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1000字篇一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對》中所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具有江東三世,劉備憑何能與他們爭強,除了一個大漢皇叔的身份,他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罷了。憑什么能讓百姓歸心,憑什么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為他對百姓好,寧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于不顧,所以百姓愿意跟著他。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劉備是仁的代表
相較劉備,我則更偏愛諸葛亮,羽扇綸巾,八尺男兒,僅二十七歲之齡就擁有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中的孔明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不著迷的人物。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戰群儒·巧借東風·平定荊益·七擒孟獲······自他在這本書中出現,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傳誦。更難得的是他的忠心,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無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盡心竭力的興復漢室。他出山時曾說待功成之后必當歸隱,但最后卻在五丈原丟了性命,有一首詩曾嘆“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后,星落秋風五丈原。”正因為他這些品質,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贊他”托孤既受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已成功改變了三國,沒有他,就沒有這個我心中的三國。
諸葛亮是智的化身
憑心而論,其實我并不欣賞關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視清高,都讓我無法從心里尊敬這個被萬人景仰的關公。但他的義是我所不能否認的。他可以為了兄弟之誼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和兄長并肩作戰。他也能為了以前的恩義,冒著砍頭的危險,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羽是義的詮釋
三國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們構筑了這段傳奇,讓無數人沉醉其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1000字篇二
那是一個王者崛起的時代的神話,演繹著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書寫著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千古流傳的絕唱,散發著迷離的格調。
三國的風是綠色的。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祝他完成霸業。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是榮華富貴,是那至高無上的權利,是那眾人贊賞的目光?不,都不是。僅僅是劉備的執著,劉備的謙虛,劉備的誠心。所以,諸葛亮就像那股山野清新的風,吹來了無盡的希望,讓劉備看到了諸葛亮為他的千秋霸業勾勒出的宏偉藍圖。歷史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只要真心誠意,那么就一定會成功!
三國的雨是灰色的。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方向,在夜色籠罩下,是什么?是曹操的眼睛,它讓你頭骨轉向,他讓你分不清東南西北。歷史告訴我們:生活是殘酷的,現實的生活,就更加殘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時反而是正確。
三國的墻是泥金色的。掩蓋了人心。一片泥金色的世界里,酒香四溢,佳肴美味,雜然陳前。餐桌上的是歡笑,笑臉下的是陰謀。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路將會怎樣,貂蟬的美貌讓呂布失去了理智,失了男兒的血性,失去了他善良的本性。他太愚昧了,他不知道背后有一支利箭已對準自己。歷史告訴我們:對待他人,要真誠,關愛他人,我們也會收獲關愛;但關愛之情不可無節制,俗話說得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不要被美好的事物所迷住,美好的事物也有消極的一面。
三國的天空是紅色的。血一般的紅。關羽的義,打動了所有人,憑他的義氣,可以讓風云變色,使天地動容。他一臉紅色,映在了人們心中,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歷史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義氣,要有正義感,邪惡永遠打不過正義。
三國的越是金黃色的。花,染不透鄉愁;月,回不了故夢。劉備有多少次對月長嘯。他心中的夢何時才能園?漢室江山何時才能統一?他唯有對月長嘆。歷史告訴我們: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總會有些磕磕盼盼但我們要樂觀面對。
三國的色彩數永遠道不完的,唯有天空中高懸著的明月,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切。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去感受三國史詩般的壯美!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高中1000字篇三
許多人讀完《三國演義》后,都會記住寬德仁厚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義薄云天的關羽,相比這些人,我更偏愛趙云。
趙云十七歲拜師學習槍法,深得師傅真傳,趙云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趙云先后追隨袁紹、公孫瓚。見他們皆不是時才之人乃投劉備帳下,趙云對劉備忠心耿耿,連諸葛亮都說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憑借超群的武藝,過人的膽識多次隨劉備、諸葛亮外出,總能化險為夷。先后兩次危難之中扶幼主,又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
劉備在荊州失利后,派趙云保護家眷突圍,當發現自己沖出來時,不見了甘糜二位夫人和阿斗,又單槍匹馬地沖入曹軍尋找她們,趙云殺得曹軍盡皆喪膽,殺了個七進七出,把甘夫人送出后,去尋找糜夫人與阿斗下落,在糜夫人投井自殺后,趙云懷抱阿斗,殺散曹軍,左沖右突,突出重圍,此情此景曹操不由得贊嘆:“真虎將也!”這一場仗,趙云奪得輕釭寶劍,砍倒大旗兩面,殺死曹軍名將五十余名,血染征袍,這就是著名的長坂坡救主的故事,這一故事足以看出趙云的赤膽忠心。
后來孫劉聯盟共殺退曹操后,趙云又助劉備奪下荊州四郡,后來,孫權用陰謀騙孫夫人與阿斗回東吳,正巧遇上了趙云,這又有了后來的截江奪阿斗,后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奪得益州時,有人建議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分給諸將,趙云卻說:“益州人民久遭戰火,應還與百姓,安居復業。”劉備聽從了他的建議,益州人民皆深感趙云之仁德,這個故事令我對趙云更增加了幾分敬佩。
劉備平定漢中后,劉備稱帝,又封趙云為五虎大將。
趙云一生過著戎馬生涯,不曾打過敗仗,他死時諸葛亮說:“國家損一棟梁,我損一臂也!”劉禪又說:“朕昔年幼,若非叔父則死于亂軍矣。”
蜀國五虎將中趙云不像關羽那般心高氣傲,不像張飛那般魯莽輕率,不像馬超那般年輕氣盛,不像黃忠那般勇而無謀,相比這些人,趙云在世人心中有國將家臣的風范。在我的心中更是無人能比。
后來,三國終于統一了,但不是魏蜀吳,而是晉,他救出來的劉禪舉國投降。哎,千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是趙云曾在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令世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