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1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及反思篇一
1.通過活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穿脫衣服,鞋襪、系鞋帶及疊衣服、被子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2、在有趣的比賽活動,讓孩子感受自己長大了,引導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通過班級之間的比賽,增強孩子的比賽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時間:20xx年9月30日上午9:10
地點:音樂室穿衣服、穿鞋子、疊被子比賽
全體幼兒
衣服:24件,被子:12張,桌子:12張
1.各班1名教師當評委,1名教師和保育員負責叫人與照看幼兒。
2.分年段進行,每次每班派出6名幼兒參加,每位幼兒一次機會,參加比賽的幼兒自己拿好衣服、鞋子、分班成一路縱隊站好,聽到主持人的口令開始比賽,以記時的形式開展。
3.評判要求:
(1)參賽幼兒衣服穿好后,要求穿得整齊、領子翻平,鈕扣正確、一一對齊。
(2)疊被子方法:左邊折向中線,右邊這向中線
小能手獎:4分鐘內完成所有規定項目者,衣服、鞋襪正反穿著正確,物品擺放整齊者。
進步獎:4分鐘外完成所有規定項目者,衣服正反穿著正確,衣服、鞋襪正反穿著正確,物品擺放整齊者。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1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支持鼓勵孩子自理的要求:幼兒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當他們有這種欲望時我們應該積極的支持和鼓勵他們。同樣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當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臉時可能會說:“我也刷牙”,這個時候請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擔心孩子會弄濕衣服、弄灑水。在家庭中,家長要抓住這些機會,及時給予引導。如:當你的孩子爭著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或者要幫著洗衣服時,他們可能會將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將鞋帶團成一個死疙瘩,把衣服能濕了,高興的玩起肥皂泡來。當孩子發生這些表現時,你是怎樣對待的呢?會不會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感到生氣,對孩子進行訓斥甚至打罵他們呢?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責,恰恰是扼殺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探索精神。
二、要激發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對某些事情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加喜歡去做某些事情。我們可以利用講故事、唱兒歌、作游戲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許多的事情,從而激發孩子生活自理的興趣。幼兒自己穿衣服,你可親切的對他說一句:“寶寶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時,你要在一邊指導著他怎樣穿得對又快,幼兒不僅高興的去做,而且他在快樂之中掌握了正確的穿衣方法。
三、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在不斷的探索-學習-學習-探索中學會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應當教給孩子勞動的技能給以正確的引導,讓他觀察媽媽是怎樣洗手絹的,爸爸是怎樣刷呀的,從中掌握正確的方法。在你家周圍的鄰居中,或許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你可以用這些孩子做榜樣,讓你的孩子像他們那樣,你可這樣對孩子說:“寶貝,__他能自己洗襪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疊被子,你也長大了,你做的一定會比__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給爸爸媽媽看看好嗎?”幼兒有了榜樣,他一定會學著做起來。家長千萬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讓他做了,家長要對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給予鼓勵,讓孩子對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四、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能力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在大綱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要求。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圍。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他們,孩子沒有成功的喜悅容易產生自卑感,從而失去信心。比如說洗衣服,如果開始就讓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嘗試之后感覺非常困難,會對洗衣服產生厭煩和恐懼心理也許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如果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一塊手帕,他也許會感覺很輕松的,再加上大人的表揚,孩子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孩子自我服務的興趣。你看見孩子拿著小笤帚在學著掃地,你可對他說:“你看我寶貝,像個大人,能掃地了,掃得多好,掃完了地也能給媽媽擦桌子是嗎?”孩子就會點點頭,當他掃完了地后就會去擦桌子,做得也非常認真。
五、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持之以恒:一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天天做,時時做持之以恒。我們不能今天讓孩子去自理,明天覺著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煩就一切代勞。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家長們堅持一貫性的要求,有的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時,不能堅持一貫性的要求,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幫助孩子做,這樣,對孩子的培養是沒有效果的,只有家長們堅持一貫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練習的機會,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養成習慣快。
六、家庭成員的一致性:爺爺奶奶親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親,所以,在家庭里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媽媽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腳的穿,奶奶看見了,怕孩子受涼感冒表示反對,爸爸怕孩子耽誤自己上班時間,就親自動手替孩子穿起衣服來,就這樣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時,必須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園密切配合,共同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還要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經常的與孩子的本班老師取得聯系,了解孩子的發展,了解幼兒園的要求,配合幼兒園要求一致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共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孩子學會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為以后進入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能夠堅強的面對生活,堅強的自立于社會。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1 大班自理能力教案及反思篇三
新的學期開始了,孩子們又長大了一歲,進入大班以來,在自由活動時間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男孩子和男孩子一堆,女孩子和女孩子一堆,各玩各的,而且對玩具的選擇和興趣愛好上也有很大的差別,針對這樣的情況引出了關于《我自己》的主題活動,并預設了《身體真有用》、《我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別人不一樣》等系列子主題,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不僅感受到男女在生理特征、心理角色、喜好能力上有所不同,從關注自己到關注他人,學會互相欣賞,從而促進其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20xx年2月7日——20xx年2月24日(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
1、嘗試探索身體各部位的秘密,獲得關于自己身體的認知經驗,如各個部分都會動、成長期身體的變化、男孩與女孩的差異、自己與別人身體上的不同之處等。
2、樂于探索影子的特點,初步了解身體與影子的關系。
3、學習與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4、運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關注別人的情緒,學習調節自己的行為。
5、學習與人合作、與人友好相處。
6、通過發現自己身體的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
7、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根據任務的外形特征,用繪畫、制作等方式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人的五官和身體構造,有趣的影子游戲,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各個部分,快樂的玩影子游戲的氛圍。
身體上會動的地方,可以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
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了解這個食物的消化過程,同時也了解到各個器官的功能。
1、有意識的去發現、贊美孩子的優點和缺點,與孩子交流討論“父母眼中的你”這一話題,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從而增強對自我的認識,形成較為積極的自我評價,樹立自信心。
2、和孩子共同收集關于身體器官的資料【白話文】。(圖片、照片、錄像等)和孩子聊聊“人體內部結構奧秘”的話題
3、提供孩子小時候的照片、成長檔案等,豐富班級資料庫。
4、建議家長和幼兒一起玩影子游戲,并把想法畫出來
5、向幼兒講述一些飲食健康常識,在家提醒幼兒不挑食
6、建議家長參與主題活動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7、結合上小學的要求,針對孩子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議,如增強責任心、提高學習效率、加強自我約束和情緒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