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一
由于試驗器材缺乏,學生試驗沒開展好;學生沒有連接過電路,對電路圖的設計也很欠缺;而且教學進度上,學生還沒有學習前一節電功率,學生不知道用伏安法測量用電器電功率的方法,還沒有建立起公式p=ui的認識,這就給教學增添了很大的難度。要讓本節實驗探究順利展開,在與學生見面時,我大略地介紹了電功率的定義及公式;并讓學生接觸試驗器材,知道看電路圖連接電路的順序。在課堂教學中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新課引入從學生生活經驗中創設問題情景,從學生思維沖突中引出本課題。讓學生看燈泡,說出它們的瓦數并用生活體驗判斷60w的燈泡與25w的相比較,哪個會更亮?并出示兩個臺燈,通過讓學生對比兩燈泡的亮度,質疑: 60w的燈泡一定比25w的燈泡亮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電功率。
2.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情,在引導學生設計試驗時,我先給學生回顧了電阻的公式r=u/i,再復習了電功率的公式p=ui,分析了兩個公式的相同點是都有u與i;不同點是計算方式的不同。測量燈泡的電阻可用伏安法,那么測量電功率也可用伏安法。它們的試驗器材,電路圖,連接方式都是一樣的。這樣通過對測量燈泡電阻試驗的回顧來展開測量電功率試驗教學。
3.理順了實驗原理、計算電功率的公式、實驗器材、電路圖、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連接電路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的選擇、表格的設計后,為學生探究實驗清理了障礙。
4.通過對比實際電壓和額定電壓、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關系,能更好的使學生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5.由功率的大小聯系到生活中用電器的耗電.讓學生意識到節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將試驗中出現的電路故障以投影的方式展現,讓學生討論分析解決,教師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現象排除故障,進一步加深對電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斷路的體會。
在課堂教學中因為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由學生的生活體驗及前置知識鋪墊,逐步深入,層層梯進地展開試驗探究活動;使得原本沒有做過分組試驗的學生們很順利地設計了電路,連接電路,并測出數據,最后還分析數據,總結得出結論。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本課還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1.有些小組儀器使用不太熟練耽誤了實驗時間;而有的小組在做實驗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去做,損壞了小燈泡,以至沒有得出實驗數據。很多學生的實驗失誤出現在對電表的使用上,包括電表的連接、量程的選取、數值的讀出等,所以練習對電表的使用,仍是實驗的關鍵。
2.因為學生的基礎薄弱,要展開探究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過多,學生沿著老師的思路去探究,具有一定得局限性;如何給學生多些空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嘗試、發現、創新”地過程中來?如何多渠道、多方位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度?這是我課后反思的最多的問題。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二
《電功和電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學生在這方面又經常學不好,失分較嚴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好本塊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對本知識的掌握,也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開了這節公開課,為了這節公開課,我除了和平常一樣之外,還做了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開完課后,我作了認真的反思,并且認真聽取了各位聽課老師指出的優點與不足,現在,我把上完這節課之后的一些感受和體會寫下來,以便能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
本節課是中考物理電學專題復習部分,《電學實驗及電功、電功率綜合計算》這部分知識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電學實驗復習歸納總結,電功、電功率的概念、公式、規律的總結和綜合應用電學知識的整合提高。提高學生解電學實驗題的能力和掌握綜合應用電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但對于學生來說,本章知識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是在中考較常失分的地方。為了突破本章的重難點,在本節的復習課中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精美、充實、形象、逼真的課件來輔助本節課的教學。這節課上完之后,基本上達到了預想的復習目標和任務,本人認為這節課比較可取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實、形象、逼真的課件來輔助本節課的教學。
因為本塊知識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知識點多,比如電學實驗很多同學經常會弄錯,例如連接線路及儀器的選擇和使用最容易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利用flash格式的電學畫板現場操作演示電學實驗(如伏安法測電阻)的全過程,同時讓學生當場思考并參與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這個實驗,這樣起到較好的效果。同時在教學中歸納了所有初中電學實驗,使學生更完整更系統的掌握整個初中物理電學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圖象引導學生善于利用圖象法這一直觀、有效的數學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復雜的物理問題。學會利用圖象對圖像本身所表達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學結論。
二、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來復習物理知識點,使學生學會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例子,將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達到復習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本節課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復習的重難點,知識點復習條理清晰,知識點復習全面,講解到位。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本人也意識到教學中還有許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電學中的電路故障時,例子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還有如課堂教學語速偏快,如果時間允許,可放慢速度,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效果會更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改進不足的地方,努力堅持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而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及科學實驗探究活動,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奠定基礎。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三
電功率
1、知識和技能
(1)掌握電功率的概念,會利用電功率的公式解題.
(2)理解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
(3)通過“測量小電燈的電功率”,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了解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之間的關系.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測量,體驗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2)鍛煉學生根據公式p=ui設計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
電功率的概念,電功率的公式,理解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測量小電燈的電功率。
課前準備:
電源,電流表﹑電壓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各一個,導線若干.
理解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之間的關系.
設計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觀察體驗電能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通過科學探究電功率
與用電器中電流的關系(或與用電器電壓的關系)。
一、電功率概念的教學
播放一段動畫
電路中單獨接入電燈和電爐,觀察電能表的轉動的快慢情況怎樣?
討論:電燈和電爐的家用燈泡誰消耗電能更快?你認為應該怎樣衡量消耗電能的快慢?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
生:接入不同的用電器,電能表的轉速不一樣。
師:這一現象說明什么?
生:不同的用電器,電流做功有快有慢。
師:在物理學中引入一個物理量來表示用電器中電流做功的快慢,這就是——電功率
(板題)電功率
師:我們把電流做的功用w表示,所用的時間是t,單
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怎么求?
生:p=w/t(師板書)
師:前面我們又學習了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把這兩
個公式結合起來,同學們有什么發現?指名學生上黑板推導,其他學生在紙上推導。
p=w/t=uit/t=ui
師:今后計算電功率大小,我們可以有幾種方法?公式?
生:p=w/t 和 p=ui。
【單位】瓦特 簡稱: 符號:
還有那些其他單位?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閱讀小資料,找出空調、電冰箱、計算器的功率是多少?并說明其物理意義?
下面我們來看一道例題:(投影)
一個小燈泡接在2.5v的電路中,通過的電流為0.3a,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電一分鐘,電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完成,師巡視,收集下面的學生存在的問題。
注:1千瓦時指的是 。 請你算一算:1千瓦時= j
二、用電器的額定功率的教學
師出示一只燈泡,指名學生上臺觀察上面的銘牌匯報,生板書。
【額定功率】
額定功率指的是什么?
【額定電壓】
額定電壓指的是什么?
“pz220 15”的含義“220v 400w ”
指名回答: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15w
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額定電壓是指用電器或電學儀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是用電器在額定電壓時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
再出示幾個常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動15.2 探究: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你想過嗎,在用電高峰時,電壓較低,燈較暗,夜間開燈,燈較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法呢?
猜想:
你認為當電壓變化(變大或變小)時電功率如何變化呢?你的依據是什么?(請寫在下方)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如何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我們從銘牌上可以知道一些常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我們能不能測量某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呢?
生:能。
師:依據什么來測?
生答后板書。p=ui(若有學生回答p=w/t,教師則追問方法,作適當引導) 師:那我們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
生:小電燈兩端的電壓和小電燈中的電流
師:需要哪些器材?
電流表、電壓表等(生答不全師作適當補充,特別是滑動變阻器)
師:同學們能不能設計出實驗的電路圖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設計。
投影電路圖。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四
從上述表格對比可以看出,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而我們老師教學選用的最多的卻是教師講授這種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鮮明對比,讓我們反思。另外,現在的教學理念也提出“老師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基于上述理念,我的教學設計:由學生完成課堂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實驗前”、“實驗中”和“試驗后”,根據教學內容的三個板塊,把班級學生分為三大組,每組制定組長對各部分內容進行備課。
1.備課指導:備課指導環節,首先從組長開始,要求組長明確職責,然后帶領全組同學集體備課。備課指導包括:讓組長介紹所備內容的主要框架,然后老師在組長介紹的框架的基礎上適當提出完善意見;同時,教會學生合理使用教輔資料和網絡資源。在進行相關指導后,然后由備課組長帶領本組同學備課,并選出上課的學生代表,決定上課形式。學生備課結束后,老師再檢查各個小組的備課情況。
2.上課技巧的指導:在上課前,老師根據學生備課的情況反饋,給學生進行適當的上課技巧的指導,如提問的技巧、時間和語速控制的技巧、教學內容完善的技巧等等。對學生進行上課技巧指導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
3.班級調查:在課前,對班級的部分同學進行了隨機抽查,被抽查的同學表現都比較積極,如展示手中的教輔資料、收集到的網絡資源、課堂應急方案等等。
可以說,還沒有上課的時候,班級的30%同學已經基本掌握了相關的學習內容,這也是我們教學目的所在。接下來需要展示的就是“學生教學生”環節。
“學生展示”環節,也就是上述表格中的“學生實踐和學生教別人”,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對上課的學生來說,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等。而在學生展示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會暴露上課學生在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而這又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通過學生展示環節,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會更加透徹。同時,在學生展示環節,聽課的學生也時時刻刻在關注著臺上“老師”的表現,卯足了勁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積極參與的過程,是一個理解過程,是一個再加工過程。有了這個參與,有了這個再加工,聽課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環節有沈安琪同學主講,她主要介紹了實驗原理、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實驗器材的選取、實驗電路的連接、實驗注意事項等。在沈安琪展示過程中,該同學稍顯緊張,所以語速較快。同時,正入預期的一樣,在理解上也出現一些偏差,如電壓表和電流表量程的選取上,沈安琪同學的理解就稍顯膚淺。這樣,就需要老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主控,并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完善。
老師補充:由于我們實驗中要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的功率,所以電壓表需要選擇0~3a量程。但是,有些同學的電池使用時間較長,以至于兩節干電池電壓打不到2.5v,那么,我們怎樣解決呢?三節干電池串聯!那么,使用三節干電池串聯的時候,電壓表選擇的量程還是0~3v嗎?
學生回答:因為三節干電池串聯電壓為4.5v,所以需要選用0~15v量程。
老師強調:電壓表量程的選擇是根據電壓表的作用而定的,而不是根據電池電壓確定的。我們需要測量的是額定電壓為2.5v的燈泡的功率,所以電壓表仍然選用0~3v即可。若測量3.8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則需要選擇0~15v的量程。
這樣,老師在關鍵的地方加以總結和強調,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會格外深刻。
本環節由兩個同學合作進行。在簡單介紹了連接電路的注意事項之后,學生開始進行實驗。而本環節中“老師”的主要作用是進行巡視,收集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進行相關的實驗指導。
實驗結束后,“老師”反饋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總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經過巡視,“老師”再一次的理解了實驗過程,并通過指導,使“老師”和“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得以提高。同時,“老師”巡視過程中,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驗情況,找出實驗效果相對較好的小組,以便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找出較為理想的數據作為分析的藍本。
本環節同樣由兩個同學合作進行。“老師”的第一個任務是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同學們知道了測量功率的方法,同時注意到:在不同電壓下,燈泡的實際功率是不同的,所以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時,不能夠用“多次實驗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與此同時,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測量燈泡在不同發光情況下的電阻值”。
實驗后的另一個主要任務是分析實驗誤差。內接法中,電壓表測量的是燈泡兩端的電壓,但是電流表測量的是通過燈泡的電流和通過電壓表的電流之和,所以電流的測量值大于通過燈泡的實際電流,故電功率的測量值比燈泡的實際功率偏大;外接法中,電流表和燈泡串聯,測量的是通過燈泡的電流,但電壓表測量的是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電流表兩端電壓之和,所以電壓的測量值大于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故電功率的測量值仍然比燈泡的實際功率偏大。
由于有了《第三節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學生對實驗誤差的分析可謂是駕輕就熟了。可以說,整節課學生的表現出乎我的預料,也同樣打到了我的教學目的。但是,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以下是我的自我評價:
本節課教學從學習方法——學生教學生的效果和老師教學生效果對比入手,調動學生參加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出自己的教學改革的大膽想法和做法。從教學理念來說,是一個創新。在整節課的過程中,把教學內容分為三大塊,班級學生分為三大組,每組學生負責一個知識板塊的教學。每個板塊,要么學生單獨講解,要么學生之間配合講解,從學生的教學過程看,學生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相信精心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另外,在合作教學過程中,執教同學之間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也可以培養學生們合作交流的能力。總體上,這節課教學中,學生表現非常成功。
1.這種課型中,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表現,所以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精心的指導和打磨;這里的指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組織語言、怎樣處理課堂的突發事件等等,需要考慮的更加精細化;
2.學生上課過程中,班級其他同學的參與度偏低,只是部分成績良好的同學參與教學,而成績中等偏下的同學參與度較低,希望任課老師關注這個問題并合理解決這個問題。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五
電功率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內容較多,計算較復雜,為此我安排上三節課。第一節講電功率的意義、公式簡單的計算,第二節學習額定功率的意義及其適用條件,接著用一節課講計算,三節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方面來加強和鞏固,使學生達到對電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這部分知識的難點是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解題中需把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反復運用,更加造成了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困難,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把有標記的小燈泡接入不同電壓的演示實驗做好,其次是解題中分析好每一道題所給條件,挖掘隱含條件明確要求什么然后分步計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弄清楚。由于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知識準備不足,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限,使一大部分同學掌握不好,為解決此問題,在今后教學中,對這部分知識還要進行強化練習。
1、在講解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時要告訴學生,它就是電流所做的功。
2、第一節課中提到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同時說明假如一只燈泡電功率大說明它消耗電能快。
3、在講解練習題時,主要引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和挖掘隱含條件,再結合問題合理選擇公式,并要進行強化練習。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六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電學部分的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它是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本課成功之處:
1、在探究前理順了實驗原理、計算電功率的公式、實驗器材、電路圖、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連接電路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的選擇、表格的設計后,為學生探究實驗清理了障礙。
2、實驗結束后對三次測量結果通過計算得到的三個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值,能否將這三次的實際功率值計算出平均數,得到小燈泡的平均電功率?學生回答是不能的,因為燈泡的發光不同。
3、通過對比實際電壓和額定電壓、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關系,能更好的使學生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本課不足之處:
有的小組在做實驗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去做;個別小組的燈泡損壞嚴重,浪費較多時間,以至沒有得出實驗數據和實驗沒有完成;還少小組電路連接有問題也誤了較多的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管理。
八年的學生群體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也有較多的逆反心理,如果實驗教學手段和方法組織不好學生的破壞力也是較大的,教學也要因人而異,以后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將不斷摸索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進步,令自己的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大的收獲。
第十八章電功率教學反思篇七
今天上了一節校內課題研究展示課,講的是九年級總復習第八章電功率的單元復習。電功率是初中物理重難點章節之一,由于本章內容較多,共由六節內容組成,所以我今天的復習內容側重電能和電功率的復習。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及時總結。
課前給學生發了復習指導案,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呈現,包含一些填空,公式等,讓學生自己看書復習基本知識。但從上課學生的表現來看,自主復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概念、物理意義、公式等還是不能準確熟練的表達出來。所以上課時,在重難點解析時占用的時間較長,對學生的薄弱之處又進行了強調和梳理。由此,在后面的做題時間就相對的少了些,沒有完成預設的習題。
一、整節課始終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來復習討論問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所有的知識點和練習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并及時給與點評,讓學生明白自己解題的對錯,問題出在哪里。
三、練習題大都集中了這幾年的中考題的題型,讓學生明白中考的考試方向。
四、本節課始終貫徹“先學”、“后教”、“做中學”的有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