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臺風受災損失情況報告臺風損失報告篇一
此次降雨主要分布在我鄉北部地區,涉及27個村街。其中小王務、熊營、大王務三村、大劉莊等村受災最為嚴重,已形成內澇。由于此次降雨時間比較長,雨量比較大,據統計,截至7月30日上午,仇莊鄉已有4206畝農作物受災,其中玉米受災2836畝,棉花受災1180畝,樹木受災31畝,其他農作物受災190畝。
災情發生后,鄉黨委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會,針對災情周密布署、壓實責任、細化分工,及時進行抗災自救。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郝亞明為組長,鄉長符震為總指揮,全體班子成員和部分年輕干部組成的災后搶險小分隊和自救小組,負責村街核災救災和恢復生產等工作。同時,嚴格按照“三落實”原則,確保人員、車輛、設備的`統一調度。二是現場指揮。30日上午,包村干部、包片領導第一時間全部到村與村街干部一起查看災情、檢查受災畝數、挖渠瀉澇。同時,認真做好農戶房屋排險、財產轉移等各項工作;黨委主要領導深入到重災村街,實地察看災情險情,現場指導、協調排澇工作。三是健全機制。嚴格按照區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精神,防汛期間,進一步強化防大汛意識,全體機關干部一直發揮“5+2”、“白加黑”精神,24小時做好值班,包村干部全天在崗,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開展排澇搶險。
為全力恢復生產,確保人民財產安全和轄區穩定。鄉黨委、政府要求各受災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帶頭,發動群眾及時投身到災后自救中去。同時,鄉政府派出災情檢查組,深入到各村調查災情,研究補救措施,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指導災民加強田間管理。對農作物受損地塊,指導農戶補栽秋季作物,確保農民災年增收。供電、通訊部門對受損線路進行搶修,確保供電、通訊暢通。努力把這場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保障經濟平穩正常運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仇莊鄉人民政府
臺風受災損失情況報告臺風損失報告篇二
20**年4月18日下午4點30分左右,一場突如其來的夾雜著冰雹的暴風雨襲擊了我鎮,當時風力達到9-10級,只見樹倒枝折、瓦片橫飛。我校受災特別嚴重。我校領導當即向教育局和中心學校領導電話匯報了災情。并組織學校行政人員進行了安全排查,對危險區域進行了暫時警示處理。
4月19日上午,局領導到我校查看了受災情況。
經初步統計;有教學樓,儲藏用房,廚房,廁所大約500平方米的屋面受損。
學校至少50米圍墻受雨水沖刷,已經明顯傾斜,搖搖欲墜。
學校鐵門、不銹鋼旗桿被狂風刮倒,都已經斷裂變形。
以上設施如不及時修繕,將危及師生的生命安全。要得到修繕,需要維修資金30000余元,我校無力解決。
特寫此報告,希望上級領導解決我校的實際困難。
金鳳山學校
臺風受災損失情況報告臺風損失報告篇三
受市政府委托,現向第十六屆^v^會第四十二次會議作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
近年來,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南通市農發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總體目標,精心組織,科學規劃,規范管理,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至20xx年底,我市國土、發改、水務、農業、農發等部門共建成高標準農田萬畝,高標準農田占比達,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起到了應有的基礎性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情況
從1994年起,我市農發部門開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當時稱為中低產田改造,每畝投入量為350~800元,建設標準很低,至2010年,累計建設萬畝,年均萬畝,這個數據已被上級列入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統計。20xx年至20xx年,我市農發、農業部門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分別為2、、、、萬畝,共計萬畝,建設標準為1300~1500元/畝。余下的萬畝分別由發改、國土、水務部門實施。
20xx年度,我委共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7個計萬畝,是前四年平均數萬畝的倍,項目資金總投入8400萬元,為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國家農發項目6個計萬畝,農業部項目1個計萬畝。共新建電灌站26座,地埋干管㎞,100kva變壓器20座,配套輸變電線路;新建田間機耕路,機耕橋27座,路下涵482座;新建倉庫 1700 平方米,曬場2070平方米;新建河道護岸;栽種女貞、廣玉蘭、香樟等優質樹木 32660 株。
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考慮到我市農田基礎設施落后、貫通機耕路的農田占比不足40%、嚴重制約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和僅依靠上級項目資金改造農田周期過長的情況,20xx年市政府同意我委會同水務局在北新、寅陽、東海三鎮開展機耕路建設試點,重點解決農機入田通道不暢問題。市鎮兩級財政共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機耕路公里,新增可機械化作業面積萬畝。
2016年度,我委已著手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5個計萬畝,項目資金總投入6750萬元。其中國家農發項目項目3個計萬畝,啟東市農發項目2個計2萬畝。目前已通過選項入庫、立項審查、編制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和上報年度計劃等相關程序,完成項目招標,部分工程已開工建設。
為順利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對我市農發項目建設情況的綜合檢查,2016年,我委在按計劃實施當年項目的同時,對20xx年以來涉及9個區鎮的未竣工驗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突擊掃尾,排除一切障礙,在上級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掃尾工程的竣工驗收、項目審計和資金撥付工作。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舉措
臺風受災損失情況報告臺風損失報告篇四
今年以來,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出發點、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以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為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開展社會救助和救濟救助。
一是積極參與救濟救災活動。今年以來共籌集救濟款101502萬元,發放救災物資萬公斤,救助受災地區農民1557戶33447人,解決了受災群眾221443戶131589人的生活問題,幫助受災群眾度過了難關,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積極參與社會救濟救助。今年以來共發放救濟款20221萬元,救助受災地區農民2540戶11217人,救助受災人民7904人,發放救濟款154508萬元,救助受災群眾13757人;積極籌集救助資金3000萬元,救助受災地區農民3380人,發放救濟款88000萬元(棉被18502萬只,面包6850萬只),救助受災群眾17272人,救助受災群眾100000余人;積極開展城鄉低保、城鄉義務兵救助工作。今年以來發放城鄉低保、城鄉義務兵救助資金1300萬元,幫助受災地區農民110500余人次;幫助受災地區農民15500多人次;救助受災群眾7530人次,救助受災群眾17500余人次;積極開展城鄉弱勢群體救災救濟工作,今年以來,累計幫助受災地區農民3328人次,其中救助受災地區農民12133人次,幫助受災群眾4231人次。
二是積極參與社會救助。今年以來,縣積極參與“四城聯創”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積極參加社會救助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工作;認真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今年以來共發放城鄉低保22472萬元(含1971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金5012萬元(含1931萬元),救助受災群眾2574人次。
二、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在全縣深入開展以“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一)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監督管理。縣成立了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為副組長,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農業局、縣婦聯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財政局,由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同時還制定了《關于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職責,加強領導,確保社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年以來,縣財政局積極爭取縣社會保障工作經費,在縣財政局的支持下,縣財政局對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的指導,目前縣社會保障局已完成了社會保障局的改造、建檔、評估、審批等相關工作,為社區居民辦實事、做好事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今年以來,縣社會保障局先后組織社會救助工作人員進行了兩次專題培訓,培訓人員達1500多人次,參加培訓人員達260多人次。四是開展“兩癌”免費查治工作??h社保局在縣人社局的支持下,對全縣1846個社會服務中心和600多個農村低保戶進行了認真清查,共清查出低保對象616戶,全部進行了認定,并將認定的對象進行了全面登記,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今年共計核定低保對象5078戶,全部進行了摸底排查,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五是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和縣工作安排,對縣級事業單位122個社會保障單位進行了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