜合素質評定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工作。每個班級成立一個評定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各位成員為學生授課的時間原則上不能少于一年,且要對該班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誠信品質。
(3)綜合素質評定小組要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為依據,每學期結束時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通過參考各種資料,經集體討論,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有關數據和其它形式的行為表現,并利用這些數據和表現來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階段性評價的結果填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表現記錄表》。
1、評價結果的呈現
(1)等級表達。分為a、b、c、d即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其中優秀比例不超過40%。對學生綜合素質等級的確定應十分認真、慎重,評定為“不合格”的學生應經學校評定委員會審核,并報學校行政會研究決定。
(2)質性評語。以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對學生給予一個綜合性的評語,其中還可以包括等級評定中沒有包括的內容,尤其應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評語應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對低段學生的評價應淺顯、生動。
2、評價結果的運用
(1)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方法及程序等,應向學生及家長明確告知。學生或家長對評價結果如有異議,由校評定委員會進行調查與處理。
(2)學校綜合素質評定委員會對評定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并負責,評定結果原則上不得更改,如果確實發現評定結果有誤,應記載更改緣由及更改人,同時保存原評定記錄以備審查。
1、成立組織機構:
(1)校評定工作委員會
組成人員: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
職責:制定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認定評定小組成員;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認定評定結果;監控評定過程。
(2)班級評定工作小組組成人員: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評定人員給學生授課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
職責: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定。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自我評價篇三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核心,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體系是樞紐,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是學校素質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以學生的發展狀態與水平為評價對象的教育評價活動,是對學生素質的各個方面,各個過程進行多渠道認證的教育評價活動,那么如何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呢?
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充滿激勵的氛圍,只有在那樣的氛圍中,他們才能成長,不斷進取,成為永不氣餒的人才。從前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是一切圍繞“應試”的需要。考什么教什么的封閉式教學,不僅舒服了學生的手腳,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采用這樣教學模式教出來的學生一旦走出校門,就會感到書本上所學來的知識是那么的蒼白無力,很難適應極速變革的現代社會。因此,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個性特點與知識能力作出客觀的評價,根據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從而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必須被教師接納,如果給教師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自然就會沒有生長的沃土。為此,在實驗初始,我們應該先取之于民,讓每位教師就學校實驗方案提出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班級方案,在運行中,教師提出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用漢字記載有困難,針對這個情況就應該專門召開研討會,可用小紅花、小粘貼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記載他們所取得的成績。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基本上由學生自主管理,教師主要起督促指導作用。整個實驗過程既是一個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過程。教師沒有絲毫的負擔,這也是這一實驗能夠得以迅速完善、羽翼豐滿的主要原因。通過實驗,課堂上的氣氛、學生的積極性、精神風貌均有明顯改變。后進的學生在迅速轉變。但在運行過程中,我們也應注意到需要完善的地方:如長期加分學生會不會麻木不仁,會不會失去興趣。家長的觀念轉變等,在家長會上我們要對全過程評價進行宣傳,因為有一些家長還是滔滔不絕的大談學習分數,不理解習慣的培養,采取一些非常強硬的手段逼孩子學習。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實驗探索。
以往的教學評價是把優異成績給予極少數的學生,能夠獲得的只是鳳毛麟角,把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而我們所實施的評價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我們說,不要吝嗇表現,不要把表揚看成是給學生的賞賜,而是真誠的送一份贊許,這里我們提出在課堂上評價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分層加以鼓勵。這就如同摘一棵樹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可夠到,有的跳腳才能夠到,有的需要踩高凳子。教師分層鼓勵就是在教給學生跳腳,搬矮凳子,換高凳子,堅持每個學生都得分,獲得小紅花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這樣既重視了課堂的評價,使學生總處于“我能行”的積極狀態中學習,又能在期末時對學習狀態給予科學的評價,始終讓學生處于喜悅的競爭狀態中。
新的《課標》對教學目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重視學生對認知任務的完成,而且還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等評價,全面評價學生。如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發言的次數,聲音的洪亮程度、作業書寫情況等都可以加以評價,使學生由某一點的肯定評價循序漸進走向全面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在不斷肯定中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發展,進步就是100分。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素質教育的緊抓不放,現在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系統了,越來越公平了。不僅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體現了人文性,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現在我校實行了綜合素質評價,也就不再簡單的拿成績來衡量學生了,而是看學生在德、智、體等多方面的表現,在綜合評價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手冊》,這也是對學生實行綜合評價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素質手冊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唯有學生能夠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矯正,才能實現根本性的提高和發展,因此,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尤其是班級里面后進生的各方面表現,尊重學生的主觀愿望,但是“尊重”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自主”也不等于完全拒絕有益的忠告與幫助,所以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應該適當作出引導,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明確方向,不斷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與自我提高。
一般說來,評價主體是能根據評價結果,為達到改善教育活動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應措施的人與組織,包括教師、學生、學校領導、教育管理部門、家長和其他與學校教育有關聯的社會成員和組織。教師、學校領導和家長成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是毫無疑問的。家長居于教育評價主體地位也是客觀存在,因為他們既是教育活動的重要責任者,他們不僅關心子女各方面的發展狀況,還十分關注學校及教師的威望、水平與質量,并作出自己的評價和調整的建議。而學生是被評價的對象,是所有評價者唯一的內容,是學校、家庭的核心。因此小學生在主體發展過程中應不斷地對自己的發展狀況進行各方面的評估,以追先進,而教師要發揮對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充分利用評價目標、意義、標準方式和進程等。組織學生對照目標檢查自己的進步狀況,并能根據自查結果調整自己的努力目標與行為,教師應向學生解釋各種評價結果,并與每位學生一起分別制定今后的努力發展方向,使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提高,再提高。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自我評價篇四
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基礎就是德育,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育人過程起著導向和保證作用。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德育工作的諸要素在學生的各個階段實現有機結合,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導向功能表現在可以指導學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診斷功能表現在它可以鑒別學生思想、行為的優劣,讓學生不時了解自身的優缺點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在經濟日益發展和科技快速進步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形勢的需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育人過程起著導向和保證作用。我在落實德育序列化教育,構建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1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目的在于構建和完善學校德育目標體系。并為全面了解和檢驗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更好地組織開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科學的管理方法。
1.2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具有導向動能和珍斷功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導向功能表現在可以指導學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診斷功能表現在它可以鑒別學生思想、行為的優劣,讓學生不時了解自身的優缺點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1.3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進一步檢驗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教育學生提供科學的依據。
2.1理論依據
人的個體心理主要有兩個方面,即“需要”和“激勵”,“需要”是馬斯洛的學說,共有五個方面,“激勵”有兩種:一是行為激勵,二是認和激勵,我的依據是美國赫茨格的狹義激勵論。激勵分三個方面: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感情激勵。感情激勵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創造一種氣氛,使人情感及內心世界變化,這個綜合素質評價就是遵循這三個方面制定的。
2.2內容依據
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主要依據中學生德育課程標準、中小學生守則和規范及相關內容進行制定的。
3.1以人為本的原則。
3.2科學性的原則。
3.3導向性原則。
3.4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原則。
3.5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原則。
3.6語言激勵與量化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五個方面: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學習習慣、個性心理和遵紀守法,五個方面共24項,內容分年級體現了科學性、層次性和連續性,評價手冊除了學生自評互評以外,還有家長助評。體現了學校、家庭共同教育學生的思想。
在教學資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區教委選了三所代表性的學校進行試驗,一所是松鶴小學、一所是牛首鎮竹條一中、一所是樊城區最好的中學三十五中。從試驗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而這次試驗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鶴小學,兩周一次小班會,班會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長主持,學生首先自評,然后學生互評,現量化,每次班會老師訂出一個主題。竹條一中每次評價后評選出進步最快的學生然后把對學生的評價反饋給家長,三十五中評價出星級學生(分五種一、學習進步最快,二、品德進步最好,三、是最有創意,四、勞動最積極分子,五、綜合素質最優。)實施評價方案后,他們不僅認真的做自我批評而且認真的幫助別人。這為他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政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學生的發展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依據。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開展,將極大提高學生的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提升運動與健康品位,審美與表現能力!
素質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體,面向不同的有差異的學生,開發人的多種潛能,要堅持綜合的、全面的、經常的評價。
7.1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內容
我認為把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確定為學生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并與學科學習目標分離,最后確定“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審美與表現、研究性學習能力和運動與健康”6個維度,“文明禮貌、自尊自信、團隊精神、審美情趣、良好體質”等18個要素。
7.1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
學生和教師是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除研究性學習能力外,每項均進行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能否扎實有效開展,關鍵在于對其價值的認識,我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畢業與開學,而在于它能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發展,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應追求“高附加值”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8.1綜合素質評價能深化辦學理念,形成穩定和諧的評價文化
8.2綜合素質評價促進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使評價的價值進一步得以延伸。
8.3綜合素質評價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格與學力基礎
綜合素質評價伴隨新課程改革而產生,它也必將隨著新課程的不斷完善而完善,經歷幾年的綜合素質評價,看到了評價改革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導向作用,顯現了評價改革對課程改革的支撐作用和對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助推力,也引發了我對綜合素質評價的進一步思考。
9.1尋找綜合素質評價價值的平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育”“許”統一。
9.2探索綜合素質評價觸角的延伸,構建綜合素質評價的系統工程。
9.3走出綜合素質評價的兩難境地,促進評價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目前,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學生的畢業和升學中要么“硬掛鉤”,要么“軟掛鉤”,“硬掛鉤”導致評價仍然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的工具,為高一級學校選拔服務,不如不改;“軟掛鉤”導致走過場,起不到評價與考試導向素質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這種兩難境地,必須建立健全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的保障機制和結果運用的執行體系。
一是學校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考核觀念;
二是要建立教師和學生參加綜合素質評價的培訓機制,實現公平、公正;
三是要加強社會輿論導向和宣傳工作,促進家庭和社會評價觀念的轉變,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營造良好氛圍;四是要建立責任追究與處罰制度,完善學生申訴制度,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合理利用評價結果。
[1]浦衛忠《中國古代蒙學教育》.中國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劉林平《愛的誤區》.中國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3]《教師實用心理學》北京教育學院開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4]盧元鍇等《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中國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