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擔大任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
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1】
有這樣一個姑娘,疫情期間為了找到信號上網課,徒步半小時爬上山頂,在零下三度的戶外上網課,她一坐就是4小時,她就是藏族女孩斯朗巴珍,目前就讀于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家住西藏昌都市波格村,村子四周雪山環繞,卻依然保持向上的力量,將青春之花綻放在雪山頂上。為解決斯朗巴珍上網課的問題,中國移動昌都分公司立即行動起來,專門為她建了一臺專屬基站,這種硬核操作,更是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
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在時代的洪流中彰顯青春的蓬勃力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青春就是在風雨中前行,一路艱辛,一路收獲,一路成長。上世紀初,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面對國家危亡之際,毅然反抗,全力維護國家利益,發起著名的“五四運動”,將新思想傳進了中國,也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一幫青春激昂的熱血青年,面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無限瓜分,勇挑時代重擔,因馬克思主義而聚在一起,在南湖的紅船上成立了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一個不懼風雨的社會主義青年建設者——雷鋒,誓死為共產主義建設奮斗終身,一生踐行螺絲釘精神。回溯歷史,在社會主義事業中,從來不缺少青春的力量。而今,斯朗巴珍等青年一代,在自己的崗位上堅韌前行、踐行初心、不懼風雨,他們時代的洪流中發光發熱,彰顯青春的蓬勃力量。
踐行初心,砥礪前行,在一線的戰疫中交出時代的合格答卷。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據數據統計,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青年強則國強,年輕一代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磨礪與艱辛是對青年成長最好的催化劑,通過這次戰疫,更是讓我們看見了新時代年輕一代的擔當,很好的承接了屬于這個時代、這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們在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將青春之花綻放在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像斯朗巴珍這樣在艱苦環境中求學的學生不在少數,正是他們在艱難中不畏艱辛,始終保持向上的力量,用堅韌踐行初心。不同群體的青年一代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砥礪前行,樹立起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在大是大非面前彰顯青年擔當,交出時代的合格答卷。
硬核解難,枝葉關情,在當代的危難中體現大國的制度優勢。
疫情爆發初期,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為感染者爭取了大量的救援時間;疫情爆發初期,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全國上下一心,以“一省包一市”的硬核救援,體現全國各地人民的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的決心;疫情爆發初期,武漢處于封城狀態,全國各地心系武漢,紛紛派出食品、醫用等物資,開出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將急需物資送到了武漢,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將全國各族人民的大愛無疆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一系列硬核戰疫措施,極大的彰顯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哪怕像藏族女孩斯朗巴珍這樣,只要一人有困難、有需求,就要第一時間為其排憂解難,始終如一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2】
何謂“青年”,不同國家、地區和社會組織對于青年的定義不盡相同,但要我來說,青年應該不是某個年齡段,而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青春,是理想,是奮斗,是磨礪,更是成長。青年不能光看歲數,更要看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兒……
“青年”是一種心態,縱然“老驥伏櫪”,也要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首《龜雖壽》是我最喜歡的詩詞之一,曹操雖然已是暮年,但雄心壯志不減當年,可以說仍是“青年”。雖已是“耳順”之年,但時刻已“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要求來勉勵自己,從沒有停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反觀現在個別年輕人,在年齡上是青年,但是暮氣沉沉,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有的在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沒有一點活力,這樣的人就不能稱之為“青年”。有首詩寫得好:有的人活著,卻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同樣,有的人老了,卻很年輕;有的人年輕,卻已老了。因此,只要把“青年”化成一種心態,時刻保持活力充沛、勇往直前的心理,那么青春就是可以長駐的。
“青年”是一種歷練,縱然“千磨萬擊”,也要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還要讓他們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煉,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在難事急事乃至‘熱鍋上螞蟻’一樣的經歷中經受摔打。”對“青年”來說,首先需要的就是思想上的歷練,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筑牢信仰之基,以學習養身心、以實踐磨意志;特別是在當今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面對眾說紛紜的輿論態勢,青年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被糖衣炮彈所迷惑,不被威逼利誘所脅迫,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其次還需增強實踐的歷練,要始終把工作牢牢放在重要位置,無論在何地、何種崗位上,都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用揚鞭自奮蹄,盡心盡責,創新創優,認真履行好崗位職責,不管外界怎么變化,都要堅定自己的初心,不忘來時的道路。
“青年”是一種擔當,縱然“身居陋室”,也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杜甫詩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青年”就該有這種擔當的責任,不要糾結自己一個人力量的大小,“青年”就應該心懷家國,能扛起使命的大旗,擔當為國為民的重任。毛主席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的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每一個青年,都要把責任融入自己的血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
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3】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這次抗疫斗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長輩們說:“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
長風萬里,中流擊楫,在國家危難的時刻,平凡的青年一代勇立潮頭,一往無前,用青春的澎湃和熱烈,向社會傳遞不辜負“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信號。
青年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風雨無阻更向前”的理想信念。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把理想信念融入“靈魂深處”,真正融入血脈、植入靈魂,成為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論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堅定政治信仰、堅守政治立場,不當“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做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兩面人”。要把理想信念融入“行動自覺”,把對黨忠誠體現在一言一行中,落實在每一次選擇、每一份堅守中。要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用青春澎湃繪就時代畫卷!
青年要有“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的果敢擔當。青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在“難啃的骨頭”面前勇于擔當,磨礪意志,錘煉作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涌現,要大膽探索不逃避,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快速決定不猶豫,面對困難矛盾和復雜局面要從容鎮定不慌亂。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出成效、干出精彩,努力將普普通通的本職工作干出境界、干到極致。別人不想干的要干,別人干不了的要干,敢于承擔工作中最重、最難、最累的事,在急難險重的歷練中不斷放大自身格局。
青年要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搏進取。青年當有“一心一意”的進取精神,切實克服工作中踏不下心、扎不下根、不做長期奮斗準備的錯誤思想,切實杜絕注重短期行為、熱衷于顯山露水的錯誤做法。行百里者半九十,青年做任何事情都要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堅持到底,不達目的不撒手、不獲全勝不收兵。對待事業要一門心思、一個心眼,對認準的事就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千萬不要“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千萬不要“心猿意馬、前功盡棄”。
青年要有“天然一曲非凡響,萬顆明珠落玉盤”的素質能力。青年一代思維活躍,要善于在學習中勤思考,把自己擺進去,把責任擺進去,把理論學習同做好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讓“大思路”配套“小舉措”,做任何一項工作,不僅要看做沒做、有沒有,還要研究好不好、優不優。素質能力是人生底色,青年要做實干家、行動派,不能喊在嘴上、停在紙上,要學習“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堅定“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端正態度、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以實功實績點亮人生精彩。
讓青年一代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勠力同心、銳意進取,奮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2021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優質3篇】】相關推薦文章:
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責任擔當論文
結合疫情談談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范文2021
2021結合疫情談談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大國擔當