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向命運挑戰》讀后感500字篇一
在讀了《海倫.凱勒傳》這本生動有趣的書之后,我便認識了鼎鼎大名的海倫.凱勒,她所留給我的印象不是一個殘疾人該有的自卑孤獨,而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陽光的無比堅強的勇士。她不屈不撓地與厄運抗爭,從年輕的時候就奮發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面對這樣的一位勇士,難道我不該發出真誠的贊嘆嗎?
海倫.凱勒,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在她剛生下來享受著兩年多一點幸福愉快的美好時光之后,沒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使她墜入了黑暗的深淵。從此,她眼睛失明,雙耳失聰,可謂是每一天都過得苦不堪言。
然而,命運之神也安排海倫.凱勒遇到一位恩師。有一天,一位名叫沙麗文的家庭教師闖進了海倫.凱勒黑沉沉的世界,這位老師極有耐心地教會了海倫.凱勒許許多多的的知識,使這個不幸的小女孩從一個殘疾人變成了一個正常人。
同學,你能想到嗎?一個聾啞的殘疾人,居然掌握了英、法、德、希臘以及拉丁文等五種語言,發表了很多精彩的讓世人矚目的文學作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連正常人都無法實現的前所未有的奇跡。可見,海倫.凱勒是多么偉岸的巾幗英雄啊!
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的一位成功者,她知道感恩于老師,她明白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澆灌出艷麗的幸福之花。而那些面對不濟的命運只會流淌淚水的人,無疑就是弱者、就是可憐蟲、就是躲在溫室里顧影自憐的短命之花。
今后的歲月里,我必須時刻牢記海倫.凱勒那種勇于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可以說,她就是一盞在黑夜里指引著我前行的明燈,當我這個身體健全的侗族小女孩遇到困難和阻力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盞明燈,就應該有滋有味地生活,就應該在自己認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向命運挑戰》讀后感500字篇二
今天,我閱讀了《向命運挑戰》一文,心靈受很大觸動,霍金的那種向命運挑戰的精神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霍金,在他21歲時,患上了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從此,他經歷了肌肉萎縮——半身癱瘓——失去手指——無法說話這一系列病變。但是,在殘酷的命運面前,霍金沒有絕望,沒有退縮,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振作起來,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終于,他成了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為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身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
也許,在普通人眼里,命運是生死興衰的主宰,它是不可戰勝的。但霍金卻與常人不同。他堅信,命運是可以戰勝的。霍金在患了重癥之后,從未猶豫,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努力鍛煉,拼死搏斗。終于,在他的挑戰面前,命運也作了退卻。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一種精神,一種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于向命運挑戰的精神。
霍金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跡表明: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古今中外,像霍金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漢代史學家司馬遷,雖受宮刑,仍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困境中,奏響了《命運交響曲》;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前,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張海迪,海倫。凱特等等。他們盡管有著與霍金不同的不幸,但也有著與霍金同樣的精神,因此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比起霍金,我們是多么幸運。我們有著健康的體魄,聰明的大腦和優越的學習條件。但我們卻不曾成為像霍金那樣的人才。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珍惜上天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使它們不能物盡其用。看看我閃的周圍:有的同學有靈巧的雙手,卻不是來翻閱書本,學習文化知識,而是用它做小動作,打電子游戲;有的同學有能說會道的嘴巴,卻不是用來討論習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用它去說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破壞課堂紀律。看看這些同學的表現,再比比霍金,我們這些同學們難道不覺得慚愧嗎?
我不敢說霍金是天才,所以他取得了成就;我也不敢說別人都是智障,所以他們一事無成。我只能說,我們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它是可以戰勝的!
《向命運挑戰》讀后感500字篇三
這學期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書剛剛大下來,我就愛不釋手,其中一篇《向命運挑戰》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反復讀了好幾遍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字叫霍金的人,他17歲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大學,可是在他21歲時命運卻捉弄了他,讓他患上了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兩年半,堅強的霍金面對著命運說:“隨你便吧,時間剩下兩年半,我也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 他與病魔抗掙著,病情越來越嚴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縮,走路越來越不穩了,連站都站不起來。為了和病魔做斗爭,他努力鍛煉,堅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樓。到最后腿的力量都弱了,他就用手拉著扶手很艱難地走上樓去。 病情不斷的加重了,霍金終于站不住了,坐在了輪椅,他連手指都不能動了,十個手指,只有兩個還能動,又過幾年,他說話已經非常的困難了,吐字不清了,說幾個字要說很長的時間。過了一年,他得了肺炎,治療時把氣管切開了,從此,他就不能再說話了。 以后,無論是干什么,都是別人和機器幫助他,但是他用思維思考著有關宇宙的知識。霍金終于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一些科學的書籍,發出的書到達1000萬冊。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真正感受到,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在困難面前要不倔不饒,敢于挑戰。
一、格式和寫法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