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名稱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情節篇一
諸葛亮生于東漢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隨叔父從瑯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輾轉遷徒到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在這里,他投師于當地名士水鏡先生,是水鏡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一天,水鏡先生叫諸葛亮清燉一條鯉魚。魚燉好了,接著又叫挑水。諸葛亮在家種過地,肩膀有勁兒,很快就挑著滿滿一擔水回到廚房。一進門,卻見水鏡先生正對著一班弟子發脾氣。原來,剛燉好的魚,不知被哪個弟子偷吃了一半。十幾個弟子誰也不承認自己偷吃了魚。諸葛亮眼睛一眨,假裝驚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鏡先生面前,大聲說道:“壞了,壞了,要出人命了!那鯉魚是用荊芥燉的,荊芥燉鯉魚就是八步斷腸散,我是用它藥野貓子呀!”
他這么一說,有個弟子頓時變了臉色,“撲通”跪倒,大聲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魚是我偷吃的!”
水鏡先生也以為真的要出人命,急得手心上都冒出汗了。他正想吩咐一個弟子去取解毒湯,卻發現諸葛亮在一旁偷笑。水鏡先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諸葛亮用的一條計策呀!
從此,水鏡先生對諸葛亮更加厚愛,將平生的本事和學問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名稱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情節篇二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入南蠻。而此時南蠻內部剛經歷內訌,高定軍事政變殺了前首領擁護孟獲稱王。諸葛亮派馬忠和李恢兵分兩路攻打南蠻,自己率軍擊敗高定主力部隊,殺了叛軍高定。孟獲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過滬水,進入云南,于孟獲交戰,生擒孟獲。
首次抓住孟獲,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讓孟獲觀看蜀軍軍隊實力,孟獲看了并不服。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后卻找來孟獲副將,稱孟獲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將十分生氣,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將回去后,心中憤憤不平,就把孟獲綁了送至蜀營。
孟獲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這次孟獲回去也想出一計謀,其弟孟優假裝來蜀營投降。諸葛亮識破其計,故意灌醉孟優。等到孟獲來劫營的時候,再次被諸葛亮擒住。這第三次擒拿孟獲,孟獲仍不服氣,認為不過是遭人暗算被計謀陷害,并不臣服。諸葛亮仍然放孟獲回去。
第四次孟獲以為諸葛亮獨自出來堪察地形,帶兵欲偷襲諸葛亮時候,又中計被抓。第四次孟獲部下感恩諸葛亮寬厚,竟然灌醉孟獲,親自把孟獲送至諸葛亮軍營。第五次被抓的孟獲仍然是覺得被內賊陷害,于是諸葛亮又放回孟獲。
如此反復幾番,孟獲并不臣服,最后孟獲投奔木鹿大王還有烏戈國國王,兩個大王雖然兵力強勢卻仍然被諸葛亮打敗,孟獲最后終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國。至此,幾次三番和南蠻征戰,終于收復南蠻人心,保障了以后蜀國南境安寧。
兩軍交戰必有死傷,為此南征回師途上,諸葛亮還命士兵制作了一種食用饅頭來祭奠死去的冤魂。
諸葛亮出戰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稱南蠻險惡之地,不宜一國丞相出師,以防意外。可是諸葛亮擅長外交權術,人心連結,當時諸葛亮就已有征服南蠻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蠻境內,諸葛亮聞之孟獲在當地破有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獲,以其來統領南蠻效忠蜀國。于是便有了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獲的典故。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名稱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情節篇三
諸葛亮墨跡《遠涉帖》傳說諸葛亮曾拜水鏡先生為師。學業到期后,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
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里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說先生出了這么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么刁鉆,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諸葛亮這么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莊。
諸葛亮哪里肯走,水鏡先生就命令幾個弟子,把他趕出莊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說:“剛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沖撞了恩師,弟子愿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